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国经典散文13篇

时间:2023-09-04 20:12:01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经典散文第1篇孤独,当我说到它的时候,我便处在一种孤独之中。人终归是孤独的,孤孤单单地来,又孤孤单单地去。无论开始还是结束,都仿佛无从谈起一般,因为一个是偶然,一个是必然,只有前后之间的过程是值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经典散文13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经典散文13篇

中国经典散文 第1篇

孤独,当我说到它的时候,我便处在一种孤独之中。

人终归是孤独的,孤孤单单地来,又孤孤单单地去。无论开始还是结束,都仿佛无从谈起一般,因为一个是偶然,一个是必然,只有前后之间的过程是值得诉说的。或者亦可以说是希望与绝望,生伴随着一种希望,死却伴随着一种挣扎的绝望。两者同样地无法选择,又都同样的构筑着人生。

人总是需要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因为都是为了更好地活着,为了不再孤独,所以这世间便有了爱。爱自然是伟大的,但这并不等于说拥有了爱就能够不会再孤独了。周国平说: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这句话说得真好,也可以反过来讲:爱源于孤独,也依然要走向孤独。无论是一个人的形单影只,还是两个人的相爱日笃,仍然会有孤独的存在。

有的人为了逃避现实的生活与无奈,以自认为可信赖的观念或方式加以选择,于是有些人投奔于宗教,有些人投奔于庸庸碌碌的生活,更有的人宁愿自甘堕落,投入了罪恶的怀抱。其实细想想无论以何种方式都是一种逃避,只不过其中掺杂了自己的喜好罢了。但结果又能够怎么样?只不过是在自欺欺人,从某一种孤独的氛围里又进入了第二种或第三种孤独之中。也许人生真的应该需要一种大智慧,如若不然又该如何走出这孤独的桎梏。即使像弗洛依德所说的:任何人都将离开父母,依恋妻子,因此人都是脆弱和淫欲的结合体。难道人就不再孤独了吗?那只是一种孤独找到了另一个孤独而已;
因为原本脆弱的生命,欲要逃离这种原本就无法逃离的孤独所引发的脆弱感,进而人怀着内心的忐忑向颤栗的那么一点点希望投入了这个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只是在有以躲避最初存在的畏惧感,对于死,对于人世的一切,既显得忧心忡忡,又不得不去下定决心去面对现实。好了,当一切都如愿以偿地变为真实时,拥有一个和睦的家庭,事业蒸蒸日上,并且还拥有那许多能让自己感到充实,欣慰的思想……可这个人仍然是孤独的,仍然会感受到寂寞,甚至空虚。只要是在闲下来的静谧氛围里,那被世俗所一时遮蔽了的,深深蛰伏于内心的东西,便会悄然地得到唤醒。那是一个人真实不虚的另一个世界,在那里孤独正在毫无迟疑的窥视着每一个原本形单影只的灵魂。

而孤独到底属于什么?这是我在前一段时间重读《少年维特的烦恼》时所要去理解的,就如同原作者以维特口气说的一样:人到底是什么?这理应得到赞美的半个神明!当他最需要力量帮助的时候,他不也束手无策了吗?当他沉湎于欢乐或陷于苦恼时,他不也是全没有退缩吗?当他希冀隐迹于奥妙无穷的天宇时,他不也是重又恢复了迟钝冷淡的思维意识了吗?这真正是一个好的想法,却又难以让我寻找到确实的答案,害得我只是想了又想,几乎想破了脑袋。无奈,最后我只能把它归纳为孤独所遗留的或原本就存在着的病灶。

因为有爱,因为有美好的生活在等着我们,我们才会偶尔得一空闲来颇为奢侈的享受一番内心沉寂了许久又从不曾有一丝一毫遮掩的"思想意识。它将会使人感到突兀的不自在,随之而来的便是清晰,澄明,透彻,而借此来寻找到自由的孤独的灵魂。那才是一个最为真实的自己,最为真实的人生。

因为这个世界本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人所生存的这个地球是唯一的;
而对于我们每个相对独立的人来说,却还会有他或她的另一半的可能性,我想真是值得庆幸并值得祝福的。

中国经典散文 第2篇

陨石----沈括:

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

是时火息,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重亦如之。

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为之传甚详。

中国经典散文 第3篇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中国经典散文 第4篇

《前赤壁赋》 (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

也;
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中国经典散文 第5篇

微风乍起,迎来层层涟漪,然后又恢复最初的平静。看着荷叶下的净水,心也跟着平静。暂时会忘掉一切骚动不安,就像涟漪过后终归平静一样。

一身白衣为你洗尽铅华,白衣白发白胜雪,捧一卷古墨,盈袭暗香,我踏着平平仄仄的长长短短,款款步入风情万种的宋词里。溪边桃红青染,流水潺潺,柳丝随风絮,我在桃花下写着红笺小字,一抹嫣然回眸,惊落了桃花,也惊落了你的心。佛说千年一轮回,今生,你在哪里?

