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小学语文教学心得,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11篇),供大家参考。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一
一、行为习惯上的障碍
能否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影响到学习的效果,甚至也会影响到一生的事业与成就。语文学习的长期性、潜移默化性,使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从小就养成的良好的听说读写和广泛涉猎的习惯。这些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依靠家庭的熏陶和学校的培养。由于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某些欠缺,使得大多数学生都有未能在学习的行为习惯上养成良好的品格,这在语文学习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些不良的习惯品格严重滞碍着语文学习的质量,其主要表征是:
(一)轻视咬文嚼字。对似懂非懂的字词轻易放过是比较普遍的坏习惯。学习外语尚且知道记单词是关键,一旦到母语语文课上就把这个道理抛到九霄去了。其实,字词的功底不扎实已经成了语文学习尤其是阅读理解中的最主要障碍。阅读水平低下与不能真正品味出阅读材料中的关键字句有很大关系。例如,学生常把月光朦胧写成月光méng@①lóng@②;对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与后墙紧贴着峥嵘的山石两句中峥嵘的含义分辨不清;把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中的淋漓与酣畅淋漓中的淋漓混为一谈。汉字作为表意文字,一个字一般就是一个形音义的统一体,注意对一个字进行触类旁通式的辨认,往往能带起一大串。可惜这个道理没有引起多数学生的重视。他们平时很少有意识地去积累字词,对平常遇到的一些似懂非懂的字词不去及时查阅工具书,认真深究,求得细致了解,久而久之在字词这一环节上拉下的差距越来越大,从而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障碍。
(二)片面追求所谓理解,忽视朗读、涵泳、背诵和记忆。语文学习的材料多为一些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其中不乏优美的辞章,警策的名句,生动、隽永,充满无限的审美情趣,常令人陶醉不已。古往今来大凡造诣深厚的文人名士无不饱读诗书,博闻强志,有的甚至能背诵成篇的名著,至于辞采优美的诗词就更是能出口成诵了。事实上,语文学习单纯靠理解、思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需要涵泳、体悟、熟读、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是读与背可以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读书切戒不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讲的是读与背是理解的基础和途径。可见,读与背同语文学习的关系是何等的密切了。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掀起了一股所谓反对死记硬背之风,把语文学习中的上些行之有效的优良传统一扫殆尽,贻害极大。语文课上朗读背诵的机会少了,详尽细致的讲解分析多了;学生朗读背书的兴致淡了,琅琅读书的声音消失了。早读课上学生一心想着读外语,甚至读政治、历史,至于背书那就更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了。理解固然重要,但理解若不以扎实的记忆为基础,很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况且理解并非是一次完成的。语言这东西,在不十分理解的情况下先吞进去,以后随着语言吸收和积累的增多,随着生活体验的丰富,随着知识面的扩大,通过不断反刍,可以不断加深理解。只有吞进去了,才可能化为自己的营养;一味地分析、研究而不吞进去,则永远不能化为自己的营养。不养成多读多背的习惯,而能把语文学好的例子是不多见的。
(三)不作笔记,不勤写作。读与写的关系极为密切,是语文学习的两个支点。韩愈在谈到怎样做学问时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口不绝吟手不停披就是多读多写。大学问家们无不爱写爱记。许多名著佳篇都诚是一张张卡片,一本本札记的基础上撰写出来的。学语文不光要写作文,还要养成勤于写笔记、札记、日记的习惯。阅读时也要动笔圈点、批注。前人有不动笔则不读书的好习惯,今天的许多学生却根本没有意识到动笔写的重要性,更没有养成爱记爱写的好习惯,能够坚持写日记,写读书札记,作读书卡片的学生寥寥无几。有些人甚至连两周一次的作文也当成了负担。他们总是乐于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所谓理解、分析,搞题海战术训练,这样的学法岂能真正地提高语文水平?
(四)不爱课外阅读。语文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而课本的容量有限,仅靠课堂、课本显然是不够的,但这一点从家长到学生似乎都认识不足。家长一味地反对孩子看杂书,动辄没收处罚,从而遏制了阅读的视野。由于急功近利,学生也不认为花时间精力去阅读那些看起来与提高应试成绩关联不大的杂书有什么价值。有些人虽看些课外书籍,但品味太低,至于报纸、新闻则更是无人问津了。实际上,这些课外因素对语文学习恰好能构成内外互补,它可以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不仅不会影响语文学习,反而会活跃思维,增加相关知识,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果。
二、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过程是漫长的,进步与提高是缓慢的潜移默化的。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积累是最重要的,战国时期的荀子就曾论及积累的重要意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量的积累终能导致质的飞跃,但积累的过程毕竟是长期的、艰辛的,需要有很大的耐心和恒心,这就要虚一而静力戒浮躁。在语文学习上追求短平快是绝对行不通的。许多同学不懂得这一道理,往往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之后,就干脆弃之不顾,转而去抓那些能够立竿见影的科目去了。
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另一种障碍是缺少学习的主体意识。当代的学生在中考高考的压力下,过分依赖学校和老师,而学校和老师也急功近利,一味地搞所谓强化训练,几乎完全剥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空间。其实,古代一直沿用下来的传统中许多经验都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反思的,如《论语·侍坐》里孔子成功的教学范例、宋代以后的书院式教学模式就给我们许多启迪。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提倡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向老师质疑问难,老师则重视让学生躬行实践,注重个别启发指导,甚至令弟子次相传授。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推广这种学习方法是不是比填鸭式更好些呢?
