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普陀山概况导游词(十一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普陀山概况导游词篇一
佛顶山上的慧济寺是普陀山最高的寺院,它雄踞山巅,倚天面海,仙云缭绕,风光壮阔,但因为建于山谷之间,占地面积有限,所以慧济寺的布局便以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为短轴线,向两侧作不完全对称地展开,左右殿堂、钟楼、厢房等建筑,均以游廊相接,加之中间的天井,便组成多个院落。尤其是东院新建的汉白玉荷花池,雕栏玉砌,水亭曲桥,别有一番江南园林的风味。
慧济寺的主殿--大雄宝殿中,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和他的两位弟子阿难与迦叶。在主殿中供奉佛祖,与普陀山中其他寺院主殿供奉观音菩萨不同。原来啊,在山顶供奉佛祖而不是观音菩萨,暗示了佛祖至高无上的地位,即使在观音菩萨的道场,也是不能例外的。大殿两侧的厢房里,塑有二十诸天,简单点讲呢,他们是佛教的护法神。佛教认为,佛陀济世传播佛法之时,如果没有得力的护法人,则会佛道陨落,所以佛国中才有许多的护法天神存在。他们都具有非凡的神通能力.可以帮助佛陀传法,也可以震慑那些危害佛法的人。但是佛教的护法神可不仅仅是这二十诸天,而是一支庞大的队伍,这支队伍的名字叫做天龙八部,代表了八支部队,其中天部和龙部是最为重要的,而我们面前的二十诸天,就属于天部。为了表示这些护法天神对佛祖的尊敬,他们的姿态都是往前倾斜15度的,除了普陀山慧济寺以外,塑有这二十诸天的寺庙还有杭州 的灵隐寺、北京 大慧寺、以及大同 的华严寺等。
当然,作为观音菩萨道场普陀山的三大寺庙之一,慧济寺也有专门供奉观音菩萨的殿堂,叫做观音殿,与其他寺庙的观音殿不同,这儿除了供奉有一尊2.7米高的观音菩萨像以外,四壁还镶嵌着总共100多尊线刻观音像,汇集了唐、宋、元、明、清五朝名家的绘画杰作,这些珍贵的观音宝像石刻,也是慧济寺重要的文物珍品。
慧济寺后门,有一株普陀鹅耳枥,据说它最早是古代一位缅甸 僧人来普陀山朝拜时带来的,树高13米多,从地表处开始分两叉,往上分叉均一分为二,很有规则,并且雌雄同株,每年五月开花,十月中旬果子成熟。但因为其繁殖率极低,在其原产地缅甸早已绝迹,属世所稀有。因此它也就成了普陀的象征,成了佛界的菩提。
要是您对普陀山的其它珍贵植物感兴趣的话,不妨再到寺后坡下的新姜子木看看,这是一种仅见于浙江的珍稀树种,被誉为佛光树,每当春季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之日,它的嫩梢枝叶上就披上金黄色的绒毛,在阳光里熠熠闪光,好像一个报春的使者,为海天佛国增光添彩。
从慧济寺出来,您还可以站在海拔300多米的佛顶山上远眺壮阔的海景,要是天气晴朗的话,可以看到舟山群岛中大大小小的岛屿像一朵朵莲花般点缀在中国东海 之中,在这些群岛中,最著名的就是不远处的洛迦山。您看,洛迦山的形状像不像一尊慈眉善目的观音菩萨安详地躺在海面之上呢?要是仔细辨认的话,还可以分辨出她的头、颈、胸、足等等,所以它也被人们称为睡观音或海上卧佛。据说,观音当年就是在洛迦山修炼得道后,飘洋过海来到普陀山开辟了道场,所以不少前来普陀山的虔诚信徒都会乘船去洛迦山朝拜一番。
好了,佛顶山慧济寺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如果您往南步行下山前往法雨寺的话,途中可以欣赏到不少石刻,其中刻在一块巨岩之上的海天佛国四个大字最为有名,传说是出自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的手笔,已经成为了普陀山的一大代表性景观,有兴趣的话您不妨去拍照留念。
普陀山概况导游词篇二
普陀山是著名的观音道场,与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并称为佛教四大名山。它位于浙江省东部,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形似苍龙卧海,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唐咸通年间,日本僧人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乘船行至普陀山附近的莲花洋时,因为风浪所阻,触礁,以为观音不肯东渡,于是便在潮音洞上岸,建"不肯去观音院",成为普陀佛教开山之起始。后历代皇帝拨币累建,全盛时期,曾有3大寺,88庵院,128茅蓬,僧尼达4000余人。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香烟燎绕、烛火辉煌;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每逢佛事,信众求拜,时有天象显祥,更增添了普陀山的神奇、神圣、神秘的色彩。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观音大士结缘四海,"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有人曾经对普陀山的美景作出这样的评价:"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作为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坐落于海上的佛教胜地,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除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的寺塔摩崖、山石林木以外,岛上林木丰茂、鸟语花香,不仅有树龄近千年的古樟树,还有我国特有的普陀鹅耳枥。而岛四周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银涛金沙环绕着青翠的峰峦、幽静的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
主要景点有三大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
普陀山的标志南海观音大铜像、紫竹林,还有以自然景观和寺庙相结合的西天景区。每到夏日来临,来普避暑的游客纷纷聚集到浙江省第一个海滨浴场一百步沙,使普陀山又增加了一道亮丽的景观。
"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普陀山以其观音道场的神圣地位,以及优美的自然风景,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相信您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踏上这次朝圣之旅了,现在就请带上我们精心为您打造的普陀山游览攻略,以及景点导游词,随我一同走进这海天佛国吧。
