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高一800字第1篇读完这本书,我哭了好几次,泪水打湿了一大片枕巾。第一个让我流泪的地方是有庆给他老师输血时被活活抽死的地方。多么懂事、可爱的小孩,每天上学前、放学后都去割草放羊,羊就是他的另一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高一800字必备7篇,供大家参考。
读后感高一800字 第1篇
读完这本书,我哭了好几次,泪水打湿了一大片枕巾。第一个让我流泪的地方是有庆给他老师输血时被活活抽死的地方。多么懂事、可爱的小孩,每天上学前、放学后都去割草放羊,羊就是他的另一半,而且还那么孝顺好学!这不仅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也是和羊一块长大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有庆被活活愁死的悲剧呢?我想可能是这个社会现实造成的吧!作为当时的医生,能救活县长夫人是能得到好多好处的,而救不活却可能招来祸患!而一个平常农家孩子的命能值几个钱?臭死了大不了赔几个钱!在他们看来有庆的命就像一只羊、一头猪,用得上已经很好了!这不仅有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看的一篇报道。同坐一辆车的农民和工程师一块出车祸死亡,工程时被补偿了几十万,而农民却只有5000!难道工程师的命是命,农民的命就不是命了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为什么要分等级?为什么法律上写着平等公平,而一边又做出违背自己诺言的事?我并不是崇洋媚外的人,可在许多方面我们的确应该向西方国家学习!
纵观全文,当富贵的父母、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外孙相继一个个去世时,他还活着!但它的活着比死更难,活着在那时需要胆量和勇气!因为只要你活着就要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忍受贫困生活与精神的折磨!面对贫困的生活与亲人去世的事实,我敢说有90%的人会失去活下去的勇气,会像县长春生一样选择死亡。其实她那点打击相比富贵又算得了什么?而现实生活中,受到打击挫折如工作不顺利、高考落榜、爱人趋势等而选择死亡的有多少人!他们不知道或者才是勇气、才是胜利!他们的命不只属于他们自己,还有父母等等!他们在这个世上还有未尽完的责任与义务!福贵亲手埋葬了六个至亲至爱的人。不知是命运对他的特别眷顾或是另一种惩罚,他活了下来。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他只是很单纯地为了活着而活着。
记得有那样一句话: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长成为一个希望,他们就是我们的双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脖子上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
所以或者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煎熬!但不管怎样,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像富贵一样,不管发生什么,都要坚强的---------活着!
读后感高一800字 第2篇
在我的心目中,亲情是最纯洁的,最值得信赖的感情:悲时,它给你抚慰;恐惧时,它给你力量;失望时,它给你鼓励;危险时,它给你保护```````所以,亲情是圣洁的。可是,我读完爱尔兰女作家艾‘
丽’伏尼契所著的《牛虻》,蒙泰尼里把亲生儿子送上断头台的事实,重重地打击了我的信念和感情
《牛虻》叙述的是一意大利斗争中的一个故事。笃信上帝的贵族子弟亚瑟经过了一次次现实生活的挫折,改变了自己对上帝的信仰,投入了一意大利的火热生活,从而引起了一系列亲情与信仰的矛盾和斗争。
平时,孤独寂寞的亚瑟最信赖自己的教父猛太尼里。’‘父子’‘俩的感情是真诚的。当亚瑟因母亲早逝而悲伤时,教父给他安慰;当亚瑟犹豫彷徨时,教父又催他奋进。但是有一回亚瑟把自己参加革命的
