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最新观看忏悔录心得体会(五篇),供大家参考。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观看忏悔录的心得体会篇一
每天看一点,中间又因为太冗长停了下来,几度想放弃,却在要归还的时候囫囵吞枣的看了一遍。这本书可以说是忏悔又实在不是,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呐喊。
在这本书里,卢梭说:“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什么时候吹响,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人……请你把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这一个“好”字是如此震憾人的心灵,又是如此悲哀。这本是不得已之作,为了避免自己成为一个千古罪人,卢梭在晚年逃亡的路上断断续续的完成这本书,否则他不会写这样以忏悔为书名的自传的。
卢梭就如同一个手术室里持刀的医生,先是细细的搜寻,搜寻带有病症的毒瘤。再为了防止它扩散,连血带肉的又挖又切,撕裂般的疼痛,再缝合,再切开再挖。最终却没有找到人们所说的毒瘤,只是寻找到一些发炎,或是红肿的地方,实在不用如此动大手术。可是为了证明这件事,却又必须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着一场手术。
卢梭事无巨细的诉说着自己生活的每一件事,能想到的每一细节。从小到大,接触的人;如何处的事,如何一点点的成长;详细的写他受到的恩惠,受到的陷害;写他的思想,他的成就,他的做法,他的无奈;写他一生坎坷的人生。
卢梭是瑞士裔的法国思想家、哲学家、作家、政治理论家和作曲家。是18世纪法国在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法国革命的政治,思想,教育,音乐中都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他从一个钟表匠的儿子取到如此成就,他完全可以自傲自大,可是他却没有。却以极其自卑的语言来形容他的成绩,讲他的音乐,讲他的文学,缓慢而又坚难的成绩,他是如此的谦逊。
这是一本自我曝露的自传,卢梭写他的不光彩的经历和一些肮脏的想法,勇敢而真实的评判了自己。
当今社会,你会遇到越来越多的人自恋,自萌,自我,自曝。可是同卢梭比起来就如同一粒尘土浮在空中,那么渺小,风一吹来便消失的无影无踪。而《忏悔录》却受到人们的长久景仰,流传千史。
当你心有愧疚,心有疑惑,心有不安,心有秘密,去看一看《忏悔录》,相信这本书总会给你的心灵一定的触动。
观看忏悔录的心得体会篇二
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全力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历史抉择。读完《忏悔录》后,我不仅为腐败者的沉沦感到痛心疾首,更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普通公务员肩负的职责重担。“志当存高远”,从加入党组织的那一刻起,我们的誓词、行动就紧紧和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了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任何时期都不能忘记,应时刻铭刻在心中。
只有认真学习,执行中央反腐倡廉和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时刻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一心为党、一心为公,廉洁自律,克己奉公,永葆党员干部的纯洁公仆本色,拒腐蚀永不沾,才能保证党的事业不断前进,不断取得新胜利。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保持廉洁自律,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断学习,提高认识,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从《忏悔录》腐败者违法犯罪的轨迹中,不难看出,他们的不义之财来自权力的“魔棒”,他们用权力演绎了一场场淋漓尽致的权钱、权色交易之戏。他们无视党纪国法,目无组织纪律,不顾群众利益,弄虚作假,独断专行,横行霸道,腐化堕落,不仅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而且使人民群众利益遭受了严重损失。通过这次组织观看《忏悔录》警示教育活动,使我看到少数党员干部由于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抵御不住诱惑,走向了犯罪的深渊,以致身陷囹圄,结果令人痛心、扼腕疾首。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无利而不往,做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清醒的认识到身上担负的历史使命,深刻领会党中央在党的廉政建设中的深谋远虑,全面增强对拒腐防变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不断增强政治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思想改造,树立牢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权利关,时刻清醒的认识到权力是谁负于的,应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谁谋利益,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自重、自律、自警,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二、以案为鉴,警钟长鸣,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
