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九九迎重阳的心得体会10篇

时间:2023-12-11 09:12:01 来源:网友投稿

九九迎重阳的心得体会10篇

2023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工作总结例文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作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负责人,本人坚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依法治市工作要求,私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面履行工作职能,规范执法行为,强化队伍管理,努力提升自然资源规划系统法治水平。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九九迎重阳的心得体会的文章10篇,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九九迎重阳的心得体会篇1

  今天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也是国家法定的第x个老年节。值此节日来临之际,全国各地、很多单位部门都广泛开展了关爱老人的慰问演出、爱老敬老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可谓轰轰烈烈,让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氛围空前浓厚。敬老院、孤寡老人、留守家庭等成为社会助老组织最热衷的场所。家中父母,成为子女们、游子们的最牵挂。

  只是,一年一度,重阳来得慢、走得快,今天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敬老日,转眼就会变成明天的秋风落叶黄。“今又重阳”,又成为老人们一个365天的漫长等待。但我们必须说,节日一年一度,尊老敬老的热情却不能仅仅在节日。重阳节是敬老的日子,更应该成为每一年敬老的新开始,通过红红火火的节日宣传教育和敬老活动,要让全社会更懂得对老年人的尊敬,更理解尊老敬老的意义,从这一天开始,让尊老敬老成为全社会和每一个家庭的常态。

  央视曾有一则公益广告,演绎了人生的过程:先是襁褓中,被父母所爱,接着是牙牙学语、学走路、上学,成为翩翩少年、风华青年,再接着是步入社会,从为人子女到为人父母,从中年到老年、到被子女和社会尊敬的夕阳老人。人一生的成长几乎都是变化在每一个瞬间,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从被父母所养、到为子女所敬的不断变化着的轮回过程,看来令人思考。

  实际上,敬老本就是这样一个轮回的过程。人们常说,父母的今天,就是子女的明天,敬老就是敬自己。还有道:敬老当及时、尽孝不宜迟。的确,这些都不无道理。人生易老,从被人所养,到被人所敬,几十年如白驹过隙,在生命的过程中,让人时时感受的都是敬和被敬的浓浓亲情。

  尊老敬老从重阳开始,关键是人们要认识节日敬老的意义。重阳节也是老年节,需要敬老,但节日敬老更多的是过程,真正的意义在于通过节日宣传纪念,弘扬民族孝老传统,引领社会敬老风尚,激发人们的自觉性,让人们真正把尊老敬老作为一种责任、而非负担。

  尊老敬老从重阳开始,是时代的要求。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2.5亿,且正以最快的速度步入老龄化社会,预计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到2027年,我国将从一个“老龄化”社会转变为一个“老龄”社会,这意味着敬老使命的艰巨,社会必须加大敬老投入,每个人必须更加担当敬老的责任。

  尊老敬老从重阳开始,是情感的归宿。敬老不能靠节日,实际上,老人最需的是平时一点一滴、和风细雨般的关爱,而非节日“疾风骤雨”和“一阵风”的关照。老人对子女们的要求并不高,如近日媒体披露的多起家庭养老案件,老人状告子女,只是要求“常回家看看”。敬老,对子女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常回家看看,哪怕是隔三差五地打个电话、视个频。对社会来说,就是有个养老的良好环境和基本保障,让老年人能够做到老有所乐。

  尊老敬老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于家庭子女、还是社会,都要成为一种常态。重阳节敬老,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但愿火热的重阳节过后,是全社会更殷实的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常态和良好风尚。

九九迎重阳的心得体会篇2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伴随着旖旎秋光、飒飒秋风,重阳节如期而至。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节”。《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随着时光变迁,重阳节逐渐衍生出了登高“辞青”、出游赏景、赏菊、插茱萸等民俗活动。1989年,我国把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德孝文化传统,不仅得到保留,还被发扬光大,赋予新的时代含义,2013年7月1日起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老年法》)中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这是对传统孝文化的承续,对尊老、敬老作出了法律规定,赋予重阳节关爱老人的新内涵,今天的重阳节,已经从一个节日、一个节点,上升成一种纪念、一种文化,滋润人们的道德土壤,涵养我们的精神家园。

