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近代空想主义【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近代空想主义4篇
第1篇: 近代空想主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这本著作完成于1880年1一3月。当时欧洲总的形势是:资本主义经过50一60年代的向上发展之后,从70年代以后逐步开始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巴黎公社失败以后,欧洲工人运动一度陷人低潮,但从70年代中期以后,一些国家工人运动又开始复兴,在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建立民族国家范围内的工人阶级政党。
当时,法国正在建党过程中。1879年10月,有觉悟的法国工人在马赛召开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会上决定创建法国工人党。为建党迫切要求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制定党纲,为完成这个任务,由法国社会主义者、党的创始人盖德出面,请求马克思、恩格斯从理论上指导和帮助。马克思、恩格斯应允和接受,很快草拟了法国社会党党纲。马克思写了理论部分,又和恩格斯两人合写了第二部分,即包含直接的政治和社会要求的部分。二是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由法国社会主义者拉法格(马克思的二女婿,劳拉的丈夫)出面,请恩格斯写一本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读物,以帮助法国工人党的党员掌握科学社会主义,并同流行于法国工人运动中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斗争。恩格斯把1878年发表的《反杜林论》中的《引论》中的“概论”、第三编的“历史”、“理论”改写为独立的著作。在改写过程中,作者对原文作了一些补充和改动。1880年由拉法格译成法文,以《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为名发表在法国《社会主义评论》杂志上(三期连载),接着出版了单行本。三年以后,1883年出版德文版时,改名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下简
称《发展》)。在这前后,译成西班牙文、意大利文、俄文、丹麦文、荷兰文、罗马尼亚文在各国出版并广泛传播,成为在欧美各国传播最快最广最有影响的科学社会主义著作,仅次于《共产党宣言》。这本书从发表到现在,始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作、代表作、权威作。马克思为这本书写了导言,恩格斯写了三篇序言。马克思在导言中赞誉这部著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人门”。恩格斯在法文版出版两年以后满意地指出:“这本书在许多优秀的法国人的头脑中引起了真正的革命”,即破除了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观念,树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列宁认为这是一部“概述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书。同《共产党宣言》一样,是“每个有觉悟的工人必读的书籍”。我们党也非常重视这部著作,毛泽东同志几次规定的干部必读都有这本书。《发展》一书以严密的逻辑体系在一、二、三章中分别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矛盾和冲突在工人阶级头脑中的反映,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冲突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物质经济根源。恩格斯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阐明了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形成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恩格斯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并分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途径和依靠力量。描绘了未来新社会的基本特征。现代社会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和思想理论根源;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恩格斯评价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辩证法的发展过程和唯物辩证法产生的意义;
唯物史观的创立具有重大意义;
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矛盾和冲突在工人阶级头脑中的反映,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冲突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物质经济根源;
恩格斯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形成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唯物史观的创立具有重大意义;
恩格斯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并分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途径和依靠力量;
描绘了未来新社会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本书出版的意义及其在我国的传播这部著作是恩格斯应保尔·拉法格的请求,把他在1877~1878年写成的《反杜林论》一书中的三章抽取出来稍加改写而成的。1880年由拉法格译成法文,首次在法国《社会主义评论》杂志上发表(分三期连载),同年又以法文单行本出版,以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广泛传播。马克思在本书1880年法文版前言里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一语点明了这部著作的重要价值和伟大意义。马克思写道:“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是当代社会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为《前进报》撰写并讽刺地题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的最近的一组论文,是对欧根·杜林先生关于一般科学、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所谓新理论的回答。这些论文已经集印成书并且在德国社会主义者中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这本小册子中我们摘录了这本书的理论部分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一部分可以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列宁认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部“概述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书,它同《共产党宣言》一样,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经典著作,是每个有觉悟的工人必读的书籍。根据文献记载,毛泽东给全党开出阅读马列著作的书目有以下几次:1943年3月16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中央直属机关干部要进行理论、思想教育,读马、恩、列、斯的四十本书。”这次讲话有中央档案馆藏的记录稿,已收入《毛泽东文集》第3卷。可惜没有附四十本书的书目。1944年3月5日,在延安整风后期的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为了“学习世界革命的经验”,“现在中央指定读五本理论书 这五本书是:《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1945年4、5月,毛泽东两次专门讲到读书问题。一次是在4月24日的口头政治报告中,一次是在5月31日七大上作结论的讲话里,他不仅讲了要读中央推荐的上述五本马列主义的书,还讲到了读书的方法。他说:这五本书,“既是理论的,又是历史的。马、恩、列、斯的书多得很,如果先读了这五本书,就差不多了。”这里马、恩、列、斯的都有了。如果有五千人到一万人读过了,并且有大体的了解,那就很好,很有益处。”
新中国建立前夕,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干部学习马列主义必读的十二本著作。《毛泽东文集》第5卷刊印的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总结》一文,说明了为什么要向全党推荐阅读这十二本书,这篇文章的注释中列举了十二本书的书目,其中就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1958年11月9日,毛泽东给中央、省市自治区、地、县四级党的委员会的同志们写信,建议读两本书:一本斯大林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共产主义社会》。(同时还提到要读“苏联同志们编的那本《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毛泽东强调:“要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和经济建设去读这两本书,使自己获得一个清醒的头脑,以利指导我们伟大的经济工作。现在很多人有一大堆混乱思想,读这两本书就有可能给以清。在第二本书里,摘编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的许多重要论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党中央又发布了一个要求全党认真研读的三十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书目,包马克思著作8本,恩格斯著作3本,列宁著作11本,斯大林著作5本,普列汉诺夫著作3本。恩格斯的著作里就包括《反杜林论》(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毛泽东还要求中央宣传部把这三十本著作印成大字本,为年龄较大、视力较差的同志们的阅读提供方便。从上述历史事实可以看出,我们党是多么重视研读马列主义的原著。学习马列著作,可以使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获得一个清醒的头脑,澄清混乱思想,很有益处。