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岩精神与时代价值心得(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红岩精神与时代价值心得6篇
【篇1】红岩精神与时代价值心得
白求恩精神的时代价值
综合科 王玉筵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有多少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辉形象,犹如一个个不朽的丰碑高高矗立。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主席写下了光辉的著作《纪念白求恩》,从此,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成为神州大地家喻户晓的英雄,他崇高的精神和人格力量也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72年过去了,白求恩依然是一面旗帜,他的精神已经溶入到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优秀品格和高尚情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读白求恩,你会发现,他的精神不但没有过时,而且历久弥新,对于我们的工作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主义精神
毛泽东主席《纪念白求恩》中庄重地指出:“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白求恩同志1935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产党,次年即志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援助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38年3月,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又率领医疗队来到延安。当时,他已经是蜚声国际的胸外科著名专家,但他毅然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来帮助万里之外的中国人民。。白求恩精神的价值在于它是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白求恩精神的主线和灵魂。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是白求恩精神的核心。“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白求恩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之魂的组成部分,也是医学界一面不朽的光辉旗帜。白求恩同志的社会职业是医生。白求恩精神中包含了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超越种族、超越国界的大医情怀。如对工作极端的负责;
对伤病员极端的热忱;
对技术精益求精;
艰苦奋斗,廉洁行医等。
一说起“国际主义”,仿佛离我们的工作生活很远,但在我们综合科,“国际主义”却并不单单是个遥远的概念。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我们常常面对很多外籍服刑犯,从体质、生理到语言、饮食再到心理、信仰,巨大的生理和文化差异使得我们医护人员要付出数倍的精力。比如,和英语水平有限甚至不懂英语的病人沟通交流,就要借助翻译、手势和肢体语言,有时我们的医护人员要花费整整一天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位外籍患者的病史采集。在准备营养餐时,要特别留意外籍患者的宗教信仰,有无禁忌。在查房时,要特地避开穆斯林患者的晨祷和晚祷时间。在用药时,要考虑人种差异合理用药……在我们综合科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有多少外籍犯人在这里不仅医治了身体,也净化了心灵。他们,就是新一代的白求恩事业接班人,新一代的国际主义战士。
二、奉献精神
白求恩在我们党领导的争取中华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中,同中国军民一起艰苦奋斗,归根结底是为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白求恩经过加拿大共产党的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坚信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作为医生就要恪守医德、救死扶伤,为了伤员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他抛弃舒适生活,不远万里来到极其艰苦的晋察冀抗日前线,感到帮助受侵略、受压迫者,比当一名享有盛名、拥有高水准生活的医生,更能使他得到心灵上的慰藉。无论是在加拿大还是在西班牙和中国,无论是对伤病员还是对贫民和难民,凡是需要救助的人,他都以深厚的感情和负责的态度,倾其所有、尽其所能给予帮助。正是这种对人民的满腔热情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使他保持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了广大人民的由衷赞誉。白求恩一生恪守这样的信念,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生命不息,奉献不止。他曾经说过:“我们必须运用技术去增进亿万人民的幸福,而不是用技术去增进少数人的财富。”今天,学习白求恩就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标准,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样,才能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和时代的新高度,抓住继承和发扬白求恩精神的根本,深刻揭示白求恩精神的丰富内涵及其强大生命力的根源。
5.12这个令人震惊的日子,就在这一天我们的四川同胞遭遇了历史上极为罕见的8.0级大地震,这场灾难使许许多多的四川人民一夜间家破人亡,楼房瓦屋顷刻间夷为平地,伤亡极为惨重,真是惨绝人寰。与此同时全国掀起了援助四川的爱心大风波,更是有许许多多的人自愿参与了抗震救灾的光荣行业,我们综合科的刘晓春医生,在刚刚进入新婚洞房之时就亲身体验了强烈的地震,辛免于难,他躲过了这生死劫难。在还没来得及享受新婚的愉悦,也没来得及顾及自己的新娘,他作为一名共和国的卫士,听从召唤,毅然背上了远征四川灾区的行囊,跟随武警医院的医疗队伍赶赴前线,为四川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为抗震救灾,防大疫做出贡献。他在首长送别时响亮的宣誓:“请党和人民放心,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三、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讲话中强调, 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温家宝总理也指出,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有没有创新精神,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和成败。白求恩同志不但医术高超,而且一直有着很强的创新精神。当时胸外科手术普遍使用的万能肋骨剪使用起来笨拙、沉重又太锋利,但保守的外科医生们都被流传的一种说法所禁锢,即“只有能力差的外科医生才会抱怨自己的器械”,质疑器械只会被当成“技不如人”。但白求恩却勇于冲破枷锁,大胆质疑这种落后的肋骨剪,在鞋匠修鞋的工具中获得灵感而发明了新型肋骨剪。这种“白求恩肋骨剪”被一直使用到现在。来到中国之后,虽然环境艰苦,条件简陋,但白求恩一直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在中国,他发明了流动血库和战地输血技术,被誉为当时军医界最伟大的创举;
