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重庆调查报告4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2-06-18 16:36: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庆调查报告4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重庆调查报告4篇【优秀范文】

1.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手机成为大学生上网首选终端

触网更早、网龄更长,大学生已成资深网民群体重要力量

本次调查显示,重庆市大学生首次接触互联网的时间进一步提前,小学就已触网的占44.0%,较2020年上升了13.9个百分点;初中触网的占37.3%,高中触网的占15.6%,大学阶段才开始接触网络的仅占3.1%,分别较2020年下降了4.5%、6.8%、2.6%。逾八成大学生拥有5年以上网龄及稳定的上网习惯,可谓重要的资深网民队伍。这一调查结果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数据相一致:截至 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从职业结构看,学生依然是最大的网民群体,占比达25.1%。从年龄看,20-29岁网民的比例为30.7%,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10-19岁网民占比24.5%,增长0.4个百分点;10岁以下网民占比2.1%,增长0.2个百分点,互联网继续向低龄人群渗透。

手机成为大学生上网首选终端,碎片化信息消费常态化,网络依赖症进一步加剧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对大学生的上网方式和网络体验产生了根本性影响。调查显示,2020年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就已高达98.1%,但手机上网人数仅占32.3%,pc电脑仍然是大学生上网首选;2020年,大学生手机普及率几近100%,手机上网占比攀升至85.8%,较pc端上网高出14.6个百分点,是2020年手机上网人数的2.7倍。随时随地随手上网,使得大学生相对充裕的个人时间日益碎片化,日均上网时长明显增加。68.5%的大学生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其中7小时以上重度使用者占比达16.6%,可谓沉浸在网络世界中不能自拔。88.8%的大学生自认为有网络依赖症,其中较为依赖及严重依赖者占45.2%。而在2020年的调查中,有52.6%的大学生对于如果长时间无法使用网络表示无所谓。

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主流新闻网站权威性受认可,大型商业门户网站日常渗透率高

调查显示,在大学生日常信息渠道中,使用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网络(手机)93.7%、电视36.4%、报纸杂志24.9%、日常交流13.1%、广播11.2%,网络一马当先成为最受大学生青睐的信息渠道。由于使用率较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信息权威性受到了较大影响,在大学生中的认可度不足三成,但脱胎于传统媒体的主流新闻网站最受大学生信赖,信任度达42.7%。而从使用率上看,主流新闻网站只有27.7%,远不及商业门户网站的79.3%。高信任度和低使用率让主流新闻网站略显尴尬。不少大学生表示,平时浏览凤凰网挺有意思的,只有重大事件发生时,才去新华网,毕竟官方认证更值得信赖。主流新闻网站如何进一步提高可读性、提高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值得思考。

网络应用移动化、多元化、个性化,但学习功能相对弱化

如今,大学生面对的是一个丰富多彩、光怪陆离且不断更迭的网络世界,与数年前相比,现在的网络可玩性更高、体验感更好、吸引力更强。调查显示,大学生最常用的网络服务依次为:看电影、打游戏等休闲娱乐,占75.9%;qq、微博、微信等交友聊天,占75.1%;检索和浏览新闻信息,占58.2%;获取学习资料,占51.0%;网上购物消费,占41.9%。大学生群体精力充沛、时间充裕,对交往和游戏的需求强烈,也乐于尝试新事物,各种各样的移动社交应用和手机游戏为他们满足需求、宣泄欲望提供了平台和出口,但相应地,网络作为学习工具的功能被忽视和弱化了。据部分高校教师反映,如今课堂上边听讲边玩手机已成为另一道风景,部分学生对上网、游戏、聊天近乎痴迷,这在人文社科及艺术体育类专业中尤为严重。

2.网络书写成习惯,网络互动进一步圈群化

随手发、随时转、随意点的网络书写渐成习惯,大学生成为重要的信息生产和传播者

调查显示,对于是否经常利用手机随手拍照并上传网络,17.6%的大学生选择经常,39.2%选择偶尔,7.4%选择视具体情况,35.8%选择极少。61.8%的大学生每天在论坛、微博、qq、朋友圈等网络平台上发布信息1-5条,每天发布5-10条的占8.9%,每天发布10条以上的占4.6%,七成以上大学生已养成网络书写的习惯。调查还显示,14.9%的大学生在信息分享和传播上较为随性,往往不假思索地随时转发随意点赞,容易造成跟风,形成网络围观。

