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事迹材料 >

2023年最新爱国人物故事或事迹

时间:2022-11-28 11:42: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最新爱国人物故事或事迹,供大家参考。

2023年最新爱国人物故事或事迹

爱国是公民必有的道德情操,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主要部分。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爱国人物的故事或事迹,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爱国人物的故事或事迹篇1

谢晋元团长带领八百名英勇孤军死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掩护五十万名中国军队撤退,上海保卫战一役,彻底粉碎了日本“三月亡华”迷梦。

继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战起,八月十三日即展开了中日首场大型会战——“淞沪会战”。当时的上海是东亚最大港埠,又是我国经济文化交通第一要地,租界林立,华洋杂处,因此,中国最高统帅蒋介石委员长决定在上海向国际显示中国抗战的决心。

淞沪会战的主战场方圆不过几十公里,日军先后增援三十万兵力,双方三个月的血战,死伤超过五十万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惨烈程度,被国际媒体形容为“血肉磨坊”。由于中国部队战志高昂,见死不退,着实出乎日军意料之外。仅此一役,就已经打破了日本“三月亡华”的迷梦。

战争相持至十月底,日军登陆杭州湾,大上海全部陷于敌火包围之中,中国统帅部以拖延时间之战略目的已达,为从长远计,决作战略上之转移。二十六日下命五十万国军退出上海战场。谢晋元团长奉命守闸北继续作战,负起掩护大军撤退的艰巨任务。

谢晋元,广东蕉岭县人,黄埔军校四期学生,他临危受命,率兵转守苏州河北岸,并选定四行仓库为据点,单线作战,带领八百名官兵誓死奋守,孤军为了表明决心,大家都预立遗嘱,交人带出,以明心志。四行仓库实际是金城、盐业、中南、大陆等四个银行的联合栈库,位于苏州河北岸,仓库楼高六层,建筑坚固,为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

十月二十七日清晨,日军发觉我军全线撤退,立即跟踪追击。日军在闸北正向前搜索之际,不料忽被四行仓库屋顶之弹雨扫射,日军一时人仰马翻,乱成一片,此时日军尚不知弹雨从何而来。之后发现四行仓库内留有国军,于是对仓库实行三面夹攻,双方冲锋肉搏,战况激烈。谢晋元团长亲率下属于四行仓库外布阵迎战,痛歼日军,杀敌无数。

一时全闸北各地之敌军,分路向四行仓库集中围攻,其中有敌军二十余人,在苏州河畔夹攻,这时有一位在六楼守望的壮士看见,立即全身缚满手榴弹,突由六楼平台对准敌人跃下,一个大炸弹自天而降轰然爆炸,烟硝飞扬中,二十余敌兵化为泥灰肉酱,而我壮士亦血肉横飞,忠勇殉国。隔岸民众看到这一幕,一方面固然鼓掌称快,但也为这个英勇壮士痛哭流涕。

上海女童子军杨惠敏在苏州河畔眼见对岸日旗遍布,独四行仓库屋顶未竖国旗,便决心要将青天白日旗送进四行仓库去。二十九日天未破晓,谢晋元团长率领所属肃立天台升旗,上海市民于一片烟尘火海中,争睹巨幅青天白日国旗,迎风招展,无不喜极而泣,感奋万状。当天全世界各大都市之午晚报,都报道四行孤军奋斗和女童子军杨惠敏代表全体市民,冒险潜入仓库向孤军献旗种种细节。

自四行仓库屋顶悬挂国旗后,全国人心振奋,并且轰动世界。日军当局见全球舆论赞扬国军,痛愤之极,所以向公共租界当局提出严重威哧,要求迫令孤军投降,或撤入租界缴械。一方面向孤军发动猛攻,自早到晚,连续四次进攻,但均遭孤军击退,敌人伤亡甚重。

十月三十日,敌军又大举进攻,用小钢炮及机关枪向四行仓库密集射击。并有敌机数架在上空助战。孤军沉着应战,逐一歼灭。上海公共租界英军司令少将,因见我军英勇作战,深受感动,除了购赠粮食送给八百壮士充饥外,他更亲自进入四行仓库拜会谢晋元,建议孤军自租界撤出,英国驻上海领事愿给予最大协助,但谢团长答道:“我们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即使撤走,也得要有我们蒋委员长的命令,否则我们宁愿战死。”

后来,各国使节团透过外交关系,正式提出照会,要求我政府下令撤离孤军,以免日军重炮射入公共租界,危及各国侨民。中国最高当局再三考虑,以八百壮士已完成掩护国军主力撤退的任务,决定电令仓库守军撤出并转进租界,四行仓库守军只得服从命令,挥泪撤离。

三十一日凌晨,谢晋元率部冒死突围,日军水陆射击,八百壮士且战且走,英军司令在桥头接应,数万市民隔岸声援,情绪沸腾,幸而谢团长沈着应变,于密集炮火中迅速抢越桥头,虽有伤亡,但安抵英租界者尚有三百七十多人。孤军们成功奋守四行仓库,完成了掩护五十万国军撤退的任务。