三、学习心理上的障碍
所谓心理上的障碍是指对学习语文认识上存在着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滋生轻慢之心。在母语环境里学习母语语文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因为已经会认字会说母语了,便对学语文失去了新鲜感,错误地以为自己才不过粗通文字的语文功夫就已经是语文的全部了,于是语文在他们眼里便魅力尽失,黯然无光。二是认为语文成绩很难提高,即使花大力气去学也未必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相反,以全力去对付那些短平快的科目收效会更大些,于是也对语文漠然视之。
(二)科学代替审美。应该说语文是最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的,可是,在科学主义、理性主义日益泛滥的今天,人们很难得从这一角度来看待语文,总是以科学的视野来对待语文,以理性的原则来对待语文学习,对语言文字之外的旨趣、情韵麻木迟钝。汉语言的丰富性和审美的模糊性正是语文的魅力所在,如果单纯用科学思维来对待语文学习,自会觉得乏味。审美与理性往往是相悖的,不能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语文,对待语文学习。
(三)定位止于工具性。对语文学习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与精神品格形成过程中巨大潜移默化的功能认识不足,恐怕与语文是工具性学科的定位不无关系。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掌握母语,更重要的是吸纳母语文化乃至几千年来所积淀下来的精神文化养料。接受了良好的母语文的熏陶,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尤其是民族精神品格的形成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在这一环节中所承担的责任最大,也最重要。没有上升到这一层次上来认识语文,只把它看成是一门普通的语言课程是语文学习中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偏差,它对语文教学双方面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要使语文学习打开新的局面,出现新的生机,势必要排除语文学习上的种种障碍。如果能从学习的习惯、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心理这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疏导,也许语文的教与学都会出现令人满意的新局面。
语文教学心得模板7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我深感职责之重大。在这漫漫之路摸索,不断前进中,我觉得,要上好课就就应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图、锤炼学生。
开学初,我浏览了下新书,根据教材及我班学生状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尽可能的体现编者意图。在备课时,认真研究课文,根据大纲、编者意图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去追踪作者的思路,与作者产生共鸣。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靠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方面,我自认为做的还不错。
其次就是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
要根据教材资料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务必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务必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
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资料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时明明是a想法,上课时却转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错,不成熟,令我汗颜。
有人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
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用心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用心主动地创造条件,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也将不再空乏,学生也将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构成有序、搞笑、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透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资料奠定了基础。例如在教学《九寨沟》前,我让孩子在对课文资料有必须了解的基础上,搜集有关水乡的资料。而在上课时,不仅仅讲授课文知识,还诉说了一些课外的知识,激发孩子的兴趣,为阅读打下伏笔。
将近一学期以来,我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用心摸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前,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课上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搞笑,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组内每一成员都能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单项检测,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善教学的手段。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二
这一学期我担任了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经过一学期的实践,获取了点滴的教学经验,现与大家分享:
一、在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注意让儿童在规范中学语文,打下学好语文的基础。这并不与在“玩”中学习语文相矛盾,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个性”必须在一定的规范中张扬才不会使学生走上发展的歧途。所以,教学决不能从统得过死转向放任自流,一定要严把“度”这一关。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如:个别同学站起回答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有意见可以举手提出;
朗读或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但不要唱读、叫读,读书时要立起书本,听清楚老师提出的问题再开始思考,语文学习的点点滴滴都需要有规范,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二、在学生学习能力形成方面,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语文活动,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培养语文班干的能力,让学生知道作业是什么内容,即使老师不在,语文班干也能布置作业。
三、让学生在“玩”中学语文,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在识字方面,这一学期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学习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比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当中去识字,激起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感受中华文字的魅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求异,激活学生思维,“玩”出价值。如“看”字的识字,有的学生说:“这是一只猴子用手遮住上面的目光再向远处看”。有的学生说:“这是“目”跟眼睛有关系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根据部首猜字义等等,学生在发散思维的“玩”中学得快乐。
四、在写字方面,我把写字当作美的鉴赏对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一直强调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规范、漂亮。《课标》中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与否,不仅仅是个人的“门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及性格特点。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读字、范写、评议、试写”的程序:“读字”时,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写这个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问题,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
在范写之时,让学生评议老师的范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
让学生对老师评头论足,运用形体动作学写笔画、作业展览、评选书写明星等方法,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字的技巧。
五、在阅读教学中,我反对无目的多读,强调有层次的读书。初读,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全文;
再读,将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中词句;
研读,将课文读出感情,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
练读,将课文读入心,积累语言文字。在不同层次的读中,教师同样鼓励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说一说自己这样画的理由,放胆做画学语文;
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师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评议,演演评评学语文等等。这些颇有趣味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语文。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的乐趣所在,将“玩”引入课堂,使学生对这种活动的动机和兴趣逐渐迁移到语文学习上,从中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探求语文教学进程中,我力求将“讲堂”转变为“学堂”,将机械重复的练习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为他们语文学习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尽管是“玩”中学语文,但我们决不是追求形式主义。这里倡导的“玩”是一种形式、一种途径,“玩”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文,培植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三
关于语文教学心得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 ,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担任二年级语文,我每一学期结束都认真总结一学期的教学经验和得失。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及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成绩,制定教学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因材施教,以保证教学工作能顺利地进行。
语文教学方面的知识非常深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必须首先做到:
一、在教学时设计好教学语言。教学语言要精炼,语言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语言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学语言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语言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语言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导学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抓住教学难点,不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2、在教学时注意简明、扼要。语言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语言,抓住课文的要点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地学习,轻松掌握课本内的知识。
3、在教学时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语言,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在教学时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也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也不能要求太严,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而受影响。
1、在教学课堂中,建立起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探求、以及动手动脑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成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的模范听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教室中没有了死气沉沉气氛。
2、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生动、活泼、探究、思考、训练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语文教学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师在教学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有激情,上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态度,将知识传受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升华。在教学中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在学习中耐心细致,在生活中无微不至。使他们从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励志天下 )
三 在教学汉字中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在阅读上多下功夫,读出感情,身临其中,多训练看图写话,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使他们乐意去学习。在学习上不产生厌倦心理。把学习当成是一种生活乐趣。
2、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小娃娃”、“小朋友”、“小宝宝 ”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学习生字时也可以 采取“玩游戏 ”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根据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富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四、课堂教学中变换形式,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1、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
2、教学时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3、如在教学新课程“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在理解“节气歌”和“二十四节气”之间的含义。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丑小鸭”的“ 鸭 ”字的笔顺,口令如下:“鸭”字怎么写?“鸭”字这样写:
竖、横折、横、横、竖,撇、横折勾、点、竖折折勾。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词语接龙等游戏。
我从事多年语文教学,总结经验,认为语文教学是一个非常繁锁复杂的工作,所以,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现在教学的需要。教到老学到老。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争取做一位人民满意的语文教师。
关于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我深感责任之重大。在这漫漫之路摸索,不断前进中,我觉得,要上好课就应该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图、锤炼学生。
开学初,我浏览了下新书,根据教材及我班学生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尽可能的体现编者意图。在备课时,认真研究课文,根据大纲、编者意图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去追踪作者的思路,与作者产生共鸣。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方面,我自认为做的还不错。
其次就是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时明明是a想法,上课时却变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错,不成熟,令我汗颜。
有人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也将不再空乏,学生也将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例如在教学《九寨沟》前,我让孩子在对课文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搜集有关水乡的资料。而在上课时,不仅讲授课文知识,还诉说了一些课外的知识,激发孩子的兴趣,为阅读打下伏笔。
将近一学期以来,我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积极摸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前,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课上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组内每一成员都能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单项检测,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四
语文教学心得
语文教学心得高效课堂、激发兴趣、精心提问、赏识学生、交往互动、民-主、和-谐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是我们教学改革的目标。自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我们在各个方面尝试新的理念,也摸索出一些非常符合学生,符合语文教学发展,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语文教学手段和方式,应该说,伴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研究走过了这样一条探索之路:即由原先的“低效语文课堂”向“有效语文课堂”转变,由“有效语文课堂”提升到了“高效语文课堂”。
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状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设计激发兴趣导语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矗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此方面我尝试运用和思考得比较多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有不少时隔久远,且内容深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例一:我在教学《论语十则》时,介绍了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这句话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学们兴趣陡增。
例二:在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我说:“同学们,苏轼有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烟雨蒙蒙,远山近水,尽在画中,漫步湖边,荡舟湖上,令人如在画中游。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同学们知道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泉城”济南。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
所以设计精妙的导语,总是蕴含着丰富的悬念,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从激发学习兴趣人手,我们的语文教学将会有很大的发展。
2、创设气氛,营造氛围
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例三:教《社戏》时我用这样的语言导入课文:我们很多同学小时候,甚至现在,都愿意随妈妈到外婆家去,鲁迅也是如此。他曾说:“我母亲的娘家在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农村,对少年时代的鲁迅有巨大的吸引力。他把那里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崭新的世界。在那里,他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还同农家孩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逐步了解了农民勤劳、质朴的品格。那里的人、事和生活,都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以至在他四十一岁时,写下了回忆那段生活的文章――《社戏》。这段话是由学生已有的生活引出文章,使之感到亲切,自然而然地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回忆起小时候在外婆家的动人情景。教无定法”,一堂课的导语设计可根据课文的内容、学生的程度随机应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都是成功的导语。
二、讲求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对学生的作用,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我觉得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阶层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3、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方式。
设问的形式主义倾向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大弊玻问题或过简,或过琐细,或过于雷同、千篇 一律,或过于空洞不知从何答起,这些都是形式主义的设问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启而不发,课堂沉闷,或者相反,课堂表面轰轰烈烈实际却一无所获。还有的教师自己闭门设计好了问题与答案,却与学生的实际不符合。学生答问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善于变通引导,而是仍旧反复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也是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在作怪。
三、注重高效交往互动.