滚滚红尘,陌上寒烟。前世的缘,今生相见。

当阵阵风声,把我喝醉的灵魂唤回,凝聚成如今孤独的身躯时,再也无能为力去追寻旧日步伐的我,又该怎样寻味那时斑斓。当片片落叶点缀着眼前模糊的视野,我更不知道这是寒冷滋味,还是柔暖的饱和,亦或是麻木的无动于忠。

在一段时间我喜欢一段音乐,听一段音乐我怀念一段时光,坐在一段时光里怀念另一段时光的掌纹,那时听着那歌会是怎样的心情?那时的我们是否相遇?是相遇还是错过?还是,没有结局的邂逅?

旋转木马是最残忍的游戏,彼此追逐却有永恒的距离。

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以时间来推移感情,时间越长,冲突越淡,仿佛不断稀释的茶,

快乐要有悲伤作陪,雨过应该就有天晴,如果雨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还是忧伤,请让我们从容面对这离别之后的离别,微笑地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出现的你!

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

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中国经典散文 第6篇

机会靠自己争取,命运需自己把握,生活是自己的五线谱,威慑呢们不亲自演奏好它?

努力奋斗,天空依旧美丽,梦想仍然纯真,放飞自我,勇敢地飞翔于梦想的天空,相信自己一定做得更好。

苦忆旧伤泪自落,欣望梦愿笑开颜。

懦弱的人害怕孤独,理智的人懂得享受孤独

宽容润滑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温暖是飘飘洒洒的春雨;温暖是写在脸上的笑影;温暖是义无反顾的响应;温暖是一丝不苟的配合。

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

母爱是一滴甘露,亲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细雨的温情,用钻石的坚毅,期待着闪着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爱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美丽的情感之景。

有了执著,生命旅程上的寂寞可以铺成一片蓝天;有了执著,孤单可以演绎成一排鸿雁;有了执著,欢乐可以绽放成满圆的鲜花。

情切切,意脉脉,风花雪月飘渺了无数驿动的心。缘来时,用爱去倾心耕耘收获,用情去悉心浇铸、相守,使之持久永恒,认真地走下去,前方的路会有美好的风景在等你驻足,人生聚散各有因,在飘忽的岁月里,应懂得平平淡淡才是真。

生命中,总有些人,安然而来,静静守候,不离不弃;也有些人,浓烈如酒,疯狂似醉,却是醒来无处觅,来去都如风,梦过无痕。缘深缘浅,如此这般:无数的相遇,无数的别离,伤感良多。

中国经典散文 第7篇

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中国经典散文 第8篇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中国经典散文 第9篇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中国经典散文 第10篇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中国经典散文 第11篇

中国梦

有人说梦想是一种对未来的奢望,也有人说梦想是不现实的,但我却不同意这样的说法,我认只有先有了梦想,我们才有实现它的可能,如果连想都不敢想,那么就更别提去怎样做了!

中国梦,一个承载了十四亿华夏子孙的梦,中国梦,展现了我们每个中国人高远的志向,中国梦,激起了我们中华儿女“强国富民”的梦。

生为一个中国人,我也有自己的一份中国梦,那就是,“复兴中国古文化,创建世界一流教学”这个梦何尝不是每一位中国学生的梦啊!假如有一天我们的“清华,北大”成为世界的顶尖学校,那么我们每个中国学生不用出国留学,就可以享受世界最好的教育水平,难道这不值得骄傲吗?

中国的古文化,有着5000年的历史,承载了无数哲学家的一生,那么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不可以像“英语”一样流传于世界那?假如有一天,华夏文明传向世界,那么我们生为华夏子孙,难道不会为了文化的复兴感到自豪吗?

这些梦想一代代的有人去试着完成,终于“中国梦”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的手中,我们肩负了这样的使命,那就让我们去将中华文化播撒向世界,让世界知道中华文化的内涵。

有人会问,这样远大的国之梦与我们当今生活有什么关系那?我可以坚决的回答“生为中国人,祖国屹立在世界上,我们就屹立在世界上,祖国强大,我们就无比的自豪”

中国梦并不遥远,它承载了十四亿中华儿女的梦,那么终将由我们十四亿中华儿女去完成!

中国经典散文 第12篇

洛神赋- -曹植: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日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休迅飞凫,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阳,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督。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中国经典散文 第13篇

与高司谏书--欧阳修: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

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
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
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
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是天子骤用不贤之人?夫使天子待不贤以为贤,是聪明有所未尽。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
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若果贤邪?则今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足下不得不言。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不免责;
以为不贤,亦不免责,大抵罪在默默尔。

昔汉杀萧望之与王章,计其当时之议,必不肯明言杀贤者也。必以石显、王凤为忠臣,望之与章为不贤而被罪也。今足下视石显、王凤果忠邪?望之与章果不贤邪?当时亦有谏臣,必不肯自言畏祸而不谏,亦必曰当诛而不足谏也。今足下视之,果当诛邪?是直可欺当时之人,而不可欺后世也。今足下又欲欺今人,而不惧后世之不可欺邪?况今之人未可欺也。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春秋》之法,责贤者备。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而不以贤者责也。若犹以谓希文不贤而当逐,则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之人尔。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亦谏臣之一効也。

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故辄布区区,伏惟幸察,不宣。修再拜。

推荐访问:中国 散文 经典 中国经典散文13篇 中国经典散文(汇总13篇) 中国经典散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