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六年级上册练习题14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9-04 19:30:06 来源:网友投稿

六年级上册练习题第1篇《丁香结》一、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wǔ)媚。B.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上册练习题14篇,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上册练习题14篇

六年级上册练习题 第1篇

《丁香结》

一、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wǔ)媚。

B.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蒙眬(lóng)。

C.在我住了断续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俯(fǔ)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

D.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chā)的绿,然后才见到那两扇红窗。

二、辨字组词。

缀( ) 案( ) 雅( ) 拙( )

境( ) 按( ) 鸦( ) 茁( )

三、“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赋予在这些丁香花身上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A

二、

缀(缀满)案(答案)雅(幽雅)拙(笨拙)

境(环境)按(按时)鸦(乌鸦)茁(茁壮)

三、作者将丁香拟人化,使无意识的丁香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上册练习题 第2篇

多音字组词。

扇 shān ( )shàn ( )

传 chuán ( )zhuàn( )

肖 xiāo( ) xiào( )

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横线。

及至(zì zhì) 直奔(bēn bèn) 屏气(bǐnɡ pínɡ)

预(yì yù)定 确实(qiè què) 颤动(chàn zhàn)

六年级上册练习题 第3篇

《好的故事》

一、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纵横交叉。( )

2、飘荡;
起伏不定。( )

3、消瘦得像被削过一样。形容憔悴。( )

4、一眨眼一刹那。( )

5、突然。( )

二、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谈谈你对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的理解。

三、学习运用本文“圆形结构”的构篇方式,写一处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综错

2、荡漾

3、瘦削

4、一瞬间

5、陡然

二、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他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的。

三、

示例: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顺着人行道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
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中午了,我顺着人行道依依不舍地走到公园大门口,荷花的清香不时地飘过来,像要勾住我回家的脚步。

六年级上册练习题 第4篇

用“√”划出读音和书写都正确的词语。

屏障(pín zhàn) 瞻仰(zhān yǎnɡ)

揪住(qiū zhù) 沉甸甸(chén diàn diàn)

广夏(ɡuǎn xià) 慷慨(kānɡ kǎi)

原谅(yuán liànɡ) 咨询(zī xún)

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剥开(bō bāo) 缝隙(jì xì) 枕头 (zhēng zhěn)

兴盛(xìng xīng ) 假设(jiǎ jià) 歼灭 (jiān qiān)

颤动(zhàn chàn ) 挣扎(zhèng zhēng)

六年级上册练习题 第5篇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锁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1. 选文第二段按空间顺序来说明,请从中找出所有的方位词?

[正面、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2. 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重点?

[太和殿与中和殿、保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其中太和殿又是中心的中心,它是皇帝的宝座所在,是举行重大典礼皇帝受朝贺的地方。]

3. 在这部分里,为什么对龙的描述有10次之多?

[故宫的建筑突出龙,因此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

4.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用意在突出皇权这个核心。]

5.体现太和殿特点的语句是:[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6.第二段作者的立足点是:[朱漆方台]。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六年级上册练习题 第6篇

《草原》

一、熟读课文,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xuān、xuàn)染,不用墨线勾勒(lè、lēi)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yù、yū)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3.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yǐn、wěn)隐有鞭子的轻响。

4.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jǐn、jīn)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5.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bá、bō)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二、辨字组词。

竟( ) 陈( ) 啼( ) 差( )

境( ) 阵( ) 蹄( ) 羞( )

蛟( ) 忍( ) 毯( ) 便( )

跤( ) 涩( ) 毡( ) 鞭( )

三、按要求写句子。

1.草地上的羊群就像绿毯上白色的大花。(缩句)

2.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原人民与远客语言不通。草原人民与远客却十分亲热。(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把这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四、课文整体梳理:按照文中的叙述顺序把下列各环节排列起来。

深情话别、盛情款待、尽情联欢、热情迎接、激情相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xuàn lè

2.yū

3.yǐn

4.jīn

5.bō

二、

究竟、环境、陈设、阵雨、啼叫、马蹄、相差、羞涩、蛟龙、摔跤、忍住、羞涩、毛毯、毡子、方便、鞭子

三、

1.羊群就像大花。

2.几只小鸟在枝头鸣叫 在歌唱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3.草原人民与远客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却十分亲热。

四、

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六年级上册练习题 第7篇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15分)

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是()位数或()位数。

2、算式“560÷8=70”中,如果被除数除以2,除数除以2,商是()。

3、()里最大能填几?

