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读后感600(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读后感6006篇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读后感600篇1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
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把中国实际情况与马列主义相结合的,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是中国革命走向成功,解决中国革命的发展走向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中国发展奠定了基础,改变了世界面貌。对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近现代化、中国社会进程。
一、近代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近代中国式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即民主主义革命。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下,中国传统的发展方式被打破。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迅速解体,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寻求自己的革命道路,才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在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对大革命失败的总结,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等一系列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吧这些实践与马克思列林注意想结合。从此便有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力量的形成与发展以及逐步走向成熟。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
社会的物质生产里发展到一定阶段,便用他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有生产力的发展形成变成生产力的桎梏。在旧中国各种变革失败以后,我们社会革命的时代也到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经济基础也是日益发展的新的生产方式,革命的目的则是为了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实现中国的现代化。1944年8月,毛泽东指出:民主革命的中心目的就是从侵略者、地主、买办手下解放农民,建立近代工业社会。毛泽东认为,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力,使之获得充分发展的可能性,有待于新民主注意的政治条件在全国境内的实现。可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为了最终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从实际情况出发,独创性的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突破了马克思列宁关于世界只有两种革命和两种类型的国家的论断。提出新民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第三类型新学说。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如何进行共产主义运动,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为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创造了条件,成功的确定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战乱不止的局面,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的基本统一,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胜利,有力的推动和鼓舞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增强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的力量。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读后感600篇2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基本国情:近代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鸦片战争)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社会性质)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单靠工人阶级的力量不可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民主革命道路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两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
农村根据地&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革命战争的实践&军事战略理论;
党领导新民主民义革命历程&党的建设理论。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残酷地压迫和掠夺中国人民,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主义,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地同盟军;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连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
@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许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2、新民主主义的纲领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保护民族工商业(经济纲领中极具有特色的一项内容);
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总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相结合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地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有力保证;
@农村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特点所决定的。
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忽略其他的斗争形式。武装斗争必须同其他斗争形式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科学地回答和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去向和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战乱不断地局面,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的基本统一;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反对帝国主义的信心,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
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分析近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时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展开和具体化,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读后感600篇3
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五四运动
1、背景:
国际背景:
①一战期间,日美加紧侵略中国,反帝情绪高涨
②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国内背景:
①北洋军阀内外反动统治导致阶级矛盾尖锐(根本)
②工人阶级队伍壮大(阶级基础)
③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思想基础)
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2、经过:(1)率先走上街头的是谁?——青年学生(先锋力量)
(2)青年学生呐喊的口号是什么?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结果(1)释放被捕学生(2)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3)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你认为五四运动能取得这些成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从取得的成果中你能判断出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当年学生们不怕流血,不怕坐牢,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4、五四运动的意义
(1)革命史中的“五四运动”:中国逐渐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2)党建史中的“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3)思想史中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进一步宣传了民主、科学,许多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5、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共诞生的条件。
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壮大,登上政治舞台
组织条件: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外部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的帮助
2、中共“一大”纲领
一、我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二、我党纲的任务: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 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3、中共“二大”纲领---近代中国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思考:中共“一大”“二大”确定的党纲领的主要差别是什么?“二大”为何修改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说明了什么?
4、中共诞生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表现在哪里?
A、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领导
B、彻底的革命纲领:——最低纲领
C、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D、新的前途:——社会主义
E、群众基础:——工人、农民
F、新的革命力量 :革命联盟(国共合作)
3、国民革命
1、国共合作的原因
1)共同反北洋军阀和列强。(根本原因)
2)中共:工人运动严重受挫,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3) 国民党:孙中山从“以美为师”到“以俄为师”观念的转变,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中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4)共产国际的援助。
2、标志: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
3、国共两党合作的方式:党内合作 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
4、意义:北伐并取得巨大成功,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5、大革命失败
(1)标志:“四一二”政变(蒋)国共合作破裂——“七一五”政变(汪)
6、失败原因
客观: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主观:①中共年幼,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②共产国际错误指示
材料:1927年6月30日,陈独秀操纵中国共产党中央扩大会议,通过国共合作十一条决议:“(国民党)当然处于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国民党中的共产党分子,只是以国民党员的资格参加,不是以共产党员资格参加……武汉现在之武装纠察队,为避免政局之纠纷与误会,可减少或编入军队。” ——摘自《中国共产党党史参考资料》
从材料中能看出陈独秀在思想上有何错误?这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从中给年轻的中共怎样的深刻教训?
