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制度机制(范文推荐)

时间:2022-05-26 19:30:08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制度机制(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制度机制(范文推荐)

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制度机制3篇

【篇一】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制度机制

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预警机制的思考


 社会稳定问题是社会发展变革历史进程中的必然现象。我国目前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既是黄金发展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改革的不断深化必然涉及利益关系的调整,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在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方面有所不同是难免的,社会结构的重组也必然会引发种种社会问题与利益冲突,必然会带来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映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要求,为我们建立预警机制指明了方向。

  一、预警和应急机制的总体要求

  预防和处置突发性社会稳定事件的总体要求是“早发现、早报告、早决策、早控制”。

  1、早发现。坚持第一时间原则,是确保突发社会稳定事件得到及时控制的前提条件。只有做到信息及时准确,为领导决策和有效处置提供可靠依据,赢得战机和主动,才能减少突发社会稳定事件的破坏性、危害性和负面影响,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安定民众心理,保证整个事件的顺利处理。

  2、早报告。突发或可能突发社会稳定事件信息发现后,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准确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及区维稳办报告,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特殊情况下,可直接向上级维稳决策机构报告,但报告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对重大涉稳信息要即发即报,并跟踪续报。

  3、早决策。应对突发社会稳定事件的决策,属于非程序决策的范围,作为党委、政府来说,在突发事件面前必须果断决策,绝不能贻误战机。能否及时、正确、果断地决策,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或处置预案,保证各部门协同作战,把突发事件的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是新时期党委、政府应对突发社会稳定事件、提高自身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极大考验。对重大稳定信息反应不灵,议而不决,左顾右盼,坐等指令,不敢负责,是非常有害的。

  4、早控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就是要采取相应的政府干预、社会行动,把社会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在合理程序内,以确保社会成本与代价不超出社会承受力,维护社会的相对稳定,把不稳定因素最大限度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只有控制得早,才能控制得住;
只有控制得住,才能化解得了。处置群体性事件应坚持以教育疏导为主的方针,坚持可疏不可堵、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的原则和区分性质、讲究策略、把握时机、严格执法、冷静稳妥的基本要求。防止矛盾激化,事态扩大,团结、教育、争取绝大多数,孤立和依法打击极少数组织、策划、煽动闹事的骨干人员,要分清性质,慎用警力,慎用强制措施。要把群体性事件有效地控制在稳定与秩序范围内,依法合理通过正常渠道表达诉求,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二、预警和应急机制的工作原则

  预防和处置突发社会稳定事件坚持统一领导、社会参与;
条块结合、资源整合;
依靠科学、反应及时;
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的原则。

  1、统一领导、社会参与。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范围内突发社会稳定事件的预警和处置,根据突发社会稳定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所需动用的资源、影响范围等因素分级设定和启动各类应急预案,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人员责任权限。同时,也要认识社会力量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组织、企业组织、社区组织以及公民个人的作用,发挥这些主体的灵活性和主动性的特点,形成多级、多层次的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条块结合、资源整合。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由政府牵头、主管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参与的突发社会稳定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做到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3、依靠科学、反应及时。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敏锐性,未雨绸缪,见微知著,早发现、早解决。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尤其是专业部门的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和方法提升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科技含量,确保突发社会稳定事件发生时能迅速反应,科学应对,增强科学管理和指挥协调的能力。

  4、以人为本,依法规范。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要把由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引起的国家安全保卫事件、刑事犯罪事件、社会治安事件,同因人民内部矛盾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区分开来。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同时要注重以人为本,保障人权,要把保障各方人员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作为工作的第一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危害。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建立社会稳定预警机制的措施

  建立维护稳定预警机制,必须着眼于本地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实际,立足于早发现、早化解、早处置,积极转变观念,实现更为科学、更为主动、更为有效的运行机制。

  1、健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和协调机构。建立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对区域内突发社会稳定事件应急处置实行统一领导和协调指挥。健全以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乡镇和部门维稳领导小组,做到人员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保障有力。强化维稳办职能,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完善维稳工作责任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建立维稳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分析社会稳定形势,贯彻落实维稳领导小组的决定决议,加强相关部门单位信息分析协调通报,形成合力。建立维护社会稳定例会制度,把维稳工作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题,至少每月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社会稳定工作。