网络互动进一步圈群化、私密化,表达欲望强,小圈子意识重

互联网为大学生圈群互动、私密交流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调查显示,86.5%的大学生拥有两个以上网络社交圈子,拥有10个以上的占21.1%。活跃度最高的依次为同学群、社团群、兴趣群,占比分别为79.6%、40.5%、26.8%。这些圈群基于熟人关系建立,彼此间高度信任,容易形成一呼百应的群集效应。

抽样显示,一个班级的同学群几乎保持每日互动,除学习生活事务,多涉及校内外各类信息,是典型的小微舆论场。同时,基于性格、兴趣、地缘等因素,大学生三五成群现象愈加普遍,网上网下形成一个又一个小圈子小团体。人以网聚群分暗合了大学生群体的敏感心理和个性追求,但也一定程度弱化了现实交往。调查显示,75.8%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在qq群、微信群等私密小群内分享信息,仅33.5%的大学生选择了直接面对面和他人分享。

网上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普遍较为理性克制

大学生普遍重视对个人权利和利益的维护。对于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不公平的事,23.5%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控诉,29.7%的表示视情况而定,46.8%则明确表示不会进行网络控诉,这表明过半大学生具有网上维权的意识。调查中,有1069名大学生表示曾遭遇过网络诈骗,其中16.4%的人积极维权并取得成功,26.9%维权失败,32.8%自认倒霉,23.9%不知如何处理。这提醒我们要重视和支持大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高大学生依法维权的能力。

3.软新闻更受青睐, 普遍信任意见领袖

热衷浏览社会新闻和娱乐八卦,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对各类型新闻的关注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新闻(74.2%)、娱乐新闻(53.1%)、时政新闻(39.9%)、体育新闻(30.2%)、法治新闻(20.7%)、财经新闻(20.2%)。

不难看出,当下网络世界的娱乐精神和狂欢景象契合了青年学生的审美趣味,社会类、娱乐类软新闻更受青睐,而政治类、法治类、财经类硬新闻关注度则相对不高。调查还显示,21.3%的大学生认为境外被屏蔽的政治类信息客观中立,可信度高,甚至5.8%的大学生认为比国内的网上信息更可信,还有21.6%的大学生无法作出判断。大学生是对时事政治最敏感、最具先锋性的力量,而在网络时代,大学生群体对政治的关注力由于信息海量而分流,长此以往将影响其对社会形势的批判意识和能力,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对网上舆论环境褒贬不一,参与网络讨论的动机多为个人兴趣所致

对当前网络自由度,36.3%的大学生认为较为合适,37.8%认为管理太严,不自由,25.9%认为太过自由。对当下的网络舆论氛围,47.2%的大学生认为多数人都比较情绪化,仅19.2%认为较为理性、客观、平和,33.6%认为是正常的情绪宣泄。基于此,当大学生在相对封闭的网络圈子中异常活跃的同时,仅10.0%经常参与微博、论坛、贴吧、社区等公共网络平台上的讨论;48.9%偶尔参与讨论,且仅限于个人感兴趣的话题;41.1%很少参与或不参与,成为网络上沉默的那部分。真理不辩不明,要正确引导更多大学生积极理性发声,不断壮大主流舆论场。

对网上基本形势认识不清,面对境内外不良信息缺乏足够的甄别力、批判力和抵制力

对于如何辨别网上信息的真假,60.1%的大学生根据发布网站、发布者的权威性来辨别,57.3%的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辨别,28.2%的和他人探讨后做出判断,15.1%的有辨别的意识,但不会辨别。面对网络上传播的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42.2%的大学生表示完全绝缘,很抵制,51.7%认为不道德,但也会偶尔浏览,6.1%坦承很正常,经常浏览。

受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较大,娱乐明星和公知最受追捧

对于网上意见领袖的看法,14.4%的大学生直言他们深度思考,理性发声,值得信任,49.5%认为他们的言论可能不完全对,但值得思考,26.4%表示他们有时候言论太个人化,偏激了,9.7%的大学生只相信个人判断,对此不予理睬。可以看出,大学生普遍信任意见领袖,容易受到意见领袖思想和观点的影响。调查了解到,目前最受大学生青睐的网上意见领袖,主要包括娱乐明星和公知大v等,前者如微博女王姚晨、娱乐主持人谢娜、演员范冰冰等,在女生中间备受追捧;后者如韩寒、袁腾飞、方舟子、白岩松、崔永元等,则在男生中间影响广泛。