87×()<50070×()<49063×()<540

79×()<64045×()<35698×()<900

4、计算“726÷48”时,应把48看作()来试商。

5、5□8÷58,要使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

6、除数是19,商是23,余数是13,被除数是()。

7、路程=()×()。

二、火眼金睛辨对错。(每题2分,12分)

1、626÷26的商可能是二位数,也可能是一位数。()

2、125÷25=125×2÷25×2=250÷50=5()

3、16×25=(16×4)×(25×4)=64×100=6400()

4、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

5、13÷4和130÷40的商相等,余数也相等。()

6、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就有几个0.()

三、我会选。(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4分)

1、下面是582÷17估算的商,最接近正确商的是()。

A、30B、40C、50D、20

2、被除数和商都是25,除数是()。

A、1B、25C、625D、0

3、在除法中,被除数乘以3,除数除以3,商()。

A、乘以9B、乘以3C、除以3D、不变

4、把54看做50试得的商可能会()。

A、偏大B、偏小C、正好

5、两个数相除,商是8,除数是15,这个除法算式的余数最大是()

A、14B、15C、13

6、检验183÷13=14……1时,下面的验算错误的是()。

A、(183+1)÷13B、(183-1)÷13C、13×14+1

7、张强和李明同时从家出发,张强每分钟走60米,李明每分钟走70米,经过6分钟两人在少年宫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正确的算式是()

A、60×6+70×6B、60+70×6C、60×6+70

四、计算。

1、直接写得数。(2个1分,共6分)

43×2=

25×7=

600÷20=

120÷30=

45×6=

180÷90=

80×60=

18×30=

800÷40=

27÷27=

2700÷30=

0÷86=

2、估算。(每个2分,共12分)

431÷83≈

200÷19≈

762÷63≈

296×33≈

862÷11≈

586÷18≈

3、竖式计算。(每个4分,共16分)

841÷46=

902÷41=

316÷59=

228÷36=

五、解决问题。(25分)

1、一个工程队今年二月份开凿隧道892米,平均每天大约开凿多少米?(5分)

2、李老师带了770元,买了一副羽毛球拍用去42元,剩下的钱打算买30元一副的乒乓球拍,可以买多少副?(5分)

3、一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103千米,从济南到南京用了13小时。济南到南京有多远?(5分)

4、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同一车站相背而行,甲车平均每小时行驶120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驶105千米。4小时后两车相距度多远?(5分)

5、一个服装厂15天生产了750套服装。

(1)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套?(2分)

(2)如果平均每天比原来多生产10套,要生产900套衣服,多少天能完成任务?(3分)

六年级上册练习题 第8篇

《京剧趣谈》

一、组词。

彻( )虚( )维( )凸( )

切( )虑( )唯( )凹( )

二、补充四字词语。

无( )无( )

( )不透

文质( )

( )吞( )咽

三、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全面的,充分的。( )

唯独害怕;
只怕。( )

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

四、修改病句。

1.京剧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

2.《京剧趣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徐城北先生写的。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看戏

作者:叶君健

时间是晚上8点。太阳虽然早已下落,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但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一句话,我们首都的劳动人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散发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

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法走到脚灯前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
有悲欢,也有离合;
有忠诚,也有奸谗;
有决心,也有疑惧;
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了出来。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戏就在这时候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的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过了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活以后,在66岁的高龄,他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仍然能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1.文章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描写__________和__________,用双竖线在文中标示。

2.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情,赞扬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六、关于京剧脸谱,你了解多少?查一查资料,和大家分享。