普陀山概况导游词篇三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普陀山的第一大寺--普济寺。
普济寺又名"前寺"。
它的前身是有名的"不肯去观音院"。
宋嘉定七年,皇帝御书"圆通宝殿"匾额,把这里定为专供观音的寺院。
后来这里多次被毁,到了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朝廷派太监张千扩建宝陀观音寺,并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寺院规模宏大,一时甲于东南。
康熙三十八年,赐额"普济群灵",到了雍正年间,基本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如今的普济寺,共有十殿、十二楼、七堂、七轩等共231间。
普济寺前有一个高约20米的石牌坊,四柱三门,柱上横眉雕刻有精致的云绫和石葫芦。
坊内北侧,树有一块石牌,写着"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
据传这是皇帝下达的圣旨,过去官吏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观音菩萨的崇敬。
石牌坊后是一个约15亩的莲池,名叫"海印池",也叫"放生池",建于明朝。
"海印"是指佛的智慧能像大海一样,印现一切之法,而"放生",则是与佛教的"慈悲"、"不杀生"等教义融合,进而发展成为的一种普遍的佛事活动。
海印池上有三座桥,走过中间的一座,您便可以来到御碑亭,它建于雍正年间,御碑的碑文上记载了普陀山的历史,碑额上雕龙栩栩如生,书法遒劲刚健,可谓双绝。
当然,要是您感兴趣的话,还可以到东面的"观自在菩萨"墙看看,相传观音菩萨除了有大慈大悲的心肠外,还有广大的智慧可以看清世间万物,所以有时被称作"观世音",指她能听到人民的疾苦声音,有时又被称为"观自在",是指她体察世间万物的能力。
当您来到寺前肯定会奇怪的问:"寺庙的正门关着,怎么进去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
相传乾隆皇帝夜游普陀山竟然忘了回去,当他返回到普济寺的时候寺院大门已经关了,他要求开门却遭到了拒绝。
把门的小和尚说:"国有国法,寺有寺规",乾隆没有办法只能从东山门进入寺内。
乾隆回宫后对此极为恼怒,下了圣旨:从今以后,此门不能开。
这也就延续到了现在,只有在国家元首、寺院菩萨开光或者方丈第一次进门时才能打开,平时的游客们就只能从旁边的侧门进入了。
经过供奉着弥勒佛的天王殿,我们便可来到普济寺中供奉观音菩萨的主殿--大圆通殿。
殿堂面宽七间进六间,宏大巍峨,可容数千人,有"百人共进不觉宽,千人共登不觉挤"的说法,于是也被称为"活大殿"。
走进大殿,可以看到正中供奉的一座毗卢观音像,高约九米,头戴毗卢天冠,天冠上有阿弥陀佛像,眉慈目善,慈祥含笑,身边还站立着善财和龙女,神态天真活泼。
在中国,观音菩萨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据佛经记载,遇到危难时只要念诵其名号,菩萨就能听到,并前往拯救解脱,所以叫做"观世音"。
唐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沿用至今。
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不一定知道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但却很少有人不知道观音菩萨,观音实际上已成为民间佛教乃至整个民间宗教信仰的核心人物。
而我们眼前的这座观音殿为什么叫做"圆通殿"呢?其实啊,正是因为观音只要听到苦难的呼救声,便能眼观,表示"耳根通,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通"。
于是"圆通"便成为了观音的代名词,其意是"不偏倚,无阻碍",圆满通达。
毗卢观音两旁还各塑有16尊不同服饰和形态的观音菩萨,称为"观音三十二应身",这些都是观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的现身说法形象。
三十二应身观音只能以整体形式供奉,不能单独出现,加上中间供奉的观音佛身,这种塑法也正是观音道场的独特之处。
主殿两边还各有一个配殿,东配殿供奉文殊菩萨,西配殿供奉普贤菩萨,另外在法堂中还建有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萨。
游览完普济寺的大小殿堂,您还可以到位于其东南的"多宝塔"看看。
多宝塔建于元朝,是由普陀山僧人从江南带回的太湖石堆砌而成,取《法华经》中的"多宝佛塔"之义定名。
塔的外观朴拙,稳重端庄,不像中国传统的塔玲珑小巧,每层塔的四面都雕有佛龛,里边供奉着全跏趺坐式佛像,属于古代蒙古族统治者信仰的佛教密宗造型,极富元代风格。
据考察,这样的塔在中国只有两座,另一座在洛阳龙门石窟,所以它也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多宝塔东面,就是普陀山著名的海滨浴场百步沙,这里沙质纯净、滩形优美,浪花连绵不绝,时间充裕的话你不妨前去感受一番。
普陀山概况导游词篇四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观音菩萨道场。
普陀山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道场之一。
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道场”,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唐以后,历代帝王多次赐金扩建普陀山寺院,倡导观音文化。
公元967年,宋太祖赵匡胤首次钦派人到普陀山贡香幡,开了朝廷供奉先河。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朝廷赐匾“宝陀观音寺”。
公元1220xx年,宋宁宗赵扩又赐匾额“圆通宝殿”,钦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菩萨的地方。并根据佛经“补怛洛迦”,更山名为普陀洛迦山,也称为补陀洛迦山。由此,普陀山成为中国四大菩萨道场之一。
有缘者如果有旅游的机会,可以去参拜观音菩萨。
普陀山概况导游词篇五
“啪!啪!”随着一阵阵爆竹声,我们送走旧岁,迎来了新春。在新年里,虽然我去了很多好玩的地方,但唯独去普陀山的事情令我记忆犹新。
今年年初一,我们大家一起去了佛门圣地--普陀山。
听说普陀山地质秀丽,四周乃茫茫南海,海中央是“睡佛岛”。听说岛上有一个菩萨,这个菩萨的名字叫睡佛,因为他每天都游手好闲,从不管人间闲事。不过他很慈祥,所以别人叫他睡乐佛。今天,我要去看看,普陀山是如何的漂亮。
在我们去普陀山的路上,四处风景奇丽,因为刚下过大雪,所以四处一片白茫茫,空气很新鲜,可不好的"是这场大雪把整个城市变成一个黑白画面。
哇,前面那辆是车吗?怎么车上全是雪,要是没车轮我以为是雪在奔跑呢!