在中国的抗日前线,为了解决血液及存储问题,他倡议组织了群众性的“志愿输血队”,把血液存在群众身上;
他针对游击战医疗救护的需要,研制出许多独具特色的医疗器械和外科药物,当时他发明的医用手术器械和创造的医疗方法,在世界医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作为一名技术人员,白求恩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创新务实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楷模和榜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宋庆龄高度赞誉白求恩同志的高尚情操:“新中国永远不会忘记白求恩大夫,他是那些帮助我们获得自由的人中的一位,他的事业和他的英名永远活在我们中间。”白求恩精神不但鼓舞了无数先辈,在当今社会仍然有供我们汲取的宝贵财富。“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是对白求恩人格的总结,也应该成为我们努力奋斗的方向。
学白求恩精神 做白求恩传人
按:根据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和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的工作安排,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办公室于5月17-19日在河北石家庄市召开了部分省区市医药卫生系统“学习杨善洲同志精神、扎实推进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卫生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部直属机关党委书记陈啸宏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安排与会代表前往保定唐县参观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陈啸宏同志在参观白求恩纪念馆和到纪念白求恩医院调研时作即席讲话,要求真正做到学白求恩精神,做白求恩传人。河北省卫生厅整理了陈啸宏同志的讲话,印发本省卫生系统学习贯彻。
现将陈啸宏同志在保定唐县参观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和到纪念白求恩医院调研时的讲话印发。请各地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注意学习和发扬白求恩精神,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做好深化医改各项工作,切实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在白求恩纪念馆看到白求恩同志在一个简陋、低矮的小庙里给八路军战士做手术的照片时,陈啸宏同志十分感慨地说:我多次看过这张照片,通过这张照片来体会白求恩精神。在艰苦的抗日战争年代,白求恩同志为了正义的事业,不为利、不怕死,对人民满腔热情,对工作极端负责,以他高超的医术,硬是在这样的破庙里,在这样的门板上,救治了无数的八路军伤员,让我钦佩,让我景仰。我曾想,要是当时的条件能好一点,哪怕只是稍微好一点该有多好啊,手术的成功率会更高,白求恩同志也不会因感染而牺牲。因此,我联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而且我还在一次大会上讲了,我说大家设想一下,如果这张照片换上现代化的手术室、无影灯、手术床,白求恩同志在其中工作,那将是什么景象,那是优越条件和精湛技术及崇高精神的结合,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啊!可是大家再设想一下,如果只有现代化的手术室、现代化的手术台,而没有白求恩同志,那是什么,无非就是个手术室,那就是精神的缺失,是灵魂的缺失,充其量就是个设备广告,就没有现在要表达的重要意义了。所以白求恩精神不能丢。
这几年在医改工作中,医药卫生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房子盖好了,医疗设备也配上了,我们更要强调“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如果没有一支具有白求恩精神的医药卫生工作者队伍,那只是硬件的改善,老百姓可能照样看病难、甚至看病更贵。有了好的硬件基础,再加上具有白求恩精神的医药卫生工作者队伍,那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光有物质而没有精神,那是十分可怕的。目前,有些地方的个别医院盲目扩张,精神建设跟不上,就会出现过度医疗服务,人民群众不能受益。只有物质和精神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才能得到保障,才能实现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因此,我们在全国卫生系统要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争做白求恩精神的传人。
【篇2】红岩精神与时代价值心得
会师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党中央和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不得不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为争取主动、图存发展,并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红二十五军于1934年10月,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红二、六军团即后来的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也相继撤出了鄂豫皖、川陕、湘鄂川黔等南方革命根据地,踏上了征途。在战略转移途中,各路红军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同数十万围追堵截的敌军进行了殊死的战斗,战胜了峡谷激流、雪山草地、物资极端匮乏等艰难险阻;
克服了王明教条主义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等错误,终于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地区实现了会师,胜利结束了长征。这是一个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共党史、军史和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极其光辉灿烂的篇章。会宁也因此被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
1936年夏,为了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实现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共中央作出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合的伟大战略决策。5月中旬,红一方面军主力改编为西方野战军挥师西征,迎接二、四方面军北上。7月初,红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相继北上,挺进甘肃,向红一方面军靠拢。9月下旬,三个方面军从不同方向迅速向会宁地区集中。
