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茶文化心得体会1500,茶文化心得体会(6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茶文化心得体会1500 茶文化的心得体会篇一
我家不是那种经常喝茶的家庭,在家几乎没有泡过茶。很多工具是上了这门课之后才认识的。例如形状如夹子的称呼茶夹;形状如勺子的称呼为茶勺;形状是一个环形的斗称呼为茶漏;形状为一根细头针形状的称呼为茶针或茶茶通;形象为一扁平弯头木棍称呼为茶刮;形状为花瓶造型的称呼为茶瓶。茶艺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它包含有知、情、意的部分,是综合的学科,也是整合的科学。学习了茶的相关知识之后,各种体会也慢慢随着茶知识的提高而产生。老师给我们看的视频,也让我们知道了制作茶叶的过程需要多么的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勤劳的茶农从采茶,到杀青,揉捻,干燥,每一个步骤都那么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正是因为他们认真的工作和细心的态度,才能让我们在家里喝上香气扑鼻,热腾腾的好茶。它们的加工方法让我大感茶的复杂以及深刻的内涵,这些都蕴藏着高尚的品质。自从知道了茶的加工工艺是如此的麻烦之后,也知道了所谓的茶香醇厚是如此的可贵。
后来,还学习了各种茶的冲泡方法和技巧,泡好一壶茶的技艺有三大要素:第一是茶叶的用量,第二是泡茶用水的温度,第三是浸泡的时间。用量就是放适当分量的茶叶;水温就是用适当温度的开水;冲泡茶叶时间等。
在科技发达、工作繁忙的社会,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泡上一杯清茶,品味它苦中带甜,饮后回甘的滋味,闻一闻它清淡怡人的香气是何等让人心灵沉静。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各位老师的教学下,让我对茶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们每一个人,奔波忙碌了一天,风尘仆仆了一天,不妨用些许时间,静下心来慢慢品茶吧!
茶文化心得体会1500 茶文化的心得体会篇二
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
茶道,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茶分六种:红茶、绿茶、黑茶、黄茶、青茶(乌龙茶)和白茶。
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承唐宋遗风。
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花茶的知识,重点学习了绿茶、乌龙茶、花茶的泡制技巧和方法。因为在我的生活里多以矿泉水和饮料,很少用到茶(尤其是乌龙茶和花茶),而且以往我泡茶也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来冲泡,也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错误,没能泡出一杯好茶的精髓。而通过这一学期茶艺茶道课程学习,很好的帮助我弥补了这一点不足,使我对茶、对茶艺有了新的认知和体会。现就我个人的茶艺心得总结如下:
一、绿茶是茶艺课程开始后所接触学习的第一种茶。没学习之前,还真的不知道自己以前泡的那些个绿茶都是一种浪费,简直就是茶叶兑开水。我最欣赏绿茶的纯与淳,绿色的芽叶干净清爽、柔淳的茶水清香宁神,能让人卸下一身疲乏,舒缓身心,有种回归自然之感。
二、乌龙茶是我从未接触过的茶类,相较于绿茶和花茶来说,于我是最最陌生的一类。而在乌龙茶的实训中,我担任的是主泡。因为乌龙茶的泡制比较繁琐,使我经常忘记一些步骤,所以它是令我印象最深的一类茶。最后我发现,它是最能锻炼人的心境的一类茶。因为无论时间多么的有限,它还是得按照步骤一步步来,既不能增也绝不可减。就像我们的生活,生活里无论你遇到多少困难,无论困难如何大、如何难以解决,无论所剩时间有多紧迫。事情还是得一件件来,问题还是得一个个解决。所以,浮躁的心难以泡出一杯好的乌龙茶。我觉得乌龙茶的茶盘就是一个缩小的人生,而我们练就的何尝又不是一个张弛有度的人生。
三、花茶“芳香四溢、倍感温馨”是我对花茶最直观的印象。当桌前摆起花茶茶具,无论是清洁茶具、投茶冲泡还是提杯品茗,自始自终都有那么一种如春天般的温暖围绕在心头,让人能有种春日的盎然,无论心情、精神都顿觉美好。由于课程条件有限,在具体泡制时仍旧以绿茶茶叶代替,无法真正体会到花茶那甘甜的茶味儿、融暖的芳香,但我觉得在泡制时,只要我们心中怀以花茶,意入心,心入茶,杯中处处有甘甜,周身处处有花香。花茶的泡制让我学会了感知,感知生命勃发的力量,感知生活里那些温暖的美好。综上所述,这学期茶艺茶道课的学习让我有了不小的收获——泡茶,最贵乎“心”。当然我也深知茶艺并非仅靠一学期的学习就能练就的,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的练习。同时,希望每一个泡茶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以自己的心入茶,泡茶一杯属于自己的好茶。
茶文化心得体会1500 茶文化的心得体会篇三
一、茶文化的起源及发展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然,茶之起源在于何时呢?“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唐·陆羽《茶经》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远古时期老百姓就已发现和利用茶树了。对中国人饮茶的起源寻根,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唐代的说法也都有,而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并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无论茶起源于哪个朝代,都可以证明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