因为去普陀山,必须要过海。于是到了要坐快艇的地方,这里是必经之路,可我不敢乘快艇,因为这海面上波涛汹涌,我怕沉下去,可我妈妈也为我打气,让我不要害怕,要勇敢一些。没办法,我只好答应。
上了岸,我们的艇竟然没沉,我很高兴。走下船,顿时涛水涌来,拍打在岩石上,“啪啪”声好象在为我的勇气鼓掌。
晚上,我们依依不舍的坐上了车,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开往回家的路……
普陀山概况导游词篇六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普陀山的第一大寺--普济寺。普济寺又名前寺。它的前身是有名的不肯去观音院。宋嘉定七年,皇帝御书圆通宝殿匾额,把这里定为专供观音的寺院。后来这里多次被毁,到了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朝廷派太监张千扩建宝陀观音寺,并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寺院规模宏大,一时甲于东南。康熙三十八年,赐额普济群灵,到了雍正年间,基本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如今的普济寺,共有十殿、十二楼、七堂、七轩等共231间。
普济寺前有一个高约20米的石牌坊,四柱三门,柱上横眉雕刻有精致的云绫和石葫芦。坊内北侧,树有一块石牌,写着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据传这是皇帝下达的圣旨,过去官吏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观音菩萨的崇敬。
石牌坊后是一个约15亩的莲池,名叫海印池,也叫放生池,建于明朝。海印是指佛的智慧能像大海一样,印现一切之法,而放生,则是与佛教的慈悲、不杀生等教义融合,进而发展成为的一种普遍的佛事活动。
海印池上有三座桥,走过中间的一座,您便可以来到御碑亭,它建于雍正年间,御碑的碑文上记载了普陀山的历史,碑额上雕龙栩栩如生,书法遒劲刚健,可谓双绝。当然,要是您感兴趣的话,还可以到东面的观自在菩萨墙看看,相传观音菩萨除了有大慈大悲的心肠外,还有广大的智慧可以看清世间万物,所以有时被称作观世音,指她能听到人民的疾苦声音,有时又被称为观自在,是指她体察世间万物的能力。
当您来到寺前肯定会奇怪的问:寺庙的正门关着,怎么进去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相传乾隆皇帝夜游普陀山竟然忘了回去,当他返回到普济寺的时候寺院大门已经关了,他要求开门却遭到了拒绝。把门的小和尚说:国有国法,寺有寺规,乾隆没有办法只能从东山门进入寺内。乾隆回宫后对此极为恼怒,下了圣旨:从今以后,此门不能开。这也就延续到了现在,只有在国家元首、寺院菩萨开光或者方丈第一次进门时才能打开,平时的游客们就只能从旁边的侧门进入了。
经过供奉着弥勒佛的天王殿,我们便可来到普济寺中供奉观音菩萨的主殿--大圆通殿。殿堂面宽七间进六间,宏大巍峨,可容数千人,有百人共进不觉宽,千人共登不觉挤的说法,于是也被称为活大殿。走进大殿,可以看到正中供奉的一座毗卢观音像,高约九米,头戴毗卢天冠,天冠上有阿弥陀佛像,眉慈目善,慈祥含笑,身边还站立着善财和龙女,神态天真活泼。
在中国 ,观音菩萨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据佛经记载,遇到危难时只要念诵其名号,菩萨就能听到,并前往拯救解脱,所以叫做观世音。唐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沿用至今。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不一定知道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但却很少有人不知道观音菩萨,观音实际上已成为民间佛教乃至整个民间宗教信仰的核心人物。
而我们眼前的这座观音殿为什么叫做圆通殿呢?其实啊,正是因为观音只要听到苦难的呼救声,便能眼观,表示耳根通,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通。于是圆通便成为了观音的代名词,其意是不偏倚,无阻碍,圆满通达。
毗卢观音两旁还各塑有16尊不同服饰和形态的观音菩萨,称为观音三十二应身,这些都是观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的现身说法形象。三十二应身观音只能以整体形式供奉,不能单独出现,加上中间供奉的观音佛身,这种塑法也正是观音道场的独特之处。
主殿两边还各有一个配殿,东配殿供奉文殊菩萨,西配殿供奉普贤菩萨,另外在法堂中还建有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萨。
游览完普济寺的大小殿堂,您还可以到位于其东南的多宝塔看看。多宝塔建于元朝,是由普陀山僧人从江 南带回的太湖石堆砌而成,取《法华经》中的多宝佛塔之义定名。塔的外观朴拙,稳重端庄,不像中国传统的塔玲珑小巧,每层塔的四面都雕有佛龛,里边供奉着全跏趺坐式佛像,属于古代蒙古族统治者信仰的佛教密宗造型,极富元代风格。据考察,这样的塔在中国只有两座,另一座在洛阳 龙门石窟 ,所以它也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多宝塔东面,就是普陀山著名的海滨浴场百步沙,这里沙质纯净、滩形优美,浪花连绵不绝,时间充裕的话你不妨前去感受一番。
普陀山概况导游词篇七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普陀山的第一大寺--普济寺。普济寺又名前寺。它的前身是有名的不肯去观音院。宋嘉定七年,皇帝御书圆通宝殿匾额,把这里定为专供观音的寺院。后来这里多次被毁,到了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朝廷派太监张千扩建宝陀观音寺,并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寺院规模宏大,一时甲于东南。康熙三十八年,赐额普济群灵,到了雍正年间,基本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如今的普济寺,共有十殿、十二楼、七堂、七轩等共231间。
