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语文知识点第1篇“学不可以已”,本篇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必修三语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修三语文知识点10篇,供大家参考。
必修三语文知识点 第1篇
“学不可以已”,本篇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必修三语文知识点 第2篇
一、词语
蓊蓊郁郁弥望袅娜羞涩渺茫
霎时宛然脉脉酣眠参差斑驳峭楞楞倩影梵婀玲妖童媛女鹢首徐回棹纤腰敛裾嬉游消受独处琐屑踱步
二、文学常识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__称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名篇有《背影》、《绿》、《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
一、语文知识点
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
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
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过how,何果what
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
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E描写
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
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
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
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B对比法,C,喻证法,D,E归谬法
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E反问,F设问,G反复,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七种短语类型:,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C,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F介宾短语,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B动词性短语,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
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B数量代,C副介连,D助叹拟
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B倒叙,C插叙
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B表列举事项省略,C表说话中断延长
四种波折号作用:A表解释说明前文,B表后文跳跃转折,C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
四种引号作用:A表引用实际内容,B表讽刺反语,C表特定称谓,D表着重强调
【三】
一首诗歌,应如何鉴赏?鉴赏出哪些东西来?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发现"读?悟?联?结"四步鉴赏法,比较奏效。一、读"读",是从文本中获取大部分第一手材料(感性材料)的途径。对诗歌而言,"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从读诗中获取的第一手材料是鉴赏诗歌的先决条件。
如何读?可事先设置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读,这个情境可以是喜境,也可以是悲境,让学生在喜境中读婉约诗歌,在悲境中读豪放诗歌或山水田园诗歌。还可以事先选出与所读诗歌类型相同或完全相反的诗歌,比较着读。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只要是利于诗歌的鉴赏,都可采用。如慢读、快读、不快不慢地读、抑扬顿挫地读、闭着眼睛读、瞪着眼睛读、摇头晃脑地读等等。读的目的就是要读出诗歌的韵律节奏,读出诗歌的意境,读出诗人的意绪(情感)。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只有通过读,才能把握其语气节奏的轻重缓急,了解词人的心绪。尤其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非读无以把握运气之长短,非读无以知晓情感之悲喜。同时,通过读,还可以牢牢抓住诗歌中的重要词语(关键词--诗眼或词眼)和特定的意象。如"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关键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明月"(意象)。
"读"是对诗歌的第一步感知,它让学生粗浅地感知到了诗歌意境、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轮廓,虽是模糊、朦胧,却给诗歌的深层鉴赏奠定了基础,导明了方向。二、悟"悟"是在"读"所感知获取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的理性思考过程。通过悟,可较为具体地把握诗歌意境、作者意绪等鉴赏内容,因此,这一步更为重要。那么,"悟"什么?悟诗歌意象,悟诗句中的关键词(诗眼或词眼)。
必修三语文知识点 第3篇
《劝学》知识点
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
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4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5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6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