  重阳节的一大主题是“尊老敬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敬老,既是传统,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万善德为本,百行孝为先。”一个人所受恩惠莫重于父母,父母是生养我们的人。“子欲养而亲不待”,尊老敬老,其实最为重要的,在于“陪伴”。重阳节之际不妨多陪陪父母,而且要以重阳节为契机,把尊老、敬老变成日常行动,让重阳节蕴含的孝思纷扬、爱意浓厚等思想和情感深入人心,滋润我们的道德精神之根,涵养我们的精神家园。

  尊老敬老,最重要的是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已然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推进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使老年生活毫无后顾之忧只是最起码的保障。同时,还要看到,现在老人不愁吃不愁穿,追求的是健康的“夕阳红”。要满足老年人对晚年美好生活特别是精神文化的追求,从政府、社会到家庭,都要与时俱进地结合当下的时代条件和内容增强老人的晚年幸福感,让老年人充分感受到全社会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尊重老同志、爱护老同志、学习老同志的良好社会氛围,让所有的老人都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家是最小国,国是家。没有家国的情怀,重阳节就无处落脚。人有志,家有谱,国有史。可以说,对于子女而言,重阳是感恩机遇的一次总结;对于家庭来说,重阳是尊老敬老的一个契机;就国家而言,重阳是“家国两相依”的一种浓缩。既寓意吉祥如意,又彪炳生生不息,既彰显韶光易逝,又铭刻岁月不老,这正是重阳至今仍广为流传的文化传统、民族基因。

  庆祝重阳节,我们不仅仅要延续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根基,更应让敬老之风、家国情怀在神州大地尽情流淌,把个体价值、家庭梦想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将个人理想与人民追求紧紧相连、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紧紧相连,以奋斗点亮人生舞台,不负新时代,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情怀,以实干谱写时代芳华,为国强家富“撸起袖子加油干”。

九九迎重阳的心得体会篇3

  重阳节是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幼优良传统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校举行了主题为“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的庆祝活动。现将我校活动具体状况作如下总结:

  一、活动时间x月1日—x月31日。

  二、参加人员

  全体师生、大部分退休老教师

  三、主持人刘开兵

  四、活动过程

  1、深入开展敬老宣传,唱响尊老敬老主弦律

  透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广泛宣传了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同时进一步大力宣传了广大老年人对社会、对家庭、对当地经济建设所作的贡献和老有所为的先进典型,提高人们对老年人重要地位的认识。

  2、赏重阳经典诗词,扬敬老传统美德

  透过校园广播,重温重阳经典诗词,宣扬敬老爱老的中华美德。提高学生朗诵诗词的潜力,使学生对诗词朗诵增添了新感悟。

  3、用心组织学生开展敬老爱老活动

  (1)开展“清茶表孝心”活动:让学生回家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献上一杯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2)开展“家书寄真情”活动:由班主任组织学生给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写信、打电话、发信息等不同方式,表达对长辈的敬重。

  (3)开展“礼让老人”活动:外出乘车时,为老人让座;在其他有老人在的活动场所,让老人先活动。

  (4)开展“颂重阳诗篇”活动:由班主任组织班级学生举行重阳诗词朗读比赛。

  透过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不仅仅能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自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情感,更能把享受“长辈的爱”的感情进行迁移,让孩子们去爱自己身边的每一位老人,帮忙弱者,在生活中自然地走进感情的世界,体验幸福生活的喜悦。同时也让老人们为自己孩子的成长与进步感到欣慰与骄傲。

  4、组织退休教师与校园师生开展活动

  (1)退休教师与在职教职工座谈

  重阳节这天,我校有6位退休老师(共9位退休教师,)来到校园与我校全体教职工进行了座谈。其中周进才、周世雄、李成贤、陈东等退休老师先后发了言,谈到了校园对退休老师的关心;谈到了校园近年为全乡人民的教育事业做成的成绩和贡献;谈到了今后对校园发展的推荐。校园校长李良、工会主席刘开兵和部分教职工也先后发了言,肯定了各位退休教师为我校的发展及本乡的教育事业的贡献,期望他们经常来到校园指导工作、参加校园各项活动,真正体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依。