在师生互动讨论中,如果不注重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来来去去就几个学生回答,这样的互动效果并不好。但如果你换一个角度来设计问题,同样的互动,效果就不一样。同样是教《阿长与山海经》,另一位教师把学生假设成家政中介机构的成员,让他们去调查公司推荐去“我”家做保姆的阿长的工作表现,并填写考核表。这位教师把这节课设计成活动课的形式,展开调查讨论,学生的角色变了,新鲜感来了,兴趣就不一样,主动参与的热情就高。这样互动讨论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这样的设计,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爱护他们的好奇心,以好奇心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还有,在课堂组织互动讨论时,提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同样也会让学生产生不同兴趣。如《杨修之死》这一课,有这样一个问题“杨修之死是性格悲剧还是命运悲剧”,很多老师习惯把问题直接提出,让学生展开讨论。但初中的学生对“性格悲剧”、“命运悲剧”的概念理解不是很透彻,所以往往思维受阻,讨论起来不深入。如果把问题换一个角度提问:“假如杨修身在刘营,命运会如何?”相信学生应该是有很多话要说,很能激起学生讨论的欲望,在学生讨论充分的基础上再引出“性格悲剧”“命运悲剧”之类的话题,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可见,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吸引学生,这样课堂互动讨论的效果就出来了。
互动式课堂教学是为了吸引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思维调动起来的是问题的设计,问题的设计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心动”,这才是发挥了真正的内因作用,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互动教学。所以要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去吸引学生,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超水平的思考。
四、运用高效便捷多的媒体手段
运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要必要、恰当、有效 计算机辅助教学即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是目前运用较多的教学手段,它能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而为许多教师所接受和实施。新颁发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恰好可以为这一目标“加一把火”。良好氛围的营造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鉴赏情境,并在音乐与画面的推动下,激发审美情趣,提高品德修养。例如,《海燕》的教学中,“雷声,大海,狂风,闪电”画面的出现,《再别康桥》教学中,康桥美丽风光的重现,都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只适合于创设文学情境的文学欣赏课与加大课堂容量的常识介绍课。多媒体课件尽可能地适应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口味,还应考虑多媒体课件是否有利于帮助讲授和理解教学内容,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否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要运用好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必须熟悉其特性,熟练掌握,扬长避短,才能达到完美境界。
五、创设民-主、和-谐教学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多种要素,但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要做到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教学,才能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师永远要怀着一颗爱心进课堂,慈爱和微笑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创设和-谐的,愉悦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五
透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理论及实践》这一专题的学习,我明白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成为课改之路上的值得总结与反思的话题,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追求的目标。
一、正确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
不同的效率观各有不同的结果,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率的课堂学生会不会学,能不能创造性解决问题思考的广度与深度怎样样学生学会的程度是不一样的,答案的正确与否,不是一个是与不是,更重要的是好与不好。
同时,我们就应明确好的课堂不仅仅有质,而且有量,如果教师一节课讲多了,而学生还是知之甚少,言之无序、无物,就不是好的课堂;如果一节课只是让学生学习讨论一个小问题,完不成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也不能算是好课。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能完成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状况进行教学。
二、提前布置学生预习事半功倍
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潜力,而这种要求尤其表此刻课外的预习环节,学生透过相关的学习资料,从搜集到整理,阅读与思考,能够获得与文本相关的超多信息,为学习课文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熟读课文,学习生词,理解词句意思。课堂教学中减少了超多的时间,教师先要进行纠正、引导、巩固等,就能够实现教学的目标,真是事半功倍。
三、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效率的含义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其实,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能够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重点的原因,也是此刻课堂教学逐渐调整的原因
因为,我们发现孩子不能够集中40分钟的精力,那么每个孩子效率最高的20分钟出此刻哪个时间段呢这20分钟是集中出现还是分散的呢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要100%地集中40分钟的注意力,而是根据孩子注意力的潜力让她在有效的20分钟里发挥她的潜力。
这和老师的教学安排有关,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注意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就应注重设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式潜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
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动在一堂课中的时间。教师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六
一、略读课文教学不等于略读
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略读课文从内容到形式都较为浅显,这样正好为学生提供了阅读的阶梯,为他们创设了更好的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那样:“略读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并不等于说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略读是国文课程标准里面规定的正项工作,哪有不需要教师指导之理?”“学生能够理解和领会的东西,教师完全可以不讲。学生了解不透、领会不深的地方,才需要教师给以指点和引导。”也就是说,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愤悱”的求知状态时,教师要做到“要言不烦,启发几句”,使学生茅塞顿开;
对于那些攻不破的“堡垒”的内容,教师还必须进行“纤屑不遗,发挥净尽”,特别是在难点的地方,教师若能善于点拨,那化解的过程将会是略读课堂最亮丽的环节。
二、自主阅读不等于自学
略读课文教学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探究的时机,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当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的时候,作为教师势必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的阅读。学生有自主实践的空间,教师需要恰到好处的引导。
三、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不等于学生的学习目标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先让学生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链接,然后把问题明确化,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只要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们这篇课文也就学完了。通过这次学习我们才真正的认识到:这是把学生的学习目标等同于教师的教学目标了!那样必然是肤浅的!这是我通过这次学习对略读课文比较粗线的理解,当然对于其它课型的收获也很多,只是需要时间慢慢进行消化理解。相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向课题组学习、交流,让这些课型越来越深入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之中。
20xx年3月25日至28日,我与另三位语文教师来到贺州聆听了全区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比赛课。这次展示的全区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观摩课一共有15节,选手们是来自广西各市县的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内容均选自一、二年级下册的课文,基本都是以指导识字写字和整体感知课文为教学重点,但教学设计却各显特点,可谓精彩纷呈。其中我最欣赏的有三节课,分别是桂林麦茜执导的《欢乐的泼水节》,柳州林娟娟执导的《鸟岛》,梧州龚岫云执导的《数星星的孩子》。
下面我重点谈谈柳州林娟娟执导的《鸟岛》这节课。
首先,林老师优美动听的声音和标准的普通话,让我耳目一新、陶醉其中,相信全场听课的教师和同学也与我有同感。同时,我深为林老师所任教班级的孩子感到骄傲和荣幸,因为听林老师讲课一定是一种美的享受,所以听课率应该是很高的。此时我看到林老师的简介,原来她曾荣获全国美文诵读比赛一等奖呢!
第二个亮点,是林老师进行书写指导时,巧妙地把生字的书写重难点编成了儿歌,听起来朗朗上口,而且突出了每个生字的书写技巧和具体要求,非常具有实效。比如“离”字这样教:一点一横长,点压竖中线,撇点交叉在中间。下面的“竖、横折钩”要扁宽,“撇折、点”藏里面。瞧,经过林老师一笔一划的边写边说,孩子们都牢牢的掌握了“离”字的写法,这样的教法多有趣也多有效啊!