4.法律意识淡薄,对移动互联网安全意识较强

网络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64.5%的大学生对互联网法规制度不太了解或不了解,有所了解的占30.2%,比较熟悉的仅占5.3%。由此可见,加大全社会互联网法治宣传依然任重道远。同时,部分大学生缺乏依法上网的意识和自觉,有19.6%的大学生经常在网络上透露他人信息或不小心泄露他人隐私,进而容易引发问题和纠纷。而对于个人隐私在网上泄漏后如何应对,21.8%的大学生选择向公安机关报案,22.10%的选择向相关单位或企业投诉,50.8%表示向身边朋友倾吐,提醒他们免步后尘,愤怒但不采取任何行动的仅占5.3%,可见大学生对个人隐私权等个体权益十分珍视,但通过法律渠道维权的观念不强,维权方式方法不多。

网络安全防护意识普遍较强,但对潜在的危险重视不足

调查显示,55.9%的大学生会对个人手机做安全防护,58.64%的大学生谨慎使用同步助手等手机工具,68.6%的大学生担忧公共wifi的使用安全。总体上看,大学生对移动互联网安全意识较强,具有一定的防范能力。近年来,利用互联网作案的重大恶性事件屡有发生,也对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提出了警醒。调查中,66.1%的大学生认为网友当止步于网络,不会约见陌生网友;20.7%表示即使要约见,也会做好自我保护措施;有10.7%认为见面危险,但可以网络视频聊天;仍有2.5%的大学生主张约见,认为这样才能加深了解。

5.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涵养的数公民

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时代使命感

要以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推进校报校刊数化建设,立足校园网站建设,开办一批贴近学生的网络名站名栏,建设一支由学生和青年教师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

大力开展净网清网等专项行动,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校园网处于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要继续开展打击网络谣言、政治类有害信息、淫秽色情、非法传教等专项行动,坚决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全力抵制网络三俗文化,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清朗、干净的网络空间。

引导大学生科学高效地运用网络,真正发挥网络的正向作用

开发一批高效的学习型app,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将上网精力更多用在学习文化知识上。为大学生参与网上服务提供平台,如建设一支网络志愿者队伍,利用互联网开展政策宣传、知识普及、心理疏导、技能培训,让大学生在虚拟空间实现人生增值。要同步加强高校网络素养教育,利用公共课、选修课讲解讨论网络沟通技巧、网络心理健康、网上道德伦理等内容,为大学生顺利踏入社会提供引导和调适服务。

不断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体验,摆脱对虚拟世界的过度迷恋和依赖

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丰富业余生活和社团活动,锻炼强健体格,活跃人际交往,逐步摆脱对虚拟世界的过度依赖,养成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习惯。要引导大学生勇敢面对现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实干、创新、合作精神。

培育高校网上意见领袖,引导正确舆论,疏导学生情绪

着眼校园网络舆论场,培育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广的网络名师,使之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引路人,转移大学生对明星名人的关注。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吸引学生浏览。善于从校内bbs论坛、qq群中挖掘打造学生意见领袖,温和有效地做好引导。

前置网络素养教育,在青少年成长阶段培养形成正确上网的意识和习惯

建议抓早抓小,将网络素养和网络技能一并纳入中小学基础教育体系,现阶段可在计算机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外读本中增加相应内容。要将网络素养教育贯穿青少年学习成长的各个阶段,不断优化课程内容设计,探索情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培育正确的互联网观念和良好的使用习惯。

重庆奶业现状调查报告:奶业发展大有潜力 重庆调查报告(2)

重庆奶业现状调查报告:奶业发展大有潜力

4月23日上午,***总理在参观完重庆光大奶牛科技园后欣然题词:“我有一个梦,让每个中国人,首先是孩子,每天能喝上一斤奶。”总理的心愿饱含着对全国人民,特别是下一代的深切关怀。昨日是“国际牛奶日”,记者对重庆市奶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一杯牛奶兴盛一个产业”,这是西方国家在全民健康发展中总结出的先进经验。椐统计,目前世界人均年消费牛奶100千克,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量更是高达200千克,而我国人均年消费量仅有14千克,与西方国家存在巨大的差距。