  2、建立完善信息发现的多渠道机制。一是完善不稳定因素双排查调处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农村建立起乡、村、组、户四道防线;
在城镇建立起企事业和机关单位防线,并设立信息员,健全工作网络,开展不稳定因素的属地排查和职能排查。二是健全不稳定因素重点排查制度。把握重点群体、重点事件、重要敏感时期、重要单位区域,建立专题档案,实行跟踪督查,增强工作针对性。三是加强公安专业情报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在国家政治保卫、安全保卫、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方面的职能作用。同时建立公安机关与其他机关、单位、部门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及时收集深层次、内幕性、预警性情况信息。四是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认真落实领导信访接待制度和领导包案化解制度,充分发挥信访部门预测预警的窗口作用。五是建立信息发现多渠道机制。通过政府领导热线、新闻媒体、互联网多渠道发现信息,拓展信息渠道。

  3、完善维稳信息报送制度。加强信息报送工作,确保上下渠道畅通,报送及时准确,为领导分析研判、科学决策、正确指挥提供依据。

  4、构建快速反应的信息传递和评估机制。积极构建公共安全专业网,充分利用政府上网工程。“110”、“119”、“120”、

“122”等专业出警机构互联互通,形成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触发—报警—过滤—上报—处警”的工作机制。按照不同类型的不稳定信息分类,建立不稳定信息数据库,实行计算机管理,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整理汇总功能,使维稳主观性指标与客观性指标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科学、快速的维稳信息整理评估机制。特别是要建立重大决策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较广的重大决策的建设项目,都应作出详细的稳定预测评估报告。

  5、完善维稳信息调处的反馈和协调督办机制。对不稳定信息初步评估后,对可能造成重大影响或可能发展成重大不稳定事件的隐患因素,及时对涉及的部门和单位发出预警性通知,督促调处。按照定领导、定措施、定责任、定时限的原则,各相关单位适时将调处结果反馈回维稳办,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实现维稳信息的动态管理。由维稳办和区委督导室负责对涉稳工作的协调督办。协调督办的范围主要是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上级维稳工作的部署、重要批示的情况;
跨地区、跨部门重大稳定隐患的排查调处;
重大不稳定隐患的排查调处;
领导批示或上级交办的重要涉稳事项等。协调督办的方法有定期或不定期发布情况通报、实地检查指导、召开协调会议、挂牌督办等。凡督办事项,受督办单位必须在规定时限内作出回复。

【篇二】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制度机制

建立健全干部干事创业机制

卿秋军

【期刊名称】《上海党史党建

【年(卷),期】2010(000)007

【摘要】建立健全干部干事创业机制,有利于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通过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经济保障机制、干部关爱机制、培训提升机制、考核评价机制,营造一个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使广大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想干事、肯干事、干成事.

【总页数】3页(39-41)

【关键词】干部;干事创业;机制

【作者】卿秋军

【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

【相关文献】

1.建立健全干部干事创业机制 [J], 卿秋军

2.建立健全基层干部关爱机制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J], 钱丽敏; 凌金华

3.建立健全三大机制激励乡镇干部干事创业——以杭州市淳安县浪川乡为例 [J], 江洁

4.建立健全三大机制激励乡镇干部干事创业——以杭州市淳安县浪川乡为例 [J], 江洁[1]

5.建立健全激励关怀保障机制,激发农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J], 杨恒俊[1]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篇三】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制度机制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工作,促进公司稳健起步,快速成长

法律合规部 李 政明

在年初的全国系统工作会议上,总公司与各分公司、总公司各部门签订了风险管 理责任书、经营合规责任书,希望提高全系统各级机构对风险管理工作的认识,加快 建立健全公司风险管控制度机制步伐,促进长安责任险公司稳健起步,快速成长。

作为专门从事风险交易的 特殊行业,风险管理是保险业内老生常谈的议题, 但是, 说得多,做得少;
形式多,见效少。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面临哪些风险隐患?加强风 险管理,究竟应当如何开展工作?针对这些疑问,我们就加强全系统风险管理工作提 出几点看法和建议,供系统有关单位和同志们交流探讨。

一、提高思想认识

(一)加强风险管理是全球金融保险业的大势所趋。

金融保险业不存在风险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近 20 年来,国际金融业接连发生 众 多 恶 性 事 件 。