错误:放弃了共产党的独立性和革命的领导权,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影响:加速了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国共合作的破裂,也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教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权,必须坚持革命武装!
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南昌起义:打响武装起义第一枪
2、秋收起义:开辟农村包围城市
3、井冈山会师:点燃星星之火
4、土地革命:保卫革命胜利果实
5、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
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进行武装斗争必须建立根据地,没有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采取流寇式的武装斗争必然走向失败。根据地是民主革命借以发展的战略基地。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没有土地革命,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就不会支持根据地政权,也不愿参加红军,革命根据地就一天也不能存在。
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5、反围剿与红军长征
从1930年到1933年国民党对红军连续发动四次围剿。
长征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博古李德等人执行了王明左倾主义错误路线使红军损失惨重。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1935.1)
内容:(1)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左”倾错误;
(2)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3)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4)取消博古、李德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1)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2)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身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长征胜利: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长征精神:
(1)坚持党的领导,坚定革命信念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事求是精神和创新精神
(3)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
(4)为人民服务,敢于牺牲一切,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5)顾全大局,团结互助、患难与共的集体主义精神
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使革命转危为安。
(2)长征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他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战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3)长征途中,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六、人民解放战争
1、背景:抗战胜利后,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中国人民与美蒋矛盾)
2、过程:
(1)军事上:1946夏内战爆发—1947、6战略反攻(千里挺进大别山)—48底49初主力基本消灭(三大战役)—1949、4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2)经济上: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3)政治上:1949、3 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开国大典(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3)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4)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
(5)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它结束了数千年来中国社会少数剥削者统治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为中国实现富强创造必要前提。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对整个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读后感600篇4
专题七 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涉及相关课文:必修1第14-17课;
必修2第10、14-16课;
必修3第16-17课】
一、新课标要求:
(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4)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二、基础知识回顾:
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1)导火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前期:以______为中心,学生为主力。运后期:6月5日起,,以上海为中心,__________成为主力军
(3)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__________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中_____是先锋,工人是主力;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标志着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共产党诞生:(1)_____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确定党的奋斗目标,党今后的中心工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大会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中共二大中心任务是制定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______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一大,大会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三大政策,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还同意共产党员_____________加入国民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 基本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_____________政变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抗。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______________政变,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全面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
国共十年对峙:
1、南昌起义:_________日,周恩来、贺龙领导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_________,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土地革命:1927年8月7日,中共召开 “_________” 。内容:清算了_____________,确定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方针。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_________。土地革命的意义:广大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革命积极性提高。
3、红军长征(1)原因:根本原因:李德和博古在指挥上犯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
直接原因: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________________
(2)史实:_______年10月开始长征;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
_______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长征结束。
4.遵义会议:时间:______年1月,结束了____________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___________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_______,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抗日战争:
1、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变及罪行: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2年 “一·二八事变”(上海);
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1941年潘家峪惨案;
七三一部队(细菌战)
2、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发动卢沟桥事 (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
(1)一条战线:
;
(2)两个战场:全面抗战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 )。
(3)三个阶段:
a.防御阶段(1937.7-1938.10):四大会战:
、 、 、
会战。
: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胜利(共产党领导)。
: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国民党领导)。
b.相持阶段(1938.10—1945.8) :
: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共产党领导) c.反功阶段(1945.8)
3、抗战胜利: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意义: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______________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解放战争:
1、内战的爆发:(1)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证券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2)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_______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__,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2月国民党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两个解放区。
2、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_______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__________的序幕。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解放军连续发动_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北平和谈: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由于国民党拒绝在协议上签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______________。(3)新民主主义胜利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蒋介石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年~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原因是:国民政府推出 的政策和措施。
时期(1937-1945),民族工业遭受沉重的打击,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
时期(1946-1949),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905年国人摄制的电影 ,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1920年,战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电影走向成熟:1931年《歌女红牡丹》20世纪三四十年代《渔光曲》1935年《风云儿女》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国歌。
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新三民主义:
1)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1广州);
2)新三民主义:
背景:a.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推动;
b.中共和共产国际的支持;
c.孙中山自身思想的转变;
含义:民族主义:a.____________________;
b.中国境内各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人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自由;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
“新”在:a.突出了反对_____________的内容;
b.强调普遍的、平等的________;
c.以“平均地权、节约资本”为两大原则,提出了农民的_________________和工人的生活问题,与三大政策紧密相联。
评价:a.尽管内容上还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但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
b.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毛泽东思想:
1、含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思想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诞生:1)、党建立到大革命时期(1921-1927):《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领导者、同盟、对像问题。2)、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创造性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________________革命道路。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对中国的革命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
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创造性地提出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概念,形成比较完整体。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毛泽东思想的发展:1)、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的转移: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论人民民主专政》:规定即将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性质,提出人民民主专政。
4、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地位)
是马克思主义与__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重要历史概念:
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新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国共合作:
四、历年高考题回顾:
1.(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4题)①90年前的 7月23日,②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天。③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④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2011年高考上海文综29题)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
3(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30题)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序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序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4.(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7题)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导致表1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北伐战争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
5.(2011年海南高考19题)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
6.(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8题)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在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7.(10年新课标卷)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战役
8.(10年重庆卷)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尤其重庆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 B.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C.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 D.国共全面内战期间
9.(10年重庆卷)《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10.(10年天津卷)《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 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1.(10年北京卷)右图是拍摄于山海关的历史照片,图中的解放军主力即将参加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2.(10年北京卷) “上海的炮声应该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13.(10年全国卷2)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14、(10年全国卷1)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15.(10年江苏卷)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
16.(10年江苏卷)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反思】请归纳本专题自己容易遗漏的知识点及问题:
五四运动
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北京 工人阶级 反帝反封的 学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21 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1924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以个人身份 摧毁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四.一二反革命 七.一五反革命
国共十年对峙
1、1927年8月1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中共创建人民军队
2、八七会议 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左”倾冒险主义 第五次“围剿” 1934 1936
4.1935 “左”倾错误 毛泽东 转折点
抗日战争
4、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解放战争
1、1946 中原解放区
2、1947 战略反攻 辽沈、淮海、平津
3、国民政府覆灭
国民政府;
有利于发展经济;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定军山》
中华民族自求解放
“耕者有其田政策” 帝国主义 民权 土地问题
“工农武装割据”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新民主主义 农村转向城市 中国革命实践
1-5:BBACD 6-10:CCCAC 11-16:CDDCAC
7、解析:C 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分析是经验丰富的干部巧妙指挥小部队打击侵华日军,引起日军重视。
8、解析:C本题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从材料上可以分析,此事发生在抗战期间,美国总统强调中国当战对世界联合国家作战的贡献,抗战期间属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9、解析:A “八七会议”当纠正的错误,国民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因此选A.