观看完《忏悔录》后,发人深醒,令人深思,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贪官们留下了千古骂名,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以案为鉴,才能警钟长鸣,做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清醒地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人莫贪,清贫为官是正道”,古往今来,贪官贪恋美色、钱财、权力,如和坤之流永远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而一心为民、清正为官,“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刘墉等永远被人民铭记在心里。《忏悔录》的案例详实、全面,个个如宏钟长鸣于耳,不时地警示、提醒着自己。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讲为政者必须身正行直,办事公道。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如果说一套,做一套,就逐步失去群众的信任,就会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要立共产主义的大志,成人民群众的大事,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干事业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对等权力要有如履薄冰的精神,要慎权,要严于自律、公道正派、洁身自好,清廉自守,否则就“一失足成千古恨”,成为了王怀忠之流。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要把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当作是一面镜子,经常照一照,检查一下,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在日常工作中要常怀律已之心,常思为民之责,手莫伸、人莫贪,在自己面前真正筑起一道防腐防变的铁篱笆。
观看忏悔录的心得体会篇三
一、理想信念是防腐拒变之根本
通过部分干部的“东窗事发”不难看出,那些之所以成了阶下囚,究其原因,根源在于理想信念的动摇。平时,他们淡化了理想信念的自我教育和学习。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结果,自然地就肆无忌惮地受贿、贪污。从这些人不难看到,理想信念动摇的危险性。
二、工作作风过硬是防腐拒变的内在要求
没有过硬的工作作风,就很难经得起现实对你的综合考验。工作作风是一个人思想的外在行为表现。光有好思想而不去身体力行不行,只有去做了,才能真正实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人生价值。作风不过硬,就容易为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名利所诱惑。一些党员干部就因为作风不过硬而被别有用心之人牵着鼻子下水。于是,总是会上谈廉政,会下收好处费。只有从严要求自己和身边的人,建立起坚定的工作作风,才能经得起各种考验。
三、廉洁自律是约束自我保护自我的真正法宝
从干部保护的角度讲,廉洁自律是干部防腐拒变的法宝。作为一个干部,只有从严要求自己,才能经得起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利益的诱惑。从领导岗位到阶下囚,无不说明一个人在岗位上自制力的重要性。从小贪到巨贪,从小贿收礼到大贿收钱,一步一步放纵自己,大肆进行权钱交易。结果,自然是被“双规”,接受党纪国法的洗礼。可见,在领导岗位上,只有自始至终加强自身的廉洁自律意识,才不至于被“糖衣炮弹”击倒。
四、群众观念是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
一个没有群众观念的干部,不可能干出令群众满意的实事来。群众观念是执政为民理念的思想基础。有了群众观念这个思想基础,才能在工作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更好地为群众多办实事,切实地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观念实际上就是公众观念。如果没有公众观念,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就谈不上为人民服务,也就谈不上做“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那些在反腐倡廉中违法违纪者,就是因为群众观念淡化私欲膨胀所致。
