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白鹅第二课时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下册语文白鹅第二课时教案4篇
四年级语文是审美的,那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四年级语文是一面多棱镜,折射着功利、科学、审美的缤纷色彩。每个四年级语文老师都要知道如何写四年级语文教案,它能够让老师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四年级下册语文白鹅第二课时教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四年级下册语文白鹅第二课时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的方法。
2、学会12个生字,理解21个词语的意思。
3、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感受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教学重点:
运用读书记号阅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大家都已学过了《春晓》,我们再来一起背一下好吗?
2、揭示课题,古往今来,赞美春天、春雨的诗篇举不胜举。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赞美的是什么呢?
(二)自学课文,并检查自学情况
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按课后习题1的要求做读书记号。
2、联系上下文或运用工具学习生字新词。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自由地读读,议议,记记。
师点拨重点
唇(chǘn),不能读成chén (晨)竭(念jié,不念jí)
2、提出不理解的词句,酌情处理。
3、课文主要写了谁?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三)给课文分段
我们在第七册已经学过了好几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还记得吗?
请自选一种分段方法给课文分段
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按时间变换顺序给课文分段,
按地点变换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
2、我们来看一下,在上课时的教室里,发生了什么事呢?(或上课时达丽玛怎么样?)
(达丽玛上课没认真听,被乌汉娜老师发现。)
3、乌汉娜老师又是怎么发现的呢?
(乌汉娜老师从42双眼睛里,发现了面丽玛这双走了神的眼睛。)(小黑板出示)
(1)、理解“走了神”: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分散。
(2)、课文哪些句子写达丽玛“走了神”?理解“游荡”。
(3)、用哪个词把前后两部分连接起来的?表明这句话是什么关系?
(4)、理解:“发现”,你从中获得什么启发?
4、被发现后,达丽玛会想些什么呢?
(五)学习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给达丽玛补课时,乌汉娜老师是怎样做呢?
2、达丽玛又是怎样回报乌老师的呢?
(达丽玛望着老师严肃的面容,心里发誓:上课再也不让心跑向大草原了。)
(1)、理解“发誓”: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
(2)、如果现在你是达丽玛,你会怎样发誓呢?
(3)、达丽玛为什么要发誓呢?
(乌汉娜老师发现达丽玛“走了神”,用提问来证实后,并没有批评她,而是放学后给她补课。虽然只是给达丽玛一人上课,乌老师却同样严肃认真,这种教育方式深深地感动了达丽玛,她不仅认识到了错误,而且决心改正错误。所以要“发誓”。)
(4)、达丽玛又是怎样做的呢?
(她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印在心里。)
“印”什么意思,能换成什么呢?
3、正因为达丽玛这么认真地听课,所以外面下雨了,她也没有发现。
4、指名读,再齐读。
5、达丽玛没看见闪电,没听见雷声,那她听见了什么呢?
(“老师,我只听见您给我讲课。”是的,她只听到老师沙哑的嗓音,只看到老师发干的嘴唇,哪注意到闪电、雷声?)(小黑板出示)
(1)、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达丽玛听课时怎样?
从哪里看出?三个“只”字可以看出。
(2)、从“沙哑的嗓音”和“发干的嘴唇”,可以看出乌老师当时怎样?
6、正是这样疲劳的乌老师,当她得知达丽玛听课时,没看见闪电,没听见雷声,时心里怎样?(激动)
7、为什么这么激动?