志愿告诉蒙泰尼里,希望得到他的帮助,而教父一反往日慈祥的神态,不容反驳他要打这个念头。这是第一次使年轻的亚瑟十分失望。一次偶然的机会,亚瑟得知蒙太尼里就是自己生身父亲,他迷惑,悲伤,
愤恨,因为他心目中圣洁的神父竟然一直在欺骗他!但是他还是深深地爱着神父,因为他是教父,是父亲。
十三年后,亚瑟带这满是伤疤和残缺的身体由南美洲回到了生他的土地上又投入了火热的战斗。他用’‘牛虻’‘作笔名,一次次用锐利的笔锋抨击当时黑暗的社会。从此,牛虻的名字便震动了意大利。这时的蒙泰尼里已经是一个深受人们尊敬的红衣大主教了。牛虻以自己的爱父之心,常常用各种方式和他接触亲近。当牛虻发现蒙泰尼里在十三年中无时不忍受这痛失爱子的煎熬时,心中的爱和恨交织着,更加矛盾。
一次牛虻和他的同志遭到骑兵的袭击,他勇感地接受了掩护任务。当他拿起手枪,准备突围时,忽然听见蒙泰尼里的声音,拿着手枪的手无力地垂了下来。就在那一刹那间,骑兵包围了他。
看到这里我被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亲情深深地感动了。我既为牛虻的被捕感到惋惜,又以为蒙泰尼里会设法就出他惟一的儿子,使得父子团圆。不料,这个上帝的卫道士并没有手下留情:是他;’‘让’’
牛虻再度入狱。在监牢中,一心只想保住自己所谓的‘’清白‘’,‘地位‘’,在牛虻的死亡书上签上了名字,把自己心爱的儿子送上刑场``````蒙泰尼里很爱孩子,可是,作为一个反动主教,在关键时刻他所信奉的上帝的利益和孩上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侯,他选择了上帝,保住了自己。直到这时,人们才看清他的真实面目。他是上帝忠实的信徒,他所代表的是宗教统治阶级,他之所以献出儿子是为了保住这个反动阶级的利益。
牛虻是一个英雄,可他不懂得人世间的父子亲情,是可以由信仰决定取舍的,所以他会被自己反动的父亲送上刑场。
艾`丽`伏尼契,这位爱尔兰女作家写下的《牛虻》,的确是留给人们的一笔可观的财富。
读后感高一800字 第3篇
这是一本小清新型美式文学,书中主人公迪伦只有15岁,单亲家庭,和母亲基本不能好好沟通,在学校也不能很好的和同学打成一片,在最好的朋友转学之后,她的世界陷入了无比的灰暗中。她决定坐火车去寻找自己那素未谋面的父亲,希望通过这一举动来改变她现如今糟糕的生活,路上突发交通事故,她是唯一的幸存者,在突遇事故的情况下,迪伦虽然慌乱无主但是求生意识很强。
看到这段是让我反思很久,是小说里把迪伦描写的很强大,还是这就是现实美式教育的完美,教育不只停留在考试的高分,而是应该更好的教会一个人生存的能力,遇到重大问题时能冷静分析寻求解决办法。
逃出火车之后迪伦遇到了自己的摆渡人崔斯坦,看到这里基本能猜到迪伦已经死了,才会出现摆渡人。迪伦在见到崔斯坦时已经隐隐约约感觉到了事情的不对劲,后来出现的安全屋和很奇怪的荒原让迪伦完全了解到自己不是火车上唯一的幸存者,而是事故当中唯一死亡的。
从第一次见面的倾心,到接下来一次次的遇险让双方间产生了情愫,书中对两人的心里变化做了很细致的描写,15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虽然没有明确写明崔斯坦的年纪,但他是迪伦喜欢人的样子,外貌看起来和迪伦差不多大,并且在描述中崔斯坦的挣扎、纠结也表明他没有恋爱经验。这个年纪换做当今社会大人会告诉你好好读书,不要谈恋爱影响学习,大学里多的是时间谈恋爱,巴拉巴拉但小说里完全把这写成一种正常的反应,感情的事情无关乎年龄,成年人都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感发展,何况还只是一个孩子呢。
相信善良的人死后是会到达天堂的,本书中迪伦看到的荒原、恶魔就是最后的考验和磨难,唯有坚强的人通过荒原战胜恶魔,最终会回到心里最为向往的地方家。本书写到这里其实可以完结,但是就会变的很乏味,没有反其道而行怎么能是畅销著作?为了崔斯坦为了自己的摆渡人为了不再过的那么平凡,迪伦义无反顾的再次回到荒原追寻自己的幸福,打破传统,最终迪伦和崔斯坦都复活了可以一直相伴左右,最后,肯定的是大团圆结局,在高压力环境下,偶尔看点小清新对生活也是一种调剂。
读后感高一800字 第4篇
《爱的教育》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爱,是开启心灵的金钥匙;爱,是一部生动的人生教科书……看了《爱的教育》这部风行全球、脍炙人口的令全世界亿万人感动而泣的伟大作品,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仿佛经受了一次次“爱”的洗礼。
