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小学科学课堂教案(全文)

时间:2022-11-17 10:06: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课堂教案(全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科学课堂教案(全文)

学生充分经历到科学学科学习过程中,其比较、分析、判断、归纳等思维能力能得到较好地培养,也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小学科学的课堂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科学的课堂教案1

水结冰了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能通过做形成霜的模拟实验知道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3、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能用图表的方式表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4、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观点和评议,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5、乐于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深色搪瓷杯、冰、盐、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前一课我们了解了一年中气温的变化,谁来说说,一年中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学生回答)

2、是啊,进入冬天,天气就变得寒冷了,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周围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水结冰了)。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水结冰”这个问题。

二、课堂探究

(一)认识水的三种形态

1、冰和水是什么关系?它们各是什么状态?

2、除了这两种状态,你知道水还有哪种状态?(气态)水的气态是什么?

(二)模拟霜的形成

1、冬天的早晨,我们时常在屋顶上、树叶上看见一层白白的霜,霜是怎么形成的呢?谁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谈)

2、分组完成实验。

(1)分组阅读实验方法。

(2)观察分析:搪瓷杯的外面有没有水?

(3)分组实验,观察冰的外壁有什么现象发生?用手摸摸,它是什么状态的?

3、汇报交流

4、引导分析霜的形成原因

①霜是由水变成的吗?为什么?

②它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5、用自己的话说说实验中霜是怎样形成的?

6、大自然中的霜是怎样形成的?

7、阅读文中文字、了解水的特点。

(三)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1、当水和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低温时,就会变成固态的冰,那么固态的冰会不会发生状态变化呢?它是在什么条件下变化的?

2、学生互相交流。

3、提问:冬天挂在外面的衣服结冰变硬后,过几天,衣服就变干了。衣服上的冰没有变成水,那么,它到哪儿去了呢?

4、学生讨论、交流。

5、小结:冰在受热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水和水蒸气。

6、出示水的三态变化图。

7、学生在书上完成水的三态变化图。

8、指名在黑板上完成。

9、师生共同评价。

(四)了解其他物体的形态变化

1、水的三态能发生变化,那么你还知道哪些物体也有像水这样的形态变化呢?

2、学生交流。

三、拓展研究

1、我们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你能否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雪是怎样形成的?

2、关于水的三态变化,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

3、指导学生筛选问题,设计方案。

4、课外作业:分小组对所选择的问题进行课外探究,作好记录。

小学科学的课堂教案2

我们离不开呼吸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对呼吸的影响以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其预防。

教学内容:教材第34~37页。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上节我们初步运动引起呼吸次数的变化,这一节除了进一步了解外,我们还要学习一些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其预防知识。

新课学习

活动4研究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研究目的:知道儿童平静时每分钟呼吸次数及剧烈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活动过程

a)、老师计时,学生自测平静时每分钟呼吸次数。

b)、将学生提供数据记录在黑板上。

c)、到操场跳绳一分钟,再测30秒内的呼吸次数。

d)、将学生提供数据记录在黑板上。

e)、比较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找出共性和个性。

f)、分析引起呼吸变化的原因: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新鲜空气,呼吸就加快了。运动使呼吸加快,可锻炼胸部肌肉,使肺功能更健康,身体更强壮。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其预防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癌等统称呼吸系统疾病,也都是传染病,其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这种病是鼻腔、咽喉部的急性炎症。当受凉、淋雨、过度疲劳时,人的身体防御功能降低,原已存在于人体内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发热、寒战、头疼、肌肉疼痛、乏力、咳嗽和食欲减退等症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病毒可通过飞沫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预防办法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办法,另外要注意添衣防寒,按时作息,远离烟害,避免对上呼吸道的刺激。一旦得病,不要与他人亲密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冷水浴要循序渐进,一般从夏天开始,每天坚持洗冷水澡,或用冷水洗脸擦身,到了冬天,就可以冬泳了。

小结

肺癌大多由吸烟引起,吸烟可导致多种疾病。吸烟分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吸入别人的烟气称被动吸烟,被动吸烟对身体更有害,所以公共场所常挂有“禁止吸烟”的警示牌,平顶山市早就颁布了禁烟条例。我们要尽量避开烟尘的危害,劝告吸烟的家庭成员和周围的人戒烟,以保证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作业