8、分角色朗读,体会达丽玛的专心与乌老师的激动。
(六)巩固练习
至于乌老师是怎样护送达丽玛回家的事,我们下堂课再来学习。现在,老师要看看大家,是否把这堂的知识都掌握了。
1、填空(不重复,尽量用本课学过的词语)。
( )的眼睛( )的眼睛( )的眼睛
( )的春雨( )的春雨( )的春雨
( )的面容( )的面容( )的面容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游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竭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达丽玛坐在教室的板凳上,圆溜溜的一双眼睛望着老师乌汉娜,但是她的心却跟着春风一起,游荡到大草原上去了。”达丽玛瞪大眼睛望着老师是故意装给老师看的,为是的不让老师发现她思想开小差。( )
(2)、“‘达丽玛,这个问题你来回答。’乌汉娜老师从42双眼睛里,发现了达丽玛这双走了神的眼睛。”乌老师能从那么多同学中发现达丽玛“走了神”,是因为她上课时特别注意达丽玛。( )
(3)、“达丽玛坐下来,竭力忍住,才没让眼泪掉下来。”这句话是写达丽玛为自己做错了事,给老师添麻烦悔恨极了的心情。( )
(4)、“‘老师,下雨了!’她惊奇地说。”达丽玛之所以感到惊奇是因为草原上春天下雨极为罕见。( )
板书设计:
11、春天的雨点
达丽玛 乌汉娜老师
上课时 走神 发现
补课时 发誓 补课
专心 放心
护送时 感激 护送
知错就改 关心爱护
四年级下册语文白鹅第二课时教案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神奇。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
作业设计、安排:课内做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填空。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起兴趣。
1、关于火烧云,你知道一些什么呢?
2、你想再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内容。
1、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
2、开火车读课文。
3、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把火烧云写得很美,找出来读读看。
三、精读,积累语言。
(一)学习课文第3小节
1、我们先来看第三小节美在什么地方?
2、读第3小节,圈出表示颜色的词。
3、看了这么多,这么美的颜色,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绚烂多彩、色彩镔纷……)
4、既然颜色这么美,我们能把它读得美吗?(小组内读,派代表比赛,谁读得好)
5、这么多描写颜色的词,你已经把它记住了吗?
(二)我们再来看4、5、6小节,它们是写火烧云的什么呢?(板书)。
1、分组自学4、5、6节,要求:a、你认为哪一节写得好,为什么?b、你能把它读好吗?
2、交流,小组派代表比赛谁读得好。
3、这么多的形状,你想用哪个词来概括?
4、这三小节写得都好,因为作者把云想象成马、狗、狮等等,把云写活了,下面教师要让大家学着作者的样子来想,看谁想得好,看谁想得有趣。
5、学生看图想象。(先自己说,再小组说,最后比赛谁想得妙。)
四、熟读,理清脉络。
1、课文中除了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外,还写了什么?
2、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下来了……
五、想象,知识升华。
把刚才的想象用一段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火烧云给了你怎样的印象?
估生:变化多端,形状各异等。
师总结:火烧云是那么得变化极多,那么从哪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来呢?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自由朗读2—7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变化极多是从哪两个方面看出来的?(颜色和形状)
2.仔细观察,说说这些颜色有什么特点?(估:是ABB型ABAC型)
师:这么多的颜色用了不同的这些(师引导)词语来写,前面的是事物加上后面的是颜色,对啊,我们把这样的词语类型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事物+颜色。还能说说这种类型的词语吗?(只要合理都可以采取)
师总结:这么多的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归纳吗?
4.师引导: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5.自由朗读4—6自然段,找一找写了哪些动物?(马、大狗、大狮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来读一读。(生读)
师引:是的,这三种动物是各有姿态,多可爱啊,你们还想读一读吗?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边读边想象一下你心目中那可爱的小动物吧(齐读)。
师引:通过想象朗读,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师生齐说)“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儿?怎样变化的?”顺序来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师引导学生举例说说其中一种动物。
师:接下去,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按照这个顺序来想象复述一下。
6.天空中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火烧云在不断地变化着,聪明的你猜想一下还会有其他的形状吗?