10、答案:C [解析] 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抗日战争。分析:从“亡国灭种的危机”等关键词不难做出判断。
11、解析:C此题考查的是对三大战役的掌握。根据图示反映的东北解放军入关的重要提示,应该先排除辽沈战役,因为根据史实此时的东北解放军入关是为了参加解放平津的战役。
12、解析:D此题考查的是对抗日战争的掌握。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全民族团结抗战,应该反映的是民族矛盾,此题应该是指1937年,上海“八•一三”战役。
13、【答案】D
【解析】注意时间是1925年,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属于以“时间”作为基点的选择题类型。1925 年 1 月 11 日至 22 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历史功绩在于:一是提出了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二是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指出中国革 命需要“工人农民及城市中小资产阶级普遍的参加”, 三是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还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这次大会党已经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提出来了,宣传了自己的思想主张;
1925年5月的五卅运动,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多次开会研究对策。蔡和森提出:应当把工人的经济斗争转变到民族斗争。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浪潮, 以不可遏止的浩大声势迅速席卷全国。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过程中也得到很大发展。这年年初党召开四大时还只有党员 994 人,同年 10 月即增加到三千人,年底更达到一万人。说明共产党快速发展是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所产生的作用。
14、【答案】C 【解析】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故A错;
国民党撕毁协议,发动内战,故B错;国名党没有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故D错
15、解析:A “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说明是敌后战场的抗战。
16、解析:C 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数额快速增长,导致通货急剧膨胀,造成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读后感600篇5
1921.7.23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中国共产党“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1922.中共二大。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1923中共三大。孙中山同意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1924-1927
1924.1.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1925.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建立以革命武力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的代言人—北洋军阀。1926.7.北伐,目标是打击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奉系军阀张作霖。北伐战争的目的:打倒帝国主义。
1927.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汪精卫发动“七一五”,“七一五”标志着国共合作破裂。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8.1.周恩来、贺龙等人。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1927.8.汉口。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1927.9.9.湘赣。秋收起义—>1927.10.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井冈山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毛泽东开辟的井冈山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1931.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
1934.10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的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被迫撤离南方革命根据地,北上长征。
1935.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确立毛泽东的地位。1935.8.1.发表《八一宣言》,即《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1935.10.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6.10.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长征结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1936.12.12.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呼吁蒋介石一致抗日。为国共合作奠定基础。1936.12.2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1937—1945:抗日战争时期。
1937.7.7.日本发起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1937.9.22.国民党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正面战役: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台儿庄大捷)1939.蒋介石在内部制定了反共方针。
1940.彭德怀。百团大战。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1941.皖南事变。(国民党酝酿已久的全国性反共突然事变的开端)1941.12.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和英国与日本开战。)
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结束。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根本原因:中华民族团结。2.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历史意义: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2.提升了国际地位;
3.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1945-1949:解放战争时期。
1945.8.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进行谈判。-1945.8.28.毛泽东、周恩来从延安飞抵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1945.10.10.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1946.1.10.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各党代表和无党派认识参加),会议结束后,国民党坚持一党专制独裁的方针,暗杀闻一多等人,破坏政协决议。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公然推翻了政协通过的和平民主建国的路线。
1946.6.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全国规模的内战爆发。
1948.解放军的力量已超过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1948.9-1949.1.解放军相继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恒解放了全东北;
淮海战役:1948.11-1949.1,刘伯承、邓小平和陈毅等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
平津战役:1948.11-1949.1,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基本上解放了包括北平和天津在内的华北地区。)
1949.1.21.蒋介石被迫宣告下野,李宗仁代理南京国民政府的总统,国共双方恢复和谈。1949.4.20.李宗仁拒绝的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1949.4.21.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大西北。1949.4.23.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1949.春。共产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来。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人界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1.国民党内部召开六大,一党专政;
2.共产党内部召开七大,联合政府。
共产党的努力:1.签订“双十协定”;
2.1946.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国民党:1.破坏政协,杀闻一多;
2.撕毁:“双十协定”。
三次大转移:1.1927.城市农村。2.1949.农村城市。3.1978.阶级斗争经济建设。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2.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人物;
3.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的伟大阶段;
4.极大地鼓舞了世界上殖民半殖民地的国家。1949—1956:建国初期。
1949.9.21.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代行宪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形成。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49.10.1.下午15:00,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新中国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1954.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投票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又称“五四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颁布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了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
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195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宣布了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
1954.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根本的政治制度、政体),由《五四宪法》确立的制度,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作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1954年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作了更明确的规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1955年及以后的10年中,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先后成立民族自治区,加上此前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形成了五大省级自治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的政治制度,由共同纲领规定的。1956—1966: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时期。(曲折的原因:左倾错误,民主法治不健全。)1956.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起来。
1956.4.中共中央正式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作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
性质: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形式:政治协商会议。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合作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由《五四宪法》确立。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1959.二届人大。1964.三届人大。1966-1976:文革时期。(也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时期)