10月2日凌晨,红一方面军十五军团直属骑兵团攻克会宁县城,随后红一方面军一军团政委聂荣臻率部到达会宁,与红十五军团七十三师会合后,积极做好迎接红二、四方面军的准备工作。
10月7日,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四军十师到达会宁县城。8日,红四军一部进到会宁县青江驿,分别与红一方面军迎接部队会合,揭开了会师的序幕。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率方面军总指挥部和直属队抵达会宁县城,受到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一师师长陈赓、政委杨成武及所属部队的热烈欢迎。同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率中共中央西北局、红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和总直属队到达县城。10日黄昏,红一、四方面军在县城文庙大成殿内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会师联欢会。大会由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主持,朱德总司令在会上宣读了中央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发的通电,徐向前、陈昌浩和陈赓分别在会上讲了话;
大会向党中央发了致敬电。
10月15日至17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副总指挥关向应率总指挥部和二军、三十二军,相继从通渭县进入会宁县南部的侯家川一带;
六军在军长陈伯钧、政委王震率领下到达会宁县东部的青江驿与红四方面军九军会师。18日,红二方面军主力向会宁县的老君坡、苏家堡子一带转移,受到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二师五团的欢迎,并在老君坡进行了会师联欢活动。
经过休整,10月20日,朱德、张国焘率红军总司令部及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一部分人员离开会宁城北进,23日到达靖远县的打拉池,与彭德怀率领的西方野战军司令部及所属的十五军团会合。21日,贺龙、任弼时等率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离开会宁境东进,22日与一军团司令部会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实现了以会宁为中心、以周边多处为会合点的大会师。
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是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下,历经千难万险,实现战略大转移的伟大胜利;
也是党中央坚持北上方针,克服张国焘分裂主义错误的伟大胜利。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中国共产党又一次实现了空前的团结,中国工农红军实现了空前的统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和民族解放事业出现了空前的大好局面,从而也揭开了中国革命史上崭新的一页,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红军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从1934年10月红军从苏区开始战略大转移,至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获得了北迄长城、南至淳化、西邻固原、东抵黄河,总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的稳定的西北根据地。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曾写到:“西北的红色区域目前已拥有陕西省北部的大部分地区,西安至兰州公路以北的甘肃省事实上全部地区,包括富饶的黄河河谷,以及长城以南黄河以东宁夏省的大部分地区。此外,陕南、甘南、山西省西北角、绥远省南部长城一带以及兰州以西的青海省,都有红军游击队的小部队活动。”“目前苏区是红军迄今占领过的最大的连成一片的土地。”这一大片苏区正是红军长征结束的落脚点和走向全国胜利的出发点。正像聂荣臻元帅说的那样,“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张爱萍上将1996年5月接见会宁同志时也说:“如果不在会宁会师,革命如何由失败转向胜利就很难说了。”
红军会宁会师是革命力量团结的象征。从长征开始到三军会师,遵义会议解决了军事路线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会宁会师克服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错误,解决了党的组织问题,完成党对三个方面军的完全领导,实现了党内空前的团结。1936年10月10日中央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中称“证明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全国同胞有了团结御侮的核心了,证明正在抗日前线的爱国工人、爱国农民、爱国军人、爱国记者、爱国商人,英勇的东北义勇军以及一切爱国志士是有了援助者与领导者了”。朱德总司令也在三大主力红军会师联欢会上的讲话中说:“团结是至关重要的,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加强全红军的团结,才能克服一切困难,才能取得革命事业的胜利。今天,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了,就要更团结一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并肩作战,打败我们共同的敌人。”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时,虽然红军的人数由30万人减到8万人,但这些人都经过了长征的考验和锤炼,是红军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的精华,是夺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就像江泽民同志所说:“长征的胜利,保存和锻炼了革命力量。经过长征考验的共产党员和红军将士,是我们党和军队最可宝贵的财富,许多同志成为以后治党治军治国的骨干。”
