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牛成语故事汇编8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9-07 08:30:32 来源:网友投稿

牛的成语故事第1篇“吴牛喘月”牵涉到两个人,一个是晋武帝,一个是满奋。先说晋武帝,他就是司马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懿的孙子,晋朝的开国君主。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司马昭杀魏帝曹髦,另立曹奂为帝,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牛成语故事汇编8篇,供大家参考。

牛成语故事汇编8篇

牛的成语故事 第1篇

“吴牛喘月”牵涉到两个人,一个是晋武帝,一个是满奋。

先说晋武帝,他就是司马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懿的孙子,晋朝的开国君主。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司马昭杀魏帝曹髦,另立曹奂为帝,自封晋公,后加晋王。司马炎为司马昭长子,公元265年5月被封为晋王太子。

公元265年8月,司马昭病死,司马炎继承晋王位,连父亲的相国之职也继承了下来。司马炎一得势,便筹划代魏自立,他指使手下劝魏元帝曹奂早点让位。曹奂是个明白人,知道胳膊扭不过大腿,赶紧下道诏书,说司马家劳苦功高,他要顺天承命,将皇位让给司马炎,请司马炎不要推辞。司马炎喜出望外,嘴里却再三推辞,几个心腹趁热作戏,带领满朝文武再三劝谏,非要司马炎当皇帝不可。司马炎顺坡下驴,接受了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都城仍在洛阳。

满奋,是曹魏时太尉满宠的孙子,曾任冀州刺史、尚书令等职。

从历史记载上看,满奋还是个很不错的人,很有才学,也很清高。但他有个毛病,就是怕冷。怕到了何种地步?据说一遇刮风下雨,就里三层外三层地穿,缩脖子笼手,生怕捂得不严实。

一个深秋的早晨,司马炎派人宣满奋入宫议事。到了宫中坐下,君臣二人就聊了起来。

再说谈话的宫殿,北面的窗户上装的都是琉璃,琉璃锃明透亮,视若无物。满奋以为窗户上啥也没有,浑身不自在起来,好像外面的冷风已经从窗户刮了进来,钻到了他的衣服里。他心神不安的样子很有趣,引得司马炎哈哈大笑。

满奋明白窗户很严风根本刮不进来后,不好意思起来,红着脸解释道:“我就像南方怕热的水牛,看到月亮以为是太阳,忍不住就喘起气来了。”

牛的成语故事 第2篇

仲文断牛

讲的是南北朝后周时,有个聪明的少年叫于仲文。这天,村子里的任姓和杜姓人家各丢了一头牛。两户人家派人去找,但只找回了一头牛。任家、杜家都说这牛是他们家的,告到州里,州官无法断案,有人建议请于仲文来帮助处理此案,于仲文叫人用鞭子狠命地抽打那头牛,他在一旁冷眼观察,见任家的人很心疼,而杜家的人蛮不在乎。他随即向州官说明了看法。接着,让两家都把自家的牛群赶来,把被打的牛放开,只见那牛直奔任家的牛群。于仲文立即宣布,那头牛是任家的。

牛的成语故事 第3篇

牛角挂书:语出北宋欧阳修、宋祁等人所著《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密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隋朝李密少年时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隋炀帝认为他不够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沮丧,回家后发奋读书,决心做个有学问的人。一天,他前往缑山看望朋友包恺,路上将《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此事后被传为佳话。“牛角挂书”被用来形容勤奋好学。

牛的成语故事 第4篇

《后汉书·杨彪传》载: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一主簿名叫杨修,聪明博学,智慧过人。曹操对杨修万分嫉恨,又因杨修是曹的对头袁术的外甥,怕以后会有后患,所以就借口杨修扰乱军心,把杨修杀了。杨修被杀,老父杨彪万分痛惜。一次,曹操问道:“你为什么瘦得这样厉害啊?”杨彪悲伤地说:“我像老牛舐犊一样爱我的儿子,现在小牛死了。我这老牛怎么能不瘦呢?”后来,人们以“老牛舐犊”来比喻父母疼爱子女的深挚感情。