随着造反派“全面夺权”的展开,全国各地纷纷成立集党、政、军、司法诸权于一身的一元化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遭到了破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彻底瘫痪。国家的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1968.10.13—31.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决定撤销刘少奇党内外一切职务。制造了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桩冤案。
“文化大革命”是对民主与法制的野蛮践踏,是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随着“文革”的结束,祖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978—至今: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全面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是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在平反冤假错案的同时,党和政府还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1979.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同日,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30年来真正停火。1981.9.30.叶剑英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1982.颁布《1982年宪法》,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1984.“一国两制”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1984.12.中英两国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4.中葡双方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海峡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宽。
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城市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基层民主选举制)1992.汪辜会谈,(大陆:海协会,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1995.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就台湾问题提出八项主张,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1997.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7.7.1.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生效。香港的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翻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
1998.11.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基层民主选举制)1999.“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1999.4.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行政复议法》,连同以前通过的《行政诉讼法》,用法律来规范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这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
1999.12.20.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归。
2002.中共十六大再次强调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案。2005.3.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以反对和掲制“台独”势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读后感600篇6
国共第一次合作
*五四爱国运动【背景】
国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美国乘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已成为侵略中国最
主要的国家,这就促使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日益高涨;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国内:根本原因: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经济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工人罢工斗争频繁发生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促使先进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
积极开展爱国活动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过程】
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1919年6月初,北京第二阶段:1919年6月初,上海【结果】
1.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3.全国人民为拒绝和约进行斗争,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
得初步胜利【意义】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
义革命,也是有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五四运动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
团结”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4.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
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5.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五四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强不屈地斗争精神,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背景】
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组织基础:1920上海、1921秋北京成立党组织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国际帮助: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了很大帮助【标志】—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内容:
1.大会正式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
2.通过了党的纲领;
纲领的主要内容—规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
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3.确定了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4.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宣传,张国焘组织意义:
1.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3.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是新型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早期活动】中共“二大”背景:
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制定了一个符
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进行了探索2.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共同统治的局面3.国内,北洋军阀统治中国
4.1922年初,为讨论远东各国民族革命问题,在共产国际和列宁指导下,远东各国共产党
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这对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
1.中心任务是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2.中国的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
国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
3.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
的民主共和国;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4.大会还决定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意义:
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
命指明了方向
2.1922年底至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工人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出现
了第一次高潮,大多数取得了胜利,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把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顶点;
“二七”惨案发生后,全国工人运动进入了低潮
教训: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必须进行武装斗争
*国民革命:大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条件】
必要性:客观—反帝反封建的需要
可能性: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方针】中共“三大”
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内容: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
性;
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影响: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定,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但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
命的领导权问题,为后来陈独秀犯“右倾”主义错误埋下祸根
【标志】—国民党“一大”
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主要讨论了国民党改组问题,孙中
山以总理身份任大会主席
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
大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初步成果】—黄埔军校的建立
1924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建立陆军军官学校,建成黄埔军校
作用:黄埔军校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军事基础,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背景】
1.“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迫切的要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帝国主义加紧掠夺中国;
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不断起来反抗;
北洋军阀政府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2.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兴起】
1.国民会议运动
1924年冬。宣言提出:对内要消灭军阀势力,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要求“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之统一和建设”,对内要求结束军阀统治,对外要求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国民会议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国民会议运动结束2.五卅运动
原因:日英等帝国主义残酷镇压罢工工人;
1925年5月30日,在上海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中国掀起了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五卅运动
省港大罢工的影响最大
