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7篇(全文)

时间:2023-09-03 14:48:02 来源:网友投稿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3.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7篇,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7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 第1篇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二、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三、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意识。】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五、背诵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六、书写

1、学习书写“枯、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
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
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一、回顾

背诵古诗〈草〉。

二、自学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高兴、喜悦)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失望)。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联想,丰富语言积累,进一步体会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3、竞赛读: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诗歌语言凝练,富于韵律感。多种形式的朗读,利于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培养语感。】

五、背诵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六、拓展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给学生提供“二度创作”的题材,不仅拓展延伸了文本,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棵奇葩,教师要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培养课外积累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七、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
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八、评价

1、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2、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学会评价,在互相学习、借鉴、欣赏中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和同事的评价作了回顾、反思,感触颇多,现小结如下:

一、多法并用,感受诗境

1、抓重点词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我抓住重点词语“篱落疏疏”、“一径深”、“未成阴”等,采用图文对照读、回忆旧知想一想、出谋划策画一画等多种方式,把古诗意境通过学生学习体验活动变成具体的图景,从而让学生体会菜园的美丽、恬静,感受花丛追蝶的快乐。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古诗解读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我引导学生先看图,说说图意,感受美。

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联系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在一次一次地朗读中,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二、创设情景,升华感情

从一年级到现在,我班学生已经积累了40多首古诗,孩子很希望有个展示的机会。时值春天大好时机,我想,何不收集几张图片来让学生看看美好的春光,说说此时此刻想到的诗句,况且也能促进本课情感目标的达成。果然,孩子们的情绪很高,不仅能对着图片恰如其分地说出诗句,还能发出由衷的赞叹:“春天真美啊!我爱春天!”“春天真是个魔术师,把大地装扮得这么美丽。”“这真是‘春色满园关不住’!”我知道我成功了,因为孩子的灵性在闪耀了,孩子的情感在喷发了。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1、预设欠充分

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并且这种生成并不是无法捉摸的。只要预设充分,精彩菜会涌现。如:在设计教案时,我意识到“篱落疏疏”是个教学难点,准备用图片、板画、扩词来解决。在两次试教中,学生都能一点就通,难点突破不再是个难题了。但在这次教学中,情况出人意料,学生竟理解为“篱笆很密”。我想如果开始能收集一张“密不可钻的篱笆”图片比较一下,诗意就显而易见了。

2、方法欠巩固

在理解诗意之前,我让学生回顾了以前理解诗意的方法,接着就让学生学习今天的“边看插图边读诗”的方法来理解这首诗,最后就不了了之了。我想如果能把新旧方法并用,也许难点就会迎刃而解了;
如果能在理解诗意中,强化新方法,也许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提高更快;
如果能在拓展说诗中,引导学生感悟图文相通的妙处,也许学生的感悟理解就会更深刻。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 第2篇

【教材简说】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杜甫的《绝句》,则别有一番景象,另有一种情怀。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黄、翠、白、青”描绘出明丽的色彩,“千秋雪”表现出时间的永恒,而“万里船”又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这首小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同时,诗人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于写景之中。

【教学目标】

1、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学写生字

2、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境

3、初步了解李白杜甫两位唐代大诗人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意境。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李白杜甫的资料、庐山图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交流收集李白的资料。

3、解诗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示图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小组交流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

(生)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四、巩固练习

1、赏读全诗,闭眼想象画面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象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泄,真让人认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3、指导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这首诗作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背诵《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理解诗意

1、自读古诗,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自读古诗,说说你弄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注意诗的停顿和重音。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标出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画出描写颜色的词,“┈┈”画出表示动作的词?“━━”画出表示数量的词?

表示颜色的词:黄、翠、白、青。表示动作的词:鸣、上、泊、含。

表示数量的词:两行、一行、千秋、万里。描写景物的有:黄鹂、翠柳、白鹭、西岭、青天、雪、船。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里自由飞翔)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指名读、范读、齐读)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师点拨: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全诗都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翠柳、白鹭、西岭、千秋雪、万里船,构成了一副完美的画面。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

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参照画出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绝句》。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五、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窗”、“柳”、“柳”、“含”的写法

六、总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全诗描写了草堂附近的明媚春光,表达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 第3篇