人均消费只有全国一半

随着人们鲜奶消费意识的增强,重庆市民对鲜奶的需求快速增长。据统计,去年重庆城镇居民共消费牛奶22万吨,人均消费牛奶33.5千克,位居全国第四位。然而,从全市人均消费牛奶数量来看就不容乐观了。去年,全市人均消费牛奶仅7千克,为全国人均消费量的一半。

随着我市奶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市存栏奶牛共计2.45万头,其中成年母牛1.88万头,牛奶产量约9万吨。全市投产的乳品加工厂7座,日加工能力750吨,产品种类繁多,包括巴氏及超高温消毒奶、酸奶、全脂奶粉、配方奶粉及奶饮料等。不过,从市场分配来看,目前重庆市民消费的奶制品中,大部分为外地奶制品,本地奶制品仅占市场的49.6%,本地奶源仅占整个重庆市场奶源的37.2%。

几大因素制约奶业发展

重庆奶业具有鲜明的城郊奶业经济特点,其奶牛饲养方式以农户分散饲养为主,饲养地主要集中在重庆近郊。

目前,我市奶业发展仍面临困难。权威人士分析认为,一是城市化进程客观上造成了奶牛基地建设重复投资。长期以来,为方便牛奶销售和加工,我市奶牛基地主要分布在近郊地区,受城市发展的影响,各级政府及企业不得不每隔3—5年,重新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新的奶牛基地,这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也制约了奶农扩大饲养规模,挫伤了奶农的积极性,使基地产业化、规模化建设严重受阻。

二是奶牛饲养离不开大量的饲草资源,而目前我市奶牛基地普遍集中于草地资源稀少的高成本地区,能用于奶牛饲草种植的土地不多,农民饲养奶牛不得不使用田边地角的野草。

三是我市奶牛产业生产力水平较低,主要以农户分散饲养为主,规模多在3—10头之间,奶牛小区仅5个,而全市3000多奶牛饲养户,分散于近郊及远郊县城附近,奶农饲养奶牛随意性强,奶牛单头产量呈下降趋势,牛奶质量也受到一定影响。

四是奶制品加工企业规模不大、产品雷同、市场开拓不够,品种单一。有的企业销售额较高的仅有几个产品,发展战略雷同,产品同质化倾向严重,市场开拓的重心多集中于主城区,对郊县城镇及市外开拓力度不够,导致本地奶制品市场占有率下降。

此外,本地企业吸引外资和技术的力度不够,长期以来限制了本地牛奶生产的发展,使得重庆奶业在全国奶业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发展缓慢。在加快奶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重数量增长、轻质量提高的现象,仍依靠增加奶牛头数来增加牛奶产量,奶业经济的增长方式亟待向集约型转变。

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中国奶制品消费者约2亿多人,经常性购买的消费者则不到1亿,中国奶制品消费量将会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持续高速增长。根据21世纪初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的消费阶段性目标,到,人均奶类消费量达到18千克,到2020年达到28千克,到2030年为41千克。

根据对重庆市场的需求预测,到,我市牛奶消费量将达42万吨,其中鲜奶等液态奶消费将达36万吨,市场缺口为23.39万吨,缺口比例高达55.7%。

根据重庆奶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到底,全市奶牛存栏将达到5万头,年产量20万吨。年产奶制品30万吨,实现奶制品工业产值15亿元,利税1亿元。全市奶牛存栏8万头,年产量30万吨。年产奶制品45万吨,实现奶制品工业产值25亿元,利税2亿元。

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必将刺激重庆奶业迅猛发展。

我市青少年喝奶状况不明

一个孩子一天要喝一斤牛奶,但昨日记者先后采访了市营养学会、市奶业管理办公室、市教委等相关部门,没有一个权威部门对此作过摸底调查,青少年喝奶状况仍是一团迷雾。

不过,日前,市教委对全市青少年体质状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发现青少年体质继续呈现出“双峰突出”的变化趋势,即农村孩子普遍营养不良、城市孩子肥胖率偏高。据市教委体卫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教育部门一直高度重视青少年身心健康,曾大力宣传和鼓励学生饮用牛奶等营养食品。但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我市农村地区孩子奶摄入量普遍不足。

“牛奶日”的由来

1961年5月,国际牛奶业联合会在德国举行了第一次庆祝“牛奶日”活动,决定每年5月的第3个星期二为“国际牛奶日”。此后,经联合国有关组织提议并征求全球700多位奶业界人士意见,,世界粮农组织将每年6月1日确定为“世界牛奶日”,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为“国际学生奶日”。