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饮茶的起始时间当比这更早一些。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据东汉名医华佗《食经》记载:“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由此可知茶文化的正式发于汉朝。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_,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当时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主要是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的玄学相当流行。当时的玄学家大都是所谓的清淡家。最初清谈家多酒徒,酒能使人兴奋,但喝了多了便会举止失措、胡言乱语,有失雅观。而玄学家喜演讲,普通清谈者也喜高谈阔论。而茶则可竟日长饮而始终清醒,令人思路清晰,心态平和。况且,对一般文人来讲,整天与酒肉打交道,经济条件也不允许。于是,许多玄学家、清谈家从好酒转向好茶,因此后期出现了许多好茶大家。
唐代陆羽著《茶经》,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把茶文化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从此吹响茶文化的号角。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拓展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使茶事十分兴旺。
到明、清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品茶图》,文徵明的《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所以简单概括茶文化的历史,可以为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
那现代的茶文化发展如何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份份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二、茶的文化内涵和地位
1)、我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饮料,茶与文化一直结有不解之缘,我们的祖先,在发明茶的栽培和各类茶制法的过程中,还创造出品饮艺术。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它融诗词、书法、琴棋、歌舞、工艺为一体,集哲学、经济、历史、地理、礼教为一堂。综合体现了灿烂的东方文化,它融进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伦理、思想和文化精髓,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茶文化。
2)、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无不和民族兴衰,国家的命运密切相连。战乱年代,茶叶生产历经劫难,茶文化黯然失色。改革开放,国运昌盛的年代,茶叶生产如日月中天,茶文化香溢四海,享誉全球,时代沃土滋润着茶叶,芬叶又映衬着色彩斑谰的时代,茶的香郁孕育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精英,茶文化是历史前进车轮的润滑剂,促进时代进步。
茶文化的茶艺,不仅表现社会教养和文明程度的一般文化特征,而且具有表现人们的心态、民族的融和、经济的发展及政治的民主和社会的稳定等特殊功能。传统的中国茶文化不愧是中国历的珍宝,它以其深刻的内涵在中国文化上占有特殊地位。一方面,茶文化的气氛更为浓郁,在陶冶时代的风尚,增强人们的感情,丰富社会生活等方面显示出无穷的魅力,另一方面茶文化日益渗入到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合力。
现代茶艺活动的兴起,更能提高和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起着净化社会心理的作用。紧张生活中的人们在百忙中偷闲,邀三朋四友,围桌而坐,泡茶品饮,水甘茶串香。茶的品饮,已经不单单是为了解渴,更是为了呼朋聚友,增加精神乐趣。
三、茶文化在当代的教育意义
1)、弘扬茶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茶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一个分支,它一方面从中国各民族文化中源源不断吸收精华以壮大其身,另一方面又以回报的方式促进了我文化的进步,使得我国文化更博大精深。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我国茶文化是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社会文明生活中的一束美丽花朵,芬芳而甘醇。以茶为主题的茶艺活动,引发了诗词、歌舞、书画、影视、戏剧等创作,促进叶生产和茶具制造业的发展,更升华为品饮的礼艺和规范,成为一种高雅的艺术时尚。如此博大的茶文化框架,可容纳多少茶叶技艺、科研技术和经济财富?它是数千年中华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是东方传统文化的精华。
2)、提倡茶德、净化社会风气。
茶在生活中的地位,由药饮到解渴、发展到品茗,并衍生一系列茶艺活动和特定的思想内涵,经过漫长岁月逐渐形成一种朴素、廉洁、宁静、淡泊、和睦、互敬等茶德精神。因此,茶艺的精神给人们的审美愉悦,最终是对人们的品行道德的一种修炼。人们对茶道精神不断探求,已使茶从具体形质人格化为道德风貌和行为规范。如陆羽在《茶经》是中说:茶对“精行俭德之人”、“为饮最宜”。
四、心得与体会
学茶文化有四个字是体会最深的。茶文化之重不外乎四字,“德”、“和”“廉”、“敬”。而“德”则为其中之一重,司马迁就曾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在才与德之间,德就放在了首位,由此可知的德之重要。
在茶文化中把德行放在首位是有历史事实为证的。宋徽宗赵佶和清高宗乾隆同样是皇帝,同样是才华横溢,同样是爱茶之人。为何一个国都沦陷,为他国囚犯,更身死他乡,另一个却开创自己的盛世,国力强盛,万国来朝,更流芳百世?我个人认为不外乎一个“德”字!为何?赵佶于在位期间,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侈,荒_无度,更重用蔡京、童贯、梁师成、等_臣主持朝政,可以说毫无德行可言。结果被金军攻占了汴京,宋徽宗在被押送的途中,受尽了凌辱,囚禁期间,更是受尽精神折磨,最后在靖康二年被金太宗下诏贬为庶人。
而在看看另外一个皇帝,乾隆。他寿高86岁,据说还是得益于茶。虽说是因为茶而得高寿,但是如果没有德行,怎么会获得心灵上的宁静呢?要知道德为健康之本啊。他25岁登极,在位六十年,是中国历执政时间最长、年寿的皇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并且当时文化、经济、手工业都是极盛时代,更开创了乾康盛世,确为一代有为之君。两位皇帝的结局反差如此之大,一个德字足以说明一切!