1925年6月,香港、广州工人罢工,坚持了16个月,是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给
英国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
影响:五卅运动是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前所未有的
打击,为后来的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3.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1925年,军阀陈炯明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的支持下,准备进攻广州,推翻革命政府,广东革命政府以黄埔学生军为主力,进行两次东征,全歼陈炯明叛军
第一次东征后,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汪精卫任主席,国民政府将所属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
国民政府统一广东、广西,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根据地基础
【高潮】北伐战争
条件:政治基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群众基础:五卅运动
根据地基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直接原因: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直系吴佩孚和奉系张作霖达成“谅解”,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一方面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迫使国民军退往西北地区;
一面准备南下进攻广州国民政府
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过程: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
1927年春,北伐军占领南京,进驻上海,威震全国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工人革命运动:北伐战争得到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的胜利又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收回英租界:北伐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高涨,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先后制造了“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南京惨案”国民政府决定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英国政府被迫放弃北伐战争不到一年,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是由于:
1.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2.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3.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结果】失败原因:
1.帝国主义的干涉
2.国民党右派谋夺领导权过程: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指使。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
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中央“分共”会议,正式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决裂,汪精卫以“宁可错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为口号,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血腥屠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失败的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联合绞杀中国革命;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主观: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一再妥协退让,使党在大革命后期
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意义】
性质: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功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教训: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
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国共十年对峙
*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背景:
【政治】大革命失败后,中国政局极为混乱
【经济】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了一些经济政策和措施,以便稳定财政,增加收入,巩固统治措施。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
【外交】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实行反对苏联、亲近帝国主义的外交政策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含义】
前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方式:武装斗争;
内容:土地革命;
根据地:农村【背景】
原因: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为了挽
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用武装起义回答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革命军南下广东,途中遭到敌人封堵,损失惨重
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坚持斗争;
另一部分进入广东海陆丰,与当地农民军汇合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南昌起义中诞生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
派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在湖南,组织工农武装,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失败。
文家决策:决定放弃夺取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从形式上完成党
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转移
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
为中国革命
创建了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过程】
1.建立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巩固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理论】
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使红色
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中发生和坚持下来,并且日益发展
2.群众基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深刻影响,为革命军队和政权的建
立准备了良好的群众条件
3.全国革命形势是继续向前发展的,中国红色政权也必然会继续发展
4.必要条件: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使造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条件5.重要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实践】
1.从1930年底到1931年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三次反革命“围剿”,
红色政权同国民党政权对峙
2.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制定了宪法大纲,定都瑞金,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3.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土地革命
原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小农经济为基础
内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作用: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经济建设
目的:为了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内容: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党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开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农业生产发展了;
根据地还兴办了一些工业,包括军需工业和农用工业
作用: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支持了革命战争,巩固了红色政权*九一八事变【背景】
根本原因:日本大陆政策既定方针的必然
导火索: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可乘之机:中国国民党政府正竭尽全力“围剿”红军国际背景: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依然存在【经过】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张学良执行不抵抗命令、【结果】
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
1932年春,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影响】
1.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2.冲击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兴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红军的长征【背景】
国民党: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蒋介石提出了“攘
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实质是向日本帝国主义妥协、对红军“围剿”的反动方针;
1933年2月,蒋介石调集30多个师的兵力,分左、中、右三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
共产党:王明、博古掌握中共中央领导权,“左”倾错误在中国共产党内占据统治地位毛泽东被剥夺了中央苏区军队的领导权导火索:1933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过程】遵义会议:
内容:1935年1月,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
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影响: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过程: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渡过金沙江,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越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陕西结束: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在陕西吴起镇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
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
放战争的主干
3.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背景】
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华北而蓄意制造了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
影响:民族危机加深了,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
矛盾;
损害了英美帝国主义在华北的经济利益,加剧了英美与日本的矛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过程】
1.1935年8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开会,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作,奠定中国
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推动了全国各阶层爱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4.一二•九运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2月9日,北平学生数千人举行游行示威,高呼: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华北自治!”