总之,通过这次反腐倡廉的教育和学习,使我深深感到一个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的可怕、工作作风败坏的可悲、廉洁自律意识淡化的可怜、群众观念不强的可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寻找差距,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振奋精神,做好当前工作。
观看忏悔录的心得体会篇四
作者倾其思想,坦露着一颗透明的灵魂来书写他人生的点点滴滴与坎坎坷坷的。他的文字挟带着一股巨大的热忱引你进入他内心世界。他用自己的语言渲泻出他的渴望,他的追求;也用常人不可及的大胆表白,剖析自我人性,自我情感。文一开始卢梭就写道:“我现在要做一项既无前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艰巨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貌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这样迫切的言辞又怎能不让人走进他真挚、诚恳的精神家园中去呢?
在他近似于迷雾样的一个个小故事,一章章小片断中贴近他的回忆,他的心灵,在文字里与他或激昂或沉默或抑郁或舒畅或快乐或平静或热烈的起起伏伏、若浓若淡的叙述中行进,去领略他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阴晴圆缺,去探寻他经历的爱恨情仇、恩怨变迁。
卢梭的童年既是悲哀的,又是幸运的。他刚出生,母亲便因难产而死亡,父亲由此对他又怜又恨。他的父亲伊萨克与他母亲苏萨娜自小青梅竹马,感情笃深。父亲自失去爱妻后,每每从他的身上找寻妻子的影子,常情不自禁地拥抱幼小的他而泪眼朦胧。父亲几乎把全部的爱给予了他。
这位身为宫廷钟表匠的父亲,不仅有英俊的外表和过人的手艺,还特别喜欢读书。在卢梭五、六岁时,他把他妻子生前的藏书全部拿出,拣出书来一段段读给卢梭听,然后轮流阅读,直到夜晚,通宵达旦的看书。父亲用这种方式忘却丧偶之痛,无意中给卢梭营造出一个读书的环境,以至于童年的卢梭到了无书不能眠的地步。“这种危险的方法,不久便使我得了极端娴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我对事物本身还没有一点儿概念,却已经了解到所有的情感了。”父亲以读书为游戏打发时日的作法,给卢梭早期心灵注入了知识的芳香,这种无为而治也催发他心智过早的比别的小孩成熟。他的姑姑十分爱好音乐,这又让他多了一种喜好。也许秉承了他母亲的温柔与聪慧,加上他父亲与姑姑的无比关爱,卢梭自小性情温和,很逗大人喜欢。
直到父亲的因故离家,卢梭住进他舅舅家与表哥一道生活才一开始面向社会。进教堂做弥撒时,他遇上了他一生第一个令他产生好感的女性——朗拜尔西埃小姐。
读到一些细腻而深刻的情节,感受他成长中所承荷的开心与苦恼,一个鲜活、丰满的卢梭形象跃然出纸而呈现在你眼前,是那样的真切、朴实而又厚深。他比他同龄人性格要更具复杂的一面。后在他十六岁时,得到了体现。
谈到卢梭不能不提到华伦夫人。如果没有这个杰出的女性慷慨仁慈的培养和经济支持,历史上就不会有这位卢梭。他在与华伦夫人同居期间,生活才稍稍稳定,安心读书、思考问题并写作。年长卢梭11岁的华伦夫人出身于一个古老的贵族世家,她很年轻的时候就结了婚,婚姻并不美满。她逃到法国,法王便把华伦夫人收留在他的庇护之下,并且给她一千五百银币的年金。风姿绰约的华伦夫人是一个有非凡智慧的女人,她成了卢梭的庇护人、老师、情人及知心的朋友。从一件小事上我们可以看到卢梭是如何痴恋这个可爱的女人的:一天吃饭的时候,华伦夫人刚把一片肉送进嘴里,卢梭便说上面有一根头发,华伦夫人将肉吐到盘子里,卢梭用叉子叉起来,飞快地吞下肚去。
在家庭与社会的双重薰陶下,他的心慢慢定了方向。他在悠然的平和中度过三十年。步入壮年是时,他开始了个人的写作生涯,著书《爱弥尔》。可由于这本书的思想与当时的政治格格不入,书稿被当局焚烧,自己被迫走上了流亡的生活,其中还遭友人所害。凡此种种,他没有放弃写作,而是坚强的活了下来。忏悔录的下半部就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断断续续写下的。
写书更写出了他善于释放的个性特质。他说:“我对我的内心价值有所意识,它一面使我感到不公正的贬低,一面又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种感觉,并使我潸然泪下,而我生平就是让喜欢让眼泪尽情倾泻的。”卢梭就是这样把生活中的不平化为了一缕烟雾而平衡自我心态。也正是这种易感的情怀,让他给这本没有任何粉饰的传记赋予了最原始的思想与情感,真实记录下他大半生心路里程。人们认识了他,记住了他。200多年了,作为人物自传的《忏悔录》,是唯一济身世界名著的作品,这不能不说是卢梭的心血凝结的人性闪光点所带来的磨灭不息的经典之伟。它不是小说。是串连卢梭回意的杂文集。而每一段杂文都是作者心灵轨迹的烙印。
现在,不管是在大大小小的书店里还是大街小巷的书摊上到处是各种名人的传记。然而,翻开一本本书,从头到尾,通篇都是过五关、斩六将,把自己说成一朵花,把别人说成豆腐渣,借机抬高自己,为自己树碑立传。总之,不是他(她)实际的那样,而是他(她)希望的那样。自传的过程无形中都会产生一种扬长避短的心里。而这种心里无疑会扭曲真实性、坦诚性。
《忏悔录》是我接触过的最勇敢、最真诚、最“暴露隐私”的书。