邓小平在1985年9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向全党新、老干部提出要求,努力针对新的实际,学习、掌握、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其目的和意义就在于:“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既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建党已经80多年、执政已经50多年的今天,所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都仍然应该认真研读恩格斯著的《社会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全书共三章,分别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等丰富的内容。本书第一章的开头就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是有其社会经济根源和思想理论来源的。“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恩格斯在这里揭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原理,这就是:任何时代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理论,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都是在继承前人已有的思想材料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对此,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把它们比喻为“源”和“流”。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与实践,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的概括和反映;而就其理论形成来说,则是在已有的思想资料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发展。离开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与社会实践,离开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就无法理解现代社会主义的社会内容和事实依据。但是,现代社会主义又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在已有的理论原则和理论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否则就会失去思想前提和依托。这里所说的“已有的思想材料”,包括几千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优秀成果,特别是近代欧洲的哲学、历史、经济学、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也包括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学者提出的各种理性原则。按照恩格斯的观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乃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两个互相衔接的阶段。两者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和阶级斗争在理论形态上的反映,只是有着阶段的不同、不成熟与成熟之分,而前者还是后者的直接思想来源。在19世纪4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空想社会主义在欧洲已经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发展,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学说,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顶峰。恩格斯说过:“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一章中,恩格斯论述了三大空社会主义者的学说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思想理论贡献。他们三个人的学说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已有所暴露而又很不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他们已经敏锐地觉察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严重弊病和不合理性,对人们深感失望的现实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企图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他们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作出的重要贡献,一是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与罪恶,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和研究资本主义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二是在他们的社会历史观中包含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某些天才预测,为唯物史观的形成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做好了准备。具体说来,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道德观念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所有罪恶之源;揭露了资产阶级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虚伪与欺骗性;抨击了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导致资本主义社会道德沦丧;指明资本主义社会根本不是什么“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而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他们初步认识到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进程,并试图从经济方面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性。他们对未来新的社会提出了一些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目标和实现的途径,如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实行人人参加劳动,合理分配生活资料,有计划地组织生产,消灭城乡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他们还提出实行民主制度、选贤任能,用法律维护社会公益和公民权益,国家的职能将由对人的控制逐步转向对物的管理,直至最后消亡;实行普及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发展科学、文化艺术以推动生产,造福社会;实行婚姻自由、男女平等,提出了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社会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的重要观点,等等。但是,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有着明显的缺陷。他们只是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但没有能够进一步洞察资本主的本质,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他们像启蒙学者一样,认为理性是现存事物的唯一裁判,把社会主义看成理性、正义的体现,只有天才人物才能认识、发现它,而不是能够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被发现的历史必然性;他们仅仅把无产阶级看成“受苦的阶级”与同情的对象,而不是实现破旧创新的社会力量;他们寄希望于社会上层和富人,以为通过宣传、呼吁、试验就可以实现社会主义理想,因而没有找到实现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历史事实已经表明,这种理论主张只能是无法实现的空想,不能成为指导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解放斗争的思想器。空想家们理论上的缺陷是由于支配其思想行为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核心内
容是理性论和天才论)造成的,但从根本上来说,却是由历史条件的局限性所决定的。因为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很发展,基本矛盾尚未充分暴露,无产阶级刚刚从无财产的群众中分离出来,还没有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弊病;消除这些弊病是思维着的理性的任务。于是,就需要发明一套新的更完善的社会制度,并且通过宣传,可能时通过典型示范,从外面强加于社会。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 “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本书第一章结尾的这个重要论断,是上述分析的逻辑顺理成章得出的结论。恩格斯的这个点睛之笔,一语道破了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变到科学的关键。我们必须弄清楚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和原则区别,切忌望文生义地妄加推演或解释。科学社会主产生以后,在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与认识论上的局限性,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失误,包括一些超越社会发展阶段、脱离当时当地实际的做法,对此,不宜轻率地扣上“左倾空想社会主义”的帽子加以贬斥,而只能在总结经验教训、端正思想路线基础上加以改正。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成了科学本书第二章论述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人类思想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是由于这两个伟大发现,社会主义就被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走出乌托邦的荒原而变成了科学。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哲学。因为哲学是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灵魂和精髓,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工具。