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诗词第1篇语文的学习方法,有涉及语文整体的,有涉及语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体的。关于语文整体的基本学习方法,中外教育家、学者、作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论述。但多阅读、多观察、多练习和多思考看起来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诗词集锦16篇,供大家参考。
语文诗词 第1篇
语文的学习方法,有涉及语文整体的,有涉及语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体的。关于语文整体的基本学习方法,中外教育家、学者、作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论述。但多阅读、多观察、多练习和多思考看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却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
关于对小学生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分为字词的学习方法,句子的学习方法,段的学习方法,篇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写作文的方法等。如:字词的学习方法有分解法,组词法,造句法,法,同义法的比较法,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方法,等等。
句子的学习方法有:扩写、缩写句子的方法,变换句式的方法,用关联词语理解简单复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
段的学习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给段分层的方法,调整段中语序的方法,等等。
篇的学习方法有:分段的方法,归纳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
学习写作文的方法有:审题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选材的方法,组织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
语文诗词 第2篇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语文诗词 第3篇
1、《江南》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骆宾王(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李峤(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凉州词》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雀楼》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春晓》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凉州词》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出塞》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语文诗词 第4篇
思 念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语文诗词 第5篇
1、正反对比。
古今对比、美与丑对比、理想世界与黑暗现实对比、田园生活与污浊官场对比。
2、衬托。
①从正面衬托。“江山荒城猿乌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是涛声似旧时。”(陆游的《楚城》)“江山荒城猿乌悲”一句就用了以悲衬悲的表现手法。该句以“荒城”的悲衬托“乌”悲,衬托诗人内心的悲,猿猴、乌鸦与悲凉、愁苦相联。
②从反面衬托。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中有一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被后世传为绝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大意是: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绝项,放眼四望,那所有的山山岭都会显得十分渺小。该诗句表面上是在写景抒情,而实则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生活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蝉噪”衬托“林静”,用“鸟鸣”显现“山幽”,动中写静,充满生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虚实结合的手法。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后文的虚写“铁马冰河入梦来”,与前文的实写“僵卧孤村不自哀”相照应,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无限慨叹。
4、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南唐。李煜词《浪淘沙》以自然界的花落、水流、春去不归三件事比喻离别后的江山如天人相隔,永不能见,沉痛哀婉,十分凄凉。
5、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无一纯写景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家何在”喻将远走,“马不前”喻前途艰辛。冰天雪地之中,诗人立马蓝关,不独心系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景物描写中露出英雄失路之悲情。
以上只是从整体上对初中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对古典诗词鉴赏的还要了解诗人的生平,扣住重点字词分析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平时要多看诗词赏析的文章等等。
语文诗词 第6篇
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书本的选择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对辅导性活动的开展,并进一步地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帮助。
通常情况下,教师能够通过朗读比赛和故事会的形式等,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
同时,教师在为学生组织这些活动时,要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使小组中的学生能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此外,教师还要以作文和出墙报的形式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用这种方式评论学生阅读的书籍,同时还可以介绍这本书的内容、精彩的部分、喜欢的地方,等等。
语文诗词 第7篇
1、特定意境的营造
营造与所诵读诗词相应的特定意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所诵读作品的氛围,更能直觉地感性地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准确的第一印象。特定意境的营造往往具有暗示性、提示性,它是让学生直达作品核心的一种有效方法,用这种方法,运用于教学,有较好的效果。如《归去来兮辞》意境营造法,先奏出伴着鸟声水声、弥漫着田园气息的音乐作为背景,接着以“鸟鸣声婉转悦耳,音乐声悠扬动人。
这来自天籁般的声响,仿佛让人置身于美妙的让人忘掉一切的大自然的怀抱中……”导入以自然美抒情言志的话题,然后朗读回顾借自然美景来抒发心志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描写月光荷叶的段落,再串起同样有月光荷叶意象的王维的《山居秋瞑》,接着以《山居秋瞑》是一个世外桃源所在的问答引出陶渊明,由此走进陶渊明。接下来教学《归去来兮辞》中对自然美的诵读鉴赏,对所抒感情领悟变得更为顺理成章就得力于这意境的营造。而且这种营造特定氛围时,注意把单篇诗文放入同样写此景此情的大背景中的方法,可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的进行理解,感悟也就更深刻。
2、再现作品时辅助手段的运用
为了更好地表现作品,再现作者心灵,借助各种辅助手段,可以使作品的感染力更具震撼性、更具冲击力,从而更深的打动人心,让人难以忘怀。像我的《归去来兮辞》、《琵琶行》、《游褒禅山记》等诗词教学,都用相应的音乐配音,而且又以多媒体画面配合,再配以现场诵读,教师读、学生读,这音乐、画面、人声的组合具有更为强烈的表达效果。
3、诵读技巧的把握
