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观后感 >

电影绿巨人观后感(全文完整)

时间:2022-11-05 17:18: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绿巨人观后感(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电影绿巨人观后感(全文完整)

《绿巨人》最吸引人的部分仍然是疯狂科技中表达出来的复杂人性,这也是不少科幻巨片的传统主题。在这部电影中,李安在眩目的电脑特效之外,表达出了更浓厚的人文气息,试图通过怪物绿巨人的遭遇来隐喻人性和哲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电影绿巨人的观后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电影绿巨人的观后感1

如果没有看说明,你也许很难想象像《绿巨人》这样的好莱坞动作大片,居然是李安导演的作品。

李安被认为是既懂中国又懂美国以至可以自如进出中西文化的导演,李安电影也似乎成为票房的保证,成为像他那招牌式的酒窝(据说系儿时被狗咬留下的伤疤)一样的自我品牌,其独特之处是直指人性,强调作品的文化思考。他的《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这一早期“父亲三部曲”即是如此,后来的《卧虎藏龙》也不必多言。即使像《断背山》这样较另类的同性恋题材作品也表现了当代亚文化的重要一种,是“李安到过许多人迹罕至的人性角落”的又一证明,能引起东西方的关注和争议也是在所必然。

《绿巨人》改编自美国家喻户晓的同名漫画,斥资超1.5亿美元,是李安继《卧虎藏龙》风靡全球之后的科幻作品,2003年好莱坞夏天强档之一。应该说,科幻电影对李安而言是陌生领域,当时被认为是他证明自己在主流商业片领域亦有能力的尝试。的确,李安成功了。但仔细想来,这部电影仍然保有李安一贯的思想精神。

在好莱坞混,当然要先混出好莱坞的颜色。从视觉表现来说,为了吻合美国商业电影的口味,《绿巨人》和其他科幻大片并无显著不同。首先,基本结构设计仍属老套:一个吸引人的主场景--绝对能忽悠观众的高科技实验室;一种神秘古怪的高科技力量;一位身世奇特、深度卷入事件的可怜孤儿英雄、“科学怪人”或“化身博士”(《蝙蝠侠》和《蜘蛛侠》亦然);一位不可或缺的与绿巨人相恋的最佳女搭档;一种牵连军方或政府机密的控制与反控制;影片最后,同样是要摧毁这种带来破坏性的可怕力量。其次,这部电影也有精妙的科技想象和创意。李安说,为了这部电影,“从科学知识的角度说,我专门研究了很多生物学知识,例如细胞是如何发育扩展的,还有一个人怎样发育才能转变成一个‘绿巨人’的。科幻片绝对不是凭空想象,要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剧情的合理安排。”因此,为达到逼真效果,美术、三维、数字技术在这部电影中得到充分运用,后期制作工程浩大。此外,也不乏大场面、火爆的动作戏及其带来的震撼视听(尤其是军方对绿巨人的围剿行动),甚至为了加速情节发展而大量使用了今天看来已非常落后笨拙的“分割画面”技巧,但却因此带来了更贴近好莱坞大片风格的叙事节奏和新颖的感觉。

有报道说,李安特别强调《绿巨人》的文化思考,说:“从文化上说,我必须洞悉为什么绿巨人会这样言行举止?它代表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精神?从心理上说,我也必须了解绿巨人究竟代表了一种什么样的象征?为什么绿巨人会受到大众如此欢迎?”对艺术的社会性和文化性来说,这显然是两个非常本质的问题。

如果说,在《绿巨人》中有一贯的李安色彩,那么“父子关系”就是该片的深层结构。李安一向重视父子(父女)关系题材,在“父亲三部曲”中,已经奠定了李安电影中十分鲜明的父亲形象,并证明了李安传达复杂人性和情绪的艺术能力,这种能力在最近的《色戒》中再次得到映证。