在本书第二章中,恩格斯用很大篇幅阐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唯物辩证法产生的意义。恩格斯在1870年曾经指出:如果不是先有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那么德国科学社会主义,即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唯一科学的社会主义,就决不可能创立。”[7](P635)后来又在本书的1882年德文一版序言中说:“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在现代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上的特别应用,只有借助于辩证法才有可能。”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一方面必须有德国的辩证法,同样也必须有英国和法国的发达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只有在英国和法国所产生的经济和政治状况受到德国辩证法的批判以后,才能产生真正的结果。”[1](P691)黑格尔哲学的最大功绩就是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并且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及规律性。但是,黑格尔的体系是唯心主义的,在他那里,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被颠倒了,他的历史观本质上仍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克服了旧哲学中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分离、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矛盾的缺陷,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统一起来,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终于使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即历史观中被驱逐出去了。恩格斯在本书第二章里和第三章的开头,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作了两处概括性表述。他指出:“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唯物史观是怎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呢?具体地说,第一,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揭示了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一切社会变革都来自生产方式的变化,从而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从抽象的理性、正义原则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第二,唯物史观关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学说,提出了从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中去寻找解决社会冲突的途径,指明了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乃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结局,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从头脑中构思社会改革的蓝图、寄希望于统治者发善心、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的幻想。第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学说,指明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是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社会主体和动力,能够而且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放自己和全人类,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一个受苦受难的人群,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在个别天才人物出现的理论局限性。恩格斯还论述了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及其意义。以往的社会主义固然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罪恶,但是不能揭露这种罪恶的经济根源;他们激烈地反对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却搞不明白这种剥削是怎么回事,它是怎样产生的。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运动的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彻底揭穿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原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用自己出卖的劳动力创造出来的价值量,要比工人以工资形式从资本家那里得到的价值量大得多;这个大出来的部分就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占有的剩余价值越来越多,这就形成一极是资产阶级的财富不断积累增值,一极是无产阶级日益贫困化的局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而这种矛盾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恩格斯指出,“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它使明亮的阳光照进了经济学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中,从前社会主义者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样曾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此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概括起来说,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剥削劳动的秘密,阐明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对立的经济根源,指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必然灭亡的趋势,找到了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承担者,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系统的经济学论证。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奠定在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而传之于后世。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这些宝贵的思想财富并没有过时,仍然是我们共产党人———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者和传人手中锐利的思想武器。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掌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科学内容与精髓,用以观察分析世界格局和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战略方针和对策。一切轻视、嘲弄、曲解、攻击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思想言论,不论来自何方,都是错误和有害的,必须加以识别,予以抵制、纠正和严肃批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本书的第三章中,恩格斯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过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预了未来新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任务。这一章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应该作为学习的重点(以下的阐述和引文均根据本书第三章,不另加注)。恩格斯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经过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主要表现为:(1)生产资料社会化,即大批劳动者共同使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2)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即社会分工愈来愈细,生产日益专业化生产本身变成了一系列的社会行动,各企业、各部门、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3)生产成果的社会化,即生产的产品不再是个人劳动的产物,而是社会协作劳动的产物,甚至是国际协作劳动的产物。生产的社会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区别于以往时代生产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巨大进步,但这是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基础上实现的。和以往简单商品生产的条件下不同的是,现在的私人占有者已不是那些真正使用生产资料和真正生产出产品的劳动者,而是把社会化的生产资料集中在自己手里、不劳而获、占有了别人劳动产品的资本家。这样,生产的社会化便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发生了对抗性的矛盾,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具体表现,这个矛盾“已经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恩格斯正是抓住了这个基本矛盾,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过程和阶级关系状况进行深入的考察,得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科学结论。