①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要使诵读具有感染力,传达出自己的感受,传达出作品的神,关键的一点,是要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基调。就像你如果不了解白居易《琵琶行》中感伤的情感基调,就无法把离别之愁,琵琶声之悲,身世之悲,同病相怜之悲,触动自身坎坷之痛之悲,一层一层传达出来。如果你不了解李白《将进酒》那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于是满腔不合事宜借酒兴诗情,来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就不能表现那既豪放又感伤的复杂情怀。
②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了解诗词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揣摩人物的语言口吻,可以细致入微地传神地再现作品,达到更为动人的效果。如把握《诗经·卫风·氓》那女子的痴情、专一、勤劳、善良,被弃后的坚强、果断,把握《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的忠贞、专一、善良、倔强,焦仲卿的专一、善良而懦弱,可凭借富有个性的形象的使作品的警示力量更突出。
如若能体会《项脊轩志》中母亲那慈爱的关切:“儿寒乎?欲食乎?”;祖母那怜爱、赞美及殷切的期待:“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妻子传达小妹之语的天真中含好奇与顽皮:“闻姊家有阁子,且何为阁子也?”并把这些人物的性格、口气准确地表现出来,更能突出那言犹在、而母亲、祖母、妻子那人已去的那种刻骨的悲痛,更让人潸然而泪下。
③注意作品的风格特征
诗词作品因时代不同、人物不同,或同一人物的时期不同,其作品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或豪放,或婉约;或浪漫,或现实;或轻快明丽,或沉郁悲壮……诵读时注意对作品的风格加以仔细地体会,可更好地演绎作品,传达出作品的神韵。
4、处理好语言的声音表达
诗词诵读要有极强的感染力,还要处理好诵读的停顿、语速、重音及语气。
诗歌的诵读,节奏的停顿尤其重要,节奏停顿要注意连而不断,并且要注意为加强语气、阐明观点、表达感情作逻辑的停顿。语速的快慢安排要依情节发展与感情的表达灵活处理。一般情节紧张、情绪欢快昂扬时快,情节舒缓、情绪忧郁悲伤时慢。重音的处理,要结合句子找出规律,以更好地表情达意。如谓语动词、表性状程度的状语、表性状强调的定语、表结果或程度的补语、疑问代指示代词等要重读。至于语气语调,只要理解作品中祈使、陈述、疑问和感叹句的作用,灵活处理,一定会为诵读添彩。
5、诵读方式的选择
①范读 教师或学生的在教学起始时的诵读,它起抛砖引玉的作用,能架起作品与读者的心灵交流的桥梁。
②独诵 让学生进行个体表演,可展示学生的才华,体现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文化积累、生活经验、思想素养的二度创作的成果。
③男声齐诵、女声齐诵、男女声轮流诵、男女声合诵、独诵与合诵的结合 根据作品的特点,灵活的加以运用,可起到如同交响乐般的奇妙效果。
④诵读比赛 激发学生的诵读激情,补充课堂教学的阅读数量,拓展视野。
语文诗词 第8篇
(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愈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
(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
(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表现手法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总论情与景关系:
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修辞手法:手法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
1、鉴赏古诗,应该充分考虑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
2、理解诗意,借助想象和联想再现形象。
3、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4、剖析作者思想。
5、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6、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语文诗词 第9篇
1、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2、与别人交流有助于自己的思想修养。——(法)蒙田《随笔集》
3、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德)普朗克
4、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法)巴尔扎克
5、质疑是迈向哲理的第一步。——(法)狄德罗
6、我们一生中的错误有一半是在探索如何思考和思考如何探索中犯的。——丘·柯林斯《警句集》
7、进取是人生的要务。——(英)约翰逊《懒汉》
8、思想往往是感情的复制品。——(法)拉·罗什夫科《箴言录》
9、人,总有根据前人思索过的记忆来使用眼睛的习惯,因而一切东西都一定还有未被探索到的地方。——(法)福楼拜
10、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11、他的思想是他的王国,他的意志是他的法规。——威·柯珀《真理》
12、不管你喜不喜欢思考,人类就是因思考而存在。——(英)坎布尔
13、人生就像一本书,傻瓜们走马观花似地随手阅阅它。聪明的人用心地阅读它,因为他知道这本书只能读一次。——(德)保罗
14、所谓完善的人,就是心胸宽广,富有献身和牺牲精神,誓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努力奋斗的人。——(美)塞德兹
15、一个人如果能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及其动机加以反省,并且觉得其中若干是对的,若干是不对的,他便是一个能辨别是非的人。——(英)达尔文
16、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德)爱因斯坦
17、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18、生活里没有旁观者。——(捷克)伏契克
19、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雨果
20、大脑是意识的堡垒。——大普利尼《博物志》
语文诗词 第10篇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
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参考译文】
我的胸中藏有数不尽的用兵韬略,但却因找不到报国的门路而白白浪费了这些惊人的才华。
我只好在醉中草书,以酒为旗鼓,以笔为长矛来当作武器,笔势急骤,像是银河从天而泻一般。
在端砚中研好了浓浓的墨,烛光映射着我纵情挥笔泼墨。
转眼间,我收起书卷,又开始饮酒,如同看见了山河万里清平的气象。
大丈夫要敢作敢为,敌军的气数已经差不多消失殆尽了。
什么时候能看到宋军像当年的汉军一样出征北伐,不再只听到纸上谈兵的喧哗,而是马鞭奋扬的声音?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贴切生动的比喻,奇特丰富的想象,新颖别致的构思,把万里胡尘的战斗场面与纯熟精湛的草书艺术高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全詩的风格极为雄健纵肆。诗的前八句写诗人醉中作草,宛如临阵杀敌,在蓄势、疾书、书成的整个过程中,其踌躇满志的神情清晰可见。诗的后四句写书后的感想,运用典故,将渴望战斗的激情化为不平之鸣,高亢激越,震撼人心。诗人将满腔壮志和豪放的英雄气概运之于书中,最后生发出报国杀敌的壮志和渴盼,表现了其高昂的爱国热情。
语文诗词 第11篇
古诗文默写
一、直接型默写。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秦观《行香子》)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秦观《行香子》)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欧阳修《醉翁亭记》)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张岱《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二、理解型默写。
《行路难》(其一)中象征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行路难》(其一)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的句子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抒发自己矛盾心情的句子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李商隐的《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岳阳楼记》中传诵千古,表达范仲淹宏伟抱负的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翁亭记》中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三、主题型默写。