在《绿巨人》中,绿巨人班纳与其父亲有着一段纠葛无尽的关系。班纳的父亲是个疯狂的科学怪人(和搭档贝蒂的将军父亲一样,类似于中国传统中典型的父权形象)。作为隐形的控制,他与班纳之间是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在班纳幼时,他就想手刃亲生儿子却意外将妻子杀死,黑暗的记忆从此植入班纳幼小的心灵。为达成疯狂目的,父亲甚至可以漠视儿子的性命,由此在父子之间引发了一连串的对抗、挑战和失控。在影片后部,导演安排被捕的班纳被迫直面父亲,矛盾最后爆发,关系就要终结,让人联想起李安处女作《推手》中父子关系的面对面解决。在此,一个象征的场景是,班纳和同样变成巨怪的父亲在湖水中生死决战,超强的父亲已融为湖水,而班纳痛苦挣扎,试图把来自父亲的无处不在的梦魇从身体驱逐,可谓剪不断,理还乱的无穷纠结。另一方面,这种压抑与挑战的关系也呈现在贝蒂与她的父亲之间,以及班纳和以贝蒂的父亲为代表的军方之间,而这种矛盾关系成为推动全片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力量。

总的来说,《绿巨人》也是一部解剖父子情结与心理创伤的影片,而爱是最后的救赎。不过,在李安影片中父权实际上已泛化为一种内涵丰富的象征。除父亲角色外,它具体还表现有莫名压力的文化传统(比如三部曲)、严格的礼教或江湖规矩(比如《卧虎藏龙》)、霸道的军方或政府高层,乃至抽象的国家体制,后两种在这部影片中也有所表现。

李安认为,真正的好电影,是一个刺激想象、情感和讨论的东西。而在《绿巨人》中对这种压抑与挑战的主题的承袭,对人物在正义与邪恶之间挣扎的细致表现,是它区别于其他好莱坞动作大片的李安色彩。

电影绿巨人的观后感2

昨天看了《绿巨人》,感觉没有大众说的那么差;从公映到现在,已经是5年时间了,一直以来都没有去看这部片子,部分原因是因为听取了媒体饿或者网络对其的评价。所以这也就涉及到了信任的问题。

这部片子是需要你耐心去看的,它讲述了许多人类身上的劣根性,另人深思;电影的剪辑很出色(至少我认为是这样),特技部分也不会比第二部逊色,当hulk在广阔的沙漠中跳跃的时候我们很少地欣赏了那非一般的景象,也非常好的反映出他心中的无助与惶恐。

这是李安唯一的一次拍摄科幻片,为什么会选择《绿巨人》自有它的缘由,拍出来的效果虽然文艺腔比较重,前面部分也比较冗长,但是纵观全片还是很连贯的。不管怎么样,我不是专业的影迷,因此只对自己喜欢的影片发表一点看法:给李安掌声。

《无敌浩克》是与《钢铁侠1》同年上映的超级英雄个人电影,也是漫威第二部超级英雄电影。

讲述了布鲁斯·班纳博士和手下的科研小队在一次科研事故中受到伽马射线的辐射,变身为凶残庞大的怪物——绿巨人浩克。

浩克杀害了在场几乎所有的科研人员(有一个活下来的小助手后来在纽约皇后区的某学校当老师),因此被军方通缉。

班纳博士和浩克是共存的,就像是双重人格,主人格班纳博士拥有身为班纳和浩克时候的记忆,而副人格浩克则更像是一个野蛮的远古巨兽,甚至不会说话,也没法得知身为班纳的记忆。

因为知道自己犯下的血案,并且无法预知自己何时会变化,所以班纳博士踏上了流亡之路。经过长期的摸索他发现自己情绪波动较大,尤其是感受到生命威胁和情绪愤怒的时候就会变身为浩克,因此开始学习瑜伽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另一方面,军方不断的在通缉班纳,而军方首领的女儿却是班纳的女朋友,她坚信自己父亲对班纳的指控是子虚乌有的,因此也在暗中调查时间真相,除此外还有第三方人物在追杀班纳。

虽然同是漫威出品,但是《无敌浩克》较之同年上映的《钢铁侠》反响平平,加上从复联开始,绿巨人一角交由马克·鲁诺夫扮演,因此爱德华诺顿主演的《无敌浩克》几乎淡出了漫威宇宙。