据 瑞 士 Si gm a 等 国 际 权 威 资 讯 统 计 , 从 1978 — 1994 年 16 年 间 , 世 界 上 有 648 家 保 险 公 司 破 产 , 即 每 年 4 0 家 保 险 公 司 倒 闭 ;

199 6— 2 001 年 , 保 险 业 高 度 发 达 的 日 本 连 续 7 家 生 命 保 险 公 司 破 产 ;

1987 年 到 20 06 年 的 20 年 时 间 里 ,美 国 保 险 公 司 排 名 剧 烈 变 化 ,排 名 前 2 0 位 的 公 司 中 只 有 一 半 留 存 下 来 。最 近 发 端 于 美 国 的 金 融 海啸波及全球,经济损失惊人,给全球各国和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很多欧美金融 机构与保险公司财务状况急转直下,机构声誉严重受损。

上述触目惊心的事件说明,金融机构外部的监管不可能替代企业自身对经营过程 的 风险 控制 ,企业 自身 更 应该 积极 、主动 的防范 经 营 风险。

正如 2008 年 11 月美国 前 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国会就次贷危机作证时所言,美国联储和相关监管部门以为金融 机构在开展衍生品业务时,会对股东、客户严格负责,主动作出专业、审慎的评估, 考虑自身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但由于人性的贪婪,没有完美的风险管理,金融机构把 那 些 自 己 都 说 不 清 、 道 不 明 的 衍 生 品 大 肆 推 向 全 球 , 造 成 百 年 一 遇 的 信 贷 海 啸 。

20 09 年 1 月 12 日,欧洲央 行行长明确 表示,低估风险 是金融海啸的根本原因。

有鉴于此,近年来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对金融保险业的监管 逐步倾向于基于风险的监管(RBS)方式,以促进金融机构加强自身经营风险的控制。

面对国际经济和金融发展的新态势, 加强 风险管 控成为全球金融保险业的大势所趋。

(二) 强化风险管理是我 国保险业的 监管要求。

《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 若干意见》第 九条意见提出,要 加强和改善 监管, 防范化解风险, 坚持把防范风险作为保险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

为完善保险公司治理 结构,健全风险管理和内控 机制,2007年 4月保监会颁布了《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指引》, 要求保险公司建立风险管 理机制,加 强风险管控。在 2009年全国保险 工作会议上,吴 定富主席指出, 要把风险防范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强 调全行业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抓 好防范化解风险工作。

上述重要文件和会议都对我国保险业的风险管理 提出了严格的 要求, 保险公司应充分重视, 常抓不懈, 努力防范和化解经 营风险。

(三) 推进风险管理是保险企业经营的内在需要。

吴定富主席在 2009年全国保险工 作会议上指出,随着 经济社会发展,风 险总量和 种类不断增加, 风险结构更加 复杂, 风险预测、识别、评估和管 理难度越来越大, 这 些对保险业的风险控制、管理能力提出了很多挑战和新的要求。

一般认为, 保险企业面临 以下风险:业务风险(如产品 定价、核保、理赔、再 保 险 、保 险 中 介 风 险 )、市 场 风 险( 如 业 务 拓 展 、市 场 行 为 、客 户 投 诉 和 保 险 监 管 风 险 )、 财务风险(如账务虚假风险、资 金和资产风险)、投资风险、人员风险(如员工欺诈、 骨 干 跳 槽 、劳 动 合 同 纠 纷 )、行 政 风 险( 如 政 策 调 整 风 险 、税 务 风 险 )、法 律 风 险( 如 诉讼、仲裁和法律法规风险), 等等。

具体分析, 保险公司的承保风险主要表现为:
片面追求规模,承 保质量降低,保 险标的风险系数大,岀 险率高;
统一法人意识淡薄, 擅自越权经营,超权限承保,带来潜在风险;
承保技能偏低,签单质量较差,核保漏 洞较多,造成问题保单和后遗症保单;
费率水平整体下滑,价格标准背离定价原则, 较高风险标的以较低费率承保,经营风险加大,等等。理赔风险主要表现为:理赔管 理粗放,勘查定损把关不严,赔案定责过宽,定损偏高,未决赔案管理松懈,造成超 额赔付;
赔案审批把关不严,假案、错案时有发生,通融赔付和 人情赔款问题较多;