友情,它是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心之所系;是刘禹锡“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互励互勉。
“无私奉献精神”是时代永恒的主旋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是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更是奉献。
思乡是萦绕在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借月流露出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借“乡书”“大雁”传递着对亲人的关怀与思念。
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词鉴赏。
(一)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C)
《行路难》是李白沿用乐府旧题写的一组诗歌,共三首。本篇是第一首,抒写世路艰险、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是写诗人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情景,实际上是以山川的险阻比喻世路的艰难。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引用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暗示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
(解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是诗人想象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情景。)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出作者内心悲愤、失望的情绪。
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试举例分析。
作者的人生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表现了对前途信心满满。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的人生经历。
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诗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从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沉舟”“病树”比喻诗人自己。道理: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三)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请说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两句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第一句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引人深思;第二句是一个细节描写,既写出了词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流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这几句从人到月,从今到古,寓哲理于抒情之中,表现了洒脱、旷达和无奈的复杂情感。
二、文言文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一)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增其旧制制:制度
属予作文以记之作:写
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状:胜景、美景
南极潇湘极:至、到达
(解析:制:规模。)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3)语段(一)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4)从语段(一)和语段(二)中可以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看待为官之道的?他又是怎样做的?
语段(一)中范仲淹针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达胸襟,进一步提出了无论是当官还是不当官都应该为君王或百姓担忧,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官之道。语段(二)中他指出宰相吕夷简任人唯亲,提醒皇上不应该把选拔官员的权力都委托给宰相;主动率军支援潘原,吓退敌军,但却以无功而不受封赏,可以看出他一切为君王、为百姓的为官之道。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范仲淹字希文,他年轻时就有志气有操守。当时吕夷简执掌朝政,被任用和得到提拔的人大多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向仁宗)呈上一份《百官图》,指着图上百官升迁的次序说:“像这样的是循序升迁,像这样的是不合顺序的升迁,循序升迁是(符合)公理的,越序升迁是(遵循)个人意愿。况且提拔和黜降(天子的)近臣,凡是超过标准的提拔,不应该全部委托宰相处理。”吕夷简很不高兴。
葛怀敏在定川被敌军打败,敌军大肆抢掠至潘原,关中地区震动惊恐,老百姓大多躲藏到山谷中。范仲淹率领六千军队,从邠州、泾州出发进行援救,听说敌军已经撤出边塞,才率领军队返回。开始的时候,定川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仁宗皇帝手按着地图对左右大臣说:“如果范仲淹出兵救援,我就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了。”(范仲淹出援兵的)奏报一到,仁宗皇帝大喜说:“我一直就认为范仲淹是可以重用的。”于是就任命范仲淹为枢密直学士。范仲淹因为这次军队出征没有立功,辞谢了皇帝的任命,仁宗皇帝没有接受他的辞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②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占:占卜。有年:指丰收。②乙卯:古代用于支纪日。这里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③忭(biàn):高兴,快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环滁皆山也环:环绕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思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
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
(解析:“意”是“意趣、情趣”的意思。)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3)用原文句子写出语段(一)和语段(二)中亭子命名的由来。
醉翁亭:太守自谓也。
喜雨亭:亭以雨名,志喜也。
(4)语段(二)写了一件什么喜事?语段(一)和语段(二)的作者共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喜事:久旱逢甘霖(天降喜雨)。
思想感情:与民同乐。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二)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更: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一:上下一白/长烟一空
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苍颜白发
大:大雪三日/见余大惊喜
(解析:古时夜间的计时单位/还;均为副词,“全”;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文中代指酒/跟“黑”相对;与“小”相对/非常)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3)语段(一)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有何作用?
