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二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汇编9篇(2023年)

时间:2023-09-03 18:54:03 来源:网友投稿

二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第1篇《1分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时、分、秒中的第二课。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尤其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因此想要让学生很好的感知分、秒的概念,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汇编9篇,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汇编9篇

二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 第1篇

《1分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时、分、秒中的第二课。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尤其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因此想要让学生很好的感知分、秒的概念,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创设情境,并且要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活动和情境中真切的感受时间,认识时间,体验时间。

本节课,我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为了让学生有更真实的感受,我制作了钟表的flash动画,通过动画的直观演示,不但让学生体验了1分的长短,还根据观察自己发现了1分=60秒。

本课重在“感受”,首先通过播放学生喜爱的动画片,让学生初步感受1分的时间很短。其次通过“击鼓传物”和“木头人”2个活动感受同样是1分,但是却因喜好或心情的变化而感觉不同。接下来,我又安排活动“1分能干什么”,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体验到虽然1分的时间很短,但是我们却能完成很多事情,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珍惜时间的情感。最后,学生不看钟表自己估一估“1分有多长”,感受时间的长短,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

课后在和听评课老师的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问题一:估“1分有多长”的活动处理的不到位。

在估时间时,我采用的是教材中推荐的环节,让学生从1数到60。课上,很多同学都提前举手,甚至有5名同学在10秒左右的时候就举手了,这说明学生对时间的感受不准确,没有掌握到秒针走动的频率。我应该在教学中加强感受“5秒”的活动,可以提供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根据秒针的节奏做活动,再加以小结。如,每数1个数,用1秒的时间。

问题二:练习方式单一

在试讲时,对于单位换算的习题我采用的是动笔计算的方式,不过当时费时很多,以至于没有在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出于对时间的把握,在本课我选择了学生口述的方法,这样虽然节省了时间但却不能掌握到班内所有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情况。我应该再精简一下自己的语言,少说无用的话,从而缩短时间。

每次课后都有一种悔不当初的感觉,这正是我缺乏经验的表现,所以以后我要多看书、多听课、多思考、多请教,是自己快速成长、成熟起来。

二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 第2篇

一、关注已有知识,创造性运用教材

由于教材第22页的“认一认”出示的是某街区的平面地图,少年宫、图书馆等建筑物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并没有循规蹈矩,把教学内容逐一呈现出来,而是进行了大胆地改编。我先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创设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从复习4个基本方向到探究另外4个新方向,再感知生活中的这8个方向。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绘制方向板,从而引领学生完成了从生活中辨认方向到平面地图中辨认方向的抽象过程。然后,再进行辨认方向的训练。这样能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注重低年级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安排

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引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取新知,实现了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学教学过程不应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而应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充满丰富思考的数学活动过程。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设悬念——辨方向——小游戏——自由探究。如:

1.在教室里指认方向,说一说自己不同方向上的同学。

2.绘制方向板,在校园内辨认方向。

3.绘制学校平面图等一系列的活动,引领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去体验、感受、思考,从而获取丰富的感性经验,实现认知的自我生长。

三、注重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从而经历学习全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中也存在着不足,由于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不强,安排时间活动比较费时间,致使学生活动的时间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再上新台阶。

二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 第3篇

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尤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因此让学生很好的感知分、秒的概念,1分的长短,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就本节课作以下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一、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课时,我让学生一边听大约1分钟的音乐,一边看钟表上秒针,分针的变化。思考:这段音乐大约播放了多长时间?学生不仅亲身体验了1分钟的长短,而且观察到1分钟在钟面上秒针,分针发生的变化,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学生能根据导学内容,自主预习,以学定教。提高了课堂效率。

我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区分时针、分针、秒针。并提示学生,从粗细长短来区分。时针又( )又( ),分针又( )又( ),秒针最( )最( ),而且( )针走的最快。

三、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多种多样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多种感官参与,体验1分钟能干的事情。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1、数一数。观察钟面,让学生看着走动的指针、听着秒针走动的滴答声、跟着秒针走动的节奏数数,体验1秒、2秒、5秒、10秒、60秒的长短。整个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亲身体验1秒、1分钟的长短。

2、组织1分钟的集体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一分能干什么。

(1)组织学生测一分钟脉搏,课前我指导学生找到自己的脉搏,课上集体体验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学生汇报时,会发现:1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是不同的。我及时和学生交流:脉搏的1分钟跳动次数是60—100。而且脉搏的跳动随学生年龄、性别、坐姿、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分组体验1分针能干什么?1组学生写自己的名字,统计能写几遍;
二组画画,三组读《小鹿的玫瑰花》;
四组做口算。并统计自己1分钟能做正确几道题,记录在导学案上。整个活动学生全体参与,深切地感悟到1分的长短,体会到一分钟能干什么。同时也感受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3)估计1分钟长短。播放萨克斯演奏的《草帽歌》,让学生站起来做自己喜欢的动作,估计1分钟时间到,坐到座位上。教师采访估计较准确的学生,怎样估计1分钟时间的方法。虽然不能达到人人都估计得很准确,但学生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体验了一分钟的长度,初步建立了1秒、1分钟的概念,学生能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中,用自己的方法估计一分钟的长短,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同时学生也获得了广泛的生活经验。

二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 第4篇

二年级学生对于万以内数了解较少,体验不够,教学时难度较大。我注重让学生实际感受,使学生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1、收集信息,进行交流。

课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大数的例子,除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大数、理解学习大数的意义外,还大大丰富了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1)学生初步感受大数,把大数同“很高的山”“很长的河”“很多的星”等事物相联系,感受其“大”。

(2)学生在找、看、说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大数的读、写,发现大数中有新的计数单位“千”“万”。