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彻底 虚心 维护 凸显

亲切 考虑 唯恐 凹凸不平

二、穷 尽 风雨 彬彬 狼 虎

三、彻底 唯恐 无穷无尽

四、1.京剧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2.《京剧趣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徐城北先生。

五、1.看戏前看戏中看戏后梅兰芳的精彩表演观众的反映标示略

2.在剧场里为人民表演穆桂英热情的观众技艺精湛的艺术家

六、示例:脸谱,戏曲中某些角色脸上画的各种图案,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征。脸谱分为四种:生、旦、净、丑。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不同行当的脸谱,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妆容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而"丑",因其扮演戏剧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色,俗称小花脸。

六年级上册练习题 第9篇

一、教你一招

说明顺序

写好说明文,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其次最重要的是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故宫博物馆》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最合理的顺序。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

以上是说明文几种常见的说明顺序。针对不同的说明对象,我们应用不同的说明,但实际上这几种说明顺序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综合运用,只是以哪种说明顺序为主罢了。在考虑运用何各说明顺序时,既要注意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又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只有合理地运用说明顺序,才能使说明文的写作完成得更好。

二、课内当堂训练

基础部分

1.解释加点的字。

矗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湛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肃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蟠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1)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 )

(2)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 )

(3)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

六年级上册练习题 第10篇

按要求写句子。

1、《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

改成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贝多芬弹得很纯熟,感情很深。

改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当人们面临困境,仍不愿改变自己高洁的志向时,常常用(_________)来勉励自己。

2、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景观吗?

黄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草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上册练习题 第11篇

《青山不老》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大树

( )的波光

( )的狂风

( )的环境

( )的设想

( )的波浪

二、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

A.表解释说明 B.表语意转换 C.表声音断续

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为止。( )

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以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

3.丁——冬——丁——冬……( )

三、读句子,做练习

1.风大作时,能逆( )吹牛马使倒( )行,或擎( )之高二三丈而坠( )。

(1)在括号内给加粗的字注音。

(2)解释下面各字在句中的含义。

作:__________ 逆:__________ 擎:__________ 坠: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另一种东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几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所取得的成绩;
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
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
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
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答案】

一、茁壮 粼粼 肆虐 恶劣 宏伟 起伏

二、1.B 2.A 3.C

三、1.(1)nì dào qínɡ zhuì

(2)起 方向相反 举,抬 落,掉下

(3)大风刮起时,能将牛马吹得倒退,或将它们吹到空中两三丈高,然后又落下来。

2.(1)老人创造的这片绿洲,也指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2)老人与环境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同青山一样,永不会老。

四、绿化山林,改造山沟 山沟大环境的恶劣险峻 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 村干部的介绍和老农的陪同参观

六年级上册练习题 第12篇

一、缩句(在原句上用横线画去多余的字词)。

1、海边的沙地里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2、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

3、守书摊的是一位坐在坐在轮椅上的残疾青年。

4、我在院子里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5、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6、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7、人们的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8、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9、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二、扩句。

1、桑娜补破帆。

2、目光追随着小虫。

3、我游览了西湖。(我怎样游览的?游览了怎么样的西湖?)

4、太阳升起来了。(怎样的太阳?从什么地方?怎么样升起来了?)

三、改为双重否定。

1、楚王只好吩咐手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2、这里的景色优美。

3、你知道这件事。

四、改为肯定句。(在原题上改)

1、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不能不讲一点文明。

2、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

3、我们不应当不参加集体活动。

4、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

五、改为反问句。

1、《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3、这个胆瓶容不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

六、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2、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3、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七、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1、贝多芬弹得很纯熟,感情很深。(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改为感叹句:
! 2、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吗?改为陈述句:
。改为感叹句:
!