理赔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知识,难以正确理赔,造成公司利润流失,等等。

总之,经营风险广泛存在于保险公司决策、管理和运营的各环节,如果忽略风险 管理工作,往往会形成重大的风险隐患,造成难以弥补的经济损失。开展系统化、专 业化的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实现保险公司内部风险监控,可以大大降低 经营风险,因而成为保险业经营安全的必要条件。

(四)加强风险管理是我公司稳健起步、快速成长的现实需要。

我公司处于初创阶段,整体实力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 较弱;
作为国内第一家专 业责任保险公司,责任保险属于高端产品,风险更大,因此我们面临着比同业公司更 高的经营风险。当前,我公司处于各种矛盾和问题凸现的初创时期,发展基础薄弱, 从过去一年的运营情况来看,已经岀现了一些突岀问题和风险,如各地人才队伍建设 问题、市场行为的合规性问题、财务管理问题、客户投诉和法律诉讼案件的逐步显现 等。这些风险如不及时识别、评估和化解,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公司的发展。因而,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十条、保监会《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指引》,夯 实经营管理基础, 对于更好地适应公司发展新形势,大力强化经营管理,防范控制经营风险,切实做到 以风险管控促进和保障公司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体要求

根 据 中 国 保 监 会 全 国 保 险 工 作 会 议 精 神 和 公 司 系 统 工 作 会 议 的 工 作 部 署 ,2009 年 我公司风险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国十条精神和中国保监会监管政策,以保监 会颁布的《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指引》为统领,把保障公司稳健起步和又好又快发展作 为 风 险 管 理 工 作 的 出 发 点 ,坚 持 专 业 、科 学 和 有 效 地 开 展 风 险 识 别 、评 估 和 改 进 工 作 , 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切实提高风险管理效能,建立健全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促进和保 障公司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内控制度建设、机构人才建设、文化品牌建设,加 快公司起步和发展进程。

三、加强组织领导

保 监 会《 保 险 公 司 风 险 管 理 指 引 》规 定 ,保 险 公 司 应 当 建 立 由 董 事 会 负 最 终 责 任 、 管理层直接领导,以风险管理机构为依托,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覆盖所有业务单 位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对于我公司而言,风险管理是一套新机制,必须加快全系统 组织体系建设步伐。在董事会层面,我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职责由风险委员会承担;

过去的一年,公司经营层以总裁办公会的方式承担了风险管理工作,将于近期设立专 业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各分支机构要按照保监会要求和总公司的统一部署,成立本单 位的风险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和推动本单位的风险管理工作。各单位要配备相 应的风险管理人员,这些人员应当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掌握法律、保险、财会、金 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应当具有把握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行业规则和识别、 评估、处理保险业经营风险的能力。

为 加 强 全 系 统 对 2009 年 风 险 管 理 工 作 的 执 行 力 ,总 公 司 将 制 订 风 险 管 理 状 况 的 考 评机制。由人力资源部牵头,法律合规部配合,引入风险管理工作量化考核方案,对 各单位风险管控工作的开展情况和效能进行考核。总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各分支公司 主 要 负 责 同 志 作 为 本 单 位 风 险 管 理 工 作 的 第 一 责 任 人 ,应 逐 级 签 订《 风 险 管 理 责 任 书 》、

经营合规责任书》。总 公司于近期下发了《关于做好 2009年风险管理工作的若干意

见》,组织、指导、推动全系统的风险管理工作。

四、预防为主,重在风险防范

加强我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关键是要预防为,努力加强事前风险识别、评估、 事中管控,对公司运营的各层面、各环节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改变保险 业普遍存在的流于形式、风险管理滞后的老做法,走出一条有长安保险特色的风险管 理新路子。

我国工程建设部门对工程质量管理有十分经典的总结:如果在图纸设计阶段强化 管理,事半功倍,可以防止 50%的工程质量问题 ,避免较大的损失;
在施工 阶段严格 按图纸设计执行,也可以防止较大的工程质量问题;
而在发生工程事故后进行补救, 事 倍功半,只能挽回较小的损 失。这些经 验对加强保险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具有借鉴意 义。

我 国 现 行 有 效 的 《 保 险 法 》以 及 全 国 人 大 最 新 审 议 的《 保 险 法 》第 3 7 条 对 防 灾 防 损 的规定,其本质就是对保险 风险的事前 防范。但是,国内保险业在这方面做得远远 不够,往往重展业、轻管理,重规模、忽视质量 ,重收保费,轻核保。