  (2)座谈会后的交流

  座谈会后,退休教师们和校园全体教工一齐会餐,相互交流、互诉离别情谊、畅谈人生赞歌,互勉互励使整个活动进入高潮。

九九迎重阳的心得体会篇4

  一千多年前的今天,杜甫登高远眺,面对苍穹吟出千古绝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穿越历史的烟云,又是一年重阳,再颂经典,宛如心声……

  宁静的傍晚,我独自一人站在林荫道旁的一棵树下,阳光斜斜地洒下来,细碎地穿过零落的树叶,在我的眼睛里投下斑斑驳驳的亮光。而我却丝毫不能从那光芒中获得温暖,反觉得有一种从骨髓中散出的凄冷。看那枯黄的树叶光华不再,即便在这温暖的风中也冻得瑟瑟发抖,坚持不住就要飘落下来,像蝴蝶绝美的舞蹈,而后归于寂寞。裹衣离开,我感觉自己就像那些被抛弃和遗忘的败叶,远隔亲人好友,在这遥远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气,咀嚼思念的苦果。

  窗外,一阵秋风吹来,我再一次抬头看那些纷飞在空中的枯叶。忽然觉得它们很像自然的信笺,而关爱是一枚通行世界的邮票,枯叶用尽最后的生命燃烧成一缕缕灿烂,给无数异地的亲朋好友传递温情与祝福,让世界不再孤单。原来只要心心相印,距离永不会阻隔真情;其实只要真情恒久,天涯也不过咫尺比邻。

九九迎重阳的心得体会篇5

  金黄的树叶离开了树梢,在空中如蝴蝶样飞舞,最后以柔美的弧度悄无声息地落在地上。一片片的金黄,为冷寂的街道作了最美的点缀,渐渐的,秋天的韵味浓了起来。秋天又来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枫叶正红时,又是重阳节到了。我踏上了家乡的路。往日泥泞的小路。如今还十分亲切,路旁的景物依旧。只是觉得更添了一份愁绪。因为睹物思人,而物是人非。是的,重阳节,难免让人回想起过往的人,过往的事,过往的一切。更难免让人触景伤人,不经意间,我又想起了我那已故的、亲爱的外公。往日外公的欢声笑语,又在我脑海中浮现,让我对他的思念在秋风中更加强烈。

  几年前的一个重阳节。那时外公还在我们身边。他是一个很活泼很可爱的“老小孩”,因为他有一颗常青的心,又有宽广的胸怀。他的笑。是那么爽朗、清澈又慈祥,他的一切,都感染着身边的人。

  可生老病死—这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终究让外公从此成为过去,只给我们留下似枫叶般的回忆,徐徐的`落下,沉甸甸地压在心头。那爽朗的笑容从此定格了。那一刻,我似乎长大了,明白了人世的悲欢离合,明白何谓亲情,明白在世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一切。

  如今重阳节,我站在往日的小路上,习习秋风,夹杂着思念,吹乱了我的思绪,古往今来,人们都喜欢悲秋。又值重阳,我终于明白这“悲”从何而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此时此刻,我反复咀嚼着这句诗的韵味,尝到“少一人”中包含的那份沉甸甸的思念,其中有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过往的追忆。我于这迷离的秋色中,试图寻找昨日一幕幕珍贵的画面,不知不觉,太阳已滑到了山间,像一只泛黄的大石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心里默念着,踏向了归途……

九九迎重阳的心得体会篇6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往往只剩下一些简单的符号,例如端午节就是吃粽子,中秋节就是吃月饼……但如果了解了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和传统礼俗,你也许会发现,它们其实既有趣,又有魅力。

  重阳节也是一样。一说到“重阳节”,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老人节”,于是,气氛似乎立刻就庄严起来。没错,重阳节是我国的老人节,但又远远不止如此。

  重阳之时,正是金秋最美的时节,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蔬果成熟,稻谷金黄。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这个时候的节日,也必然充满着收获的喜悦。《吕氏春秋》中就记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意思是九月要收藏粮食、祭祀谷神和上帝。