普济寺前有一个高约20米的石牌坊,四柱三门,柱上横眉雕刻有精致的云绫和石葫芦。坊内北侧,树有一块石牌,写着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据传这是皇帝下达的圣旨,过去官吏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观音菩萨的崇敬。
石牌坊后是一个约15亩的莲池,名叫海印池,也叫放生池,建于明朝。海印是指佛的智慧能像大海一样,印现一切之法,而放生,则是与佛教的慈悲、不杀生等教义融合,进而发展成为的一种普遍的佛事活动。
海印池上有三座桥,走过中间的一座,您便可以来到御碑亭,它建于雍正年间,御碑的碑文上记载了普陀山的历史,碑额上雕龙栩栩如生,书法遒劲刚健,可谓双绝。当然,要是您感兴趣的话,还可以到东面的观自在菩萨墙看看,相传观音菩萨除了有大慈大悲的心肠外,还有广大的智慧可以看清世间万物,所以有时被称作观世音,指她能听到人民的疾苦声音,有时又被称为观自在,是指她体察世间万物的能力。
当您来到寺前肯定会奇怪的问:寺庙的正门关着,怎么进去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相传乾隆皇帝夜游普陀山竟然忘了回去,当他返回到普济寺的时候寺院大门已经关了,他要求开门却遭到了拒绝。把门的小和尚说:国有国法,寺有寺规,乾隆没有办法只能从东山门进入寺内。乾隆回宫后对此极为恼怒,下了圣旨:从今以后,此门不能开。这也就延续到了现在,只有在国家元首、寺院菩萨开光或者方丈第一次进门时才能打开,平时的游客们就只能从旁边的侧门进入了。
经过供奉着弥勒佛的天王殿,我们便可来到普济寺中供奉观音菩萨的主殿--大圆通殿。殿堂面宽七间进六间,宏大巍峨,可容数千人,有百人共进不觉宽,千人共登不觉挤的说法,于是也被称为活大殿。走进大殿,可以看到正中供奉的一座毗卢观音像,高约九米,头戴毗卢天冠,天冠上有阿弥陀佛像,眉慈目善,慈祥含笑,身边还站立着善财和龙女,神态天真活泼。
在中国 ,观音菩萨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据佛经记载,遇到危难时只要念诵其名号,菩萨就能听到,并前往拯救解脱,所以叫做观世音。唐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沿用至今。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不一定知道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但却很少有人不知道观音菩萨,观音实际上已成为民间佛教乃至整个民间宗教信仰的核心人物。
而我们眼前的这座观音殿为什么叫做圆通殿呢?其实啊,正是因为观音只要听到苦难的呼救声,便能眼观,表示耳根通,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通。于是圆通便成为了观音的代名词,其意是不偏倚,无阻碍,圆满通达。
毗卢观音两旁还各塑有16尊不同服饰和形态的观音菩萨,称为观音三十二应身,这些都是观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的现身说法形象。三十二应身观音只能以整体形式供奉,不能单独出现,加上中间供奉的观音佛身,这种塑法也正是观音道场的独特之处。
主殿两边还各有一个配殿,东配殿供奉文殊菩萨,西配殿供奉普贤菩萨,另外在法堂中还建有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萨。
游览完普济寺的大小殿堂,您还可以到位于其东南的多宝塔看看。多宝塔建于元朝,是由普陀山僧人从江 南带回的太湖石堆砌而成,取《法华经》中的多宝佛塔之义定名。塔的外观朴拙,稳重端庄,不像中国传统的塔玲珑小巧,每层塔的四面都雕有佛龛,里边供奉着全跏趺坐式佛像,属于古代蒙古族统治者信仰的佛教密宗造型,极富元代风格。据考察,这样的塔在中国只有两座,另一座在洛阳 龙门石窟 ,所以它也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多宝塔东面,就是普陀山著名的海滨浴场百步沙,这里沙质纯净、滩形优美,浪花连绵不绝,时间充裕的话你不妨前去感受一番。
普陀山概况导游词篇八
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观音菩萨道场。
普陀山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道场之一。
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道场”,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唐以后,历代帝王多次赐金扩建普陀山寺院,倡导观音文化。
公元967年,宋太祖赵匡胤首次钦派人到普陀山贡香幡,开了朝廷供奉先河。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朝廷赐匾“宝陀观音寺”。
公元1214年,宋宁宗赵扩又赐匾额“圆通宝殿”,钦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菩萨的地方。并根据佛经“补怛洛迦”,更山名为普陀洛迦山,也称为补陀洛迦山。由此,普陀山成为中国四大菩萨道场之一。
有缘者如果有旅游的机会,可以去参拜观音菩萨。
普陀山概况导游词篇九