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它生而具有的基本矛盾的两种表现形式中毫无出路地运动着:一是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二是在生产上,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对立”。第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竞争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促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机器和扩大生产规模,结果是机器排挤了工人,进一步加深了劳动者的贫困化,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生产无限扩大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造成了生产的相对过剩和经常的比例失调,导致了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和伴侣。第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差不多每隔十年重复一次,正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恶性循环的结果。危机使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和痛苦,引起了阶级斗争的尖锐化。经济危机的发生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能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身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消除这种矛盾,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因此,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便成为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要求。第四,无产阶级革将导致矛盾的解决:“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通过这个行动,无产阶级使生产资料摆脱了它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使它们的社会性有充分的自由得以实现。”恩格斯还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如股份公司、垄断组织和国有化资本作了深刻分析,从而对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理作了重要补充。由于社会生产力的猛烈增长和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迫使资本家阶级本身在资本关系内部可能的限度内,越来越把生产力当作社会生产力看待”,并对生产关系形式不断进行调整。股份公司、垄断组织、国有资本及其他手段的国家干预,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各种转化形式。这些新的形式和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各种社会矛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延缓了社会革命的到来。“但是,无论转化为股份公司和托拉斯,还是转化为国家财产,都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现代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
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它越是把更多的生产力据为己有,就越是成为真正的总资本家,越是剥削更多的公民。工人仍然是雇佣劳动者,无产者。资本关系并没有消灭,反而被推到了顶点。但是在顶点上是要发生变革的。生产力归国家所有不是冲突的解决,但是它包含着解决冲突的形式上的手段,解决冲突的线索。”恩格斯的精辟分析和论断,对于我们今天科学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及其新变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资本主义制度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走过了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发展过程。在二次大战以后的几十年里,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和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的历史大背景,它在生产资料私制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了一系列的自我调整和改革。一是越来越把生产力当作社会生产力看待;二是日益把改良、让步作为维护统治、实施管理的方式,同暴力镇压两手并用或交替使用;三是为抵消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也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做法,从而推动着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生产力领域,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企业组织机构和治理结构、产品分配和再分配方面,在政治上层建筑领域和经济社会运行机制上,在处理同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上,都作出了许多改变。新变化真是层出不穷,甚至在《共产党宣言》中列举的无产阶级得政权后要采取的十项措施,大部分都已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得到了实现。没有这些改革,很难想像资本主义制度还会继续存在。因此,必须正视、承认并且科学认识这些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采取回避和不承认的态度是错误和有害的。但是,夸大这种变化,认为新变化根本变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展趋势的观点,也是误和有害的。不管能够列举出来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多少条,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本质没有变,资本向全球扩张的欲求没有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没有变,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没有变。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并不意味着当代资本主义会自行长入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改良和改革,也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可以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社会化措施以及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做法,包括在所有制、分配制度、经济运行机制、企业治理制度等方面的“趋同现象”,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趋同”。当代资本主义的现实表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盾正在新的基础上不断积累和加深:工人阶级依然存在和壮大,仍在反抗剥削,抵制资产阶级;贫富距在不断扩大,日益引发不满、反抗与社会震荡;南北差距在不断扩大,数字鸿沟日益加深,穷国的财富还在源源不断地流向富国。尽管西方国家的政府还会采取一些新的举措加以调节与应对,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犹如一些无法愈合的伤口,终究会发展到溃烂、坏死即无法解决的地步。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终究会冲破重重障碍,为自己的实现开辟道路的。当然,这种代替必将是一个长期而又曲折的过程。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时,还科学预测了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
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从本书第三章的论述中可以归纳出以下九条:1.国家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2.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桎梏下解放出来的生产力不断加速发展、无限增长。3.按照社会总体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4.商品生产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5.产品占有方式: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资料和享受资料。6.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发展和运用。7.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8.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国家将自行消亡。9.人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实现了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以上这些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设想,是以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为出发点,从同资本主义制度相对立的角度分析得出来的,应该说都是有科学根据的预测。它集中地表达了先进的人们长期以来对人类未来社会的美好愿望与理想追求,也是我们共产党人为之不懈奋斗的崇高目标。忠诚于马克思主义、郑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人们,切不宜用今天的生产力水平和思维方法为尺度,去判断评价其现实意义;更不能任意轻率武断地去否