  在汉代,人们就有了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惯——当时被称为“蓬饵”,后来慢慢演变成重阳糕——“糕”谐音“高”,吃“重阳糕”既有“步步高升”的吉利寓意,又跟重阳节“登高望远”的习俗相呼应。假如实在没有时间或机会登高,人们觉得吃几块重阳糕也可替代。

  当然,不能忘了重阳节的重头戏菊花。东汉的《风俗通义》记载:“南阳郦县有甘谷,谷中水甘美,云其山上大有菊华,水从山上流下,得其滋液,谷中三十余家,不复穿井,仰饮此水,上寿者百二三十,中者百余岁,七八十者,名之为夭,菊华轻身益气,令人坚强故也。”意思是说,南阳郦县这个地方的人,喝了菊花山泉,个个身强体壮,寿命长到一百多岁,多么令人羡慕!

  所以,古人一直觉得菊花与长寿有关。在重阳节这天,不但要佩戴菊花和茱萸来装扮自己,还要喝菊花酒。陶渊明以爱菊出名,他就大张旗鼓地为重阳节和菊花做广告:“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持胶靡由,空服九华。”又说:“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这就是直接吃菊花了。还说:“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这大概是喝菊花酒。至于“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名句,更是中国菊文化的开山力作。

  到了唐代,重阳节更是成为国家法定的节日,政府还发给各级官吏数额不等的“过节费”。在重阳这天,皇帝亲自参与,君臣曲江饮宴赋诗,活动盛况空前。所以,重阳节也可以理解为古人的“秋游节”。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乐冈等处宴聚。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掺饤果实,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之类。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诸禅寺各有斋会。”看,多么欢乐的重阳节,大家一起用菊花装饰房屋,一起去郊游,一边郊游还一边野餐,野餐还做得花样百出。看这段文字,简直能听到宋人过节的喧闹声,闻到宴会食物的阵阵飘香。

  当然,重阳节还有一个重要节俗是佩戴茱萸。《西京杂记》载,汉武帝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王维的名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更是妇孺皆知。只不过这个习俗后来渐渐失传了。到了民国时期,施蛰存就写到:“唐宋人既说这种植物茱英,是‘处处有之,江浙蜀汉尤多’,而我却至今还不识得。”

  所以,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其实很丰富。包括重阳节在内的节日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抒情诗,她的仪式里面葆养着这个民族常绿的童心。了解了这些,你才能知道我们这个民族有着什么样的心灵史,也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并将之发扬光大。

九九迎重阳的心得体会篇7

  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登高和观赏菊花是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2003年重阳节记录下的母亲的一组图片,当时89岁的母亲身体尚好,重阳节那天恰逢“国庆”长假期间,我和家人用轮椅推着母亲去登高和赏菊。老年人登山秋游,可以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

  烈士山公园是城区中的一座纪念性公园,公园总面积37.5万平方米,有纪念区、老年活动区、水景区、儿童活动区4个分区。纪念区以烈士山峰为主景。山峰海拔高度为97.5米,北坡是250级台阶,象征着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我们推着母亲沿东面的盘山路上山,当轮椅和母亲一起被推上山顶时,吸引了不少羡慕的目光,而此时的母亲更兴奋得像个孩子。在刻有汉白玉浮雕烈士纪念碑前,母亲与一些素不相识的老人们聊起家常,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用照相机记录下了这其乐融融的一幕。

  上山难下山更难,为防止轮椅失控下滑,采用上面拽下面顶的办法,顺原路下山后又推着母亲经胜利广场去公园赏菊,时逢国庆期间,灿烂的鲜花和游人的笑脸把广场和公园装扮得格外美丽。各式花坛营造出一片花团锦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亲人的陪伴下,徜徉在花海中,母亲一脸的幸福与快乐。

  又是一年重阳节,景色依旧,物是人非。今年国庆10点钟,93岁的老母亲安详地走到另一个世界里,在那里她还会赏菊登高吗?早晨,我独自登上山顶,一路上寻觅着回忆着,在登山晨练的老人中间寻找母亲的身影,我祝愿天下的老人永远健康快乐。