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
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7一词多义
(1)于
青,取之于蓝。(从,介词)
而青于蓝(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
必修三语文知识点 第4篇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无垠(yín)沼(zhǎo)泽生意盎然(àng)堆垛(duò
层峦(luán)叠嶂(zhàng)哦(é)(jí)涟漪(lián,yī)
晨曦(xī)采石矶(jī)(tīng)泗(sì)桥龙湫(qiū)
回溯(sù)瞭(liào)望绛(jiàng)夔州(kuí)
坂(bǎn)秭归(zǐ)罗江(mì)簌簌(sù)
茕茕(qióng)孑(jié)立掳(lǔ)掠马厩(jiù通衢(qú)大道
命运多舛(chuǎn)(qiǎn)绻(quǎn)(jí)薄(bó)夙愿(sù)
窝行(w)迷惘(wǎng)瘪(biě)惫(bèi)
簇新(cù)绯红(fēi)罡风(gāng)颓垣(yuán)
荒冢(zhǒng)蹂躏(róu,lìn)齑粉(jī)肇(zhào)
苗裔(yì)孟陬(zōu)揆(kuí)搴比(qiānpí)
汩余若将不及兮(yù)又重之以修能(chóng)潜藏(qián)锁(jiā)
洞窟(kū)役(yì)模糊(mó)锦标(jǐn)
赊账(shē)号角(hào)旌旗(jīng)束(shù)
稀薄(bó缙绅(jìnshēn)萃(cuì纾祸(shū)
觇(chān)日(yì)遽(jù)羁縻(jī,mí)
东西二阃(kǔn)诋(dǐ)诟(gòu)刭(jǐng)
邂逅(xiè,hòu)陵(pí)愧怍(zuò)溥(pǔ)
阉(yān)(cí)湮(yān)赀(zī)
缇骑(tí,jì)(lì)溷藩(hùn,fān)(huán)
牖(yǒu)巡(qūn)鬈曲(quán)拉(tā)
蹙眉(cù)皱(zhě,zhòu)撇开(piē)窥视(kuī)
皮靴(xuē)悯(mǐn)时髦(máo)取缔(dì)
镶嵌(xiāng,qiàn)(yǔ)云翳(yì)(zuàn)
骷髅(kū,lóu)滞笨(zhì)媲美(pì)一蹴而就(cù)
昙花一现(tán)有史可稽(jī)销声匿迹(nì,ì)
攻讦(jié)自诩(xǔ)冠冕(miǎn)残羹(gēng)冷炙(zhì)
孱(càn)头脑髓(suǐ)譬(pì)如蹩(bié)进
吝(lìn)啬氾南(fàn)之狐(yì)缒(zhuì)
阙秦(jué)(lìn)不肖(xiào)卮酒(zhī)
叱(chì)驽(nú)颈(wěn,ǐng)(sì)
渚(zhǔ)殆(dài)圃(pǔ)(jiù)
豕(shǐ)裘(qiú)鳖之藏(cáng)哙(kuài)
镬(huò)一鼎之调(tiáo)(yōng)水目眦(zì)
钳制(qián)壅蔽(yōng)浚(jùn)载舟(zài)
黜恶(chù)赏(miù)(xiǎng)鯫生(zōu)
2、正确书写下列加点的字。
生意盎然、层峦叠嶂、吟哦、汲水、涟漪
晨曦、采石矶、龙湫、云蒸霞蔚、瞭望
绛、夔州、坂、秭归、汨罗江
簌簌、茕茕孑立、掳掠、马厩、通衢大道
命运多舛、缱绻、瘠薄、夙愿、迷惘
干瘪、疲惫、簇新、绯红、颓垣
荒冢、蹂躏、齑粉、肇、苗裔
孟陬、揆、枷锁、洞窟、镬
模糊、锦标、赊账、旌旗、缙绅
萃、纾祸、觇、翌日、遽
羁縻、东西二阃、诋、诟、自刭
邂逅、毗陵、愧怍、阉、祠
湮、赀、缇骑、詈、溷藩
缳、牖、逡巡、鬈曲、目眦
蹙眉、褶皱、撇开、窥视、皮靴
怜悯、时髦、取缔、镶嵌、云翳
攥、滞笨、媲美、一蹴而就、昙花一现
有史可稽、销声匿迹、回溯、遮蔽、自诩
冠冕、残羹冷炙、孱头、脑髓、譬如
蹩进、吝啬、氾南、佚之狐、缒
避匿、叱、驽、刎颈、涘
渚、殆、圃、裘、鯫生
僵硬、脉搏、漫不经心、荒僻、攻讦
斑驳陆离、并驾齐驱、烹饪、壅蔽、飨
攻讦、钳制、疏浚、载舟、黜恶
谬赏
3、解释下列词语。
层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岭。
雷霆万钧:比喻威力巨大。雷霆,暴雷、疾雷,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30斤。
缤纷:繁多而交杂的样子。
亭亭:高耸的样子。课文用“亭亭笔立”形容一座高峰。“亭亭玉立”一词的“亭亭”形容女子身材细长秀美或花木形体挺拔,也可以写作“婷婷”。
婀娜:姿态柔美的样子。
眺望:往远处看。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莽莽苍苍: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
神妙莫测: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
云蒸霞蔚: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荒诞不经: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
茕茕孑立: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
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道路,大道。
命运多舛:指平生的遭遇、经历不顺。
养尊处优: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多含贬义)。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瘠薄:(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水分,不肥沃。
缱绻: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缠绵。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滞笨:迟缓笨拙的样子。
烙印:比喻不易磨灭的痕迹。
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钳制:用强力限制,使不能自由行动。
攻讦:(因利害冲突)揭发并攻击他人的过失或隐私。
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式而产生。
事过境迁:事情已经过去,客观环境也改变了。
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昙花一现:原来比喻事物难得出现,现在用来比喻某些事物或人一出现就很快消逝。
余风遗响:遗留下来的风气和影响。
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错杂纷繁。陆离,色彩繁杂的样子。