【教材简说】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杜甫的《绝句》,则别有一番景象,另有一种情怀。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黄、翠、白、青”描绘出明丽的色彩,“千秋雪”表现出时间的永恒,而“万里船”又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这首小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同时,诗人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于写景之中。

【教学目标】

1、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学写生字

2、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境

3、初步了解李白杜甫两位唐代大诗人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意境。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李白杜甫的资料、庐山图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交流收集李白的资料。

3、解诗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示图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小组交流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

(生)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四、巩固练习

1、赏读全诗,闭眼想象画面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象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泄,真让人认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2、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3、指导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这首诗作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背诵《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理解诗意

1、自读古诗,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自读古诗,说说你弄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注意诗的停顿和重音。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标出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画出描写颜色的词,“┈┈”画出表示动作的词?“━━”画出表示数量的词?

表示颜色的词:黄、翠、白、青。表示动作的词:鸣、上、泊、含。

表示数量的词:两行、一行、千秋、万里。描写景物的有:黄鹂、翠柳、白鹭、西岭、青天、雪、船。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里自由飞翔)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指名读、范读、齐读)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师点拨: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全诗都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翠柳、白鹭、西岭、千秋雪、万里船,构成了一副完美的画面。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

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参照画出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绝句》。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五、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窗”、“柳”、“柳”、“含”的写法

六、总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全诗描写了草堂附近的明媚春光,表达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 第4篇

绝句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赏析

黄鹂俗称黄莺,在中国为夏候鸟。【集解】“莺处处有之。立春后即鸣,麦黄椹熟时尤甚,其音圆滑,如织机声,乃应节趋时之鸟也。”唐王涯《广宣上人以诗贺发榜和谢》:“龙门变化人皆望,莺谷飞鸣自有时。”唐罗隐《赠滈先辈令狐补阙》诗:“花迎彩服离莺谷,柳傍东风触马鞭。”

翠柳:柳树冬枯叶。初春柳叶是嫩黄色的。仲春柳叶是嫩绿色的。季春柳叶绿色变深开始发翠。夏天的柳叶才是翠色的。盛夏不适合黄鹂交配,所以黄鹂鸣翠柳的时间就在春末夏初。那么两个黄鹂所鸣也就呼之欲出。新郎官亦是官。民间有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的。莺鸣乃应节趋时,暗示官位升迁。

黄鹂相对白鹭是小鸟,小鸟应节趋时。则大鸟又将如何?

白鹭的脚很长。高脚与高洁在古代是谐音。所以白鹭又暗喻高洁之士。唐刘禹锡《白鹭儿》:白鹭儿,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

白鹭:习性喜沿溪滩觅食。受惊扰,会依次起飞;故有一行而上的景象。联想最后一句严武任成都尹、剑南东西川节度使。经严武推荐,杜甫被任命为节度使署中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其中的连带关系是显而易见的。仿佛在官场中也看见了“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场景。

这个“上”字非常妙。与天上飞一行白鹭的意境拉开了距离。“上”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这一场景,并有拔高提升的感觉。更可以引发联想到身处荒野的高洁之士被提拔高升了。突出了来船的重要性。杜甫因举荐而要去做官,提拔高升就在眼前。其中的感恩之念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达。饮水不忘掘井人。一切都是因为来船,这个“船”字突出了这首诗的中心以及重点。更在说明一群高洁之士是被提拔高升的。

窗是房屋的配件,房屋表示有人存在。西岭是山。窗含西岭说明房屋不在山上,在山旁边。山旁有人正是东窗才能含西岭,东窗正是读书的地方。读书的地方能见到雪,便有了寒窗苦读的味道。

再联想到前面所讲“两个黄鹂鸣翠柳”。暮春初夏时节,此时西岭雪未化,足见雪存在之久远。千秋这个漫长的时间概念却影射了修炼的艰辛,更蕴含了多少失意与落寞。还表示岁月没有荒废,都快修炼成仙了。内中的逻辑是环环相扣并相互印证。表达的是有人在这里寒窗苦读、学成要出山的意象。这里还包含另外一层意思:自己被别人提拔是主要是因为自己修炼的结果。有一种自我的肯定。

门泊“万里之船”言下之意,接自己出山的船已经停泊在家门口了。船:在古代又称“舟”。《易·系辞下》:“舟揖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船行于水,水映天。船犹如行于天上。万里船更隐含了学有所成,要去纵横天下的意味导向。