普陀山是著名的观音道场,与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并称为佛教四大名山。它位于浙江省东部,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形似苍龙卧海,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唐咸通年间,日本僧人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乘船行至普陀山附近的莲花洋时,因为风浪所阻,触礁,以为观音不肯东渡,于是便在潮音洞上岸,建"不肯去观音院",成为普陀佛教开山之起始。后历代皇帝拨币累建,全盛时期,曾有3大寺,88庵院,128茅蓬,僧尼达4000余人。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香烟燎绕、烛火辉煌;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每逢佛事,信众求拜,时有天象显祥,更增添了普陀山的神奇、神圣、神秘的色彩。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观音大士结缘四海,"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有人曾经对普陀山的美景作出这样的评价:"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作为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坐落于海上的佛教胜地,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除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的寺塔摩崖、山石林木以外,岛上林木丰茂、鸟语花香,不仅有树龄近千年的古樟树,还有我国特有的普陀鹅耳枥。而岛四周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银涛金沙环绕着青翠的峰峦、幽静的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
主要景点有三大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
普陀山的标志南海观音大铜像、紫竹林,还有以自然景观和寺庙相结合的西天景区。每到夏日来临,来普避暑的游客纷纷聚集到浙江省第一个海滨浴场一百步沙,使普陀山又增加了一道亮丽的景观。
"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普陀山以其观音道场的神圣地位,以及优美的自然风景,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相信您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踏上这次朝圣之旅了,现在就请带上我们精心为您打造的普陀山游览攻略,以及景点导游词,随我一同走进这海天佛国吧。
普陀山概况导游词篇十
普济寺位于普陀山灵鹫峰下,坐落在白华山南,为普陀山寺院之首,又称前寺(相对于法雨禅寺的"后寺")。它的前身为不肯去观音院,创建于唐咸通年间。
普济寺又名前寺,座落于灵鹫山麓。i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它的前身是“不肯去观音院”。唐大中年间(847-859年),日僧慧锷请五台山观音像归国,因风阻上岸与山民张氏在潮音洞上共建此院供奉观音。后梁末帝贞明年间(915-920xx年),由“不肯去观音院”扩大为寺,后迁到现在这个地方的(一说最早的不肯去观音院即建于此地)。宋代先后改名为“五台圆光寺’’与“宝陀观音寺”,香火始盛。宋嘉定七年(1220xx年),皇帝御书“圆通宝殿”匾额,定为专供观音的寺院。明洪武十九年(1420xx年)实行海禁,命汤和进山烧殿毁佛,并将僧人迁到明州栖心寺(今宁波七塔寺),直至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才迎佛回山,重建寺院。明孝宗嘉靖年间(1522一1566年),普陀山的寺庙被毁,宝陀观音寺也未能幸免。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1620xx年),朝廷派太监张千来山扩建宝陀观音寺于灵鹫峰下,并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寺庙规模宏大,一时甲于东南。康熙八年(1669年),荷兰殖民者入侵普陀,该寺除大殿未毁外,其余均荡然无存。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修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并赐额“普济群灵”,始称“普济禅寺”。清雍正九年(1731年),扩建殿堂及用房,寺庙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进入普济寺一般都要经过一个石牌坊,此坊四柱三门,高约20米,柱上横楣雕刻有精致的云绫和石葫芦。坊内北侧,树一石碑,上书,“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据说这是皇帝立下的圣旨,过去官吏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观音菩萨的崇敬。
普济寺前有一个广约15亩的莲池,名叫海印池,亦名放生池,建于明代。池上筑桥三座。中间一座,桥面平阔,北接着普济寺的正门,南衔御碑亭。桥中有一湖心亭,又称八角亭,,正对普济寺山门。周围玉液拥抱,粉墙环绕。夏日荷花盛开,绿叶田田,红花亭亭,景色迷人,憩此玩赏,凭栏临风,清香扑鼻,顿觉暑气全消,令人心旷神怡。桥南的御碑亭,在湖心亭前,与海印池相连。亭系清雍正九年(1731年)所建,中竖雍正所书丈六白玉碑一方,高3米,宽1.5米。碑文记载普陀山历史,碑额上雕龙栩栩如生,书法遒劲刚健。石刻非常精美,可谓双绝,碑极名贵。东面一座为拱桥,称永寿桥,长40米,宽7.5米,高6米,系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所建。桥上石栏柱头,刻有狮子40座,形态各异,生动逼真。石桥古朴典雅,为雕刻中的珍品。桥前有菩萨墙影壁,上书“观自在菩萨”五个大字,字高五尺,苍劲有力。相传观音菩萨悲智双圆,从悲则称观世音,从智则称观自在。墙旁刻有《心经》,颂云:“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度众生住此山。”西面一座为长堍拱桥,四隅镂有龙首,逢雨水从龙嘴喷出,似袅袅轻烟。莲花池三面环山,四周古樟参天,每年六月莲花盛开,池中树影、亭影、桥影倒映,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夏夜入静,荷香沁人,池中银花伴月影,形成普陀山十景之一——“莲池夜月”,令人流连忘返。