《爱的教育》这本书的故事使我非常感动,让我突然之间感悟到原来爱是那么神圣、高尚与深沉。这里的爱有对国家、民族之爱,有父母朋友之爱,甚至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之间的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每一个爱的故事都能给人以启发,都能告诉我们一个爱的哲理。
卡洛菲是主人公恩里科的同学,在玩雪时不小心打伤了一位老职员的眼睛。
他当时非常害怕,但是他在同学卡罗内的鼓励之下,勇敢承认了错误并且来到受伤者家中。他强忍着眼泪,把自己那本最心爱、宝贵得像生命一样的邮票集当做回报老人原谅他的礼物。可是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在老职员康复以后亲自到卡洛菲的学校,把邮票集还给了卡洛菲,还送给他盼望已久的三张难得的邮票。
是啊,这就是爱!是同学之爱使卡洛菲勇敢地承认了错误,如果没有卡罗内的耐心开导与鼓励,卡洛菲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站出来的,这样一来就会有一个无辜的人去当替罪羊。如果没有校长对学生的爱,那么卡洛菲也绝不可能再去老职员家去赔礼道歉了。因为卡洛菲的这一举动才使老职员归还邮票集并赠送邮票来表达对卡洛菲的爱,让爱在几代人中间得以延续和发展。于是,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我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同龄人,爱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还能闪光吗?“寒窗”数十载,除了书本上的知识,我们还在学些什么?我们习惯了许许多多的理所当然:自己带的学习用品是给自己用的,即使别人开口向自己借了有时还编一个不借的充分理由;爸爸妈妈应该为我们准备好一切,因为这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老师对我们应该是循循善诱,呕心沥血,因为这是老师的工作……如果心中没有了感恩,也就失去了它美好的前提,其他不论多么优秀,但看起来仍旧是苍白无力的。
我们该爱的,早已不仅仅是身边的亲人朋友,还有更多的人等着我们去爱。
爱的美就在于它的不作选择,去拥抱美好的一切。去爱吧,世界将会更加绚烂无比!
读后感高一800字 第5篇
《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战争境况对德国纳粹来说越来越紧迫,同时,他们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也在不断加剧。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1942年7月,安妮刚刚过完13岁生日,他们就开始了躲藏生活,8个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8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一般人总是将《安妮日记》与控诉德国纳粹的暴行或是一个小女孩的成长联系起来,但是不仅仅如此,在密室中发生的一切,“正当恶劣的环境像山一样压在人们头上的时候,我们看到,特别是成年人,是立刻调整自己的行为,想方设法顺应环境,还是在这种调整中以环境压力作为放弃理想与原则的借口?”就像万达安先生在和平时期还能帮助初到荷兰的弗兰克先生,为什么在这种绝境下却表现出极端的自私去偷孩子们的食物?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而13岁的安妮呢?面对死亡的阴影,她的心灵一直是平和与真挚的。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所以,在阅读了《安妮日记》时,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她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东西能比这个更快乐的吗?”