第三个亮点,是随文理解词语意思,进而指导感情朗读。低年级孩子对词语的理解是有限的,怎样突破这些难解字词呢?林老师采取的是“课件演示,朗读感悟”的方法。比如“陆续、筑巢安家、养育后代”这三个词语,本是比较空洞难解的,但经过直观的课件演示,让孩子们看到鸟岛上鸟儿成群生活、繁衍的情景,使得孩子们自主领会到了这些词语的意思,而且通过造句、朗读进一步加深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效果非常理想。
还有其他老师一些课堂的精彩,在此就不一一列举。此次前往,真是不虚此行啊!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七
《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以简短的篇幅、形象的语言,叙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富有儿童情趣。现在又正好是秋季,文中几种植物的种子比较容易采集到,又都是学生身边比较常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每段课文的深浅程度,选用不同的教法授课,使学生很快了解了一些植物传播种子的常识,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从而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串讲
第一小节是课文起始段,课文里难于理解的词语比较多,而学好了这一段,弄懂了课文内容,将激发起学生学习下文的积极性。我选用了串讲的教学方法,解答了“如果、四海为家、旅行、啥办法”等词语。学生理解了课文,读起来就琅琅上口,积极性就自然高涨起来。
二、谈话
课文第二小节用拟人的方法介绍了蒲公英,使学生知道蒲公英的种子会顺风飘去,但是学生却不知道蒲公英的种子是靠风力传播的。读了课文以后,我把课前采集来的蒲公英的绒球展示给学生看,再吹一口气,学生便见到有些种子纷纷飘走了。此时,我就选用了谈话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指出拟人句中“蒲公英的孩子”是什么,“降落伞”又是什么,并解释“纷纷出发”的意思,学生通过着实物,再读课文,讨论蒲公英飘散种子的情景,便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三、释疑
课文第三小节写的是苍耳。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很少观察过苍耳。刚读完这段课文时,学生便纷纷提问:“苍耳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叫全身武装”“什么是铠甲呢”“动物的皮毛怎么会挂住苍耳的种子呢”我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用实物苍耳来作详细解答。为取得最佳效果,我将苍耳种子画在玻璃板上,用投影仪投到屏幕上,学生从屏幕上清楚地看到一粒粒长满尖刺的种子。他们意会到这就是苍耳的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全身武装了。我用几粒苍耳种子放到学生的绒衣上,让学生走一走,跳一跳,种子却牢牢挂在身上。利用这种释疑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弄懂了“只要挂在动物的皮毛,就能走遍田野、山洼”的意思。
四、演示
课文第四小节写了豌豆荚在太阳底下晒裂了,豆粒儿蹦跳到别处。教此段时,我就拿出一颗绿豆豆荚,将豆荚一捏,壳子突然收缩,形成弹力,将豌豆弹射出来。这与课文里写豌豆晒在太阳底下,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跳着离开妈妈效果是一样的。通过这样演示,学生的疑问就全部消除了。
五、引伸
学习了前面几段课文后,我跟同学们一起归纳出植物传播种子“靠风吹、太阳晒、动物皮毛带”等办法,并且设疑问:“植物妈妈的办法就只有这些吗”让学生阅读最后一小节课文,并补充说明植物传播种子的其他方法。如有的学生说:“菱角种子随水漂流;
石榴让鸟儿吃下去,种子随粪便拉到不同的地方。”还有的同学说:“桃子、杏子成熟的时候,红红的,招引动物去吃,还会从树上掉下来让动物容易吃到。动物吃了甜甜的肉,里面有一个核,咬不动,吐了。那个核在地里裂开,种子开始发芽,长成桃树、杏树。”还有十几位同学分别说出榆树的榆钱、柳树的柳絮、槐树的槐荚等等,都是借助不同的外界条件把种子传播到更多更远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获得了更多知识,从而收到了最佳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八
(二)、紧扣文本,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思路清晰。
要做到这点,就需要老师先要读懂文本,把握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确定哪些话详讲,哪些话略讲,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有时还要抓住重点语段引导学生去探究,师生共同解决疑难,力求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当然讲课时思路要清晰,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榔头。提问要有针对性,不能过大,偏难。我们有的老师一上课就提出一些让学生摸不着头脑的问题,如“本文的主题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这样的问题莫说学生,就连老师也一时难以回答。如果我们从文中找出一些关键性的语句让学生分析理解,逐步引入主题,把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去探究,我们提出的问题 就能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后作出正确的回答。所以我们提问要有针对性,不能过大、偏难。
(三)、活跃课堂气氛
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师生互动,是一个很好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也是现在课堂中必备的程序。它大致可以分成教师提问、课堂讨论等等。教师在课堂上面的提问方式具体有两种:个人回答式提问和全体回答式提问。从这两种提问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到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呢?教师在这里扮演的正是引路人的角色。对自己所提的问题可以适当的提示,让学生可以较为准确的回答。课堂讨论我们也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比如分组讨论、分队讨论、分题讨论等等。但我们必须注意教师扮演的角色,维持课堂讨论的氛围和主题,这里的主题就是从课文中所提炼出来的值得讨论的主题。
另外,课堂的诵读也是一个活跃气氛很好的办法。传统的语文 教学非常重视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可以发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能迅速理解课文大意。从朗读中受到感染,获得知识,明白道理。可以课前范读,理解课文后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在这一点上,有的老师做得很好,其对课文声情并茂的朗读深深地感染学生。
总的说来,课堂上从设问到析疑再到总结,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对课堂的驾御能力的高低、教学技巧的灵活处理等等都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所以,课前我们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正确的目标,确立好重难点,找好切入口,设计好问题,对学生也要有所了解,要顾及所有学生而不单是那些积极的想发言的学生,这样才能使自己在讲台上不慌不乱。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九
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树立崭新的教育理念。这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是一次通透的洗礼。如何教好新教材,用好教材,推进新课改,是对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新教材的使用年级,我校七年级语文组在校领导和其他年级语文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认真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些许成绩。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采取多种形式,落实培训学习