普济寺占地37019平方米,共有10殿、12楼、7堂、7轩,计23l间,建筑面积11400平方米。全寺有六进殿堂,自南向北贯串在一条中轴线上。
山门
面宽五间,重檐歇山,正山门平时关闭,僧人游客均从东山门出入。僧人圆寂后由西山门出寺。
御碑殿
在山门内,有明万历、清康熙时的御碑三块,正中一块刻的是普济禅寺历史沿革,立于3.5吨重的赑屃上,赑屃昂首伸颈,服珠能转动,可见其雕刻之精。
钟鼓楼
山门东侧是钟楼,重檐歇山,内悬大铜钟一口,重3500余公斤,铸于清嘉庆十二年(1820xx年)。西侧有鼓楼,建筑形式同钟楼。每天清晨撞钟,傍晚击鼓,召集僧众参加活动,这就是古代诗文中常说的“晨钟暮鼓”。
天王殿
亦称金刚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进门迎面是一弥勒菩萨,光首、笑脸、袒胸、盘坐,一手拿一只布袋。据说他能将世人一切苦难装入布袋之中。佛像两旁有一副对联:“慈颜含笑笑天下之可笑之人,大腹可容容世间难容之事”,以劝人们慈悲大度为怀,用乐观态度对待风雨变幻的生活。弥勒菩萨后面的塑像是韦驮菩萨,昂然挺立,手持宝杵,据传韦驮是神将之首,常于东、南、西三州巡游,守护伽蓝,属护法神。两旁的四大天王宛如四名卫士在维护法门,他们是东、南、西、北四个方面的天王,各自手里拿着法器。殿后有香樟8株,直径0.8-2米多,植茂盖庭。
大圆通殿
是普济寺的主殿,相当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圆通是观音菩萨的别号,这座殿供奉的正是观音菩萨。殿堂宏大巍峨,殿面阔7间,进深6间,重檐歇山,黄琉璃顶,九踩斗拱,门心板雕二龙戏珠。大殿可容数千人,有“活大殿”之称。殿前平台周有石雕栏板,台中有钢鼎炉,高约4米,上铸,“普济禅寺”、“千秋宝鼎”、“光绪辛丑(即1920xx年)冬月吉旦”等字样。殿内正中端坐着高达8.8米(毗卢观音趺伽坐像本身高6.5米,座高2.3米)的观音菩萨,全身金黄,眉清目秀,慈祥含笑,身边站立着她的门徒善财和龙女,神态天真活泼。
东西两壁又各塑有16尊不同服饰,不同形态的菩萨,称观音三十二应身,即观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时的现身说法形象。她们是:辟支佛身、声闻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毗沙门身、小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寒塞身、优婆夷身、长者妇女身、居士妇女身、宰官妇女身、婆罗门妇女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龙身、夜叉身、乾闼婆身、阿修罗身、边楼罗身、紧那罗身、摩睺罗迦身、执金刚神身。再加上中间供奉的观音佛身,共33身。这种塑法是观音道场的独特之处。主殿两旁建有配殿。东首文殊殿,供奉应化于五台山的文殊菩萨;西首普贤殿,供奉应化于峨眉山的普贤菩萨。两侧回廊是罗汉堂,各塑9尊共18尊罗汉。
法堂
面宽5间,重檐歇山,楼下是法堂,楼上为藏经楼。收藏着万卷经书。两侧又有配殿,东首为普门殿,西首为地藏殿,供奉应化于九华山的地藏菩萨。这样排列,把中国四大佛山的主佛,都集中在一起了,宾主相比,使“震旦第一佛国”枣普陀山主佛观音菩萨显得更为突出。再两侧东首是客堂,是接待香客和外来僧人、接洽佛事之处,西首也是客堂。
后殿立有功德碑,是供募化资金、建寺有功的人留名用的。
方丈殿
5开间,殿内陈设清净,简朴大方。殿东首为库房,殿西现为普陀山佛教协会办公室。
功德殿
在寺最后,是佛教信徒为其祖宗立位做功德的佛堂。殿堂四周附设斋堂、僧舍等。
普济寺内有龙眼泉、菩提泉、菩提井,均为煮云雾佛茶的上品泉水。过去在附近设有茶室,招待香客。这就是普陀山十景之一“静室茶烟”的所在地。
普济寺后湾有真歇庵遗址,为本山禅宗第一代祖师真歇和尚修静处,其东无畏石高五丈、周百丈,上携“海天春晓”、“空有境”,并有一对联“寰区照瑞相,刹海遍潮音”。石巅过去有真歇禅师塔。西例另有岩。寺西过去有“清静庵”(又称“三摩地”),境中有亭,今已不存。
普济寺东南,海印池旁立有普陀山三宝之一的多宝塔。元元统年间(1333一1334年),普陀山僧孚中托钵江南,见姑苏盛产美石,便立志建塔。孚中名怀信,浙江奉化人,天历二年(1320xx年)迁住普陀山。元顺帝曾赐号“广慧妙语智空宏教禅师”。他住持宝陀观音寺(即今普济禅寺)20xx年,以勤俭简朴著称,为兴建名山道场;多次外出云游募化,得到江南诸藩王隆重接待,太子宣让王等出资建造多宝塔;故又名太子塔。塔全用太湖石砌成,呈方派共五层,高32米,塔取《法华经》多宝佛塔之义定名。桃台石栏柱端刻有护天神狮及莲花。座基较宽,平台的转角处及四周栏下饰有螭首,作张口吐水状。
第二层之蟠龙柱,体态雄健,纹饰线条流畅。余上三层,塔身每面镌有佛像一尊,全伽趺坐式,形象生动。塔刹为仰莲宝瓶。整座建筑造型别致,雕工精巧,具有浓郁的元代风格。象这样的元塔,全国已罕见,现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昔日,每当清晨,人们在太子塔院中闻听由普济寺传来的碎扬钟声,颇能启人遐想,发人幽思,这就是普陀十二景之一的“宝塔闻钟”。
普济寺后有一石,宛如三扇门板并竖,状如宝岛,叫“灵鹫石”,又名“慈云石”,上刻明会稽陶望龄的题词:“鹫岭慈云”。
石隙间有泉流入寺,清冽有香气。明丁继嗣诗中“皈心来宝地,蹑足上慈云。泉溜穿橱入,昙香满院闻……何幸逢林远,幽探绝世氛”。说的便是这慈云石的胜况。
普济寺是普陀山的佛教活动中心,一切重大的佛舜活动在此举行。十年动乱中,殿宇佛像受到破坏。1979年,国家重视名山修复,贯彻落实宗教政策,今殿堂楼阁,已修葺一新。每日来普济寺进香的善男信女和寻胜探幽的旅游者络绎不绝。
普陀山概况导游词篇十一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面积约为12.5平方公里,由于其景点较为分散,所以我们建议您乘坐景区观光专线车游览。在我们为您推荐的这条一日的游览线路中,除了有普陀山三大寺,即慧济寺、法雨寺、普济寺和不肯去观音院、南海观音铜立像等著名景点,还包括了一处听涛声、看浪潮、戏海沙的游玩胜地百步滩,相信一定能让您愉快地畅游这座海上仙山。