重庆市家庭建设调查报告:多数家庭无理财规划 重庆调查报告(3)

家庭是每个人的港湾和归宿,家庭建设对社会和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日,重庆市妇联开展了家庭建设现状调查研究,对全市38个区县的家庭发放纸质问卷2500份,在成员关系、子女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记者从市妇联获悉,91.4%的被调查者对家庭内部状况感到满意,63.9%的被调查家庭没有任何理财规划。

重庆市家庭建设调查报告发布 38个区县发问卷2500份

重庆市妇联介绍,调查主要以自编问卷的方式,对全市38个区县的城镇和农村地区各类型家庭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道德建设、成员关系、子女教育、家庭外部建设以及家庭对政府政策的认知情况七个方面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共计发放纸质问卷2500份,回收2490份,有效问卷2210份。此外,市妇联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网络调查,用以辅助纸质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涉及到了不同结构的家庭,其中父母(含父或母)与未婚子女共同生活的占50.1%,已婚子女与父母同住的占28.4%,夫妻同住占12.8%,独居占7.5%,与孙辈同住占1.2%;被调查者家庭人口数平均为3.6人,其中三口之家所占比例最高,为39.9%。

91.4%对家庭内部状况满意 网络购物成家庭消费重要渠道

据悉,本次调查主要从家庭内部、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开展。调查显示,91.4%的被调查者对家庭内部状况感到满意,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关系和家庭道德及文化建设方面。

在家庭经济状况上,数据显示,52.2%的被调查家庭认为自己家庭经济状况处于基本保持收支平衡,选择有盈余的占26.1%。在被调查家庭中男性为家庭收入主要提供者的多于女性,38.4%的家庭男性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提供;在家庭经济管理方面则相反,35.9%的家庭女性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管理者。

日常开销(84.3%)、子女教养(51.3%)、医疗保障(35.5%)是大部分家庭排在前三位的主要消费内容;养老保障(46.9%)、子女教育(57.9%)、医疗保障(43%)是目前绝大多数家庭存钱的目的。网络购物已成为家庭消费的重要渠道,其中女性选择网络购物的比率高于男性。

调查显示,有73.3%的被调查者认为家庭专门理财很重要,但近一年来,有63.9%的被调查家庭没有任何理财规划,50.6%的被调查家庭没有进行过投资;而在有投资理财的家庭中,选择建房或购房投资的被调查者所占比例为最高达28.6%,且投资理财资金收益占家庭收入10%以上的家庭仅为23%。

家庭是否和谐 夫妻、父母关系和子女教养是关键因素

调查显示,有60.3%的被调查者认为决定家庭和谐的关键在于夫妻关系、父母关系、子女教养等情感状况的好坏。其中,有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的婚姻由自己决定,超过60%的被调查者对没有感情的婚姻应当解体等观念表示赞同。

值得一提的是,夫妻间发生冲突时50.6%的被调查者选择积极沟通的处理方式。在打是亲骂是爱,是符合重庆人个性的表达方式的观念上,有30%的被调查者表示赞同。

调查数据显示,57.5%的被调查者与父母的经济关系各自独立,95.7%的被调查者对于平等对待夫妻双方的老人表示赞同;在是否送老人进养老院问题上,有81.7%的被调查者表示取决于老人自己是否愿意;在自己老了更愿意到养老院生活的观念上,有42.2%的人表示赞同。

9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家庭教养影响人的一生、上学后孩子的家庭教育仍然非常重要;64%的被调查者在与子女沟通时选择面对面交流;66.7%的被调查者表示在对子女进行教育时,会坚持原则、与子女共同商量,59%的被调查者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表示赞同。家庭教育知识获取途径多样化,61.7%的被调查者家教知识获取途径是通过书籍、报刊、网络、电视等方式进行自学。

传统习俗被现代家庭所赞同 认可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

调查显示,传统家庭伦理观念和习俗仍然被现代家庭所赞同,社会公益活动等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和方式也被大多数家庭所认可。

调查显示,95.1%的被调查者认为家庭成员间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半数以上的选择与配偶进行分享学习,学习方式主要是网络、电视,学习交流的内容多为与家庭生活、子女教育有关的内容;在传统文化习俗方面,27.9%的被调查者选择很重视传统习俗,55.9%选择过节,但不拘形式,扫墓、放烟花爆竹、走访亲友仍然是家庭春节活动的首选。