7.模仿其中的一段,(发挥想象),仿写一种其他事物形状的变化。写在练习本上。
8.生展示自己心目中可爱的小动物。
三、学习第三部分课文
1.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
估生:恍恍惚惚一会儿工夫
2.齐读
四: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五:作业
把你想说的写在练习本上。
四年级下册语文白鹅第二课时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静谧、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飞渡重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3、学习读文后能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教学重、难点】
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
板书课题,读题。
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自学反馈。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3、指名分节朗读。
4、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5、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再次朗读。
三、观察、读文,相互印证
1、分组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
2、熟读第五自然段“崭新的奇想”。说说这个奇想与我们刚才观察所得是否相同。
研读证据,探究过程
过渡: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中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爬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重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
四、熟读课文,交流感受
1、学生再次默读全文。
2、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
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1、《黄冈》第8课
2、同步阅读
【板书设计】
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无意发现 产生奇想
寻找证据 引起震动
【教后反思】
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时,我参与其中,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在学生情感升华、意犹未尽之时,可以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
四年级下册语文白鹅第二课时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体会到为人真诚的重要性。
2.学认本课10个生字,7个二类生字。并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采用多种方式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人物的语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启发。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设计(A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认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二、随文识字:在课文具体语句中学习生字
兼:会意字 上下结构 八 部
(1)同时涉及或具有几方面的情况:兼职 兼顾 德才兼备 软硬兼施(2)加倍、合并:兼并、兼程 兼办 兼任 兼课 兼管
歉:形声字 左右结构 欠 部
(1)感到对不住别人:道歉 歉意 抱歉
歉疚(2)庄稼收成不好:歉收 歉年
谎:形声字 左右结构
(1)假话,骗人的话:撒谎 说谎(2)假的,不真实的:谎言 谎话 谎称
扩词:谎报 谎信 扯谎 弥天大谎
罪:会意字 上下结构 四部
(1)触犯法律的行为:罪行 犯罪 罪证(2)过失,过错:罪过 归罪于人(3)痛苦,苦难:受罪 遭罪(4)刑罚:判罪 死罪罪有应得 罪人 问罪 得罪 定罪
吾:上下结构 口部
(1)我,我的,我们的:吾国 吾辈 吾人
(2)姓
抑:会意字 左右结构
压下去,压抑:压抑 抑郁 抑强扶弱
扩词:抑扬顿挫 抑制 抑止
谅:形声字 左右结构
(1)宽容:谅解 原谅 体谅 见谅
(2)预想,料想:谅不见怪 谅他也不敢做
闷:形声字 半包围 门部
mēn(1)空气不流通(2)不说话,不张扬(3)声音低沉(4)在屋里呆着(5)不透气
扩词:闷热 闷气 闷头 闷声闷气
mèn心情不舒畅:闷闷不乐 闷气 愁闷 苦闷
均:形声字 左右结构 土部
(1)相等:平均 均摊 势均力敌
(2)都,全:均等 均分 均衡
沮:(神色)颓废:沮丧
三、自由练习读全文。
四、小结,布置作业:方格本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
(父亲为什么要步行18里?)18里=9000米
二、自由读课文
思考:步行18里的原因。
学习第一自然段:交待了事情的起因。(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对这段话分层。)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2.想象:父亲当时看我的眼神会是怎样的眼神?
3.指导朗读。
三、学习3----9自然段:
面对儿子的谎话,父亲的表现是怎样的?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的语言。
3.想象:父亲的眼神
四、讨论:父亲这样做好还是不好?
(可采用辩论形式:要注意通过抓文中的词语、句子进行辩论,注意辩论时的语气态度,也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从而有力反驳)
五、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多感受,请用一段话写下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处理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读文
二、复述课文
三、课后练习
1.读句子,理解加点词的意思
(1)一阵罪恶感涌上心头,……真正原因
罪恶感:指严重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
(2)父亲身心……最为沮丧与痛苦的事。
沮丧:指灰心失望。
痛苦: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
2.与人物对话(此题可在辩论中进行)
3.语言积累
教学设计(B案)
教学过程:
一、由题导入,启发思考
1.板书18里,说一说有多远?
2.再板书“步行”,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请学生说说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
(1)谁要步行18里?
(2)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默读课文,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
1. 概括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儿子为什么要说谎。
3.画出描写父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父亲的心情。
4.指导分角色朗读父子的对话。
5.这件事对作者有怎样的影响。
三、与文中的人物对话,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四、汇报自己积累的有关诚信的格言。
推荐访问:课时 下册 四年级 四年级下册语文白鹅第二课时教案4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白鹅第二课时教案4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白鹅第二课时教案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