定、嘲讽其中某些论断。恩格斯在本书最后的结语中概括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它的任务就是考察“解放世界”(既解放无产阶级也解放全人类)这一伟大事业的历史条件和性质,从而使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因为“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学习恩格斯这本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书,可以帮助我们从掌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恩格斯有一句名言:“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这句话出自恩格斯1874年7月为他写于1850年的《国农民战争》一书准备出第三版时给该书第二版序言所做的补充。恩格斯这里说的“人们”,具体指的就是德国工人的“领袖们”。在这句名言的前后,恩格斯还对“领袖们”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三点明确的要求:一是“有责任越来越透彻地理解种种理论问题”;二是“越来越多地摆脱那些属于旧世界观的传统言辞的影响”;三是“必须以高度的热情把由此获得的日益明确的意识传布到工人群众中去”。列宁也讲过类似的话。他说:“社会主义以人类知识的一切材料为基础,以科学的高度发展为先决条件,要求科学的工作”[8](P352)。列宁要求共产党人不仅应当领导工人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还“应当时刻不忘我们的最终目的,随时进行宣传,保卫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不被歪曲,并使之继续发展。我们应当坚决地同一切资产阶级思想体系作斗争,不管它披着怎样时髦而华丽的外衣。
第2篇: 近代空想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共产主义不是空想乌托邦
系别:艺术设计系
姓名:XX
班级:1234567
学号:1720302
联系电话000000000
共产主义不是空想乌托邦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摘要:由于空想共产主义流行,不少人对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解带有极重的空想色彩,因此许多人丧失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心。在笔者看来,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和这种理论指导下的现实运动,而且是一种未来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当代大学生应该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关键词:共产主义;
空想;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奋斗。
引言: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立足点,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科学分析、理论批判和实践超越。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设计一套空想的乌托邦。相反,他们只在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的基础上,大致指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毋庸讳言,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至今多半还不是现实,只是理想。但理想不等于空想。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精神实质、本质特征,恰恰在于它根本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为无产阶级乃至整个社会提供了立足现实、立足实践、立足科学的社会理想。
一、实现共产主义的前提
(一)共产主义的内涵及其提出
共产主义是推动建立一个以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无阶级和国家的社会经济体系的学说。共产主义提供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遗产的出路。作为私有制的对立运动的产物,当私有制以其第一个形式——奴隶制出现时,就以原始基督教的形式出现了最早的共产主义。
而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在其《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就向人们描绘了共产主义的远景:“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灭之后;
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
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按马克思、恩格斯所描绘的那样,共产主义社会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共产主义社会是彻底消灭私有制和阶级、阶级差别的社会;
第二,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社会;
第三,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
第四,共产主义社会是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人们能获得全面发展的社会;
第五,共产主义社会是随着阶级和阶级差别的消灭;
第六,一切重大社会差别消失;
第七,政党和国家都会消亡的社会。
虽然以上这些特征只是描绘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大致轮廓但它已经向我们表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合理、最美好的社会。尽管马、恩所描绘的情景尚未在地球上出现,但这决不意味着共产主义是渺茫的、不可捉摸的。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展开了风起云涌、轰轰烈烈的共产主义运动。这充分说明,共产主义理论及其指引下的共产主义运动,在世界上已经存在了一百多年;
尽管当前国际风云变幻,但像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初期个别国家的封建复辟不能阻挡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一样,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总趋势也是不可逆转的。
(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
实现向共产主义过渡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第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这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物质条件。
第二,社会成员都成为体力和智力获得全面发展的新人。只有在生产力大大提高的基础上,人们才能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才能从事各种学习。
第三,全体人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极大的提高,这是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所必备的精神条件。。
第四,建立单一的共产主义社会所有制。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是共产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第五,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国家将自行消亡。
只有具备了上述基本条件,社会主义社会才能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显然,要实现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绝非短暂的历史时期所能完成的。
二、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
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形态发展和交替的过程。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经过长期发展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客观必然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不仅从社会形态交替规律上对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作了一般性的历史观论证,而且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剖析,作了具体实证的证明。马克思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运动,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论证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自我否定;
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
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工人阶级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使命;
揭示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论述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胜利的必然性。从一定意义上讲,解放斗争的胜利本身就是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证明。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在人类历史上,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源远流长。在阶级社会中,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劳动群众渴望有朝一日能摆脱剥削和压迫,贫困和动荡,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一些仁人志士也提出过一些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并为实现这些设想而奔走呼号、英勇奋斗。可以说,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始终向往和追求着一种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随着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和走上政治斗争的舞台,人类追求和实现美好理想社会的使命历史地落在了无产阶级的身上。