《荀子·王制》:“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上了船也就是人生上了一个台阶,脱离了庶人阶级,进入上层阶级。这又强化了“两个黄鹂鸣翠柳”所导向的要出山了的意蕴。更有“一行白鹭上青天”哪种被提拔高升的味道。

船的象征意义十分浓重。杜甫因严武举荐出来跟着严武做官共事,可以理解为上了严武的船。而三国时期有个同名同姓的东吴严武是著名棋士。其字:子卿。擅下围棋。同辈中无人能胜过该严武,所以有。官场如棋局。杜甫故意把这条船说成是东吴的,显然是在借两严武同名同姓把举荐自己的那个人喻为“棋圣”。

暗示一个政治家是棋士,还是“棋圣”;带有一种崇敬与赞美的意味存在。或许还暗示作者甘愿成为一枚棋子。这可以理解为作者一种感恩图报的宣示。行万里更有要做一番事业的寓意。而且坐船还意味着有一种要同舟共济的表达。整首诗的旨趣围绕着“船”字。所以这“东吴万里船”意味深长。

“两个黄鹂鸣翠柳”引发了“应节趋时”的话题,又从侧面见证了雪存在的久远、船来泊惊起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而又说明了学成要出山的事件。水中有天,人将坐船出行,暗喻将与高洁之士一同纵横天下。“窗含西岭千秋雪”暗示:“寒窗苦读”、“修炼得道成仙”又应承了“应节趋时”功夫不负有心人的话题。而东吴之船更点明了全篇的关键,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所有的意象意境都在那里有机地碰撞回荡融合。一切都让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描绘的是以作者家为事件发生的中心地,时间在春末夏初的六月,家旁的柳树上成双结对的黄鹂鸟在卿卿我我地鸣叫,预示着什么事要发生。果不其然,作者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有船来接作者与一群高洁之士要同去做官了。事件脉络表达的非常清晰明确。

时间、事件、地点、情节、故事表述完满。并且互相印证、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感知、感怀、感恩还注入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人类最伟大的人生理想。更体现了文化人那种“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的做人境界。表面看上去写的是优美的景物,实际上则寄托了作者此时此刻的志趣情操。

全诗以赋的方法写作,且浑然天成,而又恰到好处不露痕迹。以至于外行人以为杜甫这首诗是在描写自然风景。上下两句,两两相对,且那些明比、暗喻让人浮想联翩。是运用“赋、比、兴”的经典之作。让人见识到了什么叫托物言志,什么是诗的语言。读这样的作品几乎是与读福尔摩斯探案小说一样引人入胜。诗词之妙莫过如此。杜甫再一次向人们述说:诗是不可翻译的。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 第5篇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二、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三、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 ,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 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意识。】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五、背诵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六、练习

1、填空。

离离 ,一岁一 。野火 ,春风 。

篱落疏疏一径深, 。

。飞入无处寻

2、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3、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七、书写

1、学习书写“枯、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
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
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一、回顾

背诵古诗〈草〉。

二、自学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高兴、喜悦)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失望)。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联想,丰富语言积累,进一步体会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3、竞赛读: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诗歌语言凝练,富于韵律感。多种形式的朗读,利于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培养语感。】

五、背诵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六、拓展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给学生提供“二度创作”的题材,不仅拓展延伸了文本,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棵奇葩,教师要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培养课外积累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七、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
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八、评价

1、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2、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学会评价 ,在互相学习、借鉴、欣赏中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和同事的评价作了回顾、反思,感触颇多,现小结如下:

一、多法并用,感受诗境

1、抓重点词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我抓住重点词语“篱落疏疏”、“一径深”、“未成阴”等,采用图文对照读、回忆旧知想一想、出谋划策画一画等多种方式,把古诗意境通过学生学习体验活动变成具体的图景,从而让学生体会菜园的美丽、恬静,感受花丛追蝶的快乐。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古诗解读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我引导学生先看图,说说图意,感受美。

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联系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在一次一次地朗读中,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二、创设情景,升华感情

从一年级到现在,我班学生已经积累了40多首古诗,孩子很希望有个展示的机会。时值春天大好时机,我想,何不收集几张图片来让学生看看美好的春光,说说此时此刻想到的诗句,况且也能促进本课情感目标的达成。果然,孩子们的情绪很高,不仅能对着图片恰如其分地说出诗句,还能发出由衷的赞叹:“春天真美啊!我爱春天!”“春天真是个魔术师,把大地装扮得这么美丽。”“这真是‘春色满园关不住’!”我知道我成功了,因为孩子的灵性在闪耀了,孩子的情感在喷发了。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1、预设欠充分