九九迎重阳的心得体会篇8

  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名“老人节”。今年的重阳节过得特别有意义,因为我们学校组织了全体同学到东成敬老院送温暖,献爱心,陪老人们度过一年一度的重阳节。

  来到敬老院,我们老师的吩付在敬老院门前的大空地集合,然后提着抱者花花绿绿的营养品和日常用品走向公公婆婆们。公公婆婆看了我们后,心花怒放,立刻排成两队队伍欢迎我们。好象当我们是他们的孙子了。

  后来,红十字会的一位阿姨和华润超市的一位哥哥姐姐们还有我们学校的校长轮流上台演讲。人欢迎的要数华润超市的一位哥哥了!他冲冲忙忙地上台说了几句祝福的话,就说“拜拜”了。逗地大家哈哈大笑。演说就暂告一段落。

  我们非常醒目,立刻把礼物交给了公公婆婆,而且我还对我前面的一位老公公说了一段祝福的话:“祝老公公老当益壮,身体健康”呢!老公公听了乐呵呵的好象十分开心。为了哄公公婆婆开心,我们几个同学找到一位走路不便的老婆婆,和她聊天,给她按摩,听她讲故事。虽然讲的是那些老掉大牙的故事,但是仔细一听,故事里蕴含着老婆婆的热情和好客,使我百听不厌。

  快乐的时间过得真快啊!我们要回去了。一路上,我没有了像刚才来老人院时的兴奋,心里好像有什么想不通似的:我看见东城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触景生情,担心我老了之后也会在那里安家,没有亲人来看望,每天孤孤单单,生不如死。不过,经过一会儿思考我那个想不通的事情已想通了。现在老人院的工作人员已经改变了很多,对公公婆婆像对自己的父母一样好,所以,我又恢复来时的心情,和朋友聊天、歌唱……

九九迎重阳的心得体会篇9

  今天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也是国家法定的第x个老年节。值此节日来临之际,全国各地、很多单位部门都广泛开展了关爱老人的慰问演出、爱老敬老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可谓轰轰烈烈,让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氛围空前浓厚。敬老院、孤寡老人、留守家庭等成为社会助老组织最热衷的场所。家中父母,成为子女们、游子们的最牵挂。

  只是,一年一度,重阳来得慢、走得快,今天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敬老日,转眼就会变成明天的秋风落叶黄。“今又重阳”,又成为老人们一个365天的漫长等待。但我们必须说,节日一年一度,尊老敬老的热情却不能仅仅在节日。重阳节是敬老的日子,更应该成为每一年敬老的新开始,通过红红火火的节日宣传教育和敬老活动,要让全社会更懂得对老年人的尊敬,更理解尊老敬老的意义,从这一天开始,让尊老敬老成为全社会和每一个家庭的常态。

  央视曾有一则公益广告,演绎了人生的过程:先是襁褓中,被父母所爱,接着是牙牙学语、学走路、上学,成为翩翩少年、风华青年,再接着是步入社会,从为人子女到为人父母,从中年到老年、到被子女和社会尊敬的夕阳老人。人一生的成长几乎都是变化在每一个瞬间,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从被父母所养、到为子女所敬的不断变化着的轮回过程,看来令人思考

  实际上,敬老本就是这样一个轮回的过程。人们常说,父母的今天,就是子女的明天,敬老就是敬自己。还有道:敬老当及时、尽孝不宜迟。的确,这些都不无道理。人生易老,从被人所养,到被人所敬,几十年如白驹过隙,在生命的过程中,让人时时感受的都是敬和被敬的浓浓亲情。

  尊老敬老从重阳开始,关键是人们要认识节日敬老的意义。重阳节也是老年节,需要敬老,但节日敬老更多的是过程,真正的意义在于通过节日宣传纪念,弘扬民族孝老传统,引领社会敬老风尚,激发人们的自觉性,让人们真正把尊老敬老作为一种责任、而非负担。

  尊老敬老从重阳开始,是时代的要求。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2.5亿,且正以最快的速度步入老龄化社会,预计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到2027年,我国将从一个“老龄化”社会转变为一个“老龄”社会,这意味着敬老使命的艰巨,社会必须加大敬老投入,每个人必须更加担当敬老的责任。