读后感高一800字 第6篇
这是一本感人至深的动物小说,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彻底被狼这种动物所彻底征服了,从前所有对狼凶狠,可恶的成见都化为缕缕轻烟消失在天际。《狼王梦》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叫做紫岚的母狼拥有一个优秀的丈夫黑桑,眼看黑桑就要夺得狼族王位之际,却被野猪逼下悬崖而死。而后紫岚生下三只小公狼崽:黑仔、蓝魂儿、双毛,一只小母狼崽:媚媚。紫岚费劲心机想要自己的公孩儿们完成丈夫黑桑的遗愿,成为一代狼王,可惜,一切却不如意。老大黑仔被一只金雕食用;老二蓝魂儿被人类捕兽夹致死;老三双毛因从小受哥哥们的欺负,母亲的不重视,养成了一种奴隶性格。最终在扑向狼王时,儒弱性格被激发,被众狼撕食。步入晚年的紫岚欲与健壮优秀的卡鲁鲁交合,再生下一批优秀的小狼崽,却因自己年老色衰,反而让卡鲁鲁成为自己女儿媚媚的丈夫。勇敢的紫岚为保护女儿生下小狼崽,用生命夺取了时间,自己与金雕同归于尽,媚媚生下了狼崽……
很多人说紫岚是在装母爱,她对狼崽们好完全是为了让他们完成自己贪心的欲望。可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紫岚及时有让狼崽成为狼王的贪欲,但这也是要建立在母爱的基础之上。譬如:她为了让儿子蓝魂儿不在人类的`手上残忍死去,毅然忍住悲痛,亲手结束儿子的性命。这是一份多么伟大,独一无二的母爱呀!世间有许多种爱,有朋友之爱,有情人之爱,有亲人之爱,但这些都不及母爱的万分之一。母爱是神圣的,母爱是没有偏袒的,母爱堪称人性的代言。有人说:母亲总是凶残的,像对待仇人一般对待自己。说这话的人,正应该深思一下紫岚对蓝魂儿的做法,在外人看来,紫岚实在是太残忍了,竟然对亲生儿子下毒手,其实不然,这一切,都源于母亲的自己儿子深沉的爱。我们的母亲不正是如此吗?
随着我们成长,母亲也渐渐老去,她拥有的壮年已在渐渐缩短。母爱不像父爱那般深沉,母爱是随时流露的;母爱不像友爱般放纵,母爱是随时的一句叮嘱;母爱不像情人之爱那般甜蜜,母爱是混着蜂蜜和胆汁的汁水。
母爱是世界上唯一永恒的爱,母亲的怀抱永远为你敞开,母亲香甜的吻永远轻抚着你,母亲的手永远牵着你向生活进发。母爱是伟大的,世间所用的词句都不足以来歌颂母爱,因为,母爱已经超脱了世尘的束缚,母爱无疑是人类灭亡之后唯一剩下的光辉!
读后感高一800字 第7篇
毕淑敏,在我高中之前,这个名字我根本没有听过。但是,在第一次阅读了她的文章之后,不可否认,在我心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她写的《我很重要》这篇文章,带给了我的心灵极大的冲击,我看,在很久以后,我也会记得,曾经有一篇这样的文章,深深的打动了我。
是否发现,世界上大多人都不可避免的出现一种想法,觉得自己太卑微了,自己的存在太举足轻重了,如果我不在了,是否也无人发觉。连我自己有时候都这样想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人太多太多了,所以总是会认为自己太卑微、太渺小了。才会常常去想:是啊,世上那么多人,少了我一个又会怎样呢,地球还不是照样在运转,我太渺小了,渺小到就算我消失了,也不足以让人发觉。可是,在看过这篇文章之后,我发觉我错了,错的离谱!我们是微小,但绝对不是渺小的。
《我很重要》文章里面举例了几个我很重要的原因:1、我们是大自然辛苦孕育出的孩子,我们的出生绝非是偶然的,那是命运的安排,让我们到这个世上来证明自己的重要。2、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如果我们不存在了,那么他们,将会感觉到天塌下来似的。3、对于朋友、对于孩子、对于社会,我们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看到这些原因,是否还会觉得自己不重要呢?我沉迷了,这些话语在我心中好像大海打出的浪花、波涛汹涌的翻滚着,我感觉自己的心快要跳出来似的。我要呐喊,我要呐喊,我要释放自己的那份激动,我要让全世界都回响着我的声音,我要让世界的人民跟着我一起呐喊,我——很——重——要!!!让世界各地都在盘旋着这些声音,一字一字的,浑厚有力,动人心魄……
发誓着,终有一天要登上高峰,抬头仰望,对着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平静地在心底静静说出最让人振奋的字语,我很重要!那一刻,我的心,找到了依靠的港湾,灵魂,找到了温软的怀抱,就像一个迷失已久的孩子,终于找到自己的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