五、茶文化的总结
品茶以养性修德,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像茶文化一样海纳百川,不断吸收吸收古今中外的人类文化精髓,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生存能力,促进自身朝着健康、美好的人生方向去发展。努力使自己在一个繁杂、喧闹的社会,面临着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让自己清静下来,思考人生。树立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态度。在茶的清新与淡雅之中,思考人生、品味人生、享受人生,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和幸福。即为茶之“清”,清静及清寂,求心境之清寂、宁静。茶之“敬”,能敬能和,对人尊敬,对己谨慎。茶之“真”,真理之真,真知之真,去物欲,不为利害所诱。
<
茶文化心得体会1500 茶文化的心得体会篇四
一、茶文化的起源及发展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然,茶之起源在于何时呢?“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唐·陆羽《茶经》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远古时期老百姓就已发现和利用茶树了。对中国人饮茶的起源寻根,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唐代的说法也都有,而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并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无论茶起源于哪个朝代,都可以证明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
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饮茶的起始时间当比这更早一些。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据东汉名医华佗《食经》记载:“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由此可知茶文化的正式发于汉朝。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_,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当时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主要是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的玄学相当流行。当时的玄学家大都是所谓的清淡家。最初清谈家多酒徒,酒能使人兴奋,但喝了多了便会举止失措、胡言乱语,有失雅观。而玄学家喜演讲,普通清谈者也喜高谈阔论。而茶则可竟日长饮而始终清醒,令人思路清晰,心态平和。况且,对一般文人来讲,整天与酒肉打交道,经济条件也不允许。于是,许多玄学家、清谈家从好酒转向好茶,因此后期出现了许多好茶大家。
唐代陆羽著《茶经》,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把茶文化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从此吹响茶文化的号角。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拓展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使茶事十分兴旺。
到明、清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品茶图》,文徵明的《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所以简单概括茶文化的历史,可以为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
那现代的茶文化发展如何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份份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二、茶的文化内涵和地位
1)、我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饮料,茶与文化一直结有不解之缘,我们的祖先,在发明茶的栽培和各类茶制法的过程中,还创造出品饮艺术。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它融诗词、书法、琴棋、歌舞、工艺为一体,集哲学、经济、历史、地理、礼教为一堂。综合体现了灿烂的东方文化,它融进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伦理、思想和文化精髓,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茶文化。
2)、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无不和民族兴衰,国家的命运密切相连。战乱年代,茶叶生产历经劫难,茶文化黯然失色。改革开放,国运昌盛的年代,茶叶生产如日月中天,茶文化香溢四海,享誉全球,时代沃土滋润着茶叶,芬叶又映衬着色彩斑谰的时代,茶的香郁孕育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精英,茶文化是历史前进车轮的润滑剂,促进时代进步。