  尊老敬老从重阳开始,是情感的归宿。敬老不能靠节日,实际上,老人最需的是平时一点一滴、和风细雨般的关爱,而非节日“疾风骤雨”和“一阵风”的关照。老人对子女们的要求并不高,如近日媒体披露的多起家庭养老案件,老人状告子女,只是要求“常回家看看”。敬老,对子女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常回家看看,哪怕是隔三差五地打个电话、视个频。对社会来说,就是有个养老的良好环境和基本保障,让老年人能够做到老有所乐。

  尊老敬老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于家庭子女、还是社会,都要成为一种常态。重阳节敬老,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但愿火热的重阳节过后,是全社会更殷实的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常态和良好风尚。

九九迎重阳的心得体会篇10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往往只剩下一些简单的符号,例如端午节就是吃粽子,中秋节就是吃月饼……但如果了解了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和传统礼俗,你也许会发现,它们其实既有趣,又有魅力。

  重阳节也是一样。一说到“重阳节”,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老人节”,于是,气氛似乎立刻就庄严起来。没错,重阳节是我国的老人节,但又远远不止如此。

  重阳之时,正是金秋最美的时节,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蔬果成熟,稻谷金黄。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这个时候的节日,也必然充满着收获的喜悦。《吕氏春秋》中就记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意思是九月要收藏粮食、祭祀谷神和上帝。

  在汉代,人们就有了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惯——当时被称为“蓬饵”,后来慢慢演变成重阳糕——“糕”谐音“高”,吃“重阳糕”既有“步步高升”的吉利寓意,又跟重阳节“登高望远”的习俗相呼应。假如实在没有时间或机会登高,人们觉得吃几块重阳糕也可替代。

  当然,不能忘了重阳节的重头戏菊花。东汉的《风俗通义》记载:“南阳郦县有甘谷,谷中水甘美,云其山上大有菊华,水从山上流下,得其滋液,谷中三十余家,不复穿井,仰饮此水,上寿者百二三十,中者百余岁,七八十者,名之为夭,菊华轻身益气,令人坚强故也。”意思是说,南阳郦县这个地方的人,喝了菊花山泉,个个身强体壮,寿命长到一百多岁,多么令人羡慕!

  所以,古人一直觉得菊花与长寿有关。在重阳节这天,不但要佩戴菊花和茱萸来装扮自己,还要喝菊花酒。陶渊明以爱菊出名,他就大张旗鼓地为重阳节和菊花做广告:“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持胶靡由,空服九华。”又说:“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这就是直接吃菊花了。还说:“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这大概是喝菊花酒。至于“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名句,更是中国菊文化的开山力作。

  到了唐代,重阳节更是成为国家法定的节日,政府还发给各级官吏数额不等的“过节费”。在重阳这天,皇帝亲自参与,君臣曲江饮宴赋诗,活动盛况空前。所以,重阳节也可以理解为古人的“秋游节”。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乐冈等处宴聚。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掺饤果实,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之类。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诸禅寺各有斋会。”看,多么欢乐的重阳节,大家一起用菊花装饰房屋,一起去郊游,一边郊游还一边野餐,野餐还做得花样百出。看这段文字,简直能听到宋人过节的喧闹声,闻到宴会食物的阵阵飘香。

  当然,重阳节还有一个重要节俗是佩戴茱萸。《西京杂记》载,汉武帝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王维的名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更是妇孺皆知。只不过这个习俗后来渐渐失传了。到了民国时期,施蛰存就写到:“唐宋人既说这种植物茱英,是‘处处有之,江浙蜀汉尤多’,而我却至今还不识得。”

  所以,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其实很丰富。包括重阳节在内的节日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抒情诗,她的仪式里面葆养着这个民族常绿的童心。了解了这些,你才能知道我们这个民族有着什么样的心灵史,也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并将之发扬光大。

推荐访问:重阳 心得体会 九九 九九重阳节心得体会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心得体会 九九重阳节教育活动感悟 九九重阳话敬老观后感 九九重阳节后感 传统文化教育九九重阳节感悟 九九重阳节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九九重阳节活动心得体会 九九重阳节心得体会800字 九九重阳节心得体会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