红军会宁会师是抗日前进的阵地。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并且在西北区域达成了红军同东北军、西北军的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默契。而主力红军的会合,进一步增强壮大了红军的力量和声威,加之陕甘宁根据地的巩固扩大,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具备了承担这一历史使命的内在条件,为以后把领导抗日的大本营放在陕北,为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并出师华北抗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央通电》指出“全国主力红军的会合与进入抗日前进阵地,中国与日本抗争的国际火线上,在全国国内政治关系上,将要起一个决定作用了。”“我们即刻就要进入一个新阶段了,这就是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阶段,就是创建全国国防政府抗日联军与民主共和国的阶段。”历史也正是按照《通电》指出的方向发展的,两个月之后,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实现了联合抗日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洪学智上将也于1994年12月17日接见会宁同志时说:“红军三大主力会合的意义非常重大。徐帅生前曾多次讲过,红军三大主力会合了,革命力量壮大了,张杨才有可能发动‘双十二事变’,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红军会宁会师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不仅实现了党内的统一,保存了中华民族的精英,壮大了革命力量,也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使得中国革命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红军的力量逐渐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也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和工农红军的无畏精神感召着全国的爱国人士及广大民众,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拥护,从而使得中国革命的战略重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是中国革命由国内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过渡的里程碑。徐向前元帅在1936年10月10日三大主力红军会师联欢会上的讲话中说:“今天的会合,不论在任何人眼里看起来,都是一个惊人的胜利,它是我军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也正如他在1986年3月为纪念红军会宁会师50周年的题词指出:“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是在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的鼓舞和激励下,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为寻求自身生存,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的伟大实践。在这一伟大实践中,红军指战员以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慨以及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崇高品德,汇集、凝聚和形成了红军会师精神。会师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长征精神的提炼和升华,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会师精神是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多层次、多角度和丰富内涵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是一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求实精神的综合体现。其最为核心的内容可以高度概括为:“自强图存、团结胜利”。
自强图存——就是永远努力向上,谋求生存,奋斗拼搏,决不停止,不向恶势力屈服的生命力。《周易·大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象传》告诉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下,人应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具有什么样的德行。古代哲学认为,人应该“与天地合其德”,天的德行是“健行不已”,人应该仿效它,“刚健有为”。美国著名博士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认为,长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军事行动和政治事件,而是人类为寻求生存,同险恶势力和环境抗争而演奏出的一曲惊天动地的凯歌,是对人的意志、勇气、力量所进行的一场最深远、最严峻的考验,是人类征服困难、创造新世界的伟大史诗。无论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还是单纯从军事的角度研究,会师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
这种精神不光体现在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也体现在中华民族反对外侮、发奋图强的各个重大历史阶段,不仅我们这一代,而且包括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要永远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团结胜利——就是团结统一,顾全大局,密切联系和依靠群众,敢于斗争,争取胜利的进取精神。三军会师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全党内部、红军之间、官兵之间、军政之间、民族之间的顾全大局、紧密团结、互助友爱的结果。长征途中,党中央率领的红一方面军主力是决定整个红军长征成败的关键,但从全国来讲,共同的革命目标,支配着各路革命武装的自觉、协调、一致的行动。红二、四方面军包括红二十五军和陕北红军,以及在南方8省15个根据地坚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甚至包括东北抗日联军部队,都从战略上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支持和配合了主力红军长征的胜利。他们顾大局、识大体,牺牲局部利益而维护整体利益,维护了党的集中统一,团结了力量,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师,为开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三大主力红军在会宁会师,是历史对会宁的选择;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条件下,会宁成了会师精神的发源地,红军在会宁播下了革命种子,会宁也传承了会师精神。70年来,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立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等各个历史时期,会宁人民都用自己的行动深刻地诠释着会师精神。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一代又一代会宁儿女在会师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下,自强图存、艰苦创业,建设红色圣地。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以“十五”为例,全县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五”规划,经济总量翻了一番,突破10亿元,达到15亿元,生产总值和人均占有量连续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
累计实施重点建设项目200多个,固定资产投资比“九五”时期增长近5倍,兴修“三田”23.73万亩,建成“121”集流工程3.2万处,发展水地有效面积2.4万亩,完成退耕还林77.4万亩,村、组通电率分别达到100%和97%,境内公路通达里程达到5000公里;