绿巨人是漫威电影宇宙中比较奇特的一个存在,他本身是具有强大的破坏性的,而且没有自主意识,和其他的超级英雄不同,班纳博士本身是十分反感他所获得的特殊能力的。

诺顿在《无敌浩克》中的演出,也将班纳博士那种纠结复杂的心理表演得淋漓尽致。而精瘦文雅的诺顿与凶残暴虐的浩克形成强烈的反差,也是电影的一大看点。

然而这样着重刻画心理的电影显然无法再炫目的特技片中掀起浪花,人们还是更加能够接受漫威一贯插科打诨中拯救世界的风格,而马克所扮演的班纳博士似乎更加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同。

影片如此沉重的原因,或许也是因为《无敌浩克》是李安导演的《绿巨人》的续作,因此沿袭了前作的影片风格,还没有来得及迎合漫威的特色。

但是作为绿巨人个人电影,《无敌浩克》却又是漫威宇宙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影绿巨人的观后感3

《绿巨人》算是一部心理层面刻画丰富的英雄电影。

人总是被自己的命运操纵,人也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束缚,,“绿巨人”即是如此,李安总是在这些神话、漫画人物的身上加上普通人的性格和处境,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理念藉此传达给观众。

如同那些最古老的传说,一个天命之子身上带着神的血缘,深深埋藏着神的力量,直到有一天他猛然间接受了自己半人半神的身份,一个英雄就此诞生。无论如何,这些英雄的传说始终带着命运的痕迹,而英雄历来也不能诸事如愿,他还是要受到命运的束缚。“绿巨人”几乎是世界上任何力量无法抵抗的,但他最终还是无法得到自己的爱人,这就是成为英雄的代价,也是英雄孤独的命运。

“别让我生气,你是不愿意看到我生气后的样子的”,影片结尾之前的这句对白是“绿巨人”系列漫画的经典台词,也在影片结尾正式昭告了超级英雄“绿巨人”的诞生。布鲁斯终于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接受了“绿巨人”的身份,但这个英雄的诞生却是因为屈从了自己的命运,做了自己命运的俘虏,李安就在这种矛盾当中完成了英雄的制造过程。这是种典型的东方式的辩证哲学,也难怪不少西方观众和影评人大叫难懂呢。

愤怒,是“绿巨人”的力量来源,是他本我力量的体现。也使他丧失理智和智慧,成为怒气驱使的超级破坏者。李安在影片中抓住了这个带有寓意的情节元素,再一次把普通人再正常不过的情绪带给影片中的超级英雄。谁能不愤怒,无论谁愤怒的时候都会被怒火蒙蔽了头脑,“绿巨人”是一个普通人幻想中的形象,他能在怒火中成为英雄和破坏者,而这个宣泄了所有观众情绪的家伙,其实只是大众想象下的一个可怜虫。就像是在片中布鲁斯所说的:“知道我最担心什么么? 每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当他向我袭来时,我会完全失去控制,…… 我喜欢那样。”这就是“本我”的最直接体现。“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是欲望。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它的唯一要求是活的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是求的个体的舒适、生存。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察觉。按李安的话说,“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绿色巨人,如何去控制它、战胜它,这正是我想在片子里思考的。”

在影片中,在平静下来之后的布鲁斯,他能够很平静的思考自己所预见的问题。他能够与贝蒂讨论自己发生变异的原因。他找到了作为布鲁斯的自己,他的自我得到回归。“自我”原意指“自己”,是自己可以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找“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为本我服务,但是与本我的不合逻辑和非理性额的初级过程是 对立的。本我和自我的强大冲突,使得布鲁斯痛苦,备受折磨,倍感难过。

在影片中,当“他的父亲”打电话,布鲁斯质问他“你对我做了什么”之后。当他得知自己的基因发生了变异后。他曾经说过“不,你不该那样做。我要把那种基因分离出来,我要把他们消除掉,我要在他们造成危害之前消灭他们。”。然而他的豪情壮志轻易的被“他父亲”的一句话所击败,似乎也注定了他悲剧的命运“你和你的朋友贝蒂一定很想那样做,可是你真能消灭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吗?我看不能。”以及电影最后,“他的父亲”去看望他,要求他的回报,给予他力量时。他无力的回答:“随你怎么想好了,我不会跟你走”、“别干了,别干了,别干”、“我宁愿死”以及那声大吼的“你走……”都体现了他的痛苦,以及“超我”的约束、规范力量。“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是个体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是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大部分是无意识的。