茶文化的茶艺,不仅表现社会教养和文明程度的一般文化特征,而且具有表现人们的心态、民族的融和、经济的发展及政治的民主和社会的稳定等特殊功能。传统的中国茶文化不愧是中国历的珍宝,它以其深刻的内涵在中国文化上占有特殊地位。一方面,茶文化的气氛更为浓郁,在陶冶时代的风尚,增强人们的感情,丰富社会生活等方面显示出无穷的魅力,另一方面茶文化日益渗入到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合力。
现代茶艺活动的兴起,更能提高和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起着净化社会心理的作用。紧张生活中的人们在百忙中偷闲,邀三朋四友,围桌而坐,泡茶品饮,水甘茶串香。茶的品饮,已经不单单是为了解渴,更是为了呼朋聚友,增加精神乐趣。
三、茶文化在当代的教育意义
1)、弘扬茶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茶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一个分支,它一方面从中国各民族文化中源源不断吸收精华以壮大其身,另一方面又以回报的方式促进了我文化的进步,使得我国文化更博大精深。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我国茶文化是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社会文明生活中的一束美丽花朵,芬芳而甘醇。以茶为主题的茶艺活动,引发了诗词、歌舞、书画、影视、戏剧等创作,促进叶生产和茶具制造业的发展,更升华为品饮的礼艺和规范,成为一种高雅的艺术时尚。如此博大的茶文化框架,可容纳多少茶叶技艺、科研技术和经济财富?它是数千年中华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是东方传统文化的精华。
2)、提倡茶德、净化社会风气。
茶在生活中的地位,由药饮到解渴、发展到品茗,并衍生一系列茶艺活动和特定的思想内涵,经过漫长岁月逐渐形成一种朴素、廉洁、宁静、淡泊、和睦、互敬等茶德精神。因此,茶艺的精神给人们的审美愉悦,最终是对人们的品行道德的一种修炼。人们对茶道精神不断探求,已使茶从具体形质人格化为道德风貌和行为规范。如陆羽在《茶经》是中说:茶对“精行俭德之人”、“为饮最宜”。
四、心得与体会
学茶文化有四个字是体会最深的。茶文化之重不外乎四字,“德”、“和”“廉”、“敬”。而“德”则为其中之一重,司马迁就曾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在才与德之间,德就放在了首位,由此可知的德之重要。
在茶文化中把德行放在首位是有历史事实为证的。宋徽宗赵佶和清高宗乾隆同样是皇帝,同样是才华横溢,同样是爱茶之人。为何一个国都沦陷,为他国囚犯,更身死他乡,另一个却开创自己的盛世,国力强盛,万国来朝,更流芳百世?我个人认为不外乎一个“德”字!为何?赵佶于在位期间,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侈,荒_无度,更重用蔡京、童贯、梁师成、等_臣主持朝政,可以说毫无德行可言。结果被金军攻占了汴京,宋徽宗在被押送的途中,受尽了凌辱,囚禁期间,更是受尽精神折磨,最后在靖康二年被金太宗下诏贬为庶人。
而在看看另外一个皇帝,乾隆。他寿高86岁,据说还是得益于茶。虽说是因为茶而得高寿,但是如果没有德行,怎么会获得心灵上的宁静呢?要知道德为健康之本啊。他25岁登极,在位六十年,是中国历执政时间最长、年寿的皇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并且当时文化、经济、手工业都是极盛时代,更开创了乾康盛世,确为一代有为之君。两位皇帝的结局反差如此之大,一个德字足以说明一切!
五、茶文化的总结
品茶以养性修德,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像茶文化一样海纳百川,不断吸收吸收古今中外的人类文化精髓,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生存能力,促进自身朝着健康、美好的人生方向去发展。努力使自己在一个繁杂、喧闹的社会,面临着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让自己清静下来,思考人生。树立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态度。在茶的清新与淡雅之中,思考人生、品味人生、享受人生,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和幸福。即为茶之“清”,清静及清寂,求心境之清寂、宁静。茶之“敬”,能敬能和,对人尊敬,对己谨慎。茶之“真”,真理之真,真知之真,去物欲,不为利害所诱。
<
茶文化心得体会1500 茶文化的心得体会篇五
因为各种原因结缘茶艺,让我对这门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机缘巧合之下,我获得了跟龙龙老师学习茶艺的大好机会。通过为期半个月的学习,本期的茶艺学习已经告一段落,在这半个月的时间,我对茶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茶文化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通过悠悠五千年的历史传承。茶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积淀,在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充实了各族人民的生活,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茶艺起源于中国,与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都密切相关。高山出好茶,清泉泡好茶,茶艺并非空洞的玄学,而是生活内涵改善的实质性体现。