卢梭的为人向来遭人垢病。他性格激烈、多变,热情奔放而又极端敏感,大悲大喜旁若无人,缺乏自制力。正是这些相互冲突的个性让他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他睿智但是也活得苟且,他骄傲但是也卑微,他坦诚但是也有掩饰。在自传里,卢梭忏悔了一个年轻时犯的错误。有一次他偷了主人家一颗贵重的钮扣,把事情赖在一个他喜欢的小女仆身上,因而使那个无辜的女仆蒙受了羞辱。
卢梭说: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万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观看忏悔录的心得体会篇五
卢梭在《忏悔录》中写十八世纪这个阶层的精神状况、道德水平、爱好与兴趣、愿望与追求。在这里,卢梭致力于发掘平民的精神境界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自然淳朴的人性、值得赞美的道德情操、出色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生活趣味等等。他把他平民家庭中那亲切宁静的柔情描写得多么动人啊,使它在那冰冷无情的社会大海的背景上,象是一个始终召唤着他的温情之岛。
他笔下的农民都是一些朴实的形象,他遇到的那个小店主是那么忠厚和富有同情心,竟允许一个素不相识的流浪者在他店里骗吃了一顿饭;他亲密的伙伴、华伦夫人的男仆阿奈不仅人格高尚,而且有广博的学识和出色的才干;此外,还有“善良的小伙子”平民乐师勒·麦特尔、他的少年流浪汉朋友“聪明的巴克勒”、可怜的女仆“和善、聪明和绝对诚实的”玛丽永,他们在那恶浊的社会环境里也都发散出了清新的气息,使卢梭对他们一直保持着美好的记忆。
另一方面,卢梭又以不加掩饰的厌恶和鄙视追述了他所遇见的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中的各种人物,首席法官西蒙先生是“一个不断向贵妇们献殷勤的小猴子”;教会人物几乎都有“伪善或厚颜无耻的丑态”,其中还有不少淫邪的色情狂;贵妇人的习气是轻浮和寡廉鲜耻,有的“名声很坏”;至于巴黎的权贵,无不道德沦丧、性情刁钻、伪善阴险。在卢梭的眼里,平民的世界远比上流社会来得高尚、优越,他曾说“只有在庄稼人的粗布衣服下面,而不是在廷臣的绣金衣服下面,才能发现有力的身躯。装饰与德行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这种对“布衣”的崇尚,对权贵的贬责,在《忏悔录》里又有了再一次的发挥,他这样总结说:“为什么我年轻的时候遇到了这样多的好人,到我年纪大了的时候,好人就那样少了呢?是好人绝种了吗?不是的,这是由于我今天需要找好人的社会阶层已经不再是我当年遇到好人的那个社会阶层了。
在一般平民中间,虽然只偶尔流露热情,但自然情感却是随时可以见到的。在上流社会中,则连这种自然情感也完全窒息了。他们在情感的幌子下,只受利益或虚荣心的支配。”卢梭自传中强烈的平民精神,使他在文学史上获得了他所独有的特色,法国人自己说得好:“没有一个作家象卢梭这样善于把穷人表现得卓越不凡。”
他告诉读者,他从自己那充满真挚温情的平民家庭中获得了“一颗多情的心”,虽然他把这视为“一生不幸的根源”,但一直以他“温柔多情”、具有真情实感而自豪;他又从“淳朴的农村生活”中得到了“不可估量的好处”,“心里豁然开朗,懂得了友情”,虽然他后来也做过不够朋友的事,但更多的时候是在友情与功利之间选择了前者,甚至为了和流浪少年巴克勒的友谊而高唱着“再见吧,都城,再见吧,宫廷、野心、虚荣心,再见吧,爱情和美人”,离开了为他提供“飞黄腾达”的机遇的古丰伯爵。在他看来人具有自己的本性,人的本性中包括了人的一切自然的要求,如对自由的向往、对异性的追求、对精美物品的爱好,
他过着贫穷的生活,却有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他很早就对读书“有一种罕有的兴趣”,即使是在当学徒的时候,也甘冒受惩罚的危险而坚持读书,甚至为了得到书籍而当掉了自己的衬衫和领带。他博览群书,长期的读书生活唤起了他“更高尚的感情”,形成了他高出于上层阶级的精神境界。
他处于反动黑暗的封建统治之下,却具有“倔强豪迈以及不肯受束缚受奴役的性格”,敢于“在巴黎成为专制君主政体的反对者和坚定的共和派”。他眼见“不幸的人民遭受痛苦”,“对压迫他们的人”又充满了“不可遏制的痛恨”,他鼓吹自由,反对奴役,宣称“无论在什么事情上,约束、屈从都是我不能忍受的”。他虽然反对法国的封建专制,并且在这个国家里受到了“政府、法官、作家联合在一起的疯狂攻击”,但他对法兰西的历史文化始终怀着深厚的感情,对法兰西民族寄予了坚强的信念,深信“有一天他们会把我从苦恼的羁绊中解救出来”。
他对爱情也表示了全新的理解,他崇尚男女之间真诚深挚的情感,特别重视感情的高尚和纯洁,认为彼此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它不是基于情欲、性别、年龄、容貌,而是基于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切,除非死亡,就绝不能丧失的那一切”,也就是说,应该包含着人类一切美好高尚的东西。他与华伦夫人长期过着一种纯净的爱情生活,那种诚挚的性质在十八世纪的社会生活中是很难见到的。他与葛莱芬丽小姐和加蕾小姐的一段邂逅,是多么充满稚气而又散发出迷人的青春的气息!他与巴西勒太太之间的一段感情又是那样温馨而又洁净无瑕!他与年轻姑娘麦尔赛莱一道作了长途旅行,始终“坐怀不乱”。他有时也成为情欲的奴隶而逢场作戏,但不久就出于道德感而抛弃了这种游戏。他是十八世界里那个黑暗社会压迫下生活的万千普通人民的一个缩影,他不是最惨的,但是,他的遭遇一样令人同情。读《忏悔录》这一本书,让我更加了解了卢梭,品《忏悔录》这杯酒,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