我校教研采取短期培训与长期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等形式,注重校本培训,每周定时定点学习,让理论学习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并在专门的研讨会上将教学中出现的预设外、生成性的问题共同解决;学校创设条件,选派青年教师到武汉等地参加新课改研讨学习班和新课标培训,同时请市、区教研员到校讲学、讲课,努力将最前沿的教育教学思想呈现于一线教师面前,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系列手段使新课程理念渗透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中,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观念上变“以教师为本”为“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教学中我们准确把握师生角色定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掘学生潜能,舒张学生个性。在第一册的“口语交际dd这就是我”教学过程中,我们为学生设立了语文学习的成长记录本,让学生写出一个真实的自我,“自我介绍”,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其后的点点滴滴则是成长中的心路历程。如学习《理想》这一课时,结合课后名言,让学生在记录本上记下自己的座右铭,既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也让学生下意识地积累了许多知识。再如我们学习《邓稼先》和《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们请学生谈谈自己心中的偶像,说说为什么佩服他,那么自己准备做一个怎么样的人?鼓励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志存高远,做一个有抱负的人。
二、深入集体备课,注重教学反思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体验,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集体备课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年的课改实验中,我们充分反思过去备课的弊端,在此基础上,对备课进行了改革,制定了“集体备课、互相协作、资源共享、个人加减”的新的备课方式。其中,集体备课是进行资源共享的前提,个人加减是体现教师个人创造和适合不同班级学生特点的保证。通过讨论,我们对新的备课方式形成了以下几条意见:第一,在备课形式上,我们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注意侧重设计好教学的基本思路。第二,教学设计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讲求教案的实效性和创造性。
每单元课文由教师分工备课,再集中汇总,讨论修改,用集体的智慧形成一整套精品详案。这样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另一方面使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材,指导学法,辅导学生。与之配套的还有一系列说课设计、研讨课、评课,也有问题解决式的互动研讨和教师的教学反思。学校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举行了相应的具有竞赛性质的活动。如刚刚结束的中学部青年教师基本功大奖赛,青年教师从讲课、说课、教案编写、现场评课等方面展示出各自的风采,显示我校青年教师较高的教学水平,并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新课改的行进。学校规定全体教师每节课后必写教学心得,通过自我反省,以反思日记、课后备课、成长自传等形式进行内省式反思,通过理论学习或与理论对照进行学习式反思。通过与他人交流、过程观察、学生反馈、专家会诊等方式进行交流式反思。以研究的态度从事教学、以研究的视角反思教学、以反思的成果改进教学,强调课后反思的重要性。学校还定期对教师课后反思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并将评定等次在全校公示。
三、改革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积累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读书、积累、提高”的主题活动,运用各种措施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如“精彩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既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以摘录自己欣赏的隽永小文。每节课训练一人,要求人人能讲,并能从中获益。经过长期坚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有明显进步,学生作文的整体水平也相应提高。
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关键。郭沫若有“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均任翕张。”积累是语言材料的内化为个人语言储备的过程,我们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积累,可以是生活中自由点滴积累,也可以根据老师的安排积累,值日生每天在板报专栏上抄写一首诗、一句名言,一组优美的句子或其它内容,并向学生推荐《读者》、《中学生阅读》等书目,定期指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适时作时事点评。在课堂、学校的大环境中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营造人文化的语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现学生接受的个体性。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课程标准设置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人的发展”这个根本性的要求。例如在进行“探索月球奥秘”的主题研究活动中,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关于月球知识的研究小课题,于是“月球知识知多少”、“有关月亮的对联和谜语”、“月亮的传说”等一系列子课题产生了,带着这些课题,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投入了研究中。有的学生几个人共同研究一个课题,你上网查阅资料、我上图书室借阅书籍、他负责整理资料,个个干得头头是道;有的学生则和家长一起合作研究,在自己研究的同时也让家长更新了一回教育观念。还有学习《鱼化石》一诗时,请学生自己收集关于化石的资料,学生们带来的成就出人意外:图片、论文摘选、文章、诗歌,甚至有的同学搬来了自家的大百科全书,可见学生们对活动课的期待与热忱。综合性学习课《黄河,母亲河》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分成“黄河历史组、黄河诗歌组、黄河传说组,黄河环保组,收集资料,归纳整理,显示了很好了自学才能,更体现了学生集体的智慧。
与时限较长的综合性学习课相得益彰的是一些小活动。如课本剧,像《丑小鸭》,学生们自制卡通面具,设计台词,自编自导,还煞有介事;还有课文人物的心理访谈,学生研读课文,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扮演主持人,为课本人物作内心独白,于其中折射出自己的精神世界;组织学生编写手抄报,学生自己分工合作,采访、排版、配图、发行,充分展示了自我才能。我们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接触现实生活,扩展知识视野。
四、开发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支持
我校紧紧抓住现代信息技术三个支撑点,即硬件建设、软件开发、潜件发展,努力开发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为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具有形象、直观的效果,融图、文、声、像于一体,便于以另一平面呈现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如《竹影》一课中关于中西方绘画的差异,难以捉摸地在一个个方块字间游移,可当多媒体呈现出两组各具特色的中西方绘画作品,像郑燮的《竹石图》,塞尚的《静物》等,则一切尽在不言中了,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水到渠成地归纳出其不同。《观舞记》课件的导语部分恰到好处地引入印度舞蹈录影,让学生领略到异域风情,对课文中冰心女士的描绘则更充满了期待。课件《神州大戏台》进一步将展示平台的作用发挥尽致:各种脸谱、唱腔让学生赞叹不已的同时心领神会。《黄河颂》课件中黄河壶口大瀑布腾挪宇宙的姿态、《黄河大合唱》吐呐山河的气势使光未然的诗歌灵魂于声色大动之中赫然显现。
新课标下的教学每一步前进都需要探索总结。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明确。如新课程中“双基”的落实情况,教学评价的把握,我们的课程内容对于形成学生素质过程中的作用等等。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语文无处不在,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爱上语文,因为它是一门神奇而美妙的学科,快乐地学习语文,学习快乐的语文。让生活走进语文,用语文来描述生活!