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
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鞭长莫及:原来说虽然鞭子长,但是不应该_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
截然相反:形容界限分明的不同。
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
自诩:自夸。
孱头:懦弱无能的人。
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手段。
必修三语文知识点 第5篇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欣赏中外小说:
《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相对于初中阶段所学的小说而言,这几篇小说情节结构比较复杂,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也比较广,而且风格多样。
㈠《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为该书序幕之一,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做了具体的介绍,人物刻画、环境描写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色。
㈡《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关注的是一位下层农村妇女祥林嫂创伤累累而又麻木愚钝的心灵世界,一以贯之地体现了鲁迅关注农民命运、反对封建压迫的主题,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成就。
㈢《老人与海》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成功塑造了一位“硬汉子”形象。作品中充满象征意味的故事,简洁洗练的文风,生动的心理描写,充分表现了海明威炉火纯青的叙事艺术。
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是一种通过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构成了小说的三要素,欣赏《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可以通过分析这三个要素把握小说的主旨。而其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则是重点,三篇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很成功的,像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祥林嫂、桑地亚哥,无不栩栩如生,学习时可以从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动作等方面来把握。
另外,在单元提示中提到另外一个学习重点就是品味语言,包括对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以及作者的叙述语言的品味。前者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可以得到解决,后者则需要单独拿出来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祝福》两篇的叙述语言相对比较客观,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小说大多是这样的风格。值得注意的是,《老人与海》的叙述语言,前者的有意拖沓、刻意啰唆,后者的简洁明快,都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
必修三语文知识点 第6篇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page]
《荆轲刺秦王》
一、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进兵北略地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函封之
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皆白衣冠以送之
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使使以闻大王
使毕使于前
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太子迟之
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欲与(之)俱
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定语后置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五、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
发尽上指冠头发
2、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回头
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
为之奈何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
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六、固定用法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
荆轲有所待(有……的)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以故荆轲逐秦王(因此)
[page]
《鸿门宴知识点》
一、通假字
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些。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
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
(一)实词:?