八、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1、老师对我说:“萍萍身体不好,你要多关心她。”

2、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3、鲁迅在回信中说:“你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4、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再美些。”

5、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九、改为第一人称(直接说)叙述句:

1、小青石对小黑石说,它讨厌过这样安静的生活。

2、小红对妈妈说她要买本故事书。

3、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4、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5、老师对明明爸爸说,明明学习进步比较快,他很高兴。

十、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改)

1、读了《革命烈士诗二首》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成份残缺)

2、自从读了《革命烈士诗二首》后,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成份残缺)

3、全班同学都到时了,只有王钢没来。(前后矛盾)

4、我的家庭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前后矛盾)

5、《林海》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写的。(重复啰嗦)

6、我一定改正不好的缺点。(重复啰嗦)

7、春天的苏州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搭配不当)

8、解放军叔叔击落了五架敌机和三艘军舰。(搭配不当)

9、他异口同声地说:“这里的风景真美。(不符事理)

10、这明月高悬、繁星满天的夜空真美。(不符事理)

11、因为他有很大进步,但是老师表扬了他。(关联词用错)

12、这场球赛的输赢,不仅关系到球队的名声,而是关系到学校的荣誉。(关联词用错)

13、集邮对我特别感兴趣。(词序颠倒)

14、气象小组的同学记录并收听了天气预报。(词序颠倒)

15、我爱吃苹果、香蕉、黄瓜等水果。(归类不当)

16、图书角有《三国演义》《格林童话》《小学生报》等课外书。(归类不当)

十一、写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儿。( )

3、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

4、这天气真冷,都快把我冻成冰了。( )

5、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

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7、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

8、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

9、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

十二、按要求写句子。

1、特务很狡猾。(改为比喻句)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

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4、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

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6、蝉儿很爱鸣叫。(改为拟人句)

7、降落伞在天空飘荡。(改为比喻句)

8、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9、他十分愤怒。(改为夸张句)

10、高粱成熟了。(改为拟人句)

十三、按要求把句子中有关部分用“_____”画出来。

画出表示连续动作的两个词:
李老师推开门走进教室

画出表示肯定的词语:星期天我们不能不去看排球比赛。

画出关联词语:我们与其说从明天起该好好学习,不如今天就开始刻苦努力。

十四、造句

1、根据“大方”的不同意思造句。表示不小气:
表示不拘束:

根据“骄傲”的不同规定造句。用来表示贬义的:
用来表示褒义的:

2、用“凝聚”和“倾注”写一句赞美老师的话。

3、学校最近开展了“创建文明校园”的活动,少先队大队部向全校同学征集这方面的宣传标语,你的应征标语是:

十五、仿照例句写句子。

例:幸福是什么?救灾战士说:“幸福就是从废墟中救出劫后余生的人们。”

幸福是什么?医生说:

幸福是什么?老师说:

幸福是什么?我说:

十六、以文明用语的要求,将下列话换个说法。

1、喂,妈妈,今天开学了,快给钱。

2、那个老头,把你的锄头借用一下。


六年级上册练习题 第13篇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歼灭(jiān qiān) 目睹(zhǔ dǔ) 似的(sì shì) 挑剔(tiǒo tiāo)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hái) 成绩差(chā chà)

选择正确读音。

(1)车夫挣扎(zhā zhá zā)着坐了起来,伯父给他敷(fū fú)上药,扎(zhā zhá zā)好绷带,又给他扎(zhā zhá zā)了一剂止疼针。

(2)参(cān cēn)加这次活动的人,文化水平参(cān cēn)差(chā cī)不齐,可动手操作能力却一个不差(chā cī)。

六年级上册练习题 第14篇

用关联词语,将两个分句连成一句话

1、( )我希望自己快点长大,( )又很害怕长大。

2、促成动物冬眠的主要原因,( )缺乏睡眠,( )低温。

3、森林不( )能保持水土,( )能调节气温。

选择正确的关联词填空。

即使……也 无论……都 尽管……也

1、( )山再高,我们( )要翻过去。

2、( )山多高,我们( )要翻过去。

3、( )山很高,我们( )要翻过去。

推荐访问:练习题 上册 六年级上册练习题14篇 六年级上册练习题(实用14篇) 六年级上册的题(包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