在影片中,布鲁斯的痛苦有人就是因为本我自我以及超我的相互作用相互牵扯。超我的目的是抵消本我潜在的危险攻击性,原则冲突时显而易见的。作为中介或缓冲因素,自我在超我、本我和现实之间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自我一方面要同时满足超我、本我和现实这三者的要求,又要抵制他们的过分要求。维护自身的自主性和安宁。当本我和超我威胁到自我的控制的时候,一个人就会感到焦虑。自我被削弱,自我力量被耗竭。或者说,当自我的调节不成功,本我或超我一方变的过于强大时,它们之间的冲突就可能击垮我们。这也就是布鲁斯感到痛苦的原因。他自己无法合理的调节成为心里那个强大的“魔鬼”的冲击和经过自己意志控制、约束的“自我”的生活面目。也就是“他父亲”所说的“可怜的人类”。“超我”抵抗着“本我”的强大的力量。让人感到焦虑痛苦。在影片最后他颓然的坐在两个电极中间,等着他父亲的无力状就反应出了,它的无力,痛苦。

李安没有赋予绿巨人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主义形式”,让他去“救人”“救美”,而是让他运用自己的力量去打破一切常规,运用暴力去破坏、去释放。就是的绿巨人成为了一个“悲剧英雄”。不过在影片的最后,他找到了自我救赎的方法,他承认了自己“绿巨人”的身份,他努力地控制自己的脾气,他隐居在了一篇绿色的密林深处,继续他的研究。他做到了自己救赎。“他做了自己命运的俘虏”,这也就是他的悲剧之处。

和很多好莱坞影片一样,爱情,成了拯救一切的天使,拯救了愤怒的“绿巨人”,也拯救了“绿巨人”破坏力量之下的受害者。可是布鲁斯对于贝蒂的爱,在我看来更像是对于从小缺失母爱的布鲁斯的母爱的补偿。贝蒂张开双臂拥抱布鲁斯就像是等待闯祸的孩子归来的母亲的形象。而“绿巨人”也总是在无比的愤怒破坏中突然温顺地伏倒在贝蒂脚下。而且做为女友,贝蒂并没有想经典的好莱坞电影一样,对于男友是百分百的支持信任。她多次打电话给父亲,因为跟他在一起“我感到害怕”。她把拯救了她的布鲁斯送到了他父亲 那里 长期的镇定。她作为女友没有信心靠自己的力量帮助她爱的人找到过去,战胜恐惧。她所依靠的是强大的武力保护,而她所要对抗的却是她深爱的人…… 当她眼看着自己的父亲要即将要对布鲁斯所作的事时,她只能漠然。虽然李安如此设置这个任务的态度,不同于以往的好莱坞女友那样,永远的相信,毫不质疑的相信,但是无疑是这个任务显得更为真实。话说,我们都是正常人,都会害怕不是么?

电影绿巨人的观后感4

影片讲述科学家布鲁斯在命运安排下成了父亲基因改造实验的试验品,每当愤怒激动时就会变身成绿巨人,这使他成为军方的缉捕对象。

这样的美国电影,原本应当是一路炫耀高科技、一路轰轰烈烈地打闹一场,再加些温情戏,让观众在电影院圆一把英雄梦就好,却被李安赋予了独特的人文气质、个人风格,不仅如此,在我看来,他还试图对人物进行心理层面的追究与探讨。

弗洛伊德有本我、自我、超我的意识论。影片中,愤怒是男主的力量源泉,也是他本我的直接体现。本我是与生俱来的,是原始的自己,是本能、是欲望,是无意识的,它的追求就是快乐、安逸,极力避免辛劳、苦痛。本我痛苦难捱时,容易情绪暴怒,失去控制,这就是绿巨人的诞生,他的理智被蒙蔽,成为超级英雄甚至超级破坏者。用李安的话说,每个人都背着一个巨大的怪兽,如何去控制它、战胜它,这正是我想在片子里思考的。