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并且这种生成并不是无法捉摸的。只要预设充分,精彩菜会涌现。如:在设计教案时,我意识到“篱落疏疏”是个教学难点,准备用图片、板画、扩词来解决。在两次试教中,学生都能一点就通,难点突破不再是个难题了。但在这次教学中,情况出人意料,学生竟理解为“篱笆很密”。我想如果开始能收集一张“密不可钻的篱笆”图片比较一下,诗意就显而易见了。

2、方法欠巩固

在理解诗意之前,我让学生回顾了以前理解诗意的方法,接着就让学生学习今天的“边看插图边读诗”的方法来理解这首诗,最后就不了了之了。我想如果能把新旧方法并用,也许难点就会迎刃而解了;
如果能在理解诗意中,强化新方法,也许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提高更快;
如果能在拓展说诗中,引导学生感悟图文相通的妙处,也许学生的感悟理解就会更深刻。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 第6篇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培养和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朗读并背诵课文,识记生字,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2、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中的秋意和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时间

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学习《夜书所见》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揭题后和学生共同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要求:能凭借注释理解诗的大意,能感受、体验诗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的表达方法,能主动记诵积累。

二、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1、配乐板书: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看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

范读激情:听老师把这首古诗朗诵一遍。

2、学生自读古诗,并想想从诗中感受到什么。

3、检查学生的朗读和对诗意的初步感知。

三、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1、学生凭借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⑴ 老师告诉学生,利用注释学习古文,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看看注释,想想每一句诗的意思,然后说给同桌听,看看能不能说明白。

⑵ 学生先自学,后同桌交流。

2、反馈时老师作适当的指导:逐句理解诗意后,要求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句与句连接不连贯时,老师要加以引导,使句子能通顺,连贯。

(理解古诗诗句意思是学习古诗的重要基本功。)

四、引导学生深入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

1、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学生遇到困难,老师可适当指导:诗中描写的景色是否有对比?(学生从生机勃勃的盛夏景象和黄叶飘飞的深秋景色的对比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秋风落叶之时,寒意阵阵,客游在外的诗人见到此情此景,倍感孤独郁闷。后两句写了远处篱笆下的灯火,诗人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由此而想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心中升起一种温馨亲切之感,感情略显舒缓。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加深理解:

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时一草一木就会勾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的赛诗会,比比看看哪位同学了解的思乡诗最多,背的最有感情?你自己对思乡二字有什么体会?

五、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和尝试背诵

1、指导朗读。教师再次范读后,让学生自读体味,同桌互相交流,最后找朋友(包括老师)朗读交流。

2、指导背诵。想想,怎样背诵背得快,记得牢?

(朗读、背诵也需要指导,不能放任自流。)

六、作业

自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对王维多一些了解。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 第7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略知诗意,背诵课文。

3、积累语言。

4、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教学重点: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类型:

精读课

教学准备:

①挂图。②观察大自然中的小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检查课前准备:请几个同学讲讲对小草的认识。

2、师归纳(板书课题:草)

二、师范读《草》。

三、生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生读带局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

2、再读诗歌,了解大致意思。

3、小组且讨论后汇报解决。

(1)理解“离离原上草”意思。

(2)“一岁一枯荣”出示春草、秋草图(生讲两幅图的不同)。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再看秋草图。

4、朗读全诗。

六、背诵诗歌。

七、读课本P7的诗。

八、讲白居易的小故事。

九、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说说怎样记住它。

3、师范写,生书写。

4、讲评。

十、作业:

背诵古诗《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背诵《草》。

2、出示早春与晚春图进行比较。

3、描绘春天的景色。

4、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用生字组词。

3、朗读带有生字的诗句。

四、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再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急走:快跑

3、出示图画,找出以下景物。

4、自由讲诗意,师归纳。

5、小组表演诗歌。

6、表演后认识到晚春的景色很美。

7、朗读诗歌。

8、背诵诗歌。

9、读了《宿新制徐公店》,看了插图,你能编个故事吗?

五、写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分析字形。

3、师范写、生书写。

推荐访问:古诗 下册 二年级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7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推荐7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