飨土卒(飨;犒劳)
夜驰之(之:到,往)
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从沛公(从:跟从)
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与臣游(游:交往)
籍吏民(籍:登记)
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
具言(具:详细,完备)
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
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
坐须臾(须臾:片刻)
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
督过之(督过:责备)
留谢(谢:辞谢)
(二)虚词
固不如也(固:当然)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
因言曰(因:趁机)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
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
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必修三语文知识点 第7篇
《师说》需要掌握的文言知识:
1、读准下列一字多音或形近字的读音:
句读dòu—读书dú 或不焉fǒu—不能bù 经传zhuàn—传道chuán 聃dān——冉rǎn
2、找出课文中合成的双音词:
学者 句读 百工 六艺
3、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传授)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句读 古义:句子停顿的地方。如:句读之不知。今义:看字发出声音。
小学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众人 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许多人。
所以 古义:特指代词“所”+介词“以”,相当于“用来……的”。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不必 古义:不一定。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5、词类活用:
吾师道也(名词“师”用作动词,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师”用作动词,表自动,从师。下文“则耻师焉”“师道之不得”同此)
或师焉(名词“师”用作动词,从师学习)
不耻相师(名词“师”用作动词,表自动,学习)
吾从而师之(名词“师”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而耻学于师(形容词“耻”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孔子师郯子(名词“师”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惑”活用作名词,疑难问题)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前面的“圣”“愚”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后面的“圣”“愚”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6、重要句式:
1)判断句: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
②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
2)被动句:
①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3)宾语前置句:
①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4)介宾短语后置句:
① 而耻学于师。② 不拘于时,学于余。③ 师不必贤于弟子。
5)省略句:
①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② (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 (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④ (士大夫)则群居而笑之。
6)固定格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
7、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道: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③道相似也(道德学问) ④余嘉其能行古道(道路)
传: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贤:①其贤不及孔子(才能)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高明)
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②吾从而师之(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③吾师道也(学习)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
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
惑: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难问题)②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知: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识别,动词)②可知矣(知道,了解)
文言虚词
之
① 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指代人或事物。