作用:学生的爱国行为,打击了国民党的卖国政策,揭露了日本企图吞灭中国的阴谋,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一二•九运动以后,平津学生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新高潮5.西安事变
背景: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感召下,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同红军和解停
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导火索:1936年12月,蒋介石到西安,威逼张学良、杨虎城执行“剿共”计划过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显示出中国各个阶层要求实现团结抗日的强烈愿望;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
决,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标志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破产;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抗日战争
*防御阶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背景】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过程】
国民党—正面战场
1.松沪会战:1937年8月开始,为打退日本对上海的进攻,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激战三月,11月,上海失手,松沪会战结束,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破产2.太原会战:松沪会战期间,华北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夺取太原,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
林彪率领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国
民党在山西忻口阻击日军,战斗十分艰苦
3.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南京三十万人被害4.徐州会战: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进犯徐州,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两路日军分别阻止在山东临沂和台儿庄;
台儿庄战役消灭日军一万余人,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被日军占领,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原因:国民政府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日本军队装备先进共产党—敌后战场
1.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2.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3.《论持久战》
原因:抗战初期,国民党内的亲日派散布“亡国论”,片面强调中国武器和技术不如日本,鼓吹“再战必亡”;
国民党内的亲英美派,宣扬“速胜论”,幻想依靠英美的力量,迅速战胜日本
目的: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5年5月)【标志】
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
原因: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和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威胁,基本上停止对正面战场大规模的进攻;
中国正面战场连续败退,人民抗日力量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奋斗才能打败侵略者
影响:日本侵略者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破产,日本帝国主义因而改变了战略方针: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对国民党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日本在沦陷区的统治政治:“以华治华”
1938年12月,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集团,公开叛国投敌
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效忠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伪国民政府,汪伪政权是日本
帝国主义推行侵华政策的产物和工具
经济:总方针是把沦陷区经济变为它的经济附庸
思想文化:向青少年灌输奴化思想;
企图泯灭中国人的国家意识,把学生培养成为他们统治
下的“顺民”;
企图以此消磨、摧残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识,实现其同化政策
军事:在华北,日军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对内】: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
军事:1.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
原因: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共产党敌后根据地牵制日军
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军事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坚决予以回击,打退了
第一次反共浪潮
2.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1940年秋
结果:皖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政府顽固派破坏抗战的罪行,采取了坚决回击的方针
政治:国民政府在对内政策上仍然坚持一党专政的基本立场;
国民党大力发展特务组织,专
门从事残害共产党、抗日群众和民主人士的罪恶活动,
经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进一步加强了经济垄断地位,官僚资本急剧
膨胀起来
【对外】:正面战场恶化
军事:1939年初到1940年期间,为逼迫国民政府投降,日军向华中、华南的国民党正面战场
发动了局部进攻
外交:1943年,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等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
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是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
共产党坚持抗战
百团大战:目的: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克服投向危险,争取抗战形势的好转
日军扫荡:1941年开始,日本集中一半以上的侵华兵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
实行“三光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
【背景】国际背景
有利:社会主义的苏联进一步巩固,亚洲、东欧等地区的一些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制度和社
会主义制度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旧的世界殖民主义体系日益瓦解
不利: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和军事强国,积极向全球扩张,企图建立在世界的统治地位国内背景: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945年8月-1946年6月)
1.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基本解决,中国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
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蒋介石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
反革命策略,阴谋发动新的大规模内战,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1945年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到重庆谈判;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双十协定》。1946年初,再一次确认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和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各党派平等合作的和平建国的途径。【过程】
战略防御阶段(1946年6月-1947年6月)
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全面进攻】:战争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力量方面占有明显优势;
毛泽东提出了“一切
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同美蒋反动派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解放区军民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式
经过八个月的作战,人民军队歼敌七十多万人,国民党全面进攻的计划被粉碎了
重点进攻: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中共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阶段(1947年6月-1948年秋)保证:土地改革1947年
土地改革路线:中国共产党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影响: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主攻方向是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的中原地区
外线:1947年6月底,刘邓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陈赓、谢富治南渡黄河,挺进豫陕鄂边区;
陈毅、粟裕进攻豫皖苏地区,三军进入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和武汉
内线:聂荣臻指挥华北解放军解放石家庄,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林彪、
罗荣桓指挥东北解放军解放东北广大地区,迫使东北敌军退守长春、沈阳等几个孤立的城市;
彭德怀、贺龙领导西北解放军收复延安
作用: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也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战略决战阶段】(1948年9月-1949年1月)
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
国民党军队由于兵力不足,只能重点防守一些战略要地,对东北地区是撤是守举棋不定
【战略胜利阶段】背景:
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1.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来。
2.1949元旦,由于国民党三大战役中的大溃败,美国和国民党内部的压力,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企图用假和平作缓兵之计
1949年4月初,共产党代表团同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团,以八项条件为基础,在北平举行和平
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南京国民政府于4月20日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北平和谈破裂。过程: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土崩瓦解;
23日,解放军
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原因:国民党: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美援断绝,蒋
桂分裂
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根本);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过新
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