休闲娱乐方面,选择上网、看电视、玩手机、走访亲友等节假日活动的比例达40%,选择摆龙门阵、打牌、打麻将、逛街购物的比例达30%;上网已经成为家庭日常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收看的电视节目主要是电影电视剧(62.6%)和时政新闻(55.5%)。

在节能环保方面,6.2%的被调查者表示总是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22.8%的表示经常进行垃圾分类处理,41.2%的表示偶尔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在勤俭持家方面,36.5%被调查者表示每吨水每度电都会省着用,19.5%的表示总是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

教育观念有待改善 女性承担更多家庭责任

数据显示,51.3%的被调查者认为教育成本高,居家庭支出前三位;45.3%的被调查者对黄金棍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材等教育观念表示赞同。另外,调查发现在家庭子女教养中多以母亲为主。

家庭养老仍是多数人的选择,但对子女的依赖程度明显降低。42.6%的被调查者对养儿防老,在今天仍适用的观念表示赞同,34.2%的对自己老了更愿意到养老院生活表示反对; 46.9%的表示存钱目的是养老保障。

调查显示,女性在家庭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44.4%的被调查家庭中女性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男性为主的仅为11.6%),41.6%的家庭子女教养以女性为主(男性为主的仅为8.2%),同时女性还承担着工作、照顾老人、管理家庭经济等任务,面临较大压力。

关于重庆方言调查报告 重庆调查报告(4)

重庆方言隶属北方方言区的西南官话。虽与北方方言区的其它分支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少自己的特点,在语音、词汇、句式等方面都自成一体。狭义的重庆言子,专指重庆人的展言子儿,即歇后语或陷语,于谐趣幽默里见智慧,为重庆方言的一大特殊现象。

一、 重庆话与普通话在语音方面的差异 (一)、声母

1、在普通话中舌尖后音zh、ch、sh、与舌尖前音z、c、s、读音明显,但在重庆方音中没有zh、ch、sh、这组声母,而是把普通话分别读作zh、ch、sh、和z、c、s、的两组声母,都读成了z、c、s。例如:

例 普通话读音 重庆方言音 寨 zhai

在 zai zai 柴 chai

才 cai cai 诗 shi

私 si si

2、普通话有明显的边鼻音l、n之分,而在重庆话中是不分鼻音n和边音l的。

另外,普通话里还有一个舌尖后浊擦音r在重庆方音里一般都读成舌尖前音。如:日、软、荣等的读音。重庆方音还有将这部分声母相混淆的情况,如下面的例。

【1】

例 普通话读音 重庆方音 造 躁 zao cao 肇 zhao sao 纯 唇 chun sun

吃 chi ki(万州等地) 荣 融 容 rong yong

(二)、韵母

1、 重庆方音把普通话中的e韵母,分别读成了o或 。

(1)、分清0和e

重庆方音中,和g 、k 、h直接相拼的o韵母,在普通话里很大一部分读e韵母。如:

例 重庆方音 普通话读音 歌、各、戈、割 go ge 课、科、柯、渴 ko ke

喝、盒、河、贺 ho he

(2)、分清e和

重庆方音中,除了不同f、j、q、x相拼外,其他的声母都可以直接和它相拼。例如:

例 重庆方音 普通话读音 伯、泊 b bo 迫、珀 p po 特、忑 t te

2、 普通话读e韵母、uo韵母、ei韵母的,重庆话分别读成了io韵母、u韵母和ui韵母。

例如:
例 普通话读音 重庆方音 约、确、学 e韵 io韵 国、扩、阔 uo韵 u韵 雷、类、内 ei韵 ui韵

此外,重庆方音en和eng、in和ing不分,把普通话中的eng韵母读成en,把普通话中的ing韵母读成in 。

例如:
例 普通话读音 重庆方音 根 en

en 羹 eng 宾 bin

bin 兵 bing

(三)、声调

二、重庆话与普通话在词汇上的差异

(一)、重庆方言中特有的熟语

1、惯用语

具有重庆地方特色的惯用语指称的大都是重庆最常见的人或物,有的甚至难以在普通话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词,这类惯用语常用三格或四格的形式来表现,相当一个词或词组。如:重庆人称没有根据的、不可信的话为空了吹;指说不专业的话为开黄腔;指缠着不放手为扭倒费;形容得理不饶人的情形为幺不倒台,等等。可以看出,重庆方言熟语中的惯用语多是由一两个有特殊方言义的词组成的, 如黄、费、幺台等。这些词也成为了该惯用语的灵魂意义,一旦理解了这些词,就能领会该惯用语的意思了。