城镇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仅旧城改造完成投资6亿元,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城乡基础条件明显改善;
引进建成了马铃薯、草畜、杂粮等30多家龙头企业,其中马铃薯精淀粉加工企业达到20家、生产能力达到6万吨,初步形成了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产业雏形和工业格局;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年净增467元,达到1575元,全县实现了总体解决温饱,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迈进。
红军会师精神,形成于中国革命由国内战争向民族战争转变的重要历史关头,虽然有着革命战争的烙印,但其内在品质已超越时空和国度的界限,其精神价值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湮没,永远是鼓舞和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精神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红军会师精神,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长征中,打红色牌,努力把会宁建设成为全国红色旅游名县;
打绿色牌,努力把会宁建设成为陇中绿色产业名县;
打金色牌,努力再造西北教育名县。
继承和发扬红军会师精神,努力把会宁建设成为全国红色旅游名县。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不仅形成了“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会师精神,而且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红军会师旧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宣部确定的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和国家安全教育基地。2005年,会宁被列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和20个红色旅游城市之一。2006年,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暨长征胜利70周年,全县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红色旅游项目和红军会师70周年的历史机遇,把红色旅游作为一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综合性的主体工程,坚持“打红色牌、走旅游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路,在内涵上挖掘会师的重大意义,在外延上拓展和丰富会师的精神实质,加强会师的资源保持和利用,加强景区内外基础设施配套,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方式,集中力量打造以革命圣地为主、古道名城和教育名县及绿色产品相辅相承的旅游品牌,把会宁建成甘肃乃至全省的红色旅游“龙头”基地之一。
继承和发扬红军会师精神,努力把会宁建设成为陇中绿色产业名县。会宁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没有污染,有生产绿色食品的天然优势,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杂粮之乡”和“中国肉羊之乡”。今后,全县要继续狠抓百万亩草、百万亩林、百万亩马铃薯、百万只羊的“四个百万工程”的落实,建设草畜、马铃薯、小杂粮、瓜类和杏等五个产业基地,培育以红色旅游、草畜、马铃薯、劳务经济、杂粮和杏及黑瓜籽等公众营养产品、凹凸棒等为主的六大特色产业。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龙头企业建设,走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的工业化道路,打造绿色产品生产基地。
继承和发扬红军会师精神,努力再造西北教育名县。会宁自古以来有崇文修德、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仅明清两代就有进士20人、文武举人115人,贡生396人。会宁教育的“三苦两乐”精神享誉省内外。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已向全国各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近4万人。其中,获得学士学位1万多人,硕士学位2000多人,博士学位200多人。今后,会宁教育要规划和落实好三个方面的战略性举措:一是构建投入保障体系,进一步探索和建立贫困地区加快教育发展的投资机制;
二是构建均衡发展体系,协调发展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技术教育,把庞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三是构建教育名县效应体系,培养一批名师、兴办一批名校,形成内涵丰富的教育品牌,最终实现教育发展的普及化、系统化和现代化。重点办好以下几件大事:一是不断扩大高中办学规模,争取再新建一所普通高中;
二是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队伍,走一条名师办名校、名师管名校、名校打名牌、名牌树品牌的路子;
三是发挥会宁教育品牌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引进兴办一所民办高中;
四是探索“精英教育”模式,依托名师、名校、向全国名牌高等院校输送一批优秀毕业生,培养一批学有所成、学有建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回报家乡、建设会宁;
五是整合培训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与发展劳务经济结合起来,对农民工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务工技能,增加农民工收入。
【篇3】红岩精神与时代价值心得
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
作者:房玉霞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30期
摘 要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抗日战争的民族精神激励着我们实现伟大中国梦;
新形势下继续坚持与改善党的领导;
人民的支持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保证;
日照人民在抗战中的贡献给我们留下了积极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党的领导 三三制
作者简介:房玉霞,中共日照市委党校哲学科社教研室。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0-277-02