亲爱的朋友,现在您来到的就是普陀山的最高处佛顶山了。这里又叫做菩萨顶,是信徒们顶礼膜拜的圣地,此外,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有时在这儿还可以欣赏到罕见的海市蜃楼和佛光景象,所以历来也有不上佛顶,等于未到普陀山的说法。
佛顶山上的慧济寺是普陀山最高的寺院,它雄踞山巅,倚天面海,仙云缭绕,风光壮阔,但因为建于山谷之间,占地面积有限,所以慧济寺的布局便以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为短轴线,向两侧作不完全对称地展开,左右殿堂、钟楼、厢房等建筑,均以游廊相接,加之中间的天井,便组成多个院落。尤其是东院新建的汉白玉荷花池,雕栏玉砌,水亭曲桥,别有一番江南园林的风味。
慧济寺的主殿大雄宝殿中,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和他的两位弟子阿难与迦叶。在主殿中供奉佛祖,与普陀山中其他寺院主殿供奉观音菩萨不同。原来啊,在山顶供奉佛祖而不是观音菩萨,暗示了佛祖至高无上的地位,即使在观音菩萨的道场,也是不能例外的。大殿两侧的厢房里,塑有二十诸天,简单点讲呢,他们是佛教的护法神。佛教认为,佛陀济世传播佛法之时,如果没有得力的护法人,则会佛道陨落,所以佛国中才有许多的护法天神存在。他们都具有非凡的神通能力.可以帮助佛陀传法,也可以震慑那些危害佛法的人。但是佛教的护法神可不仅仅是这二十诸天,而是一支庞大的队伍,这支队伍的名字叫做天龙八部,代表了八支部队,其中天部和龙部是最为重要的,而我们面前的二十诸天,就属于天部。
为了表示这些护法天神对佛祖的尊敬,他们的姿态都是往前倾斜15度的,除了普陀山慧济寺以外,塑有这二十诸天的寺庙还有杭州的灵隐寺、北京大慧寺、以及大同的华严寺等。
当然,作为观音菩萨道场普陀山的三大寺庙之一,慧济寺也有专门供奉观音菩萨的殿堂,叫做观音殿,与其他寺庙的观音殿不同,这儿除了供奉有一尊2.7米高的观音菩萨像以外,四壁还镶嵌着总共100多尊线刻观音像,汇集了唐、宋、元、明、清五朝名家的绘画杰作,这些珍贵的观音宝像石刻,也是慧济寺重要的文物珍品。
慧济寺后门,有一株普陀鹅耳枥,据说它最早是古代一位缅甸僧人来普陀山朝拜时带来的,树高13米多,从地表处开始分两叉,往上分叉均一分为二,很有规则,并且雌雄同株,每年五月开花,十月中旬果子成熟。但因为其繁殖率极低,在其原产地缅甸早已绝迹,属世所稀有。因此它也就成了普陀的象征,成了佛界的菩提。要是您对普陀山的其它珍贵植物感兴趣的话,不妨再到寺后坡下的新姜子木看看,这是一种仅见于浙江的珍稀树种,被誉为佛光树,每当春季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之日,它的嫩梢枝叶上就披上金黄色的绒毛,在阳光里熠熠闪光,好像一个报春的使者,为海天佛国增光添彩。
从慧济寺出来,您还可以站在海拔300多米的佛顶山上远眺壮阔的海景,要是天气晴朗的话,可以看到舟山群岛中大大小小的岛屿像一朵朵莲花般点缀在中国东海之中,在这些群岛中,最著名的就是不远处的洛迦山。您看,洛迦山的形状像不像一尊慈眉善目的观音菩萨安详地躺在海面之上呢?要是仔细辨认的话,还可以分辨出她的头、颈、胸、足等等,所以它也被人们称为睡观音或海上卧佛。
据说,观音当年就是在洛迦山修炼得道后,飘洋过海来到普陀山开辟了道场,所以不少前来普陀山的虔诚信徒都会乘船去洛迦山朝拜一番。
好了,佛顶山慧济寺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如果您往南步行下山前往法雨寺的话,途中可以欣赏到不少石刻,其中刻在一块巨岩之上的海天佛国四个大字最为有名,传说是出自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的手笔,已经成为了普陀山的一大代表性景观,有兴趣的话您不妨去拍照留念。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普陀山的第一大寺普济寺。普济寺又名前寺。它的前身是有名的不肯去观音院。宋嘉定七年,皇帝御书圆通宝殿匾额,把这里定为专供观音的寺院。后来这里多次被毁,到了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朝廷派太监张千扩建宝陀观音寺,并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寺院规模宏大,一时甲于东南。康熙三十八年,赐额普济群灵,到了雍正年间,基本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如今的普济寺,共有十殿、十二楼、七堂、七轩等共231间。普济寺前有一个高约20米的石牌坊,四柱三门,柱上横眉雕刻有精致的云绫和石葫芦。坊内北侧,树有一块石牌,写着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据传这是皇帝下达的圣旨,过去官吏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观音菩萨的崇敬。
石牌坊后是一个约15亩的莲池,名叫海印池,也叫放生池,建于明朝。海印是指佛的智慧能像大海一样,印现一切之法,而放生,则是与佛教的慈悲、不杀生等教义融合,进而发展成为的一种普遍的佛事活动。海印池上有三座桥,走过中间的一座,您便可以来到御碑亭,它建于雍正年间,御碑的碑文上记载了普陀山的历史,碑额上雕龙栩栩如生,书法遒劲刚健,可谓双绝。当然,要是您感兴趣的话,还可以到东面的观自在菩萨墙看看,相传观音菩萨除了有大慈大悲的心肠外,还有广大的智慧可以看清世间万物,所以有时被称作观世音,指她能听到人民的疾苦声音,有时又被称为观自在,是指她体察世间万物的能力。
当您来到寺前肯定会奇怪的问:寺庙的正门关着,怎么进去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相传乾隆皇帝夜游普陀山竟然忘了回去,当他返回到普济寺的时候寺院大门已经关了,他要求开门却遭到了拒绝。把门的小和尚说:国有国法,寺有寺规,乾隆没有办法只能从东山门进入寺内。乾隆回宫后对此极为恼怒,下了圣旨:从今以后,此门不能开。这也就延续到了现在,只有在国家元首、寺院菩萨开光或者方丈第一次进门时才能打开,平时的游客们就只能从旁边的侧门进入了。
经过供奉着弥勒佛的天王殿,我们便可来到普济寺中供奉观音菩萨的主殿大圆通殿。殿堂面宽七间进六间,宏大巍峨,可容数千人,有百人共进不觉宽,千人共登不觉挤的说法,于是也被称为活大殿。走进大殿,可以看到正中供奉的一座毗卢观音像,高约九米,头戴毗卢天冠,天冠上有阿弥陀佛像,眉慈目善,慈祥含笑,身边还站立着善财和龙女,神态天真活泼。