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4)赏析语段(一)“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绝”字和语段(二)“则心已飞湖上也”中“飞”字的妙处。
“绝”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飞”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从杭州武林门向西走,望见保叔塔高耸在层层山崖中,(我的)心就早已到西湖之上了。中午时分到了昭庆,喝完茶,就划着小船进入西湖。山的颜色,就像美人的眉毛;(岸上)花的美丽,就像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的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全身心都沉醉了。这时候我想用一句话(把这种境况)描写出来,竟然不知怎么写。大约好像东阿王曹植梦中初遇洛神时(那样精神迷离恍惚吧)。我游览西湖从这一次开始,当时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阿宾曾住过的僧房。途径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后回来。很匆忙地领略了(这些景致),没有仔细观赏。第二天一早收到了陶石篑的帖子,到了十九日,石篑兄弟偕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到了这里,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聚集到一起了。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
一、岳阳楼记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谪守巴陵郡谪:贬官
(2)增其旧制 制:规模
(3)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美好
(4)横无际涯 际涯:边际
(5)朝晖夕阴 晖:日光
(6)南极潇湘 极:至、到达
(7)迁客骚人 迁:贬谪、降职
(8)连月不开 开:指天气放晴
(9)日星隐曜 曜:光芒
(10)樯倾楫摧 倾:倒下摧:折断
(11)薄暮冥冥 冥冥:昏暗
(12)去国怀乡 去:离开国:指国都
(13)至若春和景明 景:日光
(14)沙鸥翔集 集:停息
(15)锦鳞游泳 鳞:代指鱼
(16)岸芷汀兰 汀:小洲
(17)长烟一空 一:全
(18)宠辱偕忘 宠:荣耀偕:一起
(19)把酒临风 把:持、执
(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21)或异二者之为 或:或许、也许,表示委婉语气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百废具兴“具”同“倶”,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咐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细小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古义:景象今义:观看
(3)越明年
古义:到今义:跨过(阻碍),跳过
(4)增其旧制
古义:规模今义:制度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上做官就为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替君主担忧。
(5)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二、醉翁亭记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
(2)峰回路转 回:曲折、回环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居高面下
(4)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意趣,情趣
(5)日出而林霏开 霏:弥漫的云气
(6)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7)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
(8)伛偻提携 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9)泉香而酒洌 洌:清
(10)山肴野蔌 蔌:菜蔬
(11)杂然而前陈者 陈:陈列,摆开
(12)宴酣之乐 酣:尽兴地喝酒
(13)弈者胜 弈:下棋
(14)觥筹交错 觥:酒杯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2)归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返回)
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3)乐
山水之乐(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快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乐)
(4)谓
太守自谓也(命名)
太守谓谁(为,是)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词语意思。
(1)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2)翼然临于泉上(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3)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4)故自号曰醉翁也(名词作动词,取名,称呼)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啊。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啊!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6)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8)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三、湖心亭看雪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拥毳衣炉火拥:裹、围
(2)余拏一小舟 拏:撑(船)
(3)雾凇沆砀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 更:还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余住西湖
古义:人称代词,我今义:剩下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今义:白色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词语意思。
(1)大雪三日(名词作动语,下大雪)
(2)与余舟一芥(名词作状语,像一根小草般微小)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3)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云、山、水,浑然一体,上上下下白茫茫一片。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语文诗词 第12篇
语文能力是以语文概括为基础的,由四种语文能力与五种思维品质组成的,有20个交结点的、开放性的动态系统。
概括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对于小学生语文的听、说、读、写诸方面而言,概括有以下表现:听的关键是听得好。即会听,听得准确,抓住别人讲话的中心,理解所听内容的实质。这是在听中的概括能力的表现;说的关键是说得清。即逐步地掌握准确、鲜明、生动的口语表达特点,能做到用词准确、词达意明、语言通顺、层次分明、修辞恰当、逻辑性强。这是在说中的概括能力表现。
读的要素较多,一是朗读与默读的阅读形式,二是理解词、句、段、篇和修辞结构的阅读内容,三是分析段落层次、获得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脉络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三个方面都以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基础。写作能力发展也是一个概括化的过程。小学生从“说”到“写”,从“读”到“写”(仿写)两个过渡,都要通过书面语言条理化地、生动地表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这里就有一个综合提炼的过程,即概括过程。
由于语文能力的基础是概括,所以,我们在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时,要自始至终地突出对其概括能力的训练。
语文诗词 第13篇
第一步:弄清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类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诗人在低头采菊与仰头见山这一不经意的瞬间,与篱菊和南山形成了一种若有若无的默契关系,进入了悠闲淡远、恬然自适的佳境。