本学期将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感慨颇多。语文是学好其余课程的基础,细心教师不难发现,语文学习较好的同学,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较好的。
一、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很多不良习惯也随之而来,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刚开学的两个星期里,我采用编儿歌、口令等多种形式,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情趣之中,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坐直到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从坚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都需要教师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经过一学期的培养,此刻我们班的大部分孩子已初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
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我经常告诉孩子们,你们正如盖楼的地基部分,仅有地基打牢了,那么高楼盖起来就坚固无比了。我们学习知识必须要好把基础学扎实。那么,这一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课外阅读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
汉语拼音知识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所以,在本学期的拼音教学中,我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目的就是让学生学扎实。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趣味,又能很好地掌握,我与其他教师经常交流,并向她们学习教学经验,以使自我能让学生学得简便、学得扎实。
(2)抓好写字训练。
俗话说得好“字如其人”,写一手好字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异常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教师,我更注重自我示范。其次,我充分利用教学光盘中的写字教程,引导学生学会读帖、描红,既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又从习惯方面的要求学生。异常是习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坚持怎样的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这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甚至影响到用眼卫生和骨胳发育。所以,在抓好学生写好字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有良好的写字习惯。我给他们讲了小树苗如何长成参天大树的小故事,很多孩子能够做的很好,只是自控本事稍弱些,时常忘记,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醒。
(3)抓好读书训练。
阅读,对学好语文来说也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阅读这是关键。首先,调动学生读书的进取性是最为重要的,在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抽生范读、分主角读等形式在必须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其次,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引发学生能打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我的感受来。
总之,在新课标精神地指导下,我将继续更新观念,开辟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可是,由于一小部分学生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的差异,学习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因而班级里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我会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全班同学的整体水平,使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十
过去,由于受到传统落后教育方式的影响,过分强调小学生对学习的接受与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小学生发现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极大地影响了小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效果。因此,要想改变过去那种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就要积极倡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这实际就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与基本要求。其实,《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要积极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学生认真进行探究式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一般而言,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且可以找到不断探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与方法,并通过学习获得知识、能力、情感及态度等各方面的发展进步。其中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最为重要与关键。由此可见,探究式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新奇愉快的精神体验,更是一种富于创造的脑力劳动。笔者在分析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在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方面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以期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过去,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中,一般都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基本上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且很难形成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与合作关系。新课改的推行,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师生之间平等、合作与互动的良好关系。这在培养学生学习探究能力方面极为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以及组织教学活动时,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真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学习阶段,都具体列出了阶段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合理引导学生积极运用自己生活中的语文资源,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着力拓展语文教学渠道,培养学生在观察、思考、实践中认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比如在教学《创办班级图书角》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班级活动,组织、动员和号召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努力为创办班级图书角献计献策;也可以组织全班学生轮流管理,分工合作,共同讨论和探究怎样管理好班级的图书角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进一步调动全班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关键所在。我们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活动,因为多媒体比较直观和形象,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他们进行探究式学习。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第二课堂,在学生中组织建立一些课外活动以及学习兴趣小组,积极为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也可以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亲自做实验来验证等。
四、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真正具有探究的思想和意识,我们首先要激发起他们探究的浓厚兴趣。一般而言,小学生对一切知识都充满着新奇感,其求知欲望都比较强烈。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特征,积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多思考问题。比如我们可以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引导他们认识到语文学习是非常有趣的,鼓励和相信学生一定会与语文成为好朋友。此外,也可以引导学生和语文教材里的小朋友一样,提出一些问题。这样,学生都会争先恐后地发言和提问,而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教师应当适当地给予鼓励,不断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意识与兴趣。