自我则执行思考、判断,它力图在遵循社会原则之下,想法设法来满足本我的需求;换言之,它为本我服务。绿巨人的女友贝蒂代表的情感力量、以及女友父亲将军所代表的维护现世安全的行动,正是自我的具象。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布鲁斯对贝蒂的爱,更像是佛洛依德力证的恋母情结,他从小缺乏母爱,当女主张开双臂迎接发怒的绿巨人时,正是母亲对孩子的包容之爱;于是男主突然温顺了,匍匐在贝蒂的脚下。平静下来的布鲁斯,自我意识复苏,会与贝蒂讨论自己发生变异的原因,思考预见的问题与矛盾,企图维护大局又免遭伤害。但是将军是不具同情心的,更是布下天罗地网抓捕绿巨人;具象的自我(将军)理性的考量、与本我(绿巨人)非理性的原始性,剧烈冲突,使得布鲁斯备受折磨,倍感痛苦。

超我位于人格的最高层,趋向于完美主义,它严格遵循道德规范。

影片的收尾,有一场舞台剧父子对峙。原来,父亲导致幼年的布鲁斯受到了伽马射线辐射,激发了基因的变异,绿巨人正是他的`杰作,于是父亲前来索取力量索取回报。从无力地回答随你怎样,我不会跟你走,到大吼你走!,布鲁斯都在挣扎,在用超我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然而,在父亲的层层进逼中,绿巨人最终还是释放了最大的愤怒,吞噬了一切,包括父亲、包括自己心底的压抑、彷徨。这真像一场古希腊的崇高的悲剧,绿巨人注定得不到爱情,注定抗拒不了父亲埋下的伏笔,他甚至从事着与父亲相同的科学研究,如此种种,都是宿命式的轮回呐!

别让我生气,你是不愿意看到我生气的样子的,影片结尾的这句话是绿巨人漫画的经典台词,也正式昭示了超级英雄绿巨人的诞生,布鲁斯最终妥协了、屈从了,做了命运的俘虏。至此,李安刻画出了最细腻的人性、最克制的情感,在一部漫威电影里。绿巨人既是英雄、又是怪物,他硕大无朋、色彩森然的形象,本身就是一种放浪形骸;这,不禁让人想起庄子《大宗师》中的子舆:曲偻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齐,肩高于顶,句赘指天,这样怪诞的形象与疾病,子舆只是叹一句物不胜天久矣,慨然受之。

也许,绿巨人也向着超我的境界在迈进,胸怀着扶危济困、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虽然,他内心更孤独了。《逍遥游》说: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何尝不是庄子的化身呢?他蓬头垢面、粗衣布鞋、却又言忘意得、神采飞然;他苟活于乱世,却又不留情面、鞭辟入里;他不求闻达于诸侯,却又充斥着纯稚无邪的艺术气质、天下为公的处世准则。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呵,唯有大忧患者,才力图大解脱。庄子也好、绿巨人也好,都欲在极其痛苦的灾难之中超脱桎梏,寻求自由、寻求天和。

也许,本我与超我的不争,亦只得如此。圣者克里斯多夫渡河,庄子撄而后宁,东方的睿智和西方的哲学,于此邂逅,于此殊途同归。

也许,本片就是李安的一次述异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个绿巨人;一次告解就像中国古代的文人高士一般,修之于身。

人生,不外如是。

电影绿巨人的观后感5

凭借10月份上映的争议新片《双子杀手》,导演李安俨然成了“120帧”的准代言人了。有谁能想到,这位曾以“父亲三部曲”对东方伦理地阐述、《卧虎藏龙》中对江湖情仇的重新解读惊艳世界影坛的华人翘楚级导演,现在貌似“弃文从武”,投身于影像技术的钻研无法自拔。当然,也有一件事是很少人想到的,就是李安早在16年前,就因为一个电影项目产生了对技术的痴迷,那就是《绿巨人浩克》。

03年环球影业出品的《绿巨人浩克》是李安导演的第一部好莱坞主流类型片,也是李安第一部运用大量电脑特效的电影。这个项目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筹备,原著漫画题材之特殊,给这个项目带来了技术水平、主创召集等方面的困难。直到21世纪初,动作捕捉技术的流行和《卧虎藏龙》的横空出世让制片方看到了希望——能够更好地呈现常人与怪物为一体的科幻电影角色的特效技术,及可以诠释这个角色与外界、与内心矛盾的主创,这个项目似乎成功了一半。而李安的奥斯卡光环也吸引了当时人气大好的艾瑞克·巴纳和詹妮弗·康纳利担任影片的男女主角,这也让环球影业误以为自己看到了影片的大好前景。