2、歇后语

汉语中歇后语大多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造,因此带有很浓的口语色彩, 也最能反映当地的人文气息。重庆方言熟语中的歇后语也不例外,它跟普通话中的歇后语大致相同,可以分为两种,即谐音相关 意义相关。

(1).谐音相关

重庆方言熟语中的谐音一般多是方言音与普通话之间的谐音,如瘸子进医院治脚(自觉):重庆话属西南官话,平翘舌不分,于是治与自同音;而在重庆话中脚与觉也同音,所以瘸子进医院指的就是自觉。

(2).意义相关

重庆方言熟语中意义相关的歇后语很多,如丰都城拉二胡鬼扯、癞格宝(癞蛤蟆)吃豇豆悬吊吊的、猫抓糍粑脱不到爪爪等。

3、俗语

重庆方言熟语中的俗语多是反映重庆人民生产生活的短句或韵语,结构简练,如包包散,包包散,不要婆婆看。这里的婆婆不是指普通话中丈夫的母亲,而是按照重庆人的习惯,指的是奶奶。重庆方言熟语中韵语的韵脚一般都押重庆方言音,如老太 婆,尖尖脚,汽车来了跑不脱等。

4、成语

重庆方言熟语中的成语并不多见, 但格式固定,熟识度高,如正南齐北指南北都周正,形容有规有矩,非常正式、严肃。一四六九是用概数表示大量的、全部的之义,这里跟古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处。

此外,重庆的方言熟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詈语, 如龟儿、格老子的、砍脑壳的在使用这些詈语的时候,有的单纯是为了骂人,但很多情况下用者表示气愤、欢喜等情绪的方式,有时甚至什么意义都没有,只是一种口头禅。

(二)、重庆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对比

首先,重庆方言中某些名词的词义与普通话相同,但其构词语素却完全不同。

例如:相因(便宜),脑壳(头),摸包儿(扒手),红苕(甘薯),梯坎儿(台阶),包谷(玉米),撑花儿(伞),婆娘(老婆),老汉(爸爸|父亲),堂客(妻子),宝器(傻子),幺儿(儿子),孩子(鞋子),男|女娃儿(男|女孩),膝盖(客西头),y货(次等货)瞎孔(胳肢窝),罗兜(屁股)等等。

其次,某些重庆方言中使用的动词与普通话的动词相同,但词义不同或使用范围有宽窄之分。有时方言中的一个词可以表达普通话中好几个词的意思。

例如:争在重庆方言里除了具有普通话的争吵之义外,还有你还欠我几块钱的意思,如你还争我几块钱。在重庆话里巴常作动词表示粘贴,但在普通话里巴做动词就不能表示粘贴,最多只能表示紧贴、黏结等近似义。

装 牤(māng)(装傻),舌老(丢失了),摆龙门阵(聊天),告哈儿(试一下),杀鸽(结束)哈脊跟儿(挠痒),达扑爬(摔跤),痴过来(伸过来),空了吹(不可信)拎菜(夹菜)冒皮皮(说大话的人),等。

再次,一些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

例如:清早八晨 (形容很早)、背时(活该)、白兹八兹(无缘无故)、归愈(整理好了) 、不摆老(不得了了) 、葩(软) 、死皮赖股 (耍无赖)、刁助 (故意)、硬笞夺棒(说话生硬)、 短处处(形容很短)、 莽粗粗(形容很傻)、 黑区麻空(形容很黑)、估倒起(蹲下)、悄悄咪咪(悄悄)、对穿对郭、哈起一砣(形容人很傻) 撇脱(容易)。