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工人阶级深受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为争取自身的解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适应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创立了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工人阶级作为最革命的阶级所肩负的推翻资本主义、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的伟大使命。
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工人阶级的解放与全人类的解放是完全一致的。工人阶级特殊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它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使自己最后得到彻底解放。争取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最终实现,不仅是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标志,也是全人类得到解放的根本要求和体现。
三、为实现共产主义努力奋斗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社会,也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共产党人的最终奋斗纲领,就是为建立这样美好的理想社会而奋斗。但是,共产主义理想的展开和实现是一个过程,需要经历许多发展阶段。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社会主义社会的共产主义因素不断成长发展,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漫长的历史过程。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成熟程度的阶段性决定的。因为生产力与社会制度的联系,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这一中介环节才能被理解。所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制度还有发展余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长期共存,长期竞争。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技、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的革命,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势头,使得不同地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的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且充满矛盾的整体,对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方面带来深刻影响。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既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竞争,加快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为发达国家的资本在世界扩张,扩大资本主义的影响提供了途径。但是,经济全球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它使资本主义矛盾在世界范围扩散,也为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的存在和发展创造日益充分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基本矛盾,向世界范围扩散。在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全球化条件下,这些矛盾无法自身得到解决。相反,资本主义越向全球扩展,它也就在更大的范围造就自身灭亡的社会力量。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可以判断,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这种历史趋势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由于共产主义的实现没有固定的时间表,它的发展从来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固定的道路和模式。作为一种美好的理想,它并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其目标是通过具体的道路、方法和形式而逐步实现的。
(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理想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一个社会不能没有理想,一个人也不能没有理想。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社会理想,是人类最伟大的社会理想。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首先我们应牢固地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通晓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真正有效地抵制和克服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从而在思想上牢固地树立起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社会主义的信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树立和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体现在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际行动中。共产主义作为崇高的理想目标,要在未来才能实现,而作为一种追求理想的实际的运动,则已熔铸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当前,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就集中体现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我们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要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追求共同理想与追求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参考文献:【1】 袁贵仁主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北京出版社出版
【2】 列宁 《唯物主义与经验主义判断》 《列宁选集》第二卷
第3篇: 近代空想主义
.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它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评价: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先驱,对于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意义,马克思主
义经典作家历来都是给予充分肯定的。这种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第一,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为后人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
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
第二,空想社会注意者在分析和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过程中,在猜测和论证未来社会
的基本原则的过程中,萌发了许多进步的、引导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思想。
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充分肯定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的同时,也指出了它的历
史局限性,这些局限性主要包括:
1)空想社会主义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2)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
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3)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不能不
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不能不充满幼稚的幻想。
4)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
主义。
5)空想社会主义不是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
况相适应。
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是空想的、无法实现的东西,但它是早期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现代
无产阶级先驱者思想的理论表现。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中,已经包含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
想萌芽,这些萌芽思想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和直接的思想材料。
区别:
空想社会主义是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上,从抽象的人性出发,把资本主义看作是违背人
的理性的表现,认为共产主义就是人的理性的千年王国的实现;在实现共产主义的方法上,
认为就是从人们头脑中重新发明一套原则,取代资本主义现实中的原则,也就是说,空想社
会主义仅仅是一种对资本主义的价值批判,对共产主义的形而上学理想。科学社会主义则是
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是从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出发,从分析资本主义现实的经
济运动过程的内在矛盾出发,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未来趋势,根据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现实