一、 抗日战争的民族精神激励着我们实现伟大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抗日战争七十周年大会上指出: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灿烂文明,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前进道路上,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八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1840年中国逐步沦为西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辱的首次胜利。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人民经过及其艰难困苦的斗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才取得的伟大胜利。据统计,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人数在两千一百万人以上;
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一千亿美元(其中财产损失约六百亿美元)。
它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在抵御外辱中屡战屡败的先例。洗刷了鸦片战争以来我国人民所受的屈辱地位,成为中华民族从落后挨打的东亚病夫到重新振兴的东亚强国的一个转折点,也为中国不久的将来的独立与解放奠定了坚定下强大的基础。抗战的最后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世界地位,改变了过去中国屈辱的世界形象,中国人民极大的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并且在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这种民族精神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与实现伟大中国梦依然是强大的动力。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概念。其主要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即: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和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实现途径是必须坚定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旗帜、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建设。一定意义来说中国梦即是国家民族的梦又是人民的梦,需要强大的民族精神作为动力支撑才能实现。
【篇4】红岩精神与时代价值心得
劳模精神的时代价值
李磊
【期刊名称】《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24)004
【摘要】劳模是全国亿万职工群众的杰出代表,劳模精神是伟大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劳模精神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劳模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模精神隐含着人类理想的光辉.
【总页数】3页(10-12)
【关键词】劳模精神;时代价值;民族精神;核心价值观
【作者】李磊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工会学系,北京 10004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48.1
【相关文献】
1.劳模精神的时代价值 [J], 李磊[1]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论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J], 王全书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及时代价值 [J], 李慧华
4.论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J], 蔡玉华; 王心袆
5.论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 [J], 胡惠庆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篇5】红岩精神与时代价值心得
浅论屈原精神的时代价值
作者:谭蒙革
作者机构: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肇庆526020
来源: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ISSN:1008-6757
年:2012
卷:027
期:006
页码:50-51
页数:2
中图分类:I22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屈原;屈原精神;时代价值
摘要:屈平,宇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转归)人,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本文就旨在通过品读他的诗歌,研究他的人生轨迹,体悟一种忠君爱民、舍身殉国的伟大爱国精神;
一种坚持理想正义,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懈精神;
一种蕴涵和升华了的凝重而深沉的有意志去作生命选择的时代意义,他所留下来的是经典的文学瑰宝;
丰富而有价值的精神食粮;
深邃而又意义的文化记忆.不断激励着当代青年人追求高远.
【篇6】红岩精神与时代价值心得
延安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金鑫【期刊名称】《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革命圣地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从1937年到1947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0多个春秋,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它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总结和升华,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是不断进取、不断探索、永不停歇的民族之魂。
【总页数】2页(P.41-42
【关键词】延安精神;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价值;抗日战争胜利;中华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革命圣地 【作者】金鑫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部,210046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D261 【相关文献】
1.弘扬延安精神增强公仆情怀——兼论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 [J], 沈立江 2.延安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价值 [J], 吴卫卫; 禇文强 3.试论延安精神的历史意义及其时代价值 [J], 马燕
推荐访问:红岩 心得 精神 红岩精神与时代价值心得 红岩精神与时代价值心得 红岩精神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