在还没有学习茶艺之前,我只懂得绿茶、红茶、茉莉花茶、龙井茶等少数的几种茶,并且除了茶名之外我什么都不了解。然而当我听到美丽大方的龙龙老师的讲解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的知识面是多么的窄小,也知道茶分为六大基本茶类:绿、红、白、黄、青、黑。除此之外,还有它们复杂的加工工艺让我大感茶的复杂以及深刻的内涵,这些都蕴藏着高尚的品质。了解了茶的加工工艺和品饮过程之后,也知道了所谓的茶香醇厚是怎么个感觉,更加坚信懂茶的人肯定是个气质高雅的人。因此也立志做个优雅之人。努力认真学习这门课:《茶艺课》。在体验茶香、茶味之际,我不禁感叹茶的奥妙和精深的内涵。
在科技发达、工作繁忙的当今社会,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泡上一泡清茶,品味它苦中带甜,饮后回甘的滋味,闻一闻它清淡怡人的香气是何等的沁人心脾。佛家有曰:茶禅一味。每每把生活比喻成茶,清清淡淡,苦中有甜,自然而美好。又有一说法:人生如茶,品茶犹如品百味人生。当品味到甘、甜、苦、涩等味道各异的茶的时候,我深切地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茶有不同的味道,犹如人生有不同的经历。品茶要用心才能品出味道,泡茶要真诚才能泡出一泡好茶,人生也要用心经营才能创造出灿烂的人生。
茶是造物主送给人类的一本无字天书,只有用心体会,用心去感悟,才能悟出茶之道。今天高速的经济发展要求高度的社会精神文明,高度的社会精神文明来源于人们较高的艺术修养。让我们结合当今时代的要求和我们中华民族的特色,弘扬茶的文明,提高茶的艺术修养,推动社会的高度。就像龙龙老师所言:“我要用我所学,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龙龙老师的精彩解说下,让我对茶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把这半个月学到的知识化为我用,让它们伴随着我的生活,丰富我的人生。
茶文化心得体会1500 茶文化的心得体会篇六
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茶道,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茶分六种:红茶、绿茶、黑茶、黄茶、青茶(乌龙茶)和白茶。
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承唐宋遗风。
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花茶的知识,重点学习了绿茶、乌龙茶、花茶的泡制技巧和方法。因为在我的生活里多以矿泉水和饮料,很少用到茶(尤其是乌龙茶和花茶),而且以往我泡茶也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来冲泡,也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错误,没能泡出一杯好茶的精髓。而通过这一学期茶艺茶道课程学习,很好的帮助我弥补了这一点不足,使我对茶、对茶艺有了新的认知和体会。现就我个人的茶艺心得总结如下:
一、绿茶是茶艺课程开始后所接触学习的第一种茶。没学习之前,还真的不知道自己以前泡的那些个绿茶都是一种浪费,简直就是茶叶兑开水。我最欣赏绿茶的纯与淳,绿色的芽叶干净清爽、柔淳的茶水清香宁神,能让人卸下一身疲乏,舒缓身心,有种回归自然之感。
二、乌龙茶是我从未接触过的茶类,相较于绿茶和花茶来说,于我是最最陌生的一类。而在乌龙茶的实训中,我担任的是主泡。因为乌龙茶的泡制比较繁琐,使我经常忘记一些步骤,所以它是令我印象最深的一类茶。最后我发现,它是最能锻炼人的心境的一类茶。因为无论时间多么的有限,它还是得按照步骤一步步来,既不能增也绝不可减。就像我们的生活,生活里无论你遇到多少困难,无论困难如何大、如何难以解决,无论所剩时间有多紧迫。事情还是得一件件来,问题还是得一个个解决。所以,浮躁的心难以泡出一杯好的乌龙茶。我觉得乌龙茶的茶盘就是一个缩小的人生,而我们练就的何尝又不是一个张弛有度的人生。
三、花茶“芳香四溢、倍感温馨”是我对花茶最直观的印象。当桌前摆起花茶茶具,无论是清洁茶具、投茶冲泡还是提杯品茗,自始自终都有那么一种如春天般的温暖围绕在心头,让人能有种春日的盎然,无论心情、精神都顿觉美好。由于课程条件有限,在具体泡制时仍旧以绿茶茶叶代替,无法真正体会到花茶那甘甜的茶味儿、融暖的芳香,但我觉得在泡制时,只要我们心中怀以花茶,意入心,心入茶,杯中处处有甘甜,周身处处有花香。花茶的泡制让我学会了感知,感知生命勃发的力量,感知生活里那些温暖的美好。综上所述,这学期茶艺茶道课的学习让我有了不小的收获——泡茶,最贵乎“心”。当然我也深知茶艺并非仅靠一学期的学习就能练就的,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的练习。同时,希望每一个泡茶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以自己的心入茶,泡茶一杯属于自己的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