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四日,谢晋元在上海租界军营内,突遭四名汉奸持刀刺杀,当场倒地殉国。一代民族英雄与世长辞,但他与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光荣战绩,震惊中外,名垂不朽。

爱国人物的故事或事迹篇2

“我们成功了!!!”强劲而有力的声音挤破乌云不断地从东方传来,震撼了大地。不错,这洪亮而有劲的声音来自中国。

近几十年来,磨难与痛苦像乌云一样不断的笼罩着中国,把中国包的严严实实,可是不管磨难与痛苦有多多,把中国包的有多厚,中国的炎黄子孙都会以惊人的毅力,把磨难、痛苦统统消灭,在世界面前展现中国惊人的一面。

抗日战争,大家还记得吧,那时中国战火纷飞,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枪弹药味。抗日战士为了保卫家乡,为了后代的光明前途,与敌人力竭拼杀,血流成河,最后用自己沸腾的鲜血开启了“光明之门”。抗日战争胜利了。

“我们成功了!”

抗日战争过后,文化_大革命开始了,这场错误的运动还了多少无辜的老百姓,让他们妻离子散,无缘无故地背上罪名,也恶涨了趁虚而入的小人。当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时候,一位永垂青史的人物出现了。他销毁了_,解除了人民的痛苦,还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一步。更还带领人民,建设全新的中国,把中国引入新时代。

“我们成功了!”

然而好景不长。20年,是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重要的一年,没想到,在这重要日子开始的前夕,5.12汶川大地震开始了。一场无情的地震,震碎了全国亿万民众的心。地震过后的灾区一片狼藉。那里遍地废墟,灰尘纷飞,有多少人跪在废墟前失声痛哭。可是中国人面对这种凄惨,并没有被屈服,他们团结一心,抗震救灾,互相安慰失去亲人的灾民。就这样,奥运会如期举行,在世界面展现了中国美,中国强。

“我们成功了!”

我爱你,我的祖国,不仅是因为你的美丽打动了我,更是因为你养育了一群好儿女,在一次又一次的磨难中,没有倒下,而是更团结一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你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成就,一次又一次的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我爱你——祖国

爱国人物的故事或事迹篇3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五千年的历史犹如沧海一粟,从黄帝开创历史到中国继续传奇,无不彰显他的庞大。我们说中国话,写方块字,学中国史,吃中国菜,听东方红……我们在中国这片热土上快乐地生活着。

那么我们何曾想过“爱国”这个话题。从古至今,历史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爱国人士,比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他一生兢兢业业,把自己的大好时光都献给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他默默地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不求回报。听晚上巡逻的士兵说,他们常常看见一两点时,周总理的书房还灯火通明,他的警卫员担心他的身体,三番两次地让他睡觉,他却说:“我还有很多公务没有处理完呢,再说,为人民服务,并不感觉累,反而很快乐啊!”警卫员听了这话,也只好摇头做罢了。还有一次,周总理生病住院,大家都劝阻他休息,他却不以为然,仍然带病处理公务,智慧战斗。诸如此类的事数不胜数。

有人说,我们年纪还小,还谈不上爱国,可事实正是如此吗?不是!爱国不分年龄大小,爱国不分高低贵贱。虽然我们的付出可能微不足道,但若是每一个人都付出一点力量,那么十几亿人的力量汇聚起来不就是强大的吗?爱国从小事做起,每天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家新动态,遵守国家指定的法律法规,参加社会组织的爱心公益活动等,这些都是爱国的表现。我们虽然不可能做到最好,但是我们可以尽力去做好。

我们每个炎黄子孙没有理由不热爱我们的祖国,没有理由不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我们与中国同在,无论何时何地,都应保持一颗爱国的心,带着一份爱国情怀。

爱国人物的故事或事迹篇4

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聪明好学,又立志为国效力。后来他学习工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可清朝政府对本国人才不信任,像修铁路,就都让外国人主持。詹天佑尽管有才干,也只能当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因为他们知道这条铁路在中国的战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国,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说中国如果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提供。他们以为中国人离开他们肯定修不成这条铁路。

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有人对他不放心,说他自不量力,说他胆大包天,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说:“京张铁路如果失败,不但是我的不幸,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大损失。外国人说中国工程师不行,我则坚持由自己来办!”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和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细心勘探,大胆试验,经过4年艰苦的劳动,终于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志气。詹天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原来那些瞧不起中国工程师的英国人也表示对他由衷敬佩。

爱国人物的故事或事迹篇5

朱自清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学家。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定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造成威胁。当时社会上物价飞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

人民对美国和--政府十分不满,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为了支持--,就运来一些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不反对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学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的面粉。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600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用心的“赏赐”。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自己的责任。”

两个月后,朱自清因贫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

推荐访问:爱国 事迹 人物 最新爱国人物故事或事迹 最新爱国人物的故事或事迹 最新爱国人物的故事或事迹简介