可惜环球影业也只估对了一半——一方面,李安确实有意识地去刻画“绿巨人”布鲁斯·班纳作为变异人的纠葛与不安,但他似乎并不熟悉、也不太愿意熟悉好莱坞主流商业大片的创作模式:在他的成片中,长达30分钟左右的前戏铺垫不仅琐碎,还险些让影片跑题;布鲁斯·班纳正式成为绿巨人后,每一次冲突节奏和张力都太平缓,视听冲击也达不到科幻特效大片的平均水准;莎翁话剧式的台词设计本来就不够有生活气息,放在《绿巨人浩克》这样的怪物系科幻特效大片显得更格格不入,这还不像《卧虎藏龙》有东方武侠的意境可以中和这种突兀感。

另一方面,剧本的情节安排也很有问题:无论是不是好莱坞大片,《绿巨人浩克》对自我矛盾的探讨都可以有,但还需要社会环境的问题做衬托,才能凸显主角的孤独处境,而这恰恰是《绿巨人浩克》成片缺失的,故事场景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荒漠军事基地,全景式的.环境交代也几乎没有,全片聚焦于布鲁斯·班纳个人的焦虑与不安,顺便再留几笔表现版纳父亲和女主角贝蒂的生活矛盾。一个本可以探讨个体与环境之间冲突的故事题材,就这么被几个编剧(不只李安的美国同学詹姆士·沙姆斯)折腾成了大题小作的过家家。

在创作层面出现如此问题的前提下,剧情片大拿李安不但不重视文本的调整和改进,反而更注重影片的制作投入。仿佛在李安看来,制作上够用心,哪怕把电影做成了“爆炒燕窝”,也会有消费者买单。他对制作技术的痴迷不单单体现在那只结合CGI动画和动作捕捉打造的绿巨人,还体现在全片无时不刻出现的杂七杂八的剪辑特效:漫画分屏、遮罩转场、无缝转场、色度泄露……公允地说,这些转场的运用确实对之后主流类型片的镜头剪辑带来了启发,启发意义绝不亚于李安这两年推广“4K+120帧”。但回归电影本身,这些剪辑特效不但无助于影片的叙事节奏和视听表达,反而更加凸显影片文本的四不像问题;而且在本应着重展示特效大场面的片段,花哨的转场更容易让观众出戏。

李安的任性让《绿巨人浩克》在当年市场反响高开低走,1。32亿美元的成本最后只收获了2。4亿左右的全球票房,还遭到主流媒体的恶评无数。李安还差点因此告别影坛,好在他及时回归剧情片领域,《断背山》《色戒》的成功证明他还是电影界的华人之光。然而漫威系超级英雄电影的成功似乎给李安带来了刺激,再加上动用大量CG特效的意识流奇幻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创造了自己作品履历中票房口碑的新高,他便误以为尖端的影视制作技术才是称霸电影市场的王道。面对4K+120帧加持剧情题材之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票房惨败,他仍不反悔,又想通过《双子杀手》,测试4K+120帧能否赋予老题材、老剧本新的市场生命力。

很显然,李安也对好莱坞乃至全球主流电影的成功规律估对了一半——精良的制作只有和用心的内容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同样是漫画题材电影,不说后来的连宇宙系列电影,就比较单人电影,重启“绿巨人”题材的《无敌浩克》口碑票房也不怎么好,远逊于同年的《钢铁侠》和前后两版“蜘蛛侠”系列电影,尽管《无敌浩克》有个人影响力更大的爱德华·诺顿和更炸裂的CG特效。而《钢铁侠》《蜘蛛侠》等片能让人记住的绝不只是炫目的特效场面,还有经典的剧情人设、记忆点强的设定和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基于这三方面的指标,近几年的漫威系超级英雄电影在IP塑造上的投入不减反增,技术的升级主要还是为其服务。即使没有尖端技术加持,好莱坞也有《小丑》这样的掷地有声之作。这些年中外无数商业大片的成败或多或少体现了一种规律:炫目的技术效果更新换代,精彩的内容核心千金难买。这样的规律李安不可能不懂,他可能只是一时不相信。

推荐访问:观后感 巨人 电影 电影绿巨人观后感 电影绿巨人的观后感 电影绿巨人的观后感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