在中国,观音菩萨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据佛经记载,遇到危难时只要念诵其名号,菩萨就能听到,并前往拯救解脱,所以叫做观世音。唐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沿用至今。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不一定知道佛教的创始人释迎牟尼佛,但却很少有人不知道观音菩萨,观音实际上已成为民间佛教乃至整个民间宗教信仰的核心人物。
而我们眼前的这座观音殿为什么叫做圆通殿呢?其实啊,正是因为观音只要听到苦难的呼救声,便能眼观,表示耳根通,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通。于是圆通便成为了观音的代名词,其意是不偏倚,无阻碍,圆满通达。
毗卢观音两旁还各塑有16尊不同服饰和形态的观音菩萨,称为观音三十二应身,这些都是观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的现身说法形象。三十二应身观音只能以整体形式供奉,不能单独出现,加上中间供奉的观音佛身,这种塑法也正是观音道场的独特之处。
主殿两边还各有一个配殿,东配殿供奉文殊菩萨,西配殿供奉普贤菩萨,另外在法堂中还建有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萨。游览完普济寺的大小殿堂,您还可以到位于其东南的多宝塔看看。多宝塔建于元朝,是由普陀山僧人从江南带回的太湖石堆砌而成,取《法华经》中的多宝佛塔之义定名。塔的外观朴拙,稳重端庄,不像中国传统的塔玲珑小巧,每层塔的四面都雕有佛龛,里边供奉着全跏趺坐式佛像,属于古代蒙古族统治者信仰的佛教密宗造型,极富元代风格。据考察,这样的塔在中国只有两座,另一座在洛阳龙门石窟,所以它也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多宝塔东面,就是普陀山著名的海滨浴场百步沙,这里沙质纯净、滩形优美,浪花连绵不绝,时间充裕的话你不妨前去感受一番。
法雨寺是普陀山的第二大寺,因为其位于第一大寺普济寺的山后,所以又叫做后寺。佛家认为,佛法滋润众生,就好像雨水泽被万物,于是有了法雨的说法。法雨寺最初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经历多次劫难,到康熙三十八年的时候,皇帝御书赐额天华法雨,因此定名为法雨禅寺,雍正皇帝时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修,法雨寺也就因其殿堂楼阁规模宏大,雕梁画栋,而成为了东南名刹。
远观法雨寺,您会发现,在建筑布局上,它采用了依山取势、分群递升的方法,几座殿堂在台基上逐级升高,气势不凡。整个寺院用天蓝、淡绿、鹅黄、紫红等色的琉璃瓦盖顶,在阳光的照射下映射出万道彩光,形成佛光普照的奇丽景象,远远望去,更是给人空中宫阙之感。清末康有为曾写下锦屏临海浪,法雨飞天花来刻画法雨寺的山海胜景。
想要走进法雨寺的佛堂,首先得经过寺前的莲池,它面积约1800平方米,为清朝光绪十八年建造,这里所产的莲子,历史上曾经作为贡品,由杭州织造府进贡给朝廷。莲池上有一座单孔石拱桥,叫做海会桥,海会的意思是指诸佛菩萨聚会在一起,其德行之深、数量之多就像广阔深邃的大海一样。海会桥将池塘分割为东西两潭,两侧栏板的双面浮雕上有各种戏剧故事、飞禽走兽等图案50多幅,雕刻精致,为普陀山石刻中的精品。
走过莲池,我们首先来看看九龙照墙,这是1987年新建的一个景点,这面九龙壁高两米,全长12米,下盘为须弥座,四边及顶端飞檐翘角,上部的石梁、石瓦间雕有十七条造型各异的小龙,而中间石板上的九条青龙昂首舞爪,争抢龙珠、栩栩如生。乍一看去,它好像是由一整块青石雕刻而成,但要是您足够仔细的话,会发现,它竟然是用60块70厘米见方的优质青石精雕细刻拼接而成,拼接处严丝合缝,不露痕迹,不得不让人赞叹其工艺的精湛。
欣赏完九龙壁,我们经天王殿到法雨寺的第二层玉佛殿参观。它的得名,是由于当初这里供奉着一尊清朝末年从缅甸请来的白玉释迦牟尼像,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在供奉的这尊佛像,是1985年从北京永乐宫请来的。玉佛殿后面的月台栏杆上,刻有二十四孝图,是雍正年间雕刻而成的,图中的24位孝子,上至帝王、下至百姓,体现了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也是佛教与儒家学说融为一体的见证。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法雨寺最著名的九龙宝殿。据《普陀山志》记载,康熙三十八年三月,皇帝南巡到了杭州,接见法雨寺的主持,并且下发了拆金陵旧殿以赐的圣旨,于是从南京明朝宫殿中拆下12万张琉璃瓦送到普陀山,建成了颇具皇家气派的九龙殿。
九龙殿中无梁无钉,堪称古建筑的一绝。而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九龙藻井,这可是明代留存下来的文物,抬头往上,可以看到藻井下悬着一颗大珠球,一龙盘顶,四周有八龙环八柱,就像是要来抢夺这颗宝珠,构成了九龙戏珠的图案,形态逼真、巧夺天工。据说这九龙藻井还有防火的作用,因为龙能吐水,而藻井的形状是可以将水聚集起来的,所以要是供奉的香火不慎点燃了佛前的经幡,殿上的九龙就会吐水灭火,因此,这九龙藻井就成了普陀山的镇山之宝。
殿中供奉着10米高的毗卢观音像,所以这里又称九龙观音殿。观音像两侧还供奉有十八位苦行中的罗汉像,而在殿内另一边还有一副场面壮观的《海岛观音图》。画面正中,慈目善眉的观音菩萨站在一条庞大的鳌鱼背上,一手拿着净瓶,一手拿着杨柳枝向外挥洒,菩萨手中的净水瓶和杨柳枝,原本是普洒法雨、弘扬佛法的意思,后来演变为多种含义。人们认为,杨柳枝可以消灾除病,净瓶中的甘露随杨柳枝洒遍大千世界,暗喻着慈悲的观音用净水来普渡众生脱离苦海,到达彼岸的极乐世界。这幅画中还有天庭、龙宫等建筑,整个画面布局合理、人物众多、惟妙惟肖,感兴趣的话您不妨仔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