2、学具操作,自主探究。

我用坐标纸为学生制作了“百”“千”“万”的学具卡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3张卡片,自主探究出3张卡片的联系: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并通过直观感受建立“一”“十”“百”“千”“万”的数学模型。

3。联系实际,感受大数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我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具体情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千”“万”的具体感受。如,教学“千”时,引导学生观察学校上操时的情境,说明操场上师生的总人数约为一千人。教学“万”时,引导学生观察报纸,说明一版报纸约有一万字。

4、以少见多。

要使学生理解不易直观感受的大数,就要帮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在本课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了“以少见多”的想像。

“以少见多”是指从较少数量的积累去想像较多数量。如,每本数学书约有多少页纸?想想多少本书合起来约有一千页纸,一万页纸垒起来约有多厚。

培养学生掌握这些学习方法,对学生现在理解万以内数和以后理解更大的数都有很大帮助。

二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 第5篇

这节教材将乘法与除法混编,创设了“花园”境地,其中蕴含着与“倍”有关的数学信息,既可以提出乘法问题,也可以提出除法问题。要求学生本身去发明、选择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当中,进一步体验认识“倍”的意义,和它与乘法、除法运算的接洽。

本节课的讲授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兴奋、自由的学习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经由自立探索与互助交流得出解决问题的要领。可是,在讲授中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练习运用、怎样更好挖掘学生潜在力量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在以后的讲授工作中,我还要改善这些方面,争取做得更好!

二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 第6篇

东南西北这四个方位词,以前初中地理时曾经学过,现在竟然出现在小学三年级就出现这内容了,看来教育改革的步伐还是迈出了一大步。

这是粤教版三年级第一单元的内容,教学目标很明确。

一、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黄老师的教导时候的激趣引入,一开始就落实点题,借考考学生的语文知识,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上、左、前、东、南的相对的词,将零散的知识汇聚在一起,通过梳理后,引申为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认识东南西北。

让学生说出生活常识,知道东方,判断其余三个方向,通过怎么判断,怎么想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用儿时学过的儿歌,帮助学生记忆这四个方向。

二、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联系生活,结合生活常识,知道太阳升起来的方向就是东方,也知道方向后,其余三个方向都可以逐一道出。

从理解相对性和学会顺时针方法来辨别方向中,我们可以看出钟老师的设计意图是想让学生用四个方向表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每个环节中都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黄老师的教学意图,而且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目的性强,环节紧密联系,而且整堂课老师没有过多的强制学生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关系融洽的一堂有趣的科学课。

二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 第7篇

这一节课是一堂让学生体验感知的课例,让学生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个正确的方位坐标。并鼓励学生通过某一物体来感知不同的方向以及用这些方位词描述身边熟悉的东西的位置。在现实的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充分地探索、体验、辨认。

结合方向位置在生活中的表现和反映,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节课最大的特点是:这四个方向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自主探索获得的。教师为学生只是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自进行观察、猜测、讨论、交流。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给定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 第8篇

在《认识东南西北》这一课教学中,我创设生活情景,以学生的参与活动为主线,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去感知方位知识,获得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东南西北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持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教学时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活动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积累自己深刻的感受,使学生心中有了一定的方向感,并学会了辨认东、南、西、北,感知到了“东南西北各占一方;
面对东方,向右旋转,分别是东南西北;
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顺时针正好转了一圈”等,初步掌握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方法。这样的学习让数学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利用生活情景学习,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获得了愉悦的数学体验。室内、室外对物体不同位置的描述,矛盾的冲突,促使学生不断地质疑,在具体情景中感受方向的相对性。同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既起到了感性升华的作用,又体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中,我没有规定学生去找哪个方向,而是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来找出方向。在让学生感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时,我也没有一味地进行讲授,而是通过几个不同的游戏,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之后我再进行引导和总结。设计这些活动,我是为了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落实到实处,以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二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 第9篇

《1分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时、分、秒中的第二课。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尤其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因此想要让学生很好的感知分、秒的概念,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创设情境,并且要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活动和情境中真切的感受时间,认识时间,体验时间。

本节课,我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为了让学生有更真实的感受,我制作了钟表的flash动画,通过动画的直观演示,不但让学生体验了1分的长短,还根据观察自己发现了1分=60秒。

本课重在“感受”,首先通过播放学生喜爱的动画片,让学生初步感受1分的"时间很短。其次通过“击鼓传物”和“木头人”2个活动感受同样是1分,但是却因喜好或心情的变化而感觉不同。接下来,我又安排活动“1分能干什么”,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体验到虽然1分的时间很短,但是我们却能完成很多事情,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珍惜时间的情感。最后,学生不看钟表自己估一估“1分有多长”,感受时间的长短,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

课后在和听评课老师的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问题一:估“1分有多长”的活动处理的不到位。

在估时间时,我采用的是教材中推荐的环节,让学生从1数到60。课上,很多同学都提前举手,甚至有5名同学在10秒左右的时候就举手了,这说明学生对时间的感受不准确,没有掌握到秒针走动的频率。我应该在教学中加强感受“5秒”的活动,可以提供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根据秒针的节奏做活动,再加以小结。如,每数1个数,用1秒的时间。

问题二:练习方式单一

在试讲时,对于单位换算的习题我采用的是动笔计算的方式,不过当时费时很多,以至于没有在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出于对时间的把握,在本课我选择了学生口述的方法,这样虽然节省了时间但却不能掌握到班内所有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情况。我应该再精简一下自己的语言,少说无用的话,从而缩短时间。

每次课后都有一种悔不当初的感觉,这正是我缺乏经验的表现,所以以后我要多看书、多听课、多思考、多请教,是自己快速成长、成熟起来。

推荐访问:二年级 汇编 数学教学 二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汇编9篇 二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汇编9篇)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