第二类情感:伤春惜春,对人生苦短的慨叹。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北宋?王令《送春》)以惜春之情来写送春,新颖别别致。作者通过写花、鸟,把自然物象点化为情感现象,抒发出对春的一种执着、深厚、缠绵、凄婉的依恋之情。
第三类情感:秋思、秋恨,对离愁别绪的咏叹。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唐?温庭筠《梦江南》)“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既是写眼中所见,又借景物巧妙地烘托出一种怅然若失的痛苦心情,那凄清的景象,不正暗示了那悠悠不返的男人辜负了女主人公的脉脉之情吗?读罢使人感同身受,平添一种怅恨。
第四类情感:爱国报国之志。
此类诗歌通常从亡国之痛、壮志难酬这两个角度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唐?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两句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不顾年迈体衰,一心想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两句借助梦境把诗人的爱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五类情感:对统治阶级的揭露和控诉。
①不劳而获。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北宋?梅臣《陶者》)作者通过对比,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不劳而获的社会现实。
②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徭役、战争)。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姓君王,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唐?聂夷中《咏田家》)反映了农民在苛捐杂税的逼迫下不得将青苗和蚕抵押给债主的悲惨遭遇,呼吁统治者能关心民生疾苦。
③腐败无能(南宋、清朝)。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清?丘逢甲《春愁》)作者将自己的感情与民众的感情融成一股情感的潮水,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对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愤怒之情。
第六类情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赞美。
“足蒸暑士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唐?白居易《观刈麦》)描写了农民在夏日割麦的艰辛和贫妇在田中拾穗的可怜与悲苦,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第七类情感:对友情、爱情的赞美。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运用了谐音双关和比喻象征的手法,歌颂情人之间那种致死不变的爱情,成为千古名句。
语文诗词 第14篇
1、《论语》: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⑦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曰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曰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海曰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李清照的《如梦令》:
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曰暮,沉醉不知归路;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兴尽晚回舟
7、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曰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曹操的《龟虽寿》: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本文的成语:老骥伏枥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见于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1、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1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图,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4、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5、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①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曰,还来就菊花。
①-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论语》:
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⑦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曰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曰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海曰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李清照的《如梦令》:
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曰暮,沉醉不知归路;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兴尽晚回舟
7、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曰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曹操的《龟虽寿》: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本文的成语:老骥伏枥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见于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1、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1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图,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4、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5、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①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曰,还来就菊花。
①-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语文诗词 第15篇
遗爱寺
--白居易
弄②石临溪坐,
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③鸟语④,
处处是泉声。
【注释】
①遗爱寺:寺名,位于庐山香炉峰下。
②弄:在手里玩。
③闻:听。
④鸟语:鸟鸣声。
【大意】
手里玩赏着奇丽的彩石,观赏着面前的潺潺溪水。绕着寺旁那弯弯的小径,探寻着绚丽多姿的野山花。鸟儿声声脆,婉转歌唱;泉水咚咚响,脉脉流淌。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短诗,诗人将石、溪、花、鸟、泉等多种自然景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勾勒出遗爱寺令人神往的风景,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生机勃勃的图画。诗歌两联虽然皆为对仗,但由于诗人善于运用动词,并在第二联中,及时变换句式结構,使得诗歌既具有整饬之美,又充溢着一种流动的、活泼的诗意,生动地展现了遗爱寺周围生机盎然、清幽雅致的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语文诗词 第16篇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推荐访问:集锦 诗词 语文 语文诗词集锦16篇 语文诗词(集锦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