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840中国社会特点,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1840中国的社会特点3篇
【篇1】1840中国的社会特点
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习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制度。
2、简述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经济掠夺的主要表现。
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2,掠夺中国关税自主权3,对华倾销商品4,对华资本输出5,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3、简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见4,引起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4、简述戊戌唯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反对维新派自身的弱和强势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2对帝国主义拥有幻想3脱离人民群众
5、简述辛亥革命胜利和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亲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对势力在中国在中国的统治。2辛亥革命宣传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3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变化。5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革命斗争提供了范例,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6、简述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及其意义。
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意义:1第一次提出了反对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2开始采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7、简述国民党是如何建立起独裁统治的。
1,为了镇压人们和削灭异已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2为了镇压人们和削灭异已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3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保长4为了控制 论,夺取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8、简述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
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客观条件:国民革命影响和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主观条件: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却执行。
9、简述毛泽东《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系统地 明了持久抗战的永方针,他指出,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弱力量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侵略战争,是失道的战争,中国是大国,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的,还科学的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论持久站的战略思想,系统的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0、简述抗战胜利后中国国内的三种建国方案。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种方案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宣告其破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这种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一方案是科学的建国方案,引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从而实现国家富强开辟了道路。
11、简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作了科学分析,指出;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段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些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得到解决定。这实际上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得到解决。这实际上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
12、简述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贡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上午伟大转折。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全面的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共领导集体,揭示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使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3、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及其意义。
江泽民在2000年2月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即;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意义;
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为中共十六大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4、为什么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十月革命后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中俄工人。农民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且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场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15、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
政治上,中央集权虽进一步强化,但封建专制体制日益衰落。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占主导地位。地主大肆地土地兼并及繁杂的苛捐赋税造成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思想文化上,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严格控制人民的言行。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于世隔绝的态度。
16、简述国民党正面战场溃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是在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有很大的优势;
主要原因则是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蒋介石在决心抗战的同时,却又害怕广泛发动群众,实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
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只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这就使得大多数作战未能给敌人以更大的消耗,并在短时间内丧失里了大片国土。
17、简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捍卫了国家的主权个领土的完善,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18简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其主要内容有;
革命和改革都是解放生产力;
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发展是 道理;
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关键在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意义;
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博人们思想的重大认识问题,对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9、简述国民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提高两人中国人民的觉醒程度和组织程度,给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以沉重打击,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演习。扩大了中国共产主义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使党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20、简述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其主要内容有;
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所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的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必须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21、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原因有哪些?
从1949年到1952年底,经过三年的努力,国民经济得到全国的恢复和初步的发展。其原因;
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把恢复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地处理了恢复国民经济与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结合当时的国情,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妥善地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有力的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浊。
22、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有哪些?
改革开港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之所以能够发生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居安思危,长期艰苦奋斗。
23、简述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及其失败的原因。
瓜分中国的图谋;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图谋达到高潮。1898年,帝国主义列强强占租借地的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此后,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使中国面临彻底被瓜分的危险。失败原因;
重要原因;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根本原因;
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24、简述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具有封建性。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管理具有腐朽性。顽固势力的阻挠。
25、简述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
“大跃进”及其纠正。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纠正左倾错误的初步努力;
庐山会议与纠左进程的中断;
国民经济的调整;
七千人大会的召开;
左倾错误指导的继续发展。十年的动乱——文化大革命。发动文化大革命。形成全面的内乱;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体;
挫折四人帮租阁图谋;
1975年全面整顿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26、简述中共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在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意义:科学发展,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砌的重大战略思想。
27、简述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28、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是如何贯砌独立自主原则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由于国共两党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在统一战线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和斗争,因此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共产党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保持独立性;
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必须对国民党采取既团结又斗争、以斗争团结的方针。
29、简述中共十七大的主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30、简述维新派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活动。
向皇帝上书。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办学会、设学堂、办报社、
32、简述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装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对中国的影响。
33、简述北伐战争胜利进展的原因。
1926年7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1927年春,北伐军势如破竹,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其胜利进展的原因;
第一,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形成、共产党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胜利的重要原因;
第二,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第三,苏联政府的国际援助。
34、简述近现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义矛盾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
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35、简述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客观上,一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刚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敌我力量悬殊;
二是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分化,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分裂统一战线,制造反共政变,使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损失。主观上,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斗争的领导权。
36、简述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叙述的中日之间相互矛盾的四个特点。
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
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
37、简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形势的新变化。
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提高。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从其根本阶级利益出发,坚持独裁统治,坚持内战方针,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这就使得中国乃面临两种不同命运和不同前途的尖锐斗争。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日益尖锐。
38、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
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农业并举、大中小企业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同筹兼顾,适当安排。
39、简述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三类代表人物。
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是李大钊、陈独秀。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其代表是毛泽东、杨 安、蔡和森、周恩来等。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以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梁等为代表。
4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站胜利的力量源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
41、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具有哪些特点?
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
42、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是非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3、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是什么?
没有提出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特别是农民群众。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和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44、中国工农红军 就的长征精神是什么?
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阻碍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密依靠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4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的新中国经济工作方针是什么?
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的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46、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特点是什么?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47、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是什么?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是;
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向世界的前列。
【篇2】1840中国的社会特点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1年5月 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9世纪40-50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4年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1年 金田起义 太平天国建立
1853年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1856年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
1859年 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
1860年 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
1861年 北京政变
1861年 总理衙门成立
1862年 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83-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黄花岗起义
1911年 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 清帝退位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护国运动开始
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 张勋复辟失败
1917年 护法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 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1922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4年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1925年 孙中山逝世
1925年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 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4月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 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年8月 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1927年底 广州起义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
1928年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 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
1932年 伪满洲国成立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1935年 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
1935年10月 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5年 一二.九运动
1936年10月 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
1937年 八一三事变
1937年9月 凇沪会战
1937年 平型关大捷
1937年秋 中国共产党陕北洛川会议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杀
1938年春 台儿庄战役
1938年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40年3月 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1年 皖南事变
1942年 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 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始
1945年 双十协定签字
1946年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46年6月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
1948年9月 辽沈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 淮海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 平津战役开始
1949年春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1949年4月21日 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展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篇3】1840中国的社会特点
晚清中国社会变革的特点
分享到:
收藏本文
从1840至1911年,在这一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型国家向近代型国家转变的过程。社会形态的转进,使变革充斥其间。从晚清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到以孙中山为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的言谈话语、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理想的渴望。可以说,晚清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变革史。晚清中国社会变革的特点有三:特点之一为变革的快节奏。晚清中国知识分子生长在国门被强行洞开、处于落后挨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国家遭屈辱、人民受奴役的可悲境遇,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民族情感。先进的知识层继承了古代士大夫们“以天下为己任”和承担“社会良心”责任的优良传统,自觉地肩负起历史的重任,“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苦苦寻觅救国救民的真理。这种千帆并进的结果是,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很快会变成旧的社会思潮,而为更先进者所取代。如维新思潮,流行的时间仅仅是从甲午到戊戌短短的数年;而革命思潮,也不过是在辛亥前后一段时间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而当这两大思潮流行之时,社会主义思潮也静悄悄地步入中国,并在五四前后取代革命思潮,一举成为新文化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