如“择师而教之”。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如“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 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连接定语与中心词,相当于“的”。
如“古之学者”。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③ 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作代词,指代自己。如“君将哀而生之乎”。
作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作动词,“到”、“往”。如“吾欲之南海”
其
① 作代词,有四种情况:
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复指,作主语。
如“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作兼语。如“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语。如“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② 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表猜测。如“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感叹。如“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多么)
背诵篇目: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背诵全文)
荀子:《劝学》(背诵全文)
贾谊:《过秦论》(背诵课文最后三段)
韩愈:《师说》(背诵全文)
必修三语文知识点 第8篇
第一单元·小说
《林黛玉进贾府》
阜(fù)盛 敕(chì)造 紫檀 雕梁画栋 台矶(jī) 鬓发如银 贾赦(shè)(赦免,赦罪) 丫鬟 簇拥 姊(zǐ)妹 削(xuē)肩(剥削,削减,削弱,瘦削) 厮认 斟(zhēn)茶
呜咽(yè) 怯(qiè)弱(胆怯,羞怯) 疯癫 不经之谈 敛声屏(bǐng)气 攒(cuán)珠髻 绾(wǎn)着 盘螭(chī) 璎(yīng)珞(luò) 宫绦(tāo) 玫瑰(guī)(瑰丽,瑰怪)
风骚 王熙凤 嫡(dí)亲 拭泪 外甥女 便(biàn)宜(yí) 翠幄(wò)(运筹帷幄) 驯(xùn)骡(驯服) 厢庑(wǔ) 小巧别致 轩峻壮丽 姬妾 笨拙(zhuō) 甬路
宸翰 金蜼(wěi)彝(yí) 玻璃( )(hǎi) 錾(zàn)银 黼(fǔ)黻(fú) 洋罽(jì)
匙(chí)箸(zhù) 酒觚(gū) 茗碗 斋戒 顽劣(liè) 溺(nì)爱 伺(cì)候
漱(shù)盂 咳嗽(sòu) 脾(pí)胃(脾气) 盥(guàn)手(盥洗) 懵(měng)懂
倭(wō)锻(倭寇) 瞋(chēn)视 敷(fū)粉(敷衍,敷药) 潦倒 偏僻 乖张 诽谤 辜负 韶(sháo)光 纨袴(kù) 膏粱 作(zuō)揖(开门揖盗) 蹙(cù)眉
颦(pín)眉 罥(juàn)烟 两靥(yè) 和睦 杜撰(zhuàn)(撰写) 忖(cǔn)度(duó)
孽障 殉(xùn)葬(殉职,殉情) 妥当(dàng) 遂(suì)心(未遂) 钗钏(cuàn)
《祝福》
送灶(zào) 监生(jiàn) 寒暄(xuān) 臂膊(bó) 银镯(zhuó)子 烟霭(ǎi)(雾霭 云霭) 朱拓(tà)(拓写 拓蓝纸) 陈抟(tuān)老祖 瘦削不堪 (削减,削弱,剥削) 间(jiàn)或
乞丐 诧(chà)异 悚(sǒng)然 惶急 踌躇(chú) 胆怯(qiè)(怯弱 羞怯) 安逸
不更(gēng)事 价廉物美 谬(miù)种(谬误 荒谬) 暂(zàn)时(暂且 短暂) 负疚(jiù) 俨(yǎn)然 忌讳(huì) 雪褥(rù)(被褥) 瑟瑟(sè)有声(萧瑟) 百无聊赖 尘芥(jiè) 形骸(hái) 夹(jiá)袄 模(mú)样(mú模子mó模型,楷模,模范) 应酬 箩筐 窥探 沸反盈天 宽宏(洪)大量 雇用 贺家墺(ào) 聘(pìn)礼 威吓(hè) (恐吓,恫吓) 按捺(nà) 擒住 窟窿 荸(bí)荠(qí) 絮叨 走投无路 草窠(kē) 呜咽(yè) 驯熟(xùn) (驯服) 告诫 祭祀 桌帏(wéi) 讪讪(shàn) 宽恕 (shù) 鄙薄(bó)
怔怔(zhèng) 咀(jǔ)嚼(jué) 赏鉴 渣滓(zǐ) 唾(tuò)弃 一瞥(piē ) 伤疤(bā)
执拗 (niù) 蹙(cù)缩 收敛 诡秘 索性 门槛 赎(shú)罪 炮(páo)烙(luò) 窈(yǎo)陷(窈窕) 惴惴(zhuì)不安 洞穴(xué) (穴位) 伶俐 歆(xīn)享
牲醴(lǐ) 醉醺醺(xūn )
《老人与海》
乱窜(cuàn)(抱头鼠窜) 向上蹿(cuān) 踪迹(jì) 鲭(qīng)鲨 脊(jǐ)背
两颚(è) 脊鳍(qí) 角锥(zhuī)形 剃(tì)刀 攮(nǎng) 皮开肉绽 吞噬(shì) 白浪滔天 倒霉 海鳐(yáo)鱼 舵(duò)柄 胳(gā)肢窝 仓皇 攥(zuàn)住
黏(nián)液 脊(jǐ)髓(suǐ)(骨髓 文化精髓) 蹂躏(lìn) 缘故 戳(chuō)
撬(qiào)开 喉咙 捶下 劈去 坚韧 衔着 报酬 辨认 波涛汹涌 磷(lín)光
拽(zhuài)掉 榫(sǔn)头 猖狂 桅杆 堤(dī)坡
第二单元·诗歌
《蜀道难》
噫(yī)吁(xū)嚱(xī) 鱼凫(fú) 石栈(zhàn) 猿猱(náo) 攀援
萦岩峦(萦绕,魂牵梦萦) 扪(mén)参(shēn)历井(扪心自问)
以手抚膺(yīng)(义愤填膺) 巉(chán)岩 喧豗(huī) 砯(pīng)崖
万壑(hè) 峥嵘 崔嵬(wéi) 豺狼 咨嗟(jiē)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凋(diāo) 萧森 砧(zhēn)
《咏怀古迹》万壑(hè) 朔(shuò)漠 青冢(zhǒng) 环珮(pèi)
《登高》渚(zhǔ) 萧萧 霜鬓 潦倒
《琵琶行》
铮铮(zhēng)然 倡(chàng)女(提议,倡导,提倡) 悯(mǐn)然 憔悴
转徙(xǐ)(迁徙) 恬(tián)然 迁谪(zhé) 荻(dí)花 秋瑟瑟(sè)(萧瑟,琴瑟)
弦弦掩抑声声思 轻拢(lǒng) 慢捻(niǎn)抹复挑 霓(ní)裳(cháng)
六幺(yāo) 幽咽(yè) 冰泉冷涩(sè)弦凝绝 幽愁 裂帛(bó) 沉吟