牛的成语故事 第5篇

以羊替牛

古时候,人们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庙里举行一种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神灵的虔诚、求得神灵的庇佑,这种祭祀仪式叫“祭钟”。每逢祭钟时,不是要杀一头牛,就是要杀一只羊,然后将牛的头或者羊的头用大木盘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们就站在供桌前祈祷。

有一天,齐国都城里来了一个人,他牵着一头牛从皇宫大殿前走过。这时,恰值齐宣王在大殿门口看见了,命人叫住那牵牛的人,便问道:“你打算把这头牛牵到那里去呢?”那人回答说:“我要牵去宰了用来祭钟。”

齐宣王听了后,看了看那头牛,然后说:“这头牛本来没有罪过呀,却要白白地去死,看着它那吓得颤颤抖抖、哆哆嗦嗦的样子,我真不忍心看了。把它放了吧!”

那个牵牛的人说:“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请您把祭钟这一仪式也废除了吧?”

“这怎么可以废除呢?”齐宣王严肃起来,接着说:“这样子吧,就用一只羊代替这头牛吧!”

这篇故事告诉人们:杀牛和杀羊都是屠杀生命。对牛的怜悯与对羊的残忍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不能算是仁慈。齐宣王的以羊替牛只不过是骗人的把戏,可见他的虚伪。

牛的成语故事 第6篇

搏牛之虻

《史记·项羽本纪》:“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原意是说主要目标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仗。后来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抓牛身上的虻虫,是无法除去牛身上的虮虱的。换言之:想要去除牛身上的虮虱,抓虻虫是没有用的。

宋义是将虻虫比喻为秦将章邯的军队,把虮虱比喻为秦国;既然楚军最终目的是要打败秦国(虮虱),那麼攻打正在围剿赵国的章邯军队(虻虫)是没有效率的战役。所以与其耗费军力与章邯军对抗,不如先观秦、赵二军对打,再来个坐享其成。

牛的成语故事 第7篇

牛衣对泣

西汉时有个叫王章的人,家徒四壁,生活十分清苦。这年冬天,天气寒冷,王章夫妻只得在地上铺一层厚厚的草作床,身上盖的是乱麻和草编成的“牛衣”。有一次,王章得重病,失去了生存的信心,躺在牛衣中哭起来。他一面哭,一面和妻子诀别。他妻子是个坚强、贤惠的女人,劝慰丈夫说:“我们虽然很穷,只要你养好身体,发愤读书,目前的困境是可以改变的,为什么要这样绝望呢?”王章听后,很受感动,决心生存下去。在妻子的照顾下,他的身体果然一天天好起来。终于功成名就,汉元帝时官至左曹中郎将,汉成帝时又从司隶校尉选拔为京兆尹。“牛衣对泣”这一成语,用来形容生活贫穷和困苦。

牛的成语故事 第8篇

1、到泰国后,才真正领略到吴牛喘月的天气,真是热得令人难以忍受。

2、地震一来,大家脸色都变了。你也别笑别人是吴牛喘月,其实你也差不多!

3、此地每到夏天,总是热到让人如吴牛喘月,只好天天躲在冷气房!

4、自从上次大地震后,许多人只要一感觉地在摇,就如吴牛喘月般紧张得不得了。

5、自从上次演讲比赛失利后,他只要一上台,就如吴牛喘月般,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6、他看到男同学和女同学在一起,就怀疑是在谈恋爱,真是吴牛喘月。

7、珠宝行业往往采用一些实在的物体作为加工的模型而不是仅提供一块无规则毛坯出卖是一个道理,硬把这种黄金月饼往腐败上扯,显然是一种疑似吴牛喘月的偏激行为。


推荐访问:汇编 成语故事 牛成语故事汇编8篇 牛的成语故事(汇编8篇) 牛的成语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