力量的对比和当时国内外的复杂形势,制定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斗争的路线、方针和策略,也
就是说,科学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进行科学批判的结果,是建立在客观事实之上的科学结
论。
第4篇: 近代空想主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
摘要:本文介绍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恩格斯的这篇著作及其中的理论对今天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并指出了当代学生学习借鉴该著作的途径及方法。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任何理论的创立,都有其衍生的脉络,任何一种科学理论或思想都有其开放的体系,
包括其对历史的批判继承和对未来的科学预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说明了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通过阅读这篇著作,我深刻地理解到,任何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一
开始就朝着科学正确的方向发展的。相反,每种理论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并且是
在不断地冲突和修正中形成的。
读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正文部分。正文部分共分为三章,系统的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下面,我将就这篇著作的主要内容及我的认识进行阐述。
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学说,都有其赖以产生的经济根源和思想来源,现代社会主义学说也不例外。恩格斯在文章的开头就说:“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统治于现代社会中的有产者和无产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和统治于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
在第一章中,恩格斯指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19纪初期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高级阶段。在本章中,恩格斯详细介绍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既阐述了他们的学说中的积极地、先进的因素,也指出了其学说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处。
恩格斯在文中说到:“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
因此,“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此可以看出,三大社会主义学说从它们产生开始就注定了只是空想。
但是,正是这些空想社会主义,成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根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同时,恩格斯也强调,三大空想家的思想长期支配着19世纪英法等国的社会主义者,产生了种种“折衷的不伦不类的社会主义”。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的,要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就必须“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科学分析基础上。
在第二章中,恩格斯主要阐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有关问题。马恩之前的历史观都是唯心的,形而上学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重新考察人类社会的历史,揭示了人类发展的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社会主义不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是两个历史地产生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它的任务是研究必然产生这两个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那种历史的经济的过程;
并在由此造成的经济状况中找出解决冲突的手段。
第三章中,恩格斯介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过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预测了未来新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任务。这一章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凭借这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拥有了占有无产阶级的剩余劳动的权利,即所有权向占有权的转变,马克思在其《资本论》第一卷中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这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所在。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的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具体表现,这个矛盾“已经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
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深刻分析,以及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现实,走向科学,并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论断,虽然是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但是对我们今天科学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及其新变化,也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恩格斯的分析方法,为我们提供了科学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提供了依据和方法论。从这篇著作中可以看出,恩格斯首先是从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中分析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并通过深层次地剖析,揭露出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本质,这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方法和步骤。我们在对目前资本主义进行分析时,不能拘泥于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其次,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今天来说,仍然有用。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它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了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
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
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然而,剩余价值理论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且适用于其他社会,不仅可解释、解决经济问题,而且可解释、解决人生、社会等一系列问题,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更加完善,大大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最后,坚信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必将实现!通过恩格斯科学深入地分析,我坚信,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不可逆转的,这是由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决定的。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资本主义现在还很有市场,资产阶级现在还在大行其道;
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与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因此,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要实事求是的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现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直到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
通过阅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我对继续我的研究生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是经过了十分曲折和漫长的过程的,我也从中学到许多不论是学习知识,进行科学研究,还是发明创新,甚至创立新的理论,都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因为这将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同时,我们必须懂得有选择地学习和研究现有的知识理论,因为,前人的研究是和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相适应的,某些在当时看来是正确的理论,用在当代可能已经不合适,甚至是错误的了,所以,在学习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地运用。
参考文献——《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恩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