东船西舫(fǎng)悄(qiǎo)无言(悄然悄无声息) 敛容 虾(há)蟆(má)陵
红绡(xiāo) 钿(diàn)头银篦(bì) 门前冷落鞍马稀 红阑干 天涯
沦落 谪(zhé)居 呕(ōu)哑(yā)嘲(zhāo)哳(zhā)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沧海 惘(wǎng)然(迷惘)
《马嵬》 宵柝(tuò) 筹(一筹莫展,运筹帷幄, 觥筹交错)
第三单元·文言议论散文
《寡人之于国》
毋(wú)庸置疑 粟(sù)(沧海一粟) 弃甲曳兵(摇曳) 数(cù)罟(gǔ)
洿(wū)池 鱼鳖 无憾(遗憾,抱憾) 鸡豚(tún)狗彘(zhì) 蓄(xù)养 庠(xiánɡ)序之教 孝悌(tì)之义 涂有饿莩(piǎo)
《劝学》
輮(róu)以为轮 虽有(yòu)槁(ɡǎo)暴(pù) 砺(磨砺) 参(cān)省(xǐnɡ)须臾(yú) 跂(qì)而望 闻者彰(表彰,彰显,欲盖弥彰) 舆马(舆论) 舟楫(jí) 蛟(jiāo)龙 跬(kuǐ)步 骐(qí)骥(jì) 驽(nú)马
锲(qiè)而不舍 埃(āi)土 二螯(áo) 蛇鳝 浮躁
《过秦论》
崤(xiáo)函 雍(yōnɡ)州(雍容华贵) 窥(kuī) 昭襄(xiānɡ)
膏腴(yú)之地 合从(zònɡ)缔交 亡矢(shǐ)遗镞(zú)(有的放矢)
制其弊(bì)(弊端,弊病,作弊,营私舞弊) 流血漂橹(lǔ) 履(lǚ)至尊
鞭笞(chī) 藩(fān)篱 匈奴 黔(qián)首 隳(huī)名城 销锋镝(dí)良将劲(jìnɡ)弩(nǔ) 瓮(wènɡ)牖(yǒu)绳枢(shū) 氓(ménɡ)隶之人 墨翟(dí) 猗(yī)顿 蹑(niè)足(蹑手蹑脚) 阡陌 疲弊之卒 揭竿为旗
锄櫌(yōu)棘(jí)矜(qín) 非铦(xiān)于钩戟(jǐ)长铩(shā)也
谪(zhé)戍(shù)之众 度(duó)长絜(xié)大
《师说》
庸(yōnɡ)知 嗟(jiē)乎 句读(dòu) 阿腴(yú)奉承 欤(yú)
老聃(dān) 蟠(pán)(蟠龙,蟠桃) 经传(zhuàn)嘉(jiā)奖 贻(yí)笑大方
第四单元·科普文
《动物游戏之谜》
缅(miǎn)甸 嬉(xī)闹 平衡 失足坠(zhuì)地 聒(guō)噪 拟(nǐ)人
兴高采烈 马驹(jū) 配合默契(qì) 信赖 老藤 领域 比比皆是 消耗
舀(yǎo) 嚼烂 汲(jí)取 繁殖 自得其乐 竞争 调剂 补偿 效果
反馈(kuì) 敏捷 天赋 羱(yuán)羊 锻炼 坎(kǎn)坷(kě) 陡峭 消融
摔跤 各执己见 众说纷纭 潜(qián)力(潜伏,潜水) 狡猾 即(jí)兴
模(mó)式 捉摸不透
《宇宙的边疆》
灵魂 好大喜功 神秘莫测 开拓 职责 晕眩(xuàn) 战栗 深奥
宏观 朝气蓬勃 前途无量 先决条件 尘埃(āi) 崭(zhǎn)新 检验
典雅 错综 机制 脚趾(zhǐ) 踝(huái)节 召(zhào)唤
夙(sù)望(夙兴夜寐,夙愿) 辽阔无垠(yín) 典型 广袤(mào) 荒芜
搁置 羡慕 纤(xiān)细(纤维,纤柔,纤弱) 徘(pái)徊(huái) 隶属
嵌(qiàn)着(镶嵌) 旋(xuán)涡(wō) 椭(tuǒ)圆 束(shù)缚(fù) (结束,花束)
即(jí)使 气势磅礴 璀(cuǐ)璨(càn)夺目 川流不息 匀称(chèn) 端庄
奄奄(yǎn)一息 岛屿 与世隔绝 覆盖 彗核 迫使 俘(fú)获
戎(róng)装(戎马生涯,投笔从戎) 荡漾 人才济济(jǐ)(济济一堂,济南)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细枝末节 五彩斑斓 陶醉 遐想 深渊 截然不同 栅(zhà)栏
冷嘲热讽 轰击 混(hùn)乱(hùn动词用法,混沌 混乱 混水摸鱼;hún 骂人话)
汹涌 杜撰(zhuàn) 高深莫测 神志镇定 惊诧(chà)不已 冥冥(míng)世界 目眩(xuàn) 怪诞 自鸣得意 自以为是 承认 鄙视 验证 贪婪(lán) 导致 撒手人寰 潜(qián)心(潜伏,潜水) 刨根究底 在所不辞 浩瀚
湮(yān)没 畏葸(xǐ)不前 欣慰 必需(+具象事物)必须(+抽象事物)
必修三语文知识点 第9篇
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3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4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5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6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7京都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8贾人,商人。
9出官,(京官)外调。
10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11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2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3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14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15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16“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1)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军队的统称。如《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宋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2)晋代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南齐书·百官志》:“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左右二衞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晋世以来,谓领护至骁、游为六军。”(3)指唐之禁军六军。《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而《旧唐书·职官志三》说六军指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羽林。