指示代词:嫩个、朗个、勒个、高头:上面 、 颠颠儿:顶端、当门 语气助词:撒、球、斗是、要得、迈、哈、对头 。

此外,在重庆,有种饮食教稍午,有种掩饰叫不存在,有种工具叫戳机,有种食品叫蒲裙,有种失望叫哦货,有种批评叫洗刷,有种佩服叫幺不倒台,有种职业叫棒棒有种支援叫扎起,有种幸灾乐祸叫该背时,有种舒服叫巴适,有种结束叫杀郭,有种炫耀叫柯德平,有种人他豁得转,有个东西叫雀雀,有种肯定叫儿哄, 有种停顿叫刹一脚,有种穿着叫光巴抖,有种吃货叫饭吧托,有种不耐烦叫少批跨,有种执着叫扭到费,有种人他黑弯酸,有个地方称为卡卡国国,有种家务叫杀贴,有种动物叫除扇,有种人叫戳锅漏,在重庆有种麻老虎她不咬人,只会让男人的耳朵趴 一些搞笑的重庆歇后语:

半夜吃桃子拣倒粑的捏 ,老太婆吃腊肉扯皮,擀面棒吹火窃不通,十五个驼子睡一床七拱八,冬瓜皮做帽子霉起灰(霉透顶),菜园坝的老鸹飞起来吃人, 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 解放碑上的钟群众观点,麻子照镜子个人观点,好吃街的板栗现炒现卖 叫花子守马路坐倒找钱,十街口迷了路不是(识)东西,落雨天不带伞精灵(经淋),驼子淋雨背时(湿),老太婆打呵嗨一望无涯(牙)。

三、重庆方言与普通话语法上的不同 重庆方言疑问句与普通话的差异

(一)、是非问:普通话的是非问句结构与陈述句基本相同, 其一般标志是: 有显著的上升语调, 有专用的语气词/吗、/ 吧等(不能用/呢 ), 可以用点头、摇头回答, 也可以用/是、嗯或/ 不、没有作答。有时/吗也可以省略。重庆话的是非问, 大都不用语气助词/吗, 而用/ 嗦、啥、哈、唛、哇, 常有揣测的意义,有的带有肯定的语气。例如:

重庆话 普通话

(1)你晓不晓得这件事? 你知道这件事儿吗? (2)你去不去参加校运动会? 你去参加运动会吗? (3)那篇稿子还可以啥? 那篇稿子还可以吧?

(4)我帮你选的衣服还行啥? 我给你挑选的衣服还可以吧?

(二)、特指问:普通话的特指问是用疑问代词(如/ 谁、什么、怎样、几等)代替未知部分的疑问句, 说话者希望对方就未知的部分(疑问代词)作答复, 句子要用升调。例如: ( 1) 谁让他到这里来的? ( 2) 你什么时候去学校? ( 3) 现在几点钟了?

重庆话里的特指问和普通话的差异较大, 主要表现在疑问代词的使用上。

(三)、选择问:选择问是提出两种(或几种)看法, 希望对方选择一种来回答。选择问常有两个分句, 常用/ 是和/ 还是相呼应, 常用语气词是/ 呢、啊。例如:

( 1)今天是他的生日, 还是他妻子的生日呢? ( 2) 你是学生不是学生? (或) 你是学生不是?

重庆方言中此类选择问的语序与普通话不同,普通话的/ vp+ 否定词+ vp或/ vp+ 否定词, 在重庆话里则是/ v+ 否定词+ vp。而且重庆话选择问很少用语气助词/呢, 通常可以不用, 要用的话, 有/哟、嘛、哦、哚、噎、喃等 例如:

( 1)今天是他过生, 还是他老婆过生(哦/哟/嘛)?

( 2)你是不是学生(哟/哦/哚/喃)?

(四)、反问句

普通话常常用/难道是/难道不是来表示反问, 用语气词/吗。重庆话里通常用/未必、/莫非、/硬是、/ 默倒( /以为之义)等副词, 语气词有/嗦、唛、哟、哦、喃、哎等。有很多时候不用反问副词, 靠说话中的重音体现肯定否定, 与普通话基本相同。例如:

重庆话 普通话

( 1)未必/莫非你敢打我唛? 难道你敢打我吗? ( 2)你以为我硬是不懂哟? 你以为我真不懂吗?

( 3)默倒就把我按下去了嗦? 以为就把我弄下去了吗? ( 4)这样的话哪个不会说哟? 这样的话谁不会说? ( 5)说这些啥子用喃? 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呢?

四、总结

重庆方言随着不断的发展变化,除了在语音上与普通话的差别较大以外,更突出的是还存在着大量的方言词汇。而现在我们所说的重庆方言,主要是以重庆主城区方言为主。

推荐访问:重庆 调查报告 重庆调查报告4篇 重庆调查报告4篇 关于重庆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