五、增强学生探究意识
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重要内容。一般情况下,探究意识主要来自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两方面,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去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他们的探究意识。比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人们大笑”这个线索,让学生自己思考“鲁迅的鼻子是碰扁的吗?”“人们笑什么、为什么笑?”等问题。如果学生仍然探讨不出结果,教师就应当及时为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背景,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四周黑洞洞原来是指社会的黑暗,碰壁是指同反动派斗争所受的挫折、迫害,进而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
六、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善于和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的精神,这样有利于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比如在《穷人》一文教学过程中,对桑娜是否应抱回孩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把全班学生分为两组,分别代表不同意见的双方进行讨论和辩论,鼓励学生认真探索,充分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和意见,进而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中心及内容。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学生必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探究能力。对此,我们教师要勇于担负起责任,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发挥小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着力推行探究式教学,不断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探究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一
冬阳煦暖,20xx年12月2至5日,在花城广州市隆重举办了“第二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新民小学、开发区第二、第四以及第八小学的5名老师在开发区教研室的林爱珠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观摩活动历时两天半,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几千名老师同仁在此共享这教学的盛宴。本次活动分两个会场同时进行。我们在暨南大学邵逸夫体育馆(第一会场)观摩了来自全国各省(市)选拔的16节精彩课例。大会安排十分紧凑,先是全国教育学会陈先云会长以及广东教育学会的李学明会长做开幕致辞。随后,来自各省份选拔出来的优秀教师为观摩者展示了不同年级的阅读课教学和表达课教学的优秀课堂。这些课堂教学形式灵活,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手段丰富,不仅给参加本次观摩活动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是让我感慨万千,受益匪浅,满载而归。
一、享受优课魅力
这次的比赛课中,上课老师的课堂语言丰富生动、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多媒体灵动美观、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教学设计巧妙有效,无不给听课老师叹为观止;
无论是阅读课,还是表达课(习作课、口语交际课等),老师们带给我们的都是一种视觉听觉感觉上的享受。
广东东莞的欧义赐老师的口语交际课《敲门声响起》,老师独具匠心,精心设计了真实交际情景――“有人来敲门”。三次的情境设计让学生边体验边练习口语交际,真实表达自己独特感受,学习面对不同环境和不同对象的交际技巧。由于这节课情境真实,学生的表演投入,发言充满童真童趣且有条有理,听课的老师们也跟着进行一次口语训练,享受着口语交际乐趣,整堂课笑声、掌声不断。四川省杨坤老师的阅读课《临死前的严监生》运用“猜读”的阅读技巧,制造强烈的阅读期待,无论是学生还是听课者,都产生了极高的阅读兴趣。广西的谭伟老师的习作课《记录生活》,通过创设“美食推介会”的情境,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说美食的方法,先让学生自己介绍美食,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发现和肯定学生的识得。再适时地通过观看视频《麻婆豆腐》和解说词,指导学生自主发现,通过有条理抓特点的叙述,可以表达出对美食的喜爱,也令听课者也都品尝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目睹了十六位别具一格的老师,观摩了十六节精彩纷呈的课例,仿佛是品尝了一桌桌精神大餐,享受了一节节语文课堂盛宴!
二、领悟先进理念
这次大赛,无论是阅读课,还是表达课,其教学教育理念都让听课者耳目一新,对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引领意义。
1.适合现代阅读的多样阅读方式。过去,信息交流缓慢、不够准确、有限;
如今,交流变得快捷、相对准确、无限,但同时也将我们淹没在信息之中。浩如烟海的信息要求每一位成熟的读者每天进行理性选择、分析和理解。因此,那些帮助我们获取信息、更适于思考的阅读方式,如浏览、略读、跳读等,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并且让学生学习和实践。上海的邵苓苓老师上的阅读课《动物的休眠》在培养学生的这些阅读能力比较突出。如,请用“跳读”的方法找找课文写了哪些动物的休眠;
默读时,要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2.适合现代阅读的阅读信息处理能力:捕捉、选择、判断、分类、归纳、总结等。在《动物的休眠》一课中,先提出问题:哪些内容与冬眠有关,请圈出相关关键词句。接着学生把关键词写在卡片上,再对关键词进行判断归类(时间、地点、怎么冬眠),最后用关键词连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浙江的王梁贤老师上《鲁滨孙漂流记》一课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梳理,利用多媒体现场形成思维导图。广西谭伟老师上的习作课《记录生活》也利用结构图的方法,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获得选材的思路。
3.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各类研究表明,一个人语文素养最直接得益于广泛阅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强调阅读教学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辽宁的李松老师上的《奇异的琥珀》推荐课外阅读《黄河象》;
湖北的王晶晶老师上《黄山奇松》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加入了《索溪峪的“野”》《名人书痴》;
浙江的王梁贤老师上《鲁滨孙漂流记》和四川省杨坤老师的阅读课《临死前的严监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引向读一本书等等。
4.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从写作角度看,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写作中的对象意识,是指写作时心中存有倾诉或交流的对象。北京的程润老师上习作课《公益广告语设计》把“读者意识的确立”定位为这节课的侧重点,在目标的设置里,有两点提到了“读者意识”:站在读者的角度去评价自己的作品;
能站在读者的角度积极地欣赏、评价同学的作品。
三、反思提升
观摩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三天的观摩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在感叹名师们的高超教学艺术之时,也在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升自己:
1.扎实提高语文基本功。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语文教师应该自己先练就一身过硬的语文基本功。综观十六位名师的课堂表现,老师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也潜意识受到熏陶学习。
2.努力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把握年段教学目标,知道每一节课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在此基础上来创新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专家们的说法是要“关照儿童的经验世界”,十六位老师在课前与学生互动中,都努力创设情境,或唱歌、或聊天、或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打通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4.认真上好表达课。一直来,我们都比较重视阅读课的研究和探索,忽视了表达课(如口语交际课、习作课)的教学,有时甚至走马观花读一读相关提示就行了,所观摩的6节表达课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原来表达课也需要精心设计,认真引导,学生收获才更大……
本次教学观摩活动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一节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更是一次次灵动的思维碰撞和珍贵的学习感悟。相信通过本次观摩活动,老师们在教育路上,定能更好地总结、学习教育教学新经验,实现心中的教育梦。此次教学观摩活动,让我深切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今后,我将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进取,博采众长,提升自己,完善自我,让自己在语文教育教学的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