怎样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课后反思:“吸烟有害健康”,每个烟盒上都醒目地标示着,但还有一些不珍惜生命的人和陋习难改的人甚至教师,仍在公共场合吞云吐雾,飘飘欲仙,污染环境,害人害己。因此,我们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宣传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好处,保卫我们的健康,保卫人类的健康。

小学科学的课堂教案3

我的阳光小屋

教学目标:

1、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想象,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一个“阳光小屋”。

2、自觉收集关于光的资料,并能利用相关的资料,对本小组“阳光小屋”的设计进行创新。

3、通过实验制造人工彩虹,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了解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所反射的光的颜色所决定的。

4、在实验过程中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产生新的问题。

5、乐于展示小组成果,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教师:各种颜色的纸片、玻璃纸;三棱镜;下载的远程教育资源中光的分解课件等。

2、学生:各种颜色的纸片、玻璃纸;三棱镜;记录本等。

教学过程: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习。

1、谈话:设计采光方案中大家有什么收获?

2、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激趣导入。

二、表达与交流。

1、思考:我心目中的“阳光小屋”是什么样的?

2、交流:把自己的创意与同学们分享?

师生交流评议。

三、计划与组织:设计我的“阳光小屋”。

1、谈话:同学们的想象独特而丰富,如何把我们的创意变为现实呢?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2、制定计划:怎样实现我们的设想?我们小组的阳光小屋是什么样的?我们打算怎么研究?

提示:可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表现本组的研究计划。

3、交流:请各小组交流修订计划。

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反思与改进。

第二课时

一、收集和阅读资料。

1、谈话:同学们的“阳光小屋”设计的各具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希望自己的“阳光小屋”美丽明亮。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小屋更漂亮?

2、阅读资料:请同学们阅读P25页资料卡,了解更多关于光的知识。

通过阅读资料,交流观点,学生会获取更多关于光和色彩的关系。

二、制作“人工彩虹”。

1、提问:“彩虹小屋”的设计很美,我们能不那制造人工彩虹呢?

2、谈话:怎样制造“彩虹小屋”?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彩虹的形成,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制造彩虹。

3、实验:用手电筒将一束光线通过纸板的缝隙,透过三棱镜投射到纸屏上,观察纸屏上有哪些颜色?

如果现象不明显,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组合而成。

4、实验:将人造彩虹投射到不同颜色的纸板上,纸板会呈现什么颜色?(教师辅以课件进行展示)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不同的色光。

三、制作“彩虹小屋”。

1、试一试:“彩虹小屋”能看见彩虹吗?

2、交流:我们的“彩虹小屋”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第三课时

一、交流“阳光小屋”的设计。

1、讨论: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自己的设计有哪些新的想法?怎样改进我们的设计?

2、学生交流。

二、提出新的问题

1、谈话: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又有什么新的问题?

2、思考:对这些问题,我们打算怎么研究?

学生小组交流,代表汇报。

3、记录:请同学们把这些问题存入问题银行中,找合适的机会我们再研究。

三、单元教学评价

1、思考:如何评价我们本单元的学习?从哪几个方面评价我们的学习?

(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评价中来,自己制定评价的内容和依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自我评价:我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

3、小组评价:我们小组的同学表现有哪些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4、班级互评:其他小组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5、小结。

小学科学的课堂教案4

叶里的“加工厂”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2.理解没有太阳、没有植物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能力培养

1.通过对自然界中叶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叶的作用,尝试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初步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对植物的好奇心,产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2.认识保护植物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叶和探究叶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有关森林的照片、叶片不同排列的照片、光合作用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出示课本驱动页的图片。

波波和琪琪有什么发现呢?

问题:叶片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阳光呢?

二、活动:观察叶片的排列情况

导入:出示课前拍摄的叶片排列照片。

问题:这些叶片在排列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交流:说说寻找到的叶片排列特点。

讨论:叶片互相不遮蔽的意义。

三、拓展:绿叶的作用

导入:植物没有叶片会怎么样呢?长期没有阳光照射,植物会怎么样?

媒体:播放“光合作用的过程”视频。

讨论:光合作用的水分、二氧化碳从何而来?

阳光有什么作用?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营养物质会输送到哪里?

交流: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放出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思考:有了光合作用,空气中的氧气会不会越来越多?

四、小结

小学科学的课堂教案5

阳光下的影子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过程与方法

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

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课件

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2、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

3、整理我们的记录

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

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

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

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现?

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

4、日影观测仪

1)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六、作业设计

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

推荐访问:教案 课堂 小学 小学科学课堂教案 小学科学的课堂教案 小学科学的课堂教案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