这些行业普遍 性 的问题在长安责任险的经营 管理中必须 得到纠正。我们不能因循守旧,亦步亦趋, 要敢于创新,打破国内保险业靠天吃饭的老传统,加强公司运营中的事前风险识别、 评估、事中管控,对各层面、各环节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风险管理,走出一条有长 安保险特色的风险管理新路子。

如果我们对投保的工程项目从规划阶段、设计阶段、到施工全过程,组织技术专 家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对工程风险进行评审,预测风险,预防、控制风险,对施工全 过 程 进 行 监 管 ,确 保 相 关 各 方 的 质 量 责 任 落 到 实 处 ,努 力 把 防 范 风 险 的 工 作 做 在 前 面 , 我们会减少多少事故发生后的成本支出?承保利润将提高多少?股东价值要增加多 少?依此类推,如果我们在理赔、财务、人事、机构建设等各项工作中提前进行风险 预测,控制风险,对全过程进行监管,并采取专业化、系统性的风险管控措施,公司 的风险隐患将降低多少?带来多少经营效益?股东价值又将增加多少?

为做好我公司经营风险的识别、评估,并提岀改进措施,总公司各部门和 各级机 构应开展以下风险管理工作:

(一) 总公司各部门。重 点是:各部门的管理工作存在哪些风险漏洞;
是否根据 部门职责制订了合理、高效的部门管理规则;
对系统的指导、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完 善,是否有利于风险管控;
在部门日常管理环节中,各项制度流程是否得到贯彻落实 和严格执行,是否存在管理不到位、工作措施不得力的问题;
开展风险识别、评估、 改进的基本情况,以及对本部门相关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修改、补充的具体意见。

(二) 分支机构。重点是:各分支机构是否成立了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是否按照 保监会文件规定和总公司要求,开展风险识别、评估和改进工作;
是否严格遵守了保 险监管政策;
对所辖经营单位的管理是否有效、科学,是否存在风险隐患情况;
经营 管理中是否严格执行并遵守总公司制定的各项制度,是否履行了正常的工作流程;
在 筹建、业务、财务和管控等方面是否存在风险或漏洞;
开展风险识别、评估、改进的 基本情况,以及对公司相关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修改、补充的具体意见。

五、坚持依法合规经营

依法合规经营是控制经营风险的重要途径。国际国内金融保险业的实践证明,以 经营合规为主线,有利于增强企业的依法合规意识、内控管理意识,有利于各项经营 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对于把握公司的运行状况、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具有重要 意义。

所谓依法合规,首先,要 在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关于金 融保险的立法和部门 规章、以及按照保监会、保监局的监管规定下,开展经营管理工作
其次,要遵守中 国保险行业协会、各地保险协会的行业自律公约、行业内达成的有关规定进行业务拓 展;
最后,各分支机构必须遵守总公司的规章制度。本年度要进一步强化各项内控制 度的落实,要以“铁规章、铁算盘、铁纪律”的“三铁”精神,加强内控制度的执行 力 , 严 格 遵 守 保 监 会 7 0 号 文 , 促 进 全 系 统 各 单 位 依 法 合 规 , 防 范 化 解 经 营 风 险 。

六、完善基础和制度建设

完善基础建设、制度建设是加强风险管理工作的根本。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同 时,要把堵塞漏洞、化解风险、防微杜渐的管理要求上升为公司各方面的规章制度, 发挥制度管长远、管根本和有效果的作用。因此,各单位、总公司各职能部门要加强 对经营风险源头的研究,针对经营管理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认真查找深层 次 原 因 和 制 度 性 缺 陷 ,广 泛 吸 收 国 内 外 金 融 企 业 先 进 的 制 度 和 方 法 ,对 公 司 管 理 机 制 、 制度建设提出建议,积极探索保险企业强化风险管理、构建科学高效的管控体系、防 范化解风险的长效机制。

保险企业风险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公司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 不断摸索,积累经验、完善制度。我们相信,随着公司风险管理工作的逐步展开以及 风险观念文化的培育、传播和完善,一定能不断提升我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准,走出一 条有长安保险特色的风险管理新路子,促进公司稳健起步、快速成长。

推荐访问:意识形态 建立健全 机制 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制度机制 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制度机制 意识形态制度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