17当时七夕笑牵牛,指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18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19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20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1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22粟,谷子,脱壳后成为小米,也泛称小米。
23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学府)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24谨庠序之教,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教,教化。
25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26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7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28崤函,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
29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连横”。
30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平原君,赵国贵族,姓赵名胜;春申君,楚国贵族,姓黄名歇;信陵君,魏国贵族,姓魏名无忌。他们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四公子”,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31约从离衡,相约为合纵,击破秦国的连横策略。约,结。离,使离散。
32履而制六合,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履,登帝位。六合,天地四方。
3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34俯首系颈,意思是愿意服从、投降。系颈,颈上系绳,表示投降。
35迁徙之徒,被征发的人。指陈涉被征发戍守渔阳。
36谪戍,因有罪而被贬调去守边。
37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
38一夫作难,指陈涉起义。作难,起事,首事。
39七庙隳,宗庙毁灭,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七庙,天子的宗庙。
40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41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寿、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42百工,43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必修三语文知识点 第10篇
《寡人之于国》两首知识点
1通假字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路矣颁—斑,花白
涂不饿莩而不知发涂—途,道路莩—殍,饿死的人
2词类活用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名—动,跑五十步,一百步。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动,穿。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动,称王。
3一词多义
于寡人之于国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至
不求闻达于诸侯在
赵氏求救于齐向
以请以战喻用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
申之以孝悌之义把
之填然鼓之衬字,不译
树之以桑衬字,不译
顷之,烟炎张天音节助词,不译
胜谷不可胜食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兵非我也,兵也兵器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将兵万人士兵
穷兵黩武战争
4古今异义
河内凶: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五十者可以衣帛:古,可以以之;今,一个连词。
5重点词语
尽心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强语气。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没有像。
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请以战喻:请允许我,表谦;请回答,请你……,表敬。
数罟不入洿池:密;网;池塘,洼地积水。
鸡、豚、狗、彘之畜:鸡、小猪、狗、猪。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指学校;教,教化;申,
反复陈述;义,道理。
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王无罪岁:归咎,归罪;年成。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吃。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食物;约束。
黎民不饥不寒:黎民、庶人、布衣、黔首、百姓均指平民百姓。
6特殊句式
直不百步耳直……